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蛋白论文-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

菌丝蛋白论文-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椹缩小型菌核病菌,简并引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菌丝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1](2018)在《桑椹缩小型菌核病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mk1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核盘菌菌核形成相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Smk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出简并引物进行RT-PCR,克隆获得长度为856 bp的桑椹缩小型菌核病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mk1的cDNA片段。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后,发现克隆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的MAPK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菌株的生长而减少。Mmk1基因的分子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菌核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秦楠,刘羽,王力宇[2](2018)在《响应曲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发酵液抗菌蛋白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鸡腿菇菌丝发酵液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 d,温度24℃,p H 7,接种量5%,摇床转速100 r/min,在此条件下抗菌蛋白的抑菌圈直径达21.14 mm;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发酵液抗菌蛋白对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而对羟基自由基(·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抗菌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尹华,陈江野,常鹏[3](2018)在《白念珠菌14-3-3蛋白Bmh1在细胞生长和菌丝发育中的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Tet-off启动子研究白念珠菌唯一的14-3-3蛋白Bmh1在白念珠菌生长和菌丝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在白念珠菌URA3+菌株SN152中,我们敲除了1个BMH1基因拷贝,并用Tet-off启动子替代另一个BMH1基因拷贝的启动子,得到了可以用强力霉素(Doxycycline)控制Bmh1表达水平的菌株。然后我们通过斑点试验和形态学观察对该菌株的生长和菌丝发育表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在ras1、flo8、efg1、cph1、tec1等重要菌丝发育调控因子突变体中过表达Bmh1,我们初步研究了Bmh1在菌丝发育调控网络中的位置。最后,我们构建了一些不同C末端的Bmh1嵌合体并检测了其对白念珠菌生长和菌丝发育的影响。【结果】Doxycycline诱导Bmh1表达水平下调时严重抑制了细胞的生长。非Doxycycline诱导条件下Bmh1高表达强烈促进了细胞的菌丝发育。这一促进作用绕过了ras1、efg1、cph1和tec1等基因缺失的影响,却被flo8基因的缺失阻断。C末端缺失或更换异源C末端的所有Bmh1突变株在Doxycycline诱导时都能够正常生长,但是没有明显促进菌丝发育。【结论】验证了白念珠菌14-3-3蛋白Bmh1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证明了Tet-off启动子可以严密控制Bmh1的表达水平。Bmh1是一个菌丝发育的正调控因子,位于Ras1、Efg1、Cph1和Tec1的下游,Flo8的上游。Bmh1的保守结构域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而C末端则是生长非必需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洪波,向小亮,罗海燕,胡兴[4](2017)在《茯苓菌丝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质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茯苓菌丝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并鉴定部分蛋白质,作者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摇瓶培养的茯苓菌丝体蛋白进行分离,并利用MALDI-TOF/TOF对部分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DE图谱获得蛋白质点数较多、清晰、蛋白质点分离较完全且图谱背景清晰,挑取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本研究确定的双向电泳条件分离蛋白质效果及重复性好,为下一步利用该方法寻找具有重要功能的新茯苓菌丝体蛋白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史成龙[5](2017)在《一种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抗菌丝蛋白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现在内固定系统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骨折的治疗,但是内植物感染和材料的不可吸收是骨科内固定手术后需进行二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丝蛋白材料已被证明是一种具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生物材料,然而感染仍然是丝蛋白材料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探究抗菌丝蛋白材料的制备也成为了必然趋势。