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壁厚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环,激光,偏心,模型,晶粒,制件,多点。
壁厚控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裴小兵,宋丽姣,许庆涛,赵衡[1](2018)在《基于TRIZ理论的高压钢管壁厚控制方法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一种高压管壁厚控制问题,在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管壁控制问题的模型和新思路。通过运用TRIZ创新理论,结合使用因果分析、冲突解决理论、物质-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等工具,构建了基于TRIZ理论的问题解决模型,寻找最优解决办法,来对管体壁厚进行准确测度,达到速度快、计算精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并使用TOPSIS法进行方案择优选择。分析表明,最优方案能实现管体壁厚的高精度控制,实现壁厚控制合格率100%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04期)
曾通良[2](2018)在《中空吹塑型坯壁厚多点控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壁厚不均匀属于中空吹塑成型的显着缺陷,由于产品受到型坯自重的影响,使型坯出现缩颈和减薄情况。为了均匀控制中空吹塑件壁厚,需要应用多点控制措施控制壁厚,优化调整制造参数确保壁厚最佳化。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中空吹塑型坯壁厚多点控制,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09期)
肖永忠,王文强,刘国庆,高磊[3](2017)在《张力减径机头尾壁厚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缝钢管张力减径过程中头尾端壁厚增加问题,通过分析张力减径机电机动态特性,建立了CEC多级控制模型,提出CEC异常情况的处理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CEC参数的调整,建立了每一种规格相应的CEC数据库系统,使切头尾率降低1.9%,显着提高了成材率。(本文来源于《钢管》期刊2017年06期)
沈婷,石拓,傅戈雁,张锐,胡晔[4](2018)在《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激光熔覆成形及闭环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内送粉技术,激光熔覆成形了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规划了变壁厚偏心圆环的成形扫描路径,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层高控制软件获得了每个成形段的实际高度,并与设定的期望高度进行对比,建立了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速度校正模型。成形的偏心圆环结构的最小壁厚为2.14mm,最大为6.38mm。每段总堆高与期望总堆高的误差较小,整体高度相对平整,具备较高的成形精度。成形件不同壁厚处的晶粒组织均匀致密,晶粒尺寸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3期)
沈婷,石拓,傅戈雁,张锐,胡晔[5](2017)在《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激光熔覆成形及闭环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壁厚偏心圆环具有壁厚不等的结构特征。激光熔覆成形时,通常采用在厚壁处多道搭接的方法,成形路径复杂,搭接率难选择,成形效率和精度都低。本研究采用"光内送粉"技术与喷头,通过离焦来变化光斑大小,成形过程中可通过光斑尺寸来改变熔道宽度,控制熔道宽度的连续变化,一次扫描可成形不同宽度的熔道。将此技术用于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的激光熔覆直接成形,避免了熔道搭接,减少了熔层的反复加热,同时提高了成形效率和精度。本文规划了变壁厚偏心圆环的成形扫描路径,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层高控制软件获得每个成形段的实际高度,综合考虑该段扫描速度、实际高度与期望高度误差和实际总堆高与期望总堆高误差,建立基于数字PI控制器的速度校正模型,计算下一层的该段扫描速度,逐层弥补减少高度误差。根据变壁厚偏心圆环模型壁厚变化范围合理划分段数,为各段匹配对应的初始工艺参数。光斑尺寸、激光功率和初始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均通过单道实验选取,大离焦量配以大功率与较慢的扫描速度,小离焦量配以较小的功率和较快的扫描速度,使粉末有足够的能量熔化,各段参数均已基本匹配能有效避免成形过程中粉末的过熔化和夹杂现象。结合分段变工艺参数法与数字PI控制器的速度校正模型,实现了变壁厚偏心圆环的闭环控制。在成形过程中,变壁厚偏心圆环每段高度控制曲线都能在期望高度值0.23mm附近小幅度波动,均达到稳定和收敛状态。在基于数字PI控制器的速度校正模型中的比例系数为-0.0030/s、积分系数-0.00035/s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既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又能稳定控制扫描速度。最终成形的偏心圆环结构壁厚从2.14mm变宽到6.38mm再变窄到2.14mm,变化均匀且过渡平缓。偏心圆环期望总堆高为29.90mm,各段总堆高与期望总堆高误差较小,段与段间误差也相对较小,因此圆环整体高度相对平整,具备较高的成形精度。变壁厚偏心圆环组织较为均匀致密,晶粒尺寸与壁厚变化趋势相同,均在细晶范围。成形件整体性能主要以壁厚宽处为指标,壁厚宽处组织无明显缺陷,晶粒尺寸比壁厚窄处大,但仍属于细晶组织。(本文来源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17-11-17)
王飞,郝鹏磊[6](2017)在《大型薄壁压铸件壁厚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薄壁压铸件质量控制较难,特别是对壁厚有特殊要求的铸件,需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铸件壁厚合格。以我公司的15180-0401DC压铸电池壳为例,通过改善模具温度场和铸造压力,将铸件壁厚控制在要求范围。(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期刊2017年17期)
易婷[7](2017)在《挤出吹塑成型壁厚控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挤出吹塑成型技术是仅次于注塑成型和挤出成型的第叁大塑料加工成型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汽车、工业运输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料坯重力下垂受拉变形和缺乏口模开口间隙控制依据,挤出吹塑成型制件多存在壁厚分布不合理、不均匀的缺点,不仅浪费生产原材料,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了最终制件的使用性能。因此,控制挤出吹塑成型制件壁厚分布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调节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Polyflow软件模拟的方式,以均匀、合理的制件轴向壁厚分布为目标,逆向预测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并运用实验验证曲线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质量最小为目标的制件壁厚优化的研究。在储藏堆码的受力条件下,最大等效应力小于屈服应力,制件质量最小的壁厚分布即是合理的制件壁厚分布。运用ANSYS Workbench的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模块,对挤出吹塑成型制件进行了制件轴向壁厚优化分析,选取了优化方案中制件质量最小的制件轴向壁厚组合,并以该制件轴向壁厚组合作为最终制件的轴向壁厚,为后续逆向预测提供目标。(2)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逆向预测的研究。