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要矛盾,现代化建设,历史过程,共同富裕,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九大,社会主义制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
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7)在《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观点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历史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12-04)
王文龙[2](2010)在《现代化危机与中国经济赶超战略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后发劣势递增的困境,使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传统的现代化模式不可持续,只有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和传统现代化模式的束缚,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经济赶超战略转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赶超。(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0年03期)
贾康,刘军民[3](2010)在《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兼与林毅夫教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后发的大国,其现代化进程必然带有赶超诉求和赶超战略特征。本文论述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必然性,并分析与之思路不同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许素菊[4](2004)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赶超战略的哲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赶超战略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开始实行。50多年来,赶超战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极其广泛深远,尤其是赶超思维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障碍。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分析赶超战略实行的过程、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后续影响,所得到的启示是深刻的。(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4年06期)
秦宣[5](2003)在《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得不提到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他和中国共产党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责任感和宏伟壮志,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二十八年的武装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从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新的时代。总结中国现代化建(本文来源于《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2-01)
孔德宏[6](2003)在《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不平衡的,有先进和后进之分,由此出现了现代化的先进国与后进国或发达国家与后发国家。在一定意义上说,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展史,也是一部后进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追赶先进国即发达国家的历史。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国家衰败民族危难的状况下启动的,呈现出典型的后发外源特征,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民富国强,尽快实现现代化,是百年中华民族人心之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之所趋。本文论述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首先从赶超战略的一般理论入手,对现代化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两种制度现代化发展规律理论作了探讨和评价,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化赶超目标的设定、赶超战略的推行、赶超模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特殊理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思想、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都是理解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现代化赶超战略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落后国家发展的生动体现。本文通过典型剖析,考察了几种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赶超实践。以原资本主义的后进国日本、原欧洲落后大国苏联、亚洲“四小”和拉美的赶超实践为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赶超既有成功的,又有失败的,揭示其中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实施面临着的许多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雄厚的综合国力水平、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失衡所孕育的独特后发优势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影响现代化赶超的制约因素,对现代化赶超有清醒的认识。总之,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赶超是现实可行的。当代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具有四方面的规定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结晶“叁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为保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是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化赶超战略的核心内容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世界体系所提供的,在这个体系中,我国的生产力落后于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化赶超战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弊端的否定。现代化赶超战略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体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总之,“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人的全面发展四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赶超的独特模式,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追求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现了现代化主体选择的合目<WP=3>的性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当前我国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就是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实施阶段。论文的落脚点回到实践中,回答怎么办。文章从重点突破、并举推进;先行带动、层级推进;全面系统、协调推进等叁方面系统提出一系列推动中国现代化赶超的政策主张。中国现代化赶超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我国的建设成就,为多样化的世界增添一幅十几亿人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画卷,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从中汲取他们认为是有益的素材。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赶超目标,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拥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物质力量。意味着我国有能力对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益做出贡献。意味着中国将有能力地推动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将成为推动多极世界格局的一支重要的、积极的力量,将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特殊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03-06-01)
钟友仁[7](1993)在《中国社科院调研组为舟山市经济发展提出迎头赶超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2010年建成综合性、外向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闻媒介传出中国社科院派以李京文教授为首的专家调研组帮助“千岛新城”舟山市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消息后,舟山市各方人士都极为关注,纷纷询问舟山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专家调研组贡献了哪些计策和谋略?这是继《经济日报》1992年7月15日一版刊登《舟山,再造个“香港”如何》一文后,在舟山百万军民中产生的第二个轰动效应。(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1993年03期)
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后发劣势递增的困境,使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传统的现代化模式不可持续,只有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和传统现代化模式的束缚,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经济赶超战略转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N].北京日报.2017
[2].王文龙.现代化危机与中国经济赶超战略重构[J].东疆学刊.2010
[3].贾康,刘军民.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兼与林毅夫教授商榷[J].财政研究.2010
[4].许素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赶超战略的哲学反思[J].学术论坛.2004
[5].秦宣.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反思[C].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3
[6].孔德宏.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
[7].钟友仁.中国社科院调研组为舟山市经济发展提出迎头赶超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2010年建成综合性、外向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
标签:主要矛盾; 现代化建设; 历史过程; 共同富裕; 现代化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 九大; 社会主义制度;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