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理论研究也很深入,但施工标准的制定还有些滞后。目前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很少,文章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相关施工技术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平潭县北厝镇跨海村,总用地面积112711.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691.31平方米,地上370243.81平方米,地下82447.5平方米。建筑物主要为16幢高层住宅、社区服务中心、超市等附属配套商业建筑。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总停车位2018个。本工程设地下室一层,建筑高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30m。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为-5.90,主楼基础底板为平板式筏板、板厚2.1m和2.3米,设计强度等级C35P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基础底板为梁板式筏板、板厚0.35m,主楼与地下室基础底板间设800mm宽后浇带分开。
2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防裂施工措施
2.1材料选择
在选择水泥材料时,为保证其化学成分和水化热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选择的水泥比表面积一般不大于350m2/kg,以免浇捣的混凝土水化速度过快,不便于施工温度的控制。严格控制进入水泥储料罐的水泥温度,不得高于60℃,为争取足够的时间给水泥降温,先入罐的水泥应先使用。
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应选择组分均匀且性能稳定的Ⅱ级以上优质粉煤灰及S95矿渣粉,同时,粉煤灰的烧失量要低于8%,需水量比要低于100%。
为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在用于浇筑大体积块体的混凝土中加入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绝热温升,同时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减少用水量。选择的减水剂减水率不得低于20%,同时,要不定时检测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选择没有碱活性且热胀系数地的骨料,粗骨料级配为5-31.5mm,采用细度模数处于2.3~2.8中砂为细骨料,本文所依托的工程,每立方混凝土材料用量如表1所示。
2.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技术
2.2.1混凝土测温
掌握大体积砼内部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及时做好对砼养护和砼裂缝的控制工作,需对砼表面及砼内部温度进行监测。
(1)测温点布置平面图。
(2)测温采用电子测温法,即在砼中预埋测温探头,每个测点分上、中、下点埋设,测温时用测温仪分别测上、中、下三点温度。
(3)测温应在每块混凝土浇筑完后即开始,测温时间不应小于14d。其时间间隔如下:前3d每1h测温一次,4~7d后每2h测温一次,8~14d每4h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超过25°C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层等。如测温结果与标准偏差较大,应继续测温、监控,测温成果应及时报送监理与业主。
2.2.2温度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升温阶段,混凝土的表面易产生表面裂缝,本底板通过计算,升温阶段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基本接近25℃,因此,须采取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措施。
当混凝土降温时,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的收缩,在收缩时
2.2.3体积混凝土保温控制
第一次浇筑用温水养护,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终凝)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上部盖二层毛毡,顶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达到控制混凝土表面降温速率,减少温度梯度,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中心温度差始终控制在25℃以内。集水坑、电梯井及底板侧壁,拆模后挂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毛毡。进行蓄热保温养护。
2.2.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
(1)测温方法的选择
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是指导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及时控制和了解底板混凝土内部各阶段、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要定时对混凝土中心温度进行测量,随时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情况,以调整覆盖养护层厚度。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和预埋电子测温探头利用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监测。
(2)测温点的布置
根据规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体内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本工程测点的布置以筏板中轴线,一半区域作为电子测温区,一半区域作为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区。
a、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点的布置
由于筏板厚度2.1m,为使测温点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混凝土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在底板浇筑高度断面分板底、板中、板面三种情况布置测温点,在平面尺寸分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布置测温点。板底的测温点应布置在板底面上100mm高度的位置,底板边缘测温点应布置在离板侧面100mm的位置,板中间测温点布置在平面中间适当位置。测温点的平面布置见测温布置图。
b、电子测温探头测点的布置
本工程设置3个电子测温点,分别设置在板底、板中、板面的位置,测点的布置要求同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平面布置见测温布置图。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测试范围-30~150℃,绝缘电阻大于500MΩ,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经过在水下1m处浸泡24小时不损坏的测试后才能使用,测试元件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金属架体绝热,浇筑混凝土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元件及其引出线。
3)针对测温成果采取的措施
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测温数据,在混凝土升、降温过程中,如混凝土内外温差值超过25℃,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较小,应加盖保温层,以防止结构裂缝;如混凝土内外温差值较小,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超过25℃,应减少保温层,以防止表面温度裂缝。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为主要矛盾。在混凝土降温过程中,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趋于稳定并逐步减少时,在底板混凝土表面逐层取走毛毡,有意识地加快混凝土降温速率,使其逐渐趋于常温,顺利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结束语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除了制定完善的施工措施和防范对策以外,本文还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选择以及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控制,尤其注意混凝土浇筑时及浇筑后的温度监控分析,严格控制整个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施工原因产生的有害裂缝,保证结构构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技术措施[J].混凝土,2006(04):94-95.
[2]蔡润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