研究目的本研究期望通过在丝蛋白中加入庆大霉素来制备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可吸收丝蛋白骨科内固定材料,同时能保持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我们详细探讨了新型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并从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强度、降解速率及吸水性等角度初步评价了抗菌丝蛋白材料相关性质的改变,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从蚕茧中提取丝蛋白并在六氟异丙醇溶解过程中加入庆大霉素来制备不同浓度的抗菌丝蛋白材料。利用抑菌圈、平板计数法及扫描电镜评估材料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同时也对比了抗菌丝蛋白材料与普通丝蛋白材料相关性质的改变,包括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的生物力学性能、膨胀性以及降解性能等。研究结果普通丝蛋白材料明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菌率-306.0±3.6%),加入了庆大霉素(16mg/g)的抗菌丝蛋白材料1小时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当降低庆大霉素浓度至8mg/g及6mg/g后该时间均延长到12小时。扫描电镜提示抗菌丝蛋白材料表面两种细菌数量均较少,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形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此外抗菌丝蛋白材料在酶溶液中降解4周后对两种细菌的抑菌率仍能维持在90%以上。而生物力学方面,抗菌丝蛋白材料最大弯曲强度为202.8±7.8Mpa、最大剪切强度为35.4±6.1Mpa、弹性模量8.5±0.7Gpa,和普通丝蛋白材料并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同时在体外抗菌丝蛋白材料未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产生不良影响,体内实验也证明其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和毒性反应,对成骨也未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普通丝蛋白,抗菌丝蛋白材料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并且符合叁次函数,而其吸水性却明显下降。结论庆大霉素的最适浓度为16mg/g,此时抗菌丝蛋白材料不仅具有高效、快速、持久的抗菌性,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更重要的是亦可逐渐被降解。该新型抗菌可吸收丝蛋白内固定材料应用于临床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科内固定手术后的二次手术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王刚正,马超君,龚钰华,周雁,陈连福[6](2016)在《从蛋白组和转录组解析高温胁迫后香菇菌丝耐热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不仅影响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也显着降低香菇抗杂菌的能力。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对香菇菌丝进行热处理,观察菌丝恢复生长的能力,从香菇24个栽培菌株和26个野生菌株中筛选出耐热菌株S606和热敏感型菌株Y3357。对香菇耐热菌株S606和热敏感菌株Y3357的菌丝40℃高温处理24h,菌丝显微观察表明,高温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菌丝细胞膜和锁状联合,细胞质出现流失的现象,但耐热菌株的细胞结构破坏情况较轻。对两个香菇菌株热处理前后转录组和蛋白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40℃高温处理后大量热激蛋白(Hsp20,Hsp40,Hsp70和Hsp90)产生,且Hsp40,Hsp70和Hsp90在耐热菌株S606中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热敏感型菌株Y3357的含量;涉及代谢、细胞器合成、定位、色素沉积和响应胁迫的基因在两个菌株中都显着上调,相关蛋白大量合成;海藻糖合成相关基因和一些氧化还原相关基因也在两个菌株显着上调,而相应的蛋白含量在S606上调更显着;Ca2+信号、c AMP、m TOR信号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上调;在两个供试菌株(S606和Y3357)中,分别发现19和21个转录因子具有显着变化。色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邻氨基苯甲酸合酶Trp E在耐热菌株中显着上调,而热敏感型菌株中降至0,而trp E基因转录也表现为下调。外源添加试验表明,色氨酸和邻氨基苯甲酸能够提升耐热菌株S606抗高温能力,推测在色氨酸代谢途径中,邻氨基苯甲酸合酶TrpE在香菇耐高温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9)

