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政治权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力,政治,社会,结构,南中,大姓,宪政。
社会政治权力结构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尹建东[1](2016)在《汉唐间南中地域社会政治格局与权力结构的嬗变——以“夷帅”“长吏”“大姓”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唐间南中地区在王朝政治版图中的"边缘性",以及在政治统治中"夷汉分治"局面的长期存在,客观上造成了该区域政治格局的多变性和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特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羁縻体制下的‘长吏’与‘夷帅’"、"以大姓为中心的权力关系与地方政治博弈"以及"爨氏统治时期南中地方政治及权力结构的变化特点"等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观点:一、在该区域内部,国家权力相对缺失,地方社会秩序的建立多有赖于包括土着人群在内的各种地方势力,遂造成政治控制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关系网络也呈现出强烈的边缘性。这使得不同历史时期南中地方政治体系与政治格局始终随着王朝统治力量的强弱及"华夏边缘"的"漂移"而发生变化。二、最能体现上述变化特点的莫过于特定历史环境下叁种地方政治势力"夷帅""长吏""大姓"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多变性,他们之间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也构成了这一时期南中地域社会政治变迁的主要内容。叁、从历代王朝对南中地区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治边策略各有侧重并几经反复,但总体上呈现出来的是由紧到松、由直接到间接的阶段性变化特点,从而极大地影响、改变了此后西南边疆的空间结构和地缘关系的发展走向。(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贺海波,包雅钧[2](2016)在《社会组织进入村庄权力结构后的政治博弈分析——以湖北G市“1+X”自治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组织进入村庄权力结构、参与村庄政治博弈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事实。在湖北G市国家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村庄治理,建构起了"国家—村两委—农村社会组织—普通村民"四层主体的权力结构,每个权力主体都凭借各自的理性、利益预期和策略行动等参与村庄的政治博弈,但是农村社会组织成员的利益取向决定了各博弈主体预期利益的实现程度和新型村庄治理结构的存在状态。这种新型村庄权力结构中主体间的政治博弈是我国农村政治制度化和农村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6年03期)
李玉华,罗能勤,杜晓燕[3](2011)在《我国二元化政治权力结构下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培育——基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呈现出典型的二元化政治权力结构特征,市民社会弱小,而且理论界与政府对市民社会的重视程度不高。葛兰西从"意识形态领导权"视角阐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让我们意识到如果市民社会不发达,必将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长久性与合法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国市民社会健康、快速地成长。(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杨华,吴素雄[4](2010)在《政治认同的社会基础:从权力结构均衡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认同本质上是要确立一种以支配为目的不平等关系以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然而在形式上必须通过意识形态、制度和治理绩效来强化政治权力客体的平等感受,但其作用发挥必须基于社会权力资源的公平配置,这一要求使得政治认同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公民社会的有效建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0年06期)
潘梦生,常晓君[5](2008)在《从社会权力结构分析泰国上层政治不稳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力,是政治活动的核心,谁掌握了权力,谁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分配。当然,权力不应当成为政治活动的唯一目标或目的,否则政治就变成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场所。(本文来源于《东南亚之窗》期刊2008年03期)
易建平[6](2006)在《社会规模与早期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曾经提出,在古代,规模是决定一个社会政治权力结构性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规模大的社会,都实行专制政治;只有在规模小的社会里,才发现有非专制政治的存在。但是,怎么解释,在同样范围内规模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出现不同性质政治权力结构的现象呢?本文认为,在决定政治权力结构性质方面,规模虽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并非惟一的因素,并且,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框架性或者底层平台性作用上,这需要一个长时间段才能够观察得到。在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在某个空间点与时间点上,完全可以是其他某个或者某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应该注意,在决定政体形态意义上,用来判断一个社会规模“大”或者“小”的标准,是随着人类控制自然与社会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06年05期)
王沪宁[7](199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新权力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预料,新的一轮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将大幅度地冲击和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即将发生大的转变的时刻,清醒的人们不能一头扎入经济事务之中,而应冷静地思考,这一社会变动会带来什么样的政治反应和政治要求。(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1993年02期)
社会政治权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进入村庄权力结构、参与村庄政治博弈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事实。在湖北G市国家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村庄治理,建构起了"国家—村两委—农村社会组织—普通村民"四层主体的权力结构,每个权力主体都凭借各自的理性、利益预期和策略行动等参与村庄的政治博弈,但是农村社会组织成员的利益取向决定了各博弈主体预期利益的实现程度和新型村庄治理结构的存在状态。这种新型村庄权力结构中主体间的政治博弈是我国农村政治制度化和农村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政治权力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尹建东.汉唐间南中地域社会政治格局与权力结构的嬗变——以“夷帅”“长吏”“大姓”为中心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贺海波,包雅钧.社会组织进入村庄权力结构后的政治博弈分析——以湖北G市“1+X”自治模式为例[J].新视野.2016
[3].李玉华,罗能勤,杜晓燕.我国二元化政治权力结构下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培育——基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杨华,吴素雄.政治认同的社会基础:从权力结构均衡考察[J].浙江学刊.2010
[5].潘梦生,常晓君.从社会权力结构分析泰国上层政治不稳的原因[J].东南亚之窗.2008
[6].易建平.社会规模与早期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化[J].世界历史.2006
[7].王沪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新权力结构[J].社会科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