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剂量碳离子辐照,拟南芥,抗氧化系统,转录组测序
抗逆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1](2019)在《重离子~(12)C~(6+)辐照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逆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束相较于X射线和γ射线,具有下列的独特性:(1)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了较高的能量从而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生物效能也更高。(2)布拉格(Bragg)峰导致辐照物质径迹中心的区域损伤较为密集,而对辐照位置以外的部位影响比较微弱。(3)相对生物学效能(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较高,总突变效率引发的倍数是普通电子束的20倍左右,并且重排染色体片段的机率是普通辐照的14倍,诱导发生点突变的机率也为普通电子束的13倍。因此,重离子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诱变育种方法。研究表明植物的细胞结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机制都不同程度受到离子辐照的影响。并且低剂量离子辐照中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刺激作用,即辐射兴奋效应,这种效应已经在不同的生物物种中得到了证实。近年来,低剂量重离子辐照不同生物体后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刺激效应的现象也被相继报道。另外,大量研究报道了低剂量离子辐照在逆境条件下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然而,重离子~(12)C~(6+)辐照植物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的机理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论文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用0,50,100,150和200 Gy剂量的重离子~(12)C~(6+)辐照拟南芥种子。统计分析不同剂量碳离子处理的种子萌发指数、幼苗和植株的生长发育、种皮的结构变化、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索低剂量碳离子辐照提高拟南芥生长发育等刺激作用中的生理生化、细胞学和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对照和低剂量碳离子辐照样品建立起的转录组数据库,揭示了低剂量碳离子提高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代谢通路以及转录因子。同时还检测了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处理的拟南芥应对温度胁迫时的生理指标以及有关基因表达,从而阐明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在增强拟南芥抗逆中的作用。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1、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50 Gy)对拟南芥幼苗的萌发指数、鲜重、根长、莲座叶长度和每果荚种子数有显着的刺激作用,而100-200 Gy的碳离子辐照则表现出不利的影响。2、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50 Gy)处理的拟南芥幼苗中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产生超氧阴离子(O_2~(·–))速率,羟基自由基(OH~·)产生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幼苗中的含量有显着升高。种皮的刻蚀程度与碳离子辐照剂量大小有关,辐照剂量越大,种皮损伤越大。另外,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的拟南芥幼苗中抗氧化系统活性,本研究发现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且增加了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通过基因转录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50-Gy碳离子辐照显着上调了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论文的结果推测提高抗氧化系统缓解氧化压力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刺激拟南芥生长中起重要作用。3、通过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碳离子辐照组和对照组拟南芥幼苗的转录组数据库,共得到228条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碳离子辐照诱导的基因主要与植物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关。KEGG通路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通路中。另外,AP2-EREBP和MYB在碳离子辐照刺激拟南芥幼苗生长中起主要作用的转录因子中。4、低温胁迫下,50-Gy碳离子辐照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拟南芥幼苗的生长,而高剂量(100-200 Gy)的碳离子辐照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温胁迫下低剂量碳离子辐照使拟南芥幼苗中ROS和MDA含量有显着的下降,而显着提升了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另外,50-Gy碳离子辐照可以调控拟南芥幼苗中低温诱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表明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能够提高拟南芥幼苗对低温的耐受性。5、高温胁迫下,50-Gy碳离子辐照对拟南芥幼苗的GI、根长和鲜重明显高于对照,而高剂量辐照的幼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OS和MDA在50-Gy碳离子辐照的幼苗和对照组幼苗同时在受到高温胁迫时检测的含量有明显的减少,而抗氧化系统活性有显着提高。而且,与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受碳离子辐照的调控。本论文的研究显示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能够提高拟南芥幼苗对高温的耐受性。综上所述,低剂量碳离子辐照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活性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着的刺激效应。