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度化论文_刘佩锋,马璨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制度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制度,互联网,传播学,社会工作,党内,弱势群体。

非制度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佩锋,马璨婧[1](2019)在《社会变迁视阈下公共危机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执法者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旧的矛盾不断累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加之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使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导致诸多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诱因。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对执法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化解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预防群体性事件引发公共危机,就必须转变观念,帮助执法者认识到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同时,努力提高公众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让其学会用法律武器和政治工具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唐丽[2](2019)在《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一些措施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使得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积极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主政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渠道抉择中,政治参与成为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广大的农民群体虽然有着人数上的优势,在政治参与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在目前的农民政治参与中,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正在日渐出现,例如参与渠道不健全、农民无序参与等等。(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9期)

黄钦[3](2019)在《论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非制度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培养基地是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由于行政级别不对等、工作节奏不协调、双方诉求不一致以及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相关制度和契约难以落实,大量非制度化实践充斥其间。通过社会关系网嵌入、资源交换、社会规范融合等方式,双方建构起社会资本,从而为制度运行创造条件。非制度化实践应谨防谋取不正当利益和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方乐[4](2019)在《非制度化因素对法院就地化解纠纷的影响及其意涵——内在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法院能否顺利就地化解纠纷,从影响因素的类型上看,既受制于纠纷的性质与形态,也受当事人诉讼行为及其策略的掣肘,还被来自法院、法官自身的现实考量所牵绊;就影响因素的内在构成而言,则不仅包括非制度化的事实信息,也包括非制度化的行为动机,还包括非制度化的利益考量与行动机制。实践中,正是由于这些非制度化因素的复合化存在,造成法院难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推进纠纷的就地化解。这也意味着,并非所有的纠纷通过法院都能够就地化解,并非所有的问题通过法治化或制度化的方式都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就不仅要强化法治化的、以司法为主导的纠纷化解方式,也要允许非法治化的甚至非制度化、非机制化的方式存在于合理的空间并允许其在可控的范围内发挥纠纷化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淑佳,郭定平[5](2019)在《宗教信仰对中国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WV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信仰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国内学界对此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笔者以世界价值观调查2013年关于中国部分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发现宗教信仰和参与宗教活动不会对公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产生影响,但会对公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产生影响,也对公民的政治兴趣度起着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叶贵仁,欧阳航[6](2019)在《“小马拉大车”何以可能:经济发达镇的非制度化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与乡镇体制的缓慢更新导致经济发达镇面临突出的治理张力,如何用"镇级的体制"撬动"县级的人口"与"市级的经济"值得深思与探究。研究发现经济发达镇的非制度化再造是其能实现"小马拉大车"的关键性内在原因:基于发展优势与自主性再造了组织要素结构,拓展了治理能力;任务导向下的党政联动模式调动有限资源再造了组织运行机制,提升了治理效率。与传统组织行为解释不同的是,非制度化再造强调在体制允许范围内变革和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积极完成组织任务而非消极应对;这是发达镇缓解"权小责大"困境的有效路径探索,认识和破除该路径的限度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杨慧,杨森[7](2019)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圳市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北京市作为调研地点,综合社会工作督导主体、督导方式、督导内容和督导关系四要素并纳入对政策与制度规范的考量,进行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研究。在分析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社会工作督导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发展应以制度化为导向,整合现行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模式的优势,进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制度框架与行业规范的形成离不开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地方性优势资源的管理、社会工作机构与督导主体的赋权以及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铁成[8](2019)在《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内非制度化行为依靠潜规则来实施,与监督缺位密切相关,其形式多样,手段各异,严重侵蚀党的机体。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弱化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造成党内不公、利益不明,党员关系紧张,破坏政治规则,降低党纪效力。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坚持制度和思想建党、健全监督机制、持续高压整治,多元协调应对,方能彻底铲除这颗毒瘤。(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3期)

李亚彬[9](2019)在《信息接触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诸如寻求网络曝光制造社会舆论、群体性事件(签名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这样具有抗争性意味的行动,被认为是超越现行制度框架的一种“越轨”行为,是一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近些年来互联网与社会热点事件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常态化趋势,这引起了网民的激烈讨论和网络舆论的分化。特别是当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环节和工具时,这种趋势也深刻的影响到了普通个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和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与手段。基于此,本文使用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得勇老师主持的“2013年中国网民意识形态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网民的日常网络信息接触对于其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信任官方媒体能够削弱个体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信任非官方媒体则会强化个体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此外,文章引入组织形态和社会心态两个调节变量,分别代表影响个体政治参与的组织结构因素和个体层面的因素,来分析互联网信息接触对个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可能存在的分化效应。研究发现,信任官方媒体对体制内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的削弱作用要大于对民营、外资群体的削弱作用;信任非官方媒体对社会心态失衡个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的强化作用要大于对社会心态良好个体的强化作用。笔者认为由于官方媒体和非官方媒体在政治信息内容呈现和价值评判上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个体在政治感知和态度上的分野;特别是非官方媒体较多的负面信息有可能导致个体的政治信任水平下降以及采取非常规手段来表达情感和利益诉求,进而表现出较高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研究的另外一个发现是网民的意识形态同样对个体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具有重要影响,左派网民更加不愿意参加非制度化政治活动,右派网民则更容易参与其中。在对待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一问题上,左派网民视这种非常规行动是对现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挑战,因此对此持否定态度;在右派网民看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因此在态度上具有较高的参与倾向。(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爱芹[10](2019)在《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表现形式、产生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利益冲突逐渐显露,社会弱势群体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自然呈现出一种高发的态势。当前,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方式主要有这几种形式: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型";弱者的武器:"日常抵抗"型;群体性申诉:"维权抗争型";利用私人关系:"依附—庇护"型和借助公共舆论媒介:"创意维权型"。制度化渠道不通畅、弱势群体维权意识增强、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偏差和网络舆论的助推,是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产生逻辑,其治理路径应从完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完善弱势群体自身的利益表达组织、规范和引导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方式和转变政府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非制度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一些措施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使得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积极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主政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渠道抉择中,政治参与成为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广大的农民群体虽然有着人数上的优势,在政治参与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在目前的农民政治参与中,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正在日渐出现,例如参与渠道不健全、农民无序参与等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制度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佩锋,马璨婧.社会变迁视阈下公共危机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执法者视角的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唐丽.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J].时代报告.2019

[3].黄钦.论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非制度化实践[J].声屏世界.2019

[4].方乐.非制度化因素对法院就地化解纠纷的影响及其意涵——内在视角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

[5].胡淑佳,郭定平.宗教信仰对中国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WV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

[6].叶贵仁,欧阳航.“小马拉大车”何以可能:经济发达镇的非制度化再造[J].中国行政管理.2019

[7].杨慧,杨森.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王铁成.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9].李亚彬.信息接触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李爱芹.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表现形式、产生逻辑与治理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我国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受教育程度*用过非制度化利益表达...1.1教育组织体系结构图1.2.1...1.3非制度化教育、非正规教育与...系统地找出其相关影响因素。[关键词]农...1-3章节对应图1.6研究创新点...

标签:;  ;  ;  ;  ;  ;  ;  

非制度化论文_刘佩锋,马璨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