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射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导弹,运载火箭,载荷,谐波,系统,拓扑。
发射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姜世平,黎超[1](2019)在《火炮发射药床冲击破碎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发射装药引起膛炸的基本原理,确保火炮武器系统发射过程安全,实现末端毁伤效应,从理论分析计算的角度出发,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火炮发射药床冲击破碎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了大口径火炮发射药床在燃气流冲击载荷下的破碎过程,并与有限元计算软件LS-DYNA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离散单元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几乎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计算方法对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聂大勇[2](2019)在《舰载导弹发射动力学及其校准误差数值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器系统是舰船作战能力的保障,由于导弹在发生过程中与船体的运动相互耦合,是一个典型的多体动力学问题。为了提高舰载导弹的发射精度,降低舰船导弹发射的校准误差,本研究建立了舰船及导弹系统的运动坐标系,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原因,并基于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了舰载导弹发射过程的校准控制。SkyFly仿真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本研究有利于降低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提高精度。(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蔡喜元,鲁军勇,谭赛,张永胜,李白[3](2019)在《基于双层梁模型的电磁轨道发射身管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轨道发射身管动态响应影响发射过程中枢轨接触状态和导轨疲劳寿命,以及射击精度,本文将螺栓预紧型电磁轨道发射身管简化为Winkler弹性基础上双层Euler-Bernoulli梁模型,推导身管动力学位移解析解,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电磁发射过程中身管振动过程,从身管振动挠度和导轨与外封装板相对位移两方面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和材料性能对身管振动特性的影响机理,为后续对电磁轨道发射弹道分析,和在连续发射工况下电磁发射装置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吴金国,林庆华,栗保明[4](2019)在《电磁轨道发射装置导轨动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电磁轨道发射装置中导轨在发射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将分布式移动电磁载荷作用下的导轨简化为伯努利-欧拉梁,建立了悬臂支撑约束下的导轨振动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高阶偏微分方程,通过模态迭加导出了给定初边界条件下的导轨振动解析解和临界速度表达式。分别计算分析了电枢匀速运动、典型电流驱动下变加速运动时导轨的动力学响应特征,讨论了导轨振动响应的临界速度效应。结合电枢在膛内的运动过程,分析了导轨的振动挠度、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发射器封装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广,尚宇晴,许泉,俞刘建,樊浩[5](2019)在《单侧提拉发射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复杂接触力和燃气力条件下单侧提拉发射系统箱弹的动态分离规律,为外弹道设计提供依据,提出了用发射气体动力学直接耦合多体动力学的方法来对单侧提拉发射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单侧提拉发射系统发射气体动力学模型和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流固耦合协同仿真环境,采用交替求解发射气体动力学和刚柔耦合动力学的方式实现了单侧提拉发射系统流固耦合协同仿真计算,评估了单侧提拉发射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导轨排气孔可有效控制弹体上所受的俯仰力矩,从而有效控制弹体俯仰角速度。研究结果对单侧提拉发射系统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空天防御》期刊2019年01期)
麻小明,刘馨心,李正宇,李庚,胡建国[6](2019)在《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的发射精度、发射稳定性以及发射安全性,综合考虑行进间发射时所受的路面随机激励、发射后坐力和燃气流冲击力的影响,基于路面功率谱密度,采用谐波迭加法原理模拟叁维路面并对生成的路面进行验证,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路面上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该防空武器系统行进间发射的安全包络区间,研究表明,在规定路面和车速情况下,可以安全发射。(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郑无计,张登成[7](2018)在《内装式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动力学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类似于内装式空中发射多体系统及重装空投系统的变拓扑结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为建立形式统一的动力学模型,并避免单一建模方法的冗余建模过程,提出基于等效刚化的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截断在系统工作过程中拓扑结构发生变化的铰。包含柔性体的子系统采用等效刚化的建模方法,其他子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约束力计算算法及矢量力学理论可将约束力与状态方程独立求解。以内装式空中发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为例子,验证了基于等效刚化的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分阶段建立了空中发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上述理论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阶段具有统一的形式,建模过程简单且程序化。等效刚化的建模方法及其相关理论可应用于类似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1期)
屈茂华,苏成谦,彭雪明,韩元吉,亓昌[8](2018)在《基于舰船平台运动特性的导弹发射动力学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载导弹是水面舰艇的主要作战武器,是舰艇能够对敌对目标实施攻击和防御的最主要手段。导弹发射过程中,导弹出筒参数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制导系统要求。而舰载导弹的出筒参数,不仅取决于导弹本身的运动状态,还和舰船运动特征有关。本文研究的是在高海情工况下,仿真分析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过程,研究舰船摇摆运动特征对导弹发射出筒参数的影响规律,为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11-15)
刘广,许自然,张广军,孙文钊,康海峰[9](2018)在《多管火箭发射系统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火箭出管后的初始扰动,运用多体动力学虚实混合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多管火箭的出管姿态。对试验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对关键部件进行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和模态试验,采用虚实混合建模方法,构建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的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采用柔性连接Bushing模拟发射系统的弹性特性,经过工程计算获得燃气冲击力并以脉冲形式施加到模型中,研究弹管间隙、质量偏心、推力偏心、发射时序和发射时间间隔等因素对火箭出管姿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弹管间隙、质量偏心、发射时序和发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火箭出管后的初始扰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8年Z1期)
张亚静,黄修长,董彦鹏,彭雪明[10](2018)在《瞬态发射载荷作用下含缓冲装置水下发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连续发射能力的垂直发射装置将导致一系列的冲击载荷,为了缓冲前一次发射导致的载荷对后续航行体发射的影响,需要对发射装置进行横向和纵向缓冲设计。针对空间分布的垂直发射装置缓冲系统动力学建模问题,提出基于模态综合的子结构方法,建立复杂空间分布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进行时域响应求解。对叁个航行体的发射装置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底部隔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该方法可以针对复杂垂直发射装置缓冲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有效指导缓冲设计。(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5期)
发射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武器系统是舰船作战能力的保障,由于导弹在发生过程中与船体的运动相互耦合,是一个典型的多体动力学问题。为了提高舰载导弹的发射精度,降低舰船导弹发射的校准误差,本研究建立了舰船及导弹系统的运动坐标系,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原因,并基于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了舰载导弹发射过程的校准控制。SkyFly仿真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本研究有利于降低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提高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射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姜世平,黎超.火炮发射药床冲击破碎动力学仿真研究[J].弹道学报.2019
[2].聂大勇.舰载导弹发射动力学及其校准误差数值建模[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蔡喜元,鲁军勇,谭赛,张永胜,李白.基于双层梁模型的电磁轨道发射身管动力学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4].吴金国,林庆华,栗保明.电磁轨道发射装置导轨动力学响应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9
[5].刘广,尚宇晴,许泉,俞刘建,樊浩.单侧提拉发射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仿真[J].空天防御.2019
[6].麻小明,刘馨心,李正宇,李庚,胡建国.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与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
[7].郑无计,张登成.内装式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动力学模型(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8].屈茂华,苏成谦,彭雪明,韩元吉,亓昌.基于舰船平台运动特性的导弹发射动力学影响规律研究[C].第十五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9].刘广,许自然,张广军,孙文钊,康海峰.多管火箭发射系统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8
[10].张亚静,黄修长,董彦鹏,彭雪明.瞬态发射载荷作用下含缓冲装置水下发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