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通路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转录因子AP2-EREBP和MYB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刺激效应中有主要作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可以提高拟南芥幼苗对温度胁迫的抗逆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楠[2](2019)在《植物气体信号分子介导小麦抗逆机理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是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干旱胁迫会使小麦启动体内的一系列防御机制,通过各种信号反应最终诱导抗旱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来抵抗干旱胁迫。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日渐突显。基于此,本文综述近年来小麦中研究较多的气体信号分子的来源、信号转导作用机制以及对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赵美琳,诸葛斌,陆信曜,宗红,施丁昌[3](2019)在《工业酵母抗逆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酵母利用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发酵生产醇、酮、醛、酸等各种化合物,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这激发了人们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为原料和环保节能型浓醪发酵技术的极度关注。然而高浓度底物、产物、渗透压、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性物质、发酵过程温度的提高均会抑制微生物生长代谢及发酵性能,这是发酵行业"瓶颈"问题。本文简述了渗透压、温度及抑制性物质对酵母细胞生长的危害,并从胞内稳态平衡、分子水平等方面着重叙述工业酵母对渗透压、温度及抑制性物质的抗逆机制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焦浈[4](2018)在《低剂量~(12)C~(6+)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核农学发展高峰论坛论文报告集》期刊2018-12-15)
[5](2017)在《植物磷脂酶C和D在抗逆信号转导中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phospholipase)是磷脂水解酶,磷脂酶C(PLC)水解磷脂生成甘油二酯(DAG)和肌醇叁磷酸;磷脂酶D(PLD)的产物是磷脂酸(PA)和极性头部基团,如胆碱。DAG比PA只少了一个磷酸根,在细胞内,DAG在其激酶的催化下生成PA。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PLC和PLD,并且均为多基因家族;植物PLC的基因数目比动物的少,但PLD比动物的多。多数植物PLC和PLD的功能尚未清楚。我们研究发现P L D参与多种逆境信号,这种信号转导作用主要通过PA结合下游的靶蛋白完成的。如,PA结合并激活NADPH氧化酶活性,这个过程对ABA调控气孔的关闭十分重要。再如,在植物响应盐逆境时,来自PLD的PA结合微管结合蛋白MAP65-1,调控微管的稳定性,从而维持盐逆境下的植物生长和生存。在PLC研究中,发现水稻PLC1(OsPLC1)主要水解PI4P,生成DAG和I(1,4)P2。而通常动物细胞的PI-PLC是以PI(4,5)P2作为底物的,提示动、植物细胞的磷脂信号的不同之处。本次报告将对动植物细胞的PLC进行比较讨论。(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长叁角遗传学大会会议手册》期刊2017-10-27)
武星彤[6](2017)在《氨基酸添加对巴氏新小绥螨抗逆性的影响及其耐温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隶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巴氏新小绥螨是诸多吸汁性农业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农林作物生物防治应用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和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证实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对腐食酪螨(替代猎物)和巴氏新小绥螨发育进度、繁殖力、抗逆性、捕食功能等均有影响。鉴于此,本论文研究了亮氨酸、组氨酸2种氨基酸添加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抗逆性及捕食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了巴氏新小绥螨的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未添加与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间显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巴氏新小绥螨体内3个热激蛋白基因(Heat shock proteins,Hsps)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诱导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结果对巴氏新小绥螨规模化、高效人工繁殖及提高其田间适应性及防治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了解Hsps在巴氏新小绥螨抗高温逆境胁迫中的分子机制,为天敌的分子改造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氨基酸营养添加能延长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饥时间、提高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高温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在25℃饲养环境中,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喂养腐食酪螨的条件下,其群体存活率为50%时,添加亮氨酸的饲养组耐饥时间最长,添加组氨酸的饲养组次之,未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组耐饥时间最短,说明添加氨基酸能延长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饥时间;在40℃高温下处理10h,经亮氨酸和组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的存活率相比未添加氨基酸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00%和26.00%,说明添加氨基酸能够提高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高温能力;添加氨基酸饲养后的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和最大日捕食量都有一定的变化,其中相比于未经氨基酸添加饲养的对照组,亮氨酸、组氨酸添加饲养后的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有所提高,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能力相对提高了17.08%,组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相对提高了31.82%。