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_刘钊,李俊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型肝炎,脂蛋白,抗病毒,病毒,定量,药物,犀角。

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刘钊,李俊红[1](2019)在《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同时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病例的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IV确诊患者100例,分为单纯HIV感染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对各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HBV组和HIV/HCV组患者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均比单纯HIV感染组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呈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其中HIV/HBV组ALB降低更为明显;HIV/HBV/HCV混合感染组肝损伤最为严重,与其他叁组比较,AST、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B)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结论当HIV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合并感染HBV/HCV者肝脏损伤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卢捷,陈立畅,周惠娟,谢青,林兰意[2](2019)在《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药物选择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分析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65例,未治疗者2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者8例,基因型特异性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者44例,泛基因型DAA方案者85例。除丙通沙是各基因型最常选择的方案以外,基因1b型患者中,选择基因型特异性DAA的比例(40%,44/111)明显高于其他泛基因型药物(7%,8/111)。结论泛基因型DAA治疗是首选,价格是可选范围内除疗效与安全性以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刘瑞芳,齐跃军,雷苗,李刚刚,高文龙[3](2019)在《利用加权秩和比法评估兰州市医院血液透析门诊丙型肝炎病毒传播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加权秩和比(WRSR)法对兰州市血液透析门诊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根据WRSR法选取5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按风险高低划分成高、中、低叁个等级,对兰州市17所医院血液透析门诊进行HCV传播风险评估。结果 WRSR值与概率单位存在高度相关性(r=0.981,线性回归方程为:WRSR=0.164×Y-0.311)。分档结果显示Y16和Y17两所医院血液透析门诊感染HCV为低风险,Y1医院血液透析门诊HCV感染有高风险,其他14所医院为中等风险。结论兰州市医院血液透析门诊中HCV传播风险等级差异很大,大部分处于中、低风险水平。血液透析门诊应根据自身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HCV传播的防控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银荣,王谦[4](2019)在《丙型肝炎病毒生活周期中脂蛋白代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由于HCV缺乏进行自身脂质合成的途径,因此进化出了利用宿主脂质代谢来完成胞内病毒复制的过程。脂蛋白是运输脂质的载体,甘油叁酯、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是脂质转运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CV生活周期中的入胞、复制、装配和排出的各个阶段均与脂蛋白的代谢密切相关,而介导这一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是载脂蛋白。了解HCV生活周期和脂蛋白代谢有利于发现抗HCV治疗的潜在靶点和指导疫苗的设计工作。本文就HCV生活周期与脂蛋白代谢之间的关联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潘美民,李文娟,蒋芳清,杨丽晖,谭永卫[5](2019)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发清除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自发清除的可能机制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白细胞介素-7(IL-7)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HCV感染者7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HCV感染自发清除者18例,另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抗-HCV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在本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HCV基因亚型以1b和2a型为主,分别占67.3%(35/52)和25%(13/5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61.1±50.5) U/L和(57.0±42.8) U/L,显着高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25.0±14.2) U/L和(25.5±9.4)U/L,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分别为(0.25±0.13) ng/L、(0.51±0.13)ng/L和(0.49±0.12) ng/L,均显着低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0.75±0.14) ng/L、(0.93±0.11) ng/L和(0.71±0.10)ng/L,P<0.01],也显着低于健康人[分别为(1.35±0.12) ng/L、(1.49±0.12) ng/L和(0.99±0.12) ng/L,P<0.01],HCV感染自发清除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也显着低于健康人(P<0.01)。结论在HCV感染自发清除者中,血清IL-17A、bFGF和IL-7水平显着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系清除病毒的原因之一,可能由于触发了主动免疫系统,导致病毒被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其真正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段志辉,Pons,M[6](2019)在《无创预测代偿进展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脏相关事件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据《J Hepatol》2019年10月报道】题:无创预测代偿进展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脏相关事件风险(作者Pons M等)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显着提高了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代偿进展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口服DAA后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人群中肝脏相关事件(LRE)的发生率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研究该类人群的LRE,并探索(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耀弟,张月荣,王慧,林燕,周宁[7](2019)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失败和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的标准方案(PR方案)治疗失败和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对PR治疗失败和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2018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经标准PR方案治疗失败和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6例,其中男54例,女52例,根据患者PR治疗应答情况分为失败组13例,复发组51例,持续病毒学应答组42例。叁组患者行IL-28B基因位点rs12979860和rs8099917检测,基线生化、Cobas HCV RNA、病毒基因分型等检测,比较叁组之间的差异。