宋维佩,庞智黎,刘西莉[7](2016)在《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阶段与菌丝阶段差异蛋白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病原卵菌,可以侵染茄科、豆科和葫芦科等多种农作物。每年由辣椒疫霉引起的病害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辣椒疫霉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在一个成长季的多次病害循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方法,进行了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阶段和菌丝阶段蛋白组分析,共鉴定到2 258个蛋白。对获得的蛋白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组分生物合成、组装、定位、对环境刺激响应以及代谢过程。本研究丰富了卵菌蛋白数据库,为同类其他卵菌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分析了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阶段和菌丝阶段差异表达蛋白组,结果表明:368个蛋白在这两个阶段具有显着的表达量差异,其中150个蛋白在游动孢子阶段富集,218个蛋白在菌丝阶段富集。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壁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能量产生等重要生命活动。该研究结果为新型杀菌剂设计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5)

孙海涛,黄璐,陈志玲[8](2015)在《粗糙脉孢菌前纤维蛋白Y86和R88位点突变抑制菌丝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丝骨架在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动力学特性是其实现功能的关键.前纤维蛋白(profilin)是肌动蛋白动态组装的主要调控因子,对其功能研究有助于阐明微丝骨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的机制.本文以丝状真菌模式生物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为材料,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将前纤维蛋白上肌动蛋白结合位点86位酪氨酸(Y86)和88位精氨酸(R88)进行了单突变和双突变,获得了Y86R、R88E和Y86RR86E前纤维蛋白点突变株.进一步利用平板培养和竞争性生长管培养对点突变株的表型进行分析后发现,与野生型相比,3个前纤维蛋白点突变株的菌丝生长均明显减慢.这些结果表明,前纤维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N.crassa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徐艳,江建敏,国骏,纪明山[9](2014)在《黄瓜褐斑病菌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黄瓜褐斑病菌菌丝,再经反复冻融法获得菌丝蛋白,研究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褐斑病菌菌丝蛋白能显着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激活蛋白的功能。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种子萌发率从70%提高到85%;处理5、7、9、11 d幼苗株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5%、50%、58%、45%。小麦抗旱性诱导作用也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处理的小麦最佳,与对照相比,幼苗存活率提高21.28百分点,抗衰度提高19.58百分点,苗抗旱综合系数从35.45提高到55.88,是对照的1.57倍,根系活力是对照的2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向耘,冉玉平,仝爱平,勾蓝图,王伟[10](2014)在《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和菌丝态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鉴定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及菌丝态差异蛋白,在蛋白水平探讨两态转化机制及致病机理。方法分别诱导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酵母态和菌丝态菌体,利用玻璃珠研磨和超声波破碎细胞壁,叁氯乙酸/丙酮沉淀获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软件比对找出差异蛋白点。电喷雾串联质谱对差异点进行肽段测序,用Mascot和NCBI的Blast软件经蛋白质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经双向电泳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菌丝态蛋白各有800多个蛋白点、64个蛋白点表达量有3倍以上差异,其中11个为酵母态特有,9个菌丝态特有。在选取的40个差异点中,成功鉴定出22个点,共16个蛋白。经Mascot和Blast软件检索,有明确功能的蛋白中,肌动蛋白、丝切蛋白等9个蛋白在菌丝态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支架信号蛋白等5个蛋白下调。结论鉴定出16个蛋白分别与细胞代谢、运动、氧化应激等功能相关,为了解糠秕马拉色菌表型转换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菌丝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鸡腿菇菌丝发酵液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 d,温度24℃,p H 7,接种量5%,摇床转速100 r/min,在此条件下抗菌蛋白的抑菌圈直径达21.14 mm;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发酵液抗菌蛋白对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而对羟基自由基(·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抗菌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桑椹缩小型菌核病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mk1的克隆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8

[2].秦楠,刘羽,王力宇.响应曲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发酵液抗菌蛋白及其抗氧化活性[J].生物技术通报.2018

[3].尹华,陈江野,常鹏.白念珠菌14-3-3蛋白Bmh1在细胞生长和菌丝发育中的功能解析[J].微生物学报.2018

[4].李洪波,向小亮,罗海燕,胡兴.茯苓菌丝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质谱鉴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5].史成龙.一种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抗菌丝蛋白材料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6].王刚正,马超君,龚钰华,周雁,陈连福.从蛋白组和转录组解析高温胁迫后香菇菌丝耐热相关基因表达模式[C].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宋维佩,庞智黎,刘西莉.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阶段与菌丝阶段差异蛋白组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8].孙海涛,黄璐,陈志玲.粗糙脉孢菌前纤维蛋白Y86和R88位点突变抑制菌丝生长[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

[9].徐艳,江建敏,国骏,纪明山.黄瓜褐斑病菌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

[10].向耘,冉玉平,仝爱平,勾蓝图,王伟.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和菌丝态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

标签:;  ;  ;  

菌丝蛋白论文-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