添加氨基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凸型曲线,即HollingⅡ型。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添加氨基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与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Trinity软件,将测序结果reads进行无参测序数据拼接,拼接获得巴氏新小绥螨的转录组Unigene,并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和GO、KEGG等蛋白质功能分类和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氨基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转录组共获得52817486对raw data reads共7.92G的测序总量。Trinity拼接结果获得23893个基因,86422个转录本,将拼接获得23893个gene使用BLAST方法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后,其中有7260个注释到Swiss-Prot库,13386个注释到NR库,7567个注释到Pfam库,6078个注释到KEGG库,7420注释到KOG库,6604注释到GO库。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转录组共获得64516490对raw data reads共9.68G的测序总量。Trinity拼接结果获得34480个基因,57021个转录本,将拼接获得34480个gene使用BLAST方法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后,其中有10509个注释到Swiss-Prot库,18556个注释到NR库,11230个注释到Pfam库,8499个注释到KEGG库,10735注释到KOG库,9664注释到GO库。未添加氨基酸饲养与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相比,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1291个,其中上调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76个,例如囊泡相关膜蛋白(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L3)、天冬氨酰-t RNA合成酶(asparaginyl-t RNA synthetase)等。大多数的差异表达的基因都是下调表达(915个),例如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以及小亚基核糖体蛋白(small subunit ribosomal protein S19e)等。本研究对巴氏新小绥螨进行转录组研究,获得大量的基因数据,为从基因分子水平更深层次研究环境条件对巴氏新小绥螨影响提供支持。3.在巴氏新小绥螨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Hsps基因,共获得21个unigene,热激蛋白基因家族包括Hsp90、Hsp70、Hsp60、Hsp40及小Hsp家族。Hsp90家族有10条、Hsp70家族有7条、Hsp60家族有2条、Hsp40家族及小Hsp家族各有1条。NbHsp90的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81.9k Da,等电点为5.08;NbHsp60的开放阅读框为1755bp,编码583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62.2k Da,等电点为5.55;NbHsp40的开放阅读框为1206bp,编码401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44.7 k Da,等电点为6.21。与其它物种中已知的Hsps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显示巴氏新小绥螨热激蛋白基因与西方盲走螨(Metaseiulus occidentalis)和其它昆虫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4.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分析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40℃及43℃处理下,未添加氨基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与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体内NbHsp90、NbHsp60、NbHsp40叁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5℃恒温条件下,未添加氨基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NbHsp90、NbHsp60、NbHsp40的表达量较低,高温(30℃、35℃、40℃、43℃)及低温(15℃、20℃)均可诱导NbHsp90、NbHsp60、NbHsp40表达量上升。添加亮氨酸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3个NbHsps基因均能被高温、低温胁迫所诱导;在30℃时,NbLeuHsp40、NbLeuHsp60、NbLeuHsp90表达量较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霞[7](2017)在《呋喃醛抑制物的生物脱毒机理解析及高抗逆生物炼制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5-羟甲基糠醛是两种典型的呋喃醛抑制物,二者在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分别由戊糖和己糖的降解产生,可对后续生物炼制发酵菌株的生长和发酵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在预处理物料中糠醛、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较高、抑制作用较强,因此,消除糠醛、5-羟甲基糠醛对发酵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工艺的关键环节。借助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在发酵前对预处理后物料中所含有的呋喃醛抑制物进行生物转化("生物脱毒")是缓解或消除抑制物抑制作用的有效方式,而使发酵微生物具备较高的呋喃醛抑制物转化性能或耐受性能也是提高生物炼制效率的重要研究课题。