观察PR治疗失败及复发患者接受不同DAA方案的疗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失败组和复发组年龄明显高于应答组,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 05,P <0. 001)。失败组病毒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84. 6%,复发组病毒基因型以2a为主,占72. 5%,与应答组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269,P=0. 002)。失败组基线HCV RNA≥106IU/L患者所占比例为92. 3%,明显高于复发组及应答组,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407,P=0. 005),而在性别、肝硬化等方面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失败组有100%患者IL-28B rs12979860和92. 3%患者rs8099917两个基因位点表达非保护性基因(CT/TT,TG/GG);复发组有84. 3%患者IL-28B rs12979860和86. 3%患者rs8099917两个基因位点表达非保护性基因(CT/TT,TG/GG),而应答组IL-28B rs12979860位点以CC型为主(85. 7%),rs8099917位点以TT型为主(88. 1%),叁组rs12979860和rs8099917基因多态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 263、59. 651,P值均<0. 001)。以索非布韦为基础的叁种DAA方案治疗PR失败及复发患者后,SVR率均为100%。结论病毒基因分型和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表达非保护性基因型时是导致PR治疗失败和复发的影响因素。以索非布韦为基础的叁种DAA方案治疗PR失败及复发患者均获得100%SVR,不受宿主IL-28B SNP、病毒复制水平等影响,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郭杰,曲沛,李韦杰,周宇,郭晶晶[8](2019)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性能验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检出限发生改变时,能否达到厂家制定的分析指标。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WS/T 420-2013的性能验证方案,采用HCV RNA标准物质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集的不同浓度的临床标本,对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和抗干扰能力等参数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和评价。结果在正确度验证中,回归方程为y=0.9881x-0.0972,R=0.998> 0.95,检测值与参考值高度相关。在精密度验证中,高浓度和低浓度标本的批内精密度CV值(1.86%,2.64%)及批间精密度CV值(1.44%,2.36%)均≤5%,符合要求。在线性验证中,在2.50E+2~5.00E+7 IU/ml分析测量线性范围良好。在检测限验证中,重复检测浓度50 IU/ml样本30次,其中27次检出阳性,阳性率为90%(27/30),符合临床要求。在抗干扰能力验证中,加入干扰物质混合后的血清与混合前血清定值比较,绝对偏差均<±0.5 lg,检测结果符合临床需求。结论当试剂盒的检出限发生改变时,实验室应重点对该修改项的分析性能进行充分评估,以判断结果能否达到厂家制定的分析指标。同时依据卫生行业标准对该试剂其余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梁文忠[9](2019)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2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丙肝病毒(HCV-RNA)情况、肝功能、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早期抗病毒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V-RNA对数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V-RNA对数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CV-RN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TL、AST、TB、D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积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早期抗病毒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能显着改善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陶礼平,符祖强,李茂林,王达飞,龚伟达[10](2019)在《江苏省某戒毒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地区强制戒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疾病病因探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于2018年7月对江苏省某地区强制戒毒所内790例接受强制戒毒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该人群的一般人口学和行为学资料,并采集静脉血对HCV抗体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790例强制戒毒人员中HCV抗体阳性率为20.0%(158/790),其中HCV RNA的阳性率为58.2%(92/158),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为72.9%(114/136)。HCV慢性感染者中以HCV 3b亚型(41%)和HCV 6a亚型(22%)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81,95%CI:1.21~2.70)和具有注射吸毒行为(OR=60.28,95%CI:29.65~122.58)是该人群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吸毒人群的HCV感染情况依然较为严峻,尤其是既往有注射吸毒行为的吸毒人群,应重点监测;该吸毒人员HCV感染率高,与注射吸毒和年龄增长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分析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65例,未治疗者2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者8例,基因型特异性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者44例,泛基因型DAA方案者85例。除丙通沙是各基因型最常选择的方案以外,基因1b型患者中,选择基因型特异性DAA的比例(40%,44/111)明显高于其他泛基因型药物(7%,8/111)。结论泛基因型DAA治疗是首选,价格是可选范围内除疗效与安全性以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钊,李俊红.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2].卢捷,陈立畅,周惠娟,谢青,林兰意.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药物选择策略分析[J].肝脏.2019

[3].刘瑞芳,齐跃军,雷苗,李刚刚,高文龙.利用加权秩和比法评估兰州市医院血液透析门诊丙型肝炎病毒传播风险[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4].杨银荣,王谦.丙型肝炎病毒生活周期中脂蛋白代谢的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5].潘美民,李文娟,蒋芳清,杨丽晖,谭永卫.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发清除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6].段志辉,Pons,M.无创预测代偿进展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脏相关事件风险[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张耀弟,张月荣,王慧,林燕,周宁.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失败和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8].郭杰,曲沛,李韦杰,周宇,郭晶晶.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性能验证及评价[J].传染病信息.2019

[9].梁文忠.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10].陶礼平,符祖强,李茂林,王达飞,龚伟达.江苏省某戒毒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从转基因小鼠获得的的证据的肝脏...λ、IFNα/β与IFN-γ的信号传导...一5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la和lbL卜各蛋..."1,一1'CR检测稳定转染的细胞中HCV ...单供体-四受体(D-4A)荧光共振能量转...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预测严重肝脏疾...

标签:;  ;  ;  ;  ;  ;  ;  

型丙型肝炎病毒论文_刘钊,李俊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