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人口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人口,土地,土地资源,耕地,属性,平原县。
土地人口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朱红波,吴熙,袁愿[1](2018)在《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西部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否能够满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进而为土地利用规划和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在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2020年、2025年、2030年的人口承载力进行测算。采用统计模型分析与灰色预测的方法测算基于土地自然属性即食物生产能力的人口承载力,同时,从土地经济属性的角度,采用基于土地功能的产业活动关联法来测算人口承载力。最后利用短板分析法综合权衡两类基于土地不同属性角度的测算结果,确定西部地区实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并与未来人口数量进行比较。测算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2020年、2025年、2030年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分别是6. 50亿人、6. 73亿人、6. 94亿人,而与之对应的未来人口数量是3. 81亿人、3. 87亿人、3. 92亿人,即西部地区土地能供养的人口数大于未来人口数量;(2)从省级区域分布来看,其中大部分地区能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需要,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11省份的土地都能承载各省未来人口的发展,只有青海省人口承载力低于未来人口数量。这表明西部地区整体的土地承载力能满足人口发展所需,但存在区域不协调,青海省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需求尚不匹配。(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2期)
马莉[2](2018)在《宝鸡市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宝鸡市为例,统计分析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地-人口-经济"结构模型,对宝鸡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现有生产技术下,温饱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445.2万人和451.0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盈余状态;小康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389.53万人和396.6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和临界超载状态;富裕型水平2020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283.31万人和281.02万人,人粮关系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在2030年全面建设富裕型社会,宝鸡市土地资源属于超载状态,仍需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生产潜力。(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马莉[3](2018)在《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为例,在统计分析2001—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陕西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资源压力增大.经预测,2018—203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呈持续超载状态,到2030年陕西省人口数量达4044万人,粮食产量为1.5万t,超载人口数量为714万人.然而,超载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可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缓解因超载人口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白晨,尹向来,张晓青[4](2017)在《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分析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近些年德州市平原县粮食和耕地变化情况,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分析了其城镇人口承载力现状,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和叁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2016—2020年平原县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土地资源城镇承载指数(LCCI)长期处在0.08以下,粮食自给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测到2020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达到0.13,富富有余状态略有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乖利,颜君[5](2017)在《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的前景。研究发现,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形势相对严峻。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合理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17年06期)
刘晓丹[6](2017)在《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粮食消费的速度远超过了粮食增产的速度。截至201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增,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了463.21公斤,已基本步入小康水平。现代化农业水平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2.7%。但由于受城镇化、工业化等影响,全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3亩,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差0.67亩。人口与粮食、土地叁者矛盾的问题得到了普遍地关注。加之,农业资源过度开采、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滥用饲料添加剂等粗放农业发展方式造成耕地面积质量的下降等,这都严重影响着粮食增产的能力,人地矛盾问题已成为焦点话题。因此,分析研究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问题,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人地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河北省的现有粮食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几个阶段的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制法”估算河北省土地生产潜力。第一,运用与太阳总辐射量相关的公式估算出光合生产潜力;第二,由无霜期确定温度有效系数修正光合生产潜力,估算出光温生产潜力;第叁,运用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式得出水分有效系数,修正光温生产潜力估算出气候生产潜力;第四,对不同坡度的土地加权平均得出土地有效系数,修正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出土地生产潜力。(3)研究影响粮食生产潜力的社会经济因素,利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复合方法实证分析河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得出社会有效系数。订正土地生产潜力估算出社会生产潜力,也就是粮食(最终)生产潜力。根据最终结果,得到粮食最高潜在生产量。(4)在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以粮食消费量为标准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现状和未来几个阶段进行研究,将所得结果分别与现实人口规模和预测人口规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未来几个阶段的承载状态。然后根据粮食最高潜在生产量得出最大理论人口承载力。(5)在分析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对我省未来粮食生产和人口方面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复合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选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7-03-01)
卢晓玲[7](2017)在《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青海省人口承载力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经济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指标产生冲突,土地供求矛盾频发。本文基于土地自然和经济双重属性测算了青海省未来土地人口承载力,发现青海省未来土地承载力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食物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7年02期)
张颖,古芳怡[8](2016)在《农业生产视角下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对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农业、居民消费食物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农业生产视角对我国农地人口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测算其环境容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呈阶梯状上升的,其中1999-2003和2005-2007年是趋于平稳或略有回落的状态,但是距小康和富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资源的环境容量等级还是比较低的,大部分年份和对应的消费水平下的环境容量等级系数都是处于极缺的水平。说明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应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等方面提升农产品产量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6期)
姬超,王江江[9](2016)在《西盟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盟县作为一个典型的边境山区县,区域人口较少而且居住分散,不利于区域整体发展,本文以从耕地承载力和人均耕地阈值两个方面对西盟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西盟县进一步探讨西盟县人口、耕地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6期)
何朝凤[10](2016)在《贵州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省2000~2014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为数据基础,采用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对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将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人口进行对比,计算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以此来分析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4年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处于超载甚至严重超载状况,基于此,结合贵州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土地人口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宝鸡市为例,统计分析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地-人口-经济"结构模型,对宝鸡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现有生产技术下,温饱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445.2万人和451.0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盈余状态;小康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389.53万人和396.6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和临界超载状态;富裕型水平2020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283.31万人和281.02万人,人粮关系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在2030年全面建设富裕型社会,宝鸡市土地资源属于超载状态,仍需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朱红波,吴熙,袁愿.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测算[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2].马莉.宝鸡市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J].贵州农业科学.2018
[3].马莉.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河南科学.2018
[4].白晨,尹向来,张晓青.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分析及预测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5].张乖利,颜君.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
[6].刘晓丹.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7].卢晓玲.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青海省人口承载力测算[J].西部皮革.2017
[8].张颖,古芳怡.农业生产视角下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J].城市地理.2016
[9].姬超,王江江.西盟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城市地理.2016
[10].何朝凤.贵州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