树脂枝孢霉Amorphotheca resinae ZN1是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得到的具有强大生物脱毒功能的生物脱毒菌株,该菌株已经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生产乙醇、油脂、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木糖酸等产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开始了产业化示范应用。本论文对A.resinae ZN1中呋喃醛抑制物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定量PCR技术对A.resinae ZN1中与抑制物转化相关的137个基因在呋喃醛和呋喃醇胁迫下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证实A.resinaeZN1的多个醇脱氢酶、醛还原酶或醛酮还原酶可还原呋喃醛(糠醛、5-羟甲基糠醛)生成相应的呋喃醇(糠醇、羟甲基糠醇),而生成的呋喃醇在相应的醇脱氢酶、醛脱氢酶和氧化酶催化下进一步氧化生成相应的呋喃酸(糠酸、羟甲基糠酸)。其次,采用RNA-Seq技术在呋喃醛胁迫下对A.resinae ZN1进行了全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发现A.resinae ZN1除了可诱导胞内相关的氧化还原酶基因上调表达,还会诱导胞内与氧化还原力生成(叁羧酸循环)和能量生成(呼吸链)相关的基因上调表达,以促进呋喃醛的降解转化。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表明,呋喃醛的降解还涉及物质转运、氧化胁迫应激反应等过程,这些生物学过程在A.resinae ZN1降解呋喃醛抑制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ZM4是纤维素乙醇发酵生产的主要工业菌株之一。Z.mobilis ZM4自身可将低浓度的糠醛、5-羟甲基糠醛转化为相应的糠醇、羟甲基糠醇,但细胞自身的生长和代谢会受到呋喃醛抑制物的抑制。在Z.mobilis ZM4中过表达与呋喃醛转化相关的基因,包括来自A.resinae ZN1的外源醛酮还原酶基因ARZ__13395_T1或来自Z.mobilis ZM4自身的醇脱氢酶基因ZM01771时,Z.mobilis ZM4转化呋喃醛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并促进了菌体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细胞生长、葡萄糖消耗和乙醇生成。进一步在过表达ZM01771的菌株中共表达与还原力(NADPH或NADH)供给相关的基因。ZM01771编码蛋白以NADPH为辅因子,当共表达来自E.coli的转氢酶基因udhA时,可将胞内的NADH转化为NADPH用于ZM01771对呋喃醛的转化,进一步提高了菌体对呋喃醛抑制物的转化能力。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9114-128是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经玉米秸秆水解液长期驯化后得到的一株谷氨酸发酵菌株,具有明显高于野生菌株的呋喃醛抑制物耐受性能。为解析C.glutamicumS9114-128抑制物耐受性能增强的分子机理,对其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并对测序得到的相关突变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分析。结果显示,位于两个基因(CGS9114_RS11050和CGS9114__RS11055)间区的SNP突变使得与葡萄糖转运相关的基因CGS9114_RS11050(ptsI)上调表达,促进了葡萄糖向胞内的转运;葡萄糖转运的加快在促进葡萄糖代谢的同时也使得部分葡萄糖偏向乳酸生成;位于α-酮戊二酸脱羧酶基因CGS9114_RS03450(odhA)处的单碱基缺失突变使得驯化菌株中的TCA循环代谢增强,谷氨酸积累下降。然而对于C.glutamicum S9114-128中观察到的代谢流偏移现象与抑制物耐受性能增强之间的联系还仍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确认。本论文针对呋喃醛抑制物对生物炼制微生物的抑制,提出了生物脱毒的应对策略和构建高抑制物耐受型发酵菌株的应对策略。通过上述研究,阐明了生物脱毒真菌A.resinae ZN1降解呋喃醛抑制物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并得到了与抑制物转化相关的关键作用基因;对乙醇发酵菌株Z.mobilis ZM4的呋喃醛抑制物转化进行了代谢工程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菌株对抑制物的耐受性能;对谷氨酸发酵菌株C.glutamicum S9114-128驯化菌株的基因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初步解析了该发酵菌株抑制物耐受性能提高的分子机理。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0)
张晓涵[8](2017)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经济抗逆力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飓风、海啸等巨灾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大幅加大,巨灾风险对经济体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现阶段,我国又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十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敞口。传统的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可能不能满足目前研究的需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研究了经济抗逆力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机理,试图找到巨灾风险管理的新思路。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文献与理论的总结,得出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中经济抗逆力研究的必要性。再通过对比国外现有的抗逆力模型,选择适合我国经济抗逆力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的经济抗逆力做实证研究。在本文的分析中,经济稳定、市场效率、治理能力、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是经济抗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巨灾风险管理应重视的方面。