在型坯吹胀阶段,以制件轴向壁厚分布为目标,运用Polyflow有限元分析软件的Parison Progress模块,将型坯划分为十五层,对型坯壁厚值按层进行组合,对比分析该组合吹胀所得制件轴向壁厚与目标壁厚,逐次修改型坯每层壁厚值,直至获得与制件轴向壁厚分布目标相对应的型坯轴向壁厚分布值;在型坯挤出阶段,以型坯轴向壁厚分布为目标,运用Polyflow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层递减依次进行型坯挤出模拟,每一层模拟中,不断修改口模开口宽度,直至获得与该层型坯壁厚目标值相对应的口模开口宽度,再逐层进行口模开口宽度调整的模拟,汇集获得与型坯壁厚目标值相对应的口模开口宽度曲线。(3)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实验验证与正交实验优化的研究。将模拟获得的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分析经模拟优化所得制件壁厚分布值与目标值,并应用正交实验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挤出口模开口间隙曲线,完善最终制件壁厚分布的合理性和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郭桢[8](2017)在《大型不等壁厚RPV上封头成形工艺及组织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各国现有的能源生产水平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其国内经济增长的步伐,日益突出的内部矛盾使得对于产能结构的优化成为当前的一个紧要问题。在众多可利用的能源中,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本文所研究的一体化封头为核电站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核电站能否安全高效的运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锻件进行成形与成性的整体研究。本文采用实验操作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材料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一体化上封头的成形工艺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研究,其结果如下:经过一系列加热保温实验,确定出了SA508-3CL钢的合理锻造温度范围—1200℃至900℃,并依据实验结果建立了该材料的晶粒长大数学模型。同时,依据热模拟压缩试验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关系曲线,建立了一定变形条件下的高温流动应力模型与动、静态再结晶模型。根据材料的热塑性变形特性,设计出了两套成形该一体化封头的有效锻造工艺—胎模锻造与拉深成形,在对两套工艺中的工模具尺寸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此封头成形过程中的塑变情况以及成形结束后的组织分步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对比,结果如下:在成形效果方面,两套工艺成形出的锻件都能够很好地满足核电封头的尺寸要求。可是,在实际生产中,拉深成形所需的复杂板坯需要利用旋转工作台,通过制盆工艺来获得,而目前适用于此类锻件的旋转工作台尚未在我国各大工厂内广泛应用,故拉深成形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在微观组织方面,2套方案得到的最终平均晶粒尺寸均过于粗大,因此,对其内部组织的控制只能依靠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来完成。综上,对于此类锻件的生产制造,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胎模锻造工艺来完成。(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陈广伟[9](2017)在《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出现的定子脱胶、转子抱死等现象,开展了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控制研究。对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个进行了排查实验,找出了影响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的可能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建立了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指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控制方法。现场1986口井应用该加工质量控制方法后,脱胶率由应用前的30%下降到0. 2%。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控制方法显着提高了螺杆泵加工质量,为其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文集》期刊2017年01期)
李志强,陆文林,王伟亮,王勇[10](2017)在《5A06薄壁壳体超塑胀形过程壁厚分布规律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反胀形法对薄壁壳体的壁厚分布进行了改善。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正胀形及两种不同反胀形模具气胀过程,进行了模具的设计制造;然后对正胀形及正反胀形进行了实验验证,并比较了两种不同反胀形形状对最终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用壁厚分布均方差判定壁厚均匀性的判据。研究表明,与正胀形相比,采用两种正反胀形法成形的零件的最小壁厚从0.69 mm增加到0.91 mm和0.89 mm,使零件的壁厚分布均方差从0.1236降低到0.0727和0.0642,证明了正反胀形法可以改善5A06铝合金壁厚分布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壁厚控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品壁厚不均匀属于中空吹塑成型的显着缺陷,由于产品受到型坯自重的影响,使型坯出现缩颈和减薄情况。为了均匀控制中空吹塑件壁厚,需要应用多点控制措施控制壁厚,优化调整制造参数确保壁厚最佳化。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中空吹塑型坯壁厚多点控制,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壁厚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裴小兵,宋丽姣,许庆涛,赵衡.基于TRIZ理论的高压钢管壁厚控制方法设计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2].曾通良.中空吹塑型坯壁厚多点控制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
[3].肖永忠,王文强,刘国庆,高磊.张力减径机头尾壁厚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钢管.2017
[4].沈婷,石拓,傅戈雁,张锐,胡晔.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激光熔覆成形及闭环控制[J].中国激光.2018
[5].沈婷,石拓,傅戈雁,张锐,胡晔.变壁厚偏心圆环结构激光熔覆成形及闭环控制[C].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17
[6].王飞,郝鹏磊.大型薄壁压铸件壁厚的控制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7
[7].易婷.挤出吹塑成型壁厚控制机制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8].郭桢.大型不等壁厚RPV上封头成形工艺及组织控制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9].陈广伟.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加工质量控制[J].采油工程文集.2017
[10].李志强,陆文林,王伟亮,王勇.5A06薄壁壳体超塑胀形过程壁厚分布规律及其控制[J].塑性工程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