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267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267例临床分析

季超英杨晓军(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214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51-02

近年来,无痛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此方法具有无痛苦、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可一次性切除等优点,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内镜室自2008年以来应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共267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共267例,男160例,女107例。最小20岁,最大82岁,平均59.8岁。其中食道息肉10例,胃息肉49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盲肠息肉5例,结肠息肉163例,直肠息肉38例。长蒂48例,亚蒂110例,广基157例。单发性息肉78例,多发性息肉189例。息肉直径大小具体见下图1:息肉直径≤0.5cm78例,0.5-1cm106例,1-2cm63例,2cm以上20例。

图1:

2、仪器器械

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肠镜、ERBE高频电刀、一次性注射针、热活检钳、圈套器、三爪异物钳、止血钛夹等。

3、术前准备

3.1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和既往病史,进行心电图、血压、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乙肝表面抗体(HAA)、HCV、HIV、RPR等感染性疾病筛查以及胃镜、肠镜检查。

3.2掌握适应症,排除有内镜治疗禁忌症的患者,对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已确诊恶性胃肠道肿瘤等的患者,不作胃肠镜下治疗。

3.3检查前胃肠道准备

(1)上消化道息肉禁食12小时,检查前2小时服10-15ml去泡剂(西甲硅油),术前半小时注射0.5mg阿托品。

(2)肠息肉检查前两天进无渣饮食,禁食12小时,检查前5-6小时口服复方洗肠液(恒康正清),硫酸镁等(禁用甘露醇和甘油类肠道清洁剂),术前3小时服去泡剂。

4、操作方法

建立静脉通道,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给予芬太尼0.03-0.05mg静脉推注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注丙泊酚1.5-2.0mg/kg,根据治疗时间长短,间断追加丙泊酚及芬太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入镜,直径≤0.5cm的小息肉,可用热活检钳或圈套器前端钢丝头电凝烧灼,至息肉凝固变白。直径0.5-2cm的广基息肉及部分亚蒂息肉,可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EMR),用注射针抽取10%氯化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作注射,形成水垫,抬举息肉,以免切除时损伤肌层甚至浆膜层,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提起,形成“假蒂”后切除。直径大于2cm的息肉可采用内镜下粘膜分片切除(PEMR),在息肉基底部多次注射10%氯化钠溶液后分片切除。长蒂息肉和部分短蒂息肉可直接用圈套器套扎电切除,注意切除时圈套器应伸出镜前端少许,避免损伤镜子。切除息肉后,观察半分钟,是否有出血或残端过长,如有,则电凝止血和切除过长的残端,残端可打钛夹以防出血,保护创面。

5、术后处理

(1)术后绝对卧位休息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禁食24小时后视情况逐渐给予半流质2-3天,保持大便通畅。

(2)密切观察腹痛、腹胀、便血、发热等症状。

(3)给予补液、止血剂、消炎药物及粘膜保护药物。

(4)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并定期随访检查。

二、结果

全部病例267例均成功切除,静脉麻醉下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出血15例,经电凝或止血夹钳夹后止血;穿孔2例,经外科腹腔镜手术修补后治愈。

三、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指食管、胃、肠道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多与遗传有关,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后者癌变率较高。腺瘤直径>2cm的息肉癌变率可达50%,而直径超过4cm则为100%癌变,在消化道息肉中结肠息肉癌变率高,胃息肉次之,故积极治疗消化道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1]。病例中有2例发生穿孔,均为亚蒂小息肉,操作时未行粘膜下注射就直接圈套切除,故对一些广基或无蒂的息肉,应采用粘膜切除术(EMR),该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平坦型病变,安全有效[2]。目前,经内镜切除是治疗胃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该方法安全性高、方法简便、损伤小、痛苦少、花费低。术前充分准备,同时给予麻醉处理,可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可尽量减少术中因患者恶心、呕吐、疼痛影响医生操作而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徐斌,黄玉凯,应克启.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62例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7,5:18.

[2]刘思德,岳辉,白岚,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8例内镜下治疗及随访.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932-933.

标签:;  ;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26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