提高经济的稳定性是巨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经济稳定指数对经济抗逆力贡献值最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提高经济抗逆力,信息化程度越高越能准确地获得灾情信息、精准地进行救灾措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能加强巨灾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效率;保险行业的发展使保险对经济生活的贡献越来越大,保险业的社会治理职能应当充分发挥;提高市场效率,利用金融市场分散巨灾风险,也是巨灾风险管理的出路;发展与民生状况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自救意识的增强,可以大大节约巨灾风险管理的成本。本文研究发现,经济抗逆力研究对我国抗减灾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巨灾风险管理新体制的构建有丰富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秦腾飞,贠婷婷,王春玲,綦文涛[9](2017)在《发酵前包被布拉迪酵母生长代谢及其抗逆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布拉迪酵母为研究对象,以海藻酸盐为制备材料,基于内源乳化凝胶化法,对酵母菌进行了发酵前包被和包被后培养。以未包被游离酵母菌为对照,研究了其包被后的生长和代谢特点,并探讨其抗逆性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游离培养,微胶囊化包被的布拉迪酵母最终活菌数显着增多,并有更多的乙醇生成;微胶囊化布拉迪酵母的胞外甘油浓度下降明显,而胞内甘油浓度则显着升高,可比游离条件下高出157.3%;此外,微胶囊化布拉迪酵母的胞内海藻糖含量比游离条件显着提高110.3%。结论:微胶囊内部微环境为布拉迪酵母提供了更稳定的增殖空间,并使其代谢向着有利于甘油和海藻糖积累的途径进行,从而提高了细胞的抗胁迫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2期)
黄凌心[10](2016)在《NDH-1介导的环式电子流在发菜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状念珠藻(也被称为发菜)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高抗逆蓝藻,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一直是蓝藻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关于发菜的抗逆研究不仅对于发菜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于农作物的分子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年,研究方向已经从对胁迫条件下发菜生理以及形态变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到抗逆机理方面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胞质鞘、胞外多糖以及类胡萝卜素等等在胁迫条件下的响应陆续被发现,使得人们对于发菜的抗逆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实验室曾经发现发菜原植体在得水后又失水的过程中,NDH-1介导的环式电子流(NDH-CET)有明显升高,这暗示着NDH-CET有可能在发菜的抗干旱过程中起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NDH-CET是否对于发菜生境中的其他逆境发生响应,我们开展了实验,具体成果如下:对近源物种中NdhK序列进行比对,然后设计简并性引物通过分子克隆得到发菜ndh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制备了NdhK的抗体。之后,我们选择了空气、高温以及高光叁种发菜生境中存在的胁迫条件进行诱导。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NdhK的蛋白表达量也发生上调。同时,叶绿素荧光水平升高,而P700氧化还原水平降低。这些说明了NDH-1复合体的表达以及活性都受到这叁种胁迫条件的诱导,暗示着NDH-CET可能是发菜适应多种胁迫环境的机制之一。为了研究NDH-CET可能的抗逆机制,我们在集胞藻6803中进行进一步实验。在集胞藻6803中,NDH-CET通过产生的跨膜质子梯度合成额外的ATP修复光系统来抵御胁迫。已知NdhD1和NdhF1是重要的质子泵亚基,而NdhP和NdhQ亚基影响了它们的稳定性。这两个亚基的缺失势必也会影响跨膜质子梯度的积累,进而影响ATP的合成。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选取了高光作为胁迫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ΔndhP和ΔndhQ在高光下都表现出比野生型生长缓慢的现象。这暗示了NDH-CET可能是通过增加ATP的合成来帮助发菜抵御各种胁迫环境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抗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分是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干旱胁迫会使小麦启动体内的一系列防御机制,通过各种信号反应最终诱导抗旱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来抵抗干旱胁迫。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日渐突显。基于此,本文综述近年来小麦中研究较多的气体信号分子的来源、信号转导作用机制以及对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逆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琳.重离子~(12)C~(6+)辐照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逆性的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吴楠.植物气体信号分子介导小麦抗逆机理及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2019
[3].赵美琳,诸葛斌,陆信曜,宗红,施丁昌.工业酵母抗逆机理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4].焦浈.低剂量~(12)C~(6+)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机理研究[C].2018年中国核农学发展高峰论坛论文报告集.2018
[5]..植物磷脂酶C和D在抗逆信号转导中的分子机理[C].2017中国长叁角遗传学大会会议手册.2017
[6].武星彤.氨基酸添加对巴氏新小绥螨抗逆性的影响及其耐温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7].王霞.呋喃醛抑制物的生物脱毒机理解析及高抗逆生物炼制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7
[8].张晓涵.巨灾风险管理中经济抗逆力的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7
[9].秦腾飞,贠婷婷,王春玲,綦文涛.发酵前包被布拉迪酵母生长代谢及其抗逆性机理[J].食品科学.2017
[10].黄凌心.NDH-1介导的环式电子流在发菜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