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鸡西供电公司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电网调度运行、变电站无人值班集中监控两大专业高度融合,电网调控一体化“大运行”模式已初步建立。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调度、变电站运行管理,新模式具有生产效率高、故障处理快等显著特点。但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对输电线路、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准确性,信息通信系统的完整性,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安全运行提出思考。
关键词:大运行;模式;电网安全运行;思考
1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体制不断完善,电网体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网体系可以说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大运行"的阶段,电力企业伴随着结构的相继优化,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优化整合。无论是从设备的运行方面,还是从电力企业自身管理方面,我国现阶段取得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当前"大运行"体系之下,我国电网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发生了重要改变,电网的整体优化已经得以实现,社会化的电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
2大运行模式下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
2.1内部因素
影响电网安全调控的内部因素有:硬件、电网管理、集约化、系统运行等。集约化因素指的是产生在传统电网管理过程和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间存在的差异,因此,在转换电网管理方式时,大运行体系方式会牵连到集约化业务,这就需要将系统原有的调控方案进行改变。
2.2外部因素
大运行体系电网安全调控是对电网进行完善的主要出发点,首先要建立统一流程,使系统提高自动化控制的能力;其次,健全电网智能化防御体系,构建完善的系统监督机制;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人员考核制度。建立系统安全管理流程,首先一定要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应用,参考所有的控制流程,规范所有工作内容。其次,想要使安全事故减少发生,就要确保系统可以自动运行,所以要提高网络自控能力,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电网故障,并对其进行调控。最后,安全监控体系需要人员对其进行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以在电网运行体系下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3如何加强“大运行”模式下的电网安全运行
3.1提高电网规划设计及建设标准
从近几年笔者所在区域电网运行统计情况分析,电网设备事故与电网规划设计及建设标准、设备建造及施工安装质量密切相关。不同季节、不同的运行环境,电网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也不一样。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其重点在提高预防自然灾害事故方面。因此在输配电线路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及施工建设中突出防雷、防冰冻、防风、防污闪、防山火、防树竹碰线等技术措施。变电设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要少一些,但对其运行可靠性,特别在异常运行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及设备本体的动作准确性、可靠性要求更高。为满足输配电线路可靠运行和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要求,适当提高电网规划建设标准、设备建造、施工安装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3.2提高信息通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可靠性
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是实现调控一体化的重要前提。适度提高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标准,科学选择设备类型,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满足变电站无人值班条件下电网故障自动切除,正常运行环境下可靠运行,必须对变电站进行高标准的无人值班改造。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应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做到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全面,运行可靠。无人值班变电站实现远程调控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故障情况下准确判断、迅速自动切除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可靠进行遥控投退操作。要满足这2个基本条件,就要确保配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置的完整性、可靠性。在继电保护配置方面,电网主设备不仅要有主保护还要有后备保护或辅助保护,要确保每套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可靠动作。
第二,做到采集信息量值的系统性、科学性、准确性。变电站信息通信系统就是千里眼、顺风耳。要求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调度中心时能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电网一、二次设备运行工况。
目前信息传输普遍采用视频信息和数据信息两种类型。视频信息以传输设备、设施外观物理形态为主,如变电站主设备及控制室的物理状况及安防信息等,重点监控非运行人员进入设备区、变电站控制室主设备发生火灾事故等外观能监控得到的现象。数据信息反映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状况,如系统电压、主变及开关所带负荷、开关刀闸开闭状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投退和动作情况等运行状态。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今后还可能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电网企业的GIS系统功能,建立CORS网进行设备坐标的差分解算,形成具高分辨率的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电子地图。在电子地图上对电网设备所处的位置辅以雷电、覆冰、温度、湿度、烟感、色谱、污秽等分布状况,这样就能使目前现有信息系统无法检测到的设备局部过热,污闪、自然灾害等异常情况能得到及时判断和处理。另外,要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遥测信息能准确反映设备运行状态,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判别标准——所采集信息的阀值。阀值选择太低,会导致反映设备异常的信息量增加,运行成本增加;阀值选择太高,设备裕度降低,对设备异常处理时限减少,运行风险较大。3.3加强电网运维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加强电网运维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是确保电网安全极其重要的环节。变电站无人值班环境下的调控一体化管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显得极为重要。依据电网运行特点,电网设备质量再好,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再高,在频繁操作、复杂的运行环境下难免不发生电网设备故障。要把住电网设备故障关,或尽量减少电网运行操作,唯一的措施就是加强电网设备运行维护,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输配电线防重点是防自然灾害及外力破坏事故发生,变电站重点防绝缘老化、传动机构故障、带电部位接触电阻升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拒动等易发故障。加强电网运行维护管理,应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第一,合理确定设备巡视周期。按季节、环境下设备运行状态及设备在电网中所处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安排巡视周期,做到设备缺陷早预防、早发现、早掌控、早处理;
第二,加强设备巡视人员责任感。强化对运维人员的考核,确保运维质量,做到运维人员对设备缺陷能发现、能判断、能处理;
第三,运用设备远程监控、在线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第四,建立设备缺陷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机制,确保电网设备随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3.4努力提升电网调度监控人员业务素质
传统运行方式下,变电运行人员可以在故障现场通过客观表象来直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调度值班人员是根据变电运行现场描述,下达事故处理指令。实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后,调控人员通过信息系统传输的信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调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更高。调控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电网现场运行经验,同时要全面掌握遥测信息与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逻辑关系,能通过信息系统传输的信息,快速、准确判断电网故障情况,并迅速进行处理。
结语:
大运行体系在电网运行体系中应该在电网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建立,要从全局着手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评估与控制,同时配合计算机系统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电网系统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网控制风险的能力,使电网可以一直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尹瑞君,郝文海.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包头电网安全运行措施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5).
[2]程春田,励刚,程雄等.大规模特高压直流水电消纳问题及应用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