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康有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康有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有为,荀子,卡里,韦伯,松林,维新运动,百日维新。

康有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招钰英[1](2019)在《康有为博物馆:感受南海先生的有为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开历史之门重走风云路康园是在南海区丹灶镇康有为故居的基础上改造提升的建设项目。2013年12月,佛山市和南海区共同投入2.5亿元启动该项目,以加大对康有为故居的保护开发、扩大历史名人效应。康园首期项目之一的康有为博物馆,位于康有为故居西(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9-12-15)

刘星[2](2019)在《东传科学对康有为今文经学影响成因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汲取智慧,不断追求文化革新、制度建构、政治变革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代表了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批士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新知的时代高度。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其说是对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移植,不如说是东传之西方科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近代模式。东传之西方科学对康有为所开显的今文经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毛蕾,叶迟华,张柏林[3](2019)在《丹灶:让文化为发展赋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康园大门缓缓打开,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康园其名来源于康有为。这位清代变法维新推动者,也为家乡丹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今晚,2019第十六届康有为文化节举办闭幕晚会,地点就选在康园南海会馆广场。持续近2个月的文化盛宴,不仅承载了文化惠民、文(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9-11-29)

贾小叶[4](2019)在《己亥庚子年间康有为的勤王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己亥年(1899年),康有为前后撰写的两个版本保皇会"序",反映出不同时局下康有为宣传策略的调整。己亥年初,康有为的宣传以调和两宫为基调,试图与慈禧太后缓和关系,前一版本的保皇会序文正与此种基调相吻合。到了己亥年末,由于清廷立嗣上谕的出台,康有为复归诋毁慈禧太后的老路,并公然揭出了武力勤王的旗帜,这在后一版本的保皇会序文中有清楚的体现。不仅如此,己亥年,康有为的公开宣传与实际思想之间也有很大的距离。这显示了己亥年时局变动的复杂与康有为应对策略的多变。当勤王从思想走向实践时,康有为的缺陷暴露无遗,先后提出多个勤王方案,但终因东摇西摆、举棋不定而流于空谈,究其原因,康有为自身的广东情结也是造成其勤王方案东摇西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12期)

张灵馨[5](2019)在《康有为对庄子的身份归属及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在中国近代哲学家的视界中普遍受到偏爱和好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哲学家无论是对《庄子》其书还是对庄子其人都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当中对庄子乃至对先秦诸子的理解,是以考辩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源头为中心,先探讨他们的身份归属问题,接着再对他们的思想内容进行阐发、诠释。康有为对庄子的身份归属和思想阐发与其孔学观密切相连,康有为推崇儒家,推重孔子,何以对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庄子情有独钟,探讨康有为推崇庄子的原因,评析康有为对庄子理解的得失等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康有为在近代对庄子哲学的创造性阐发以及庄子在近代中国哲学中的命运。(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于洁[6](2019)在《从论书诗看康有为的碑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发碑学之先声,碑学入缵大统。包世臣《艺舟双楫》广播碑学、阐释碑学笔法,何绍基在实践上进行了笔法探索,丰富了碑学法则。而康有为进一步推广了碑学,其所着《广艺舟双楫》从源流走向、审美流变、名迹品评、学书技法等各方面对碑学进行了阐释,尤其是将北碑收罗无遗,使碑学有了系统性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论书诗的角度来看康有为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将经典帖学转为我所用及其碑帖观的创新性、进步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22期)

吕雨辰[7](2019)在《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9年06期)

侯文蕙[8](2019)在《从康有为故居到康有为墓》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地人很少知道浮山,即使知道,他们也宁去大名鼎鼎的崂山,极少涉足名不见经传的浮山。这也难怪,比起崂山,浮山确实够“渺小”的。它的最高峰只有海拔368米,总面积也不过七公里。而崂山的主峰是1132.7米,乃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仅峰顶面积就有1.5平方公里。(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20)

黄蔚[9](2019)在《康有为绘画革新论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流亡海外16年,考察31国,保皇事业虽终流产,但却游历了众多国外的名胜古迹、文博场馆,浏览了大量绘画与雕塑,遂产生革新中国画的想法。康有为的绘画革新论:提倡西方写实绘画,贬抑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绘画的功能性。并对"徐蒋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魏义霞[10](2019)在《《荀子》的近代视界——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近代思想家相比,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思想诠释和态度最为相似,无论对荀子的抨击还是聚焦《荀子》的政治思想都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其他近代思想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从宏观透视、主题归类和篇章取舍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异同参半使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比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深刻把握两个人思想的异同,又有助于直观感受《荀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6期)

康有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有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汲取智慧,不断追求文化革新、制度建构、政治变革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代表了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批士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新知的时代高度。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其说是对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移植,不如说是东传之西方科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近代模式。东传之西方科学对康有为所开显的今文经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有为论文参考文献

[1].招钰英.康有为博物馆:感受南海先生的有为精神[N].佛山日报.2019

[2].刘星.东传科学对康有为今文经学影响成因微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毛蕾,叶迟华,张柏林.丹灶:让文化为发展赋能[N].佛山日报.2019

[4].贾小叶.己亥庚子年间康有为的勤王思想与实践[J].史学月刊.2019

[5].张灵馨.康有为对庄子的身份归属及原因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于洁.从论书诗看康有为的碑帖观[J].中国书法.2019

[7].吕雨辰.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J].社会.2019

[8].侯文蕙.从康有为故居到康有为墓[N].中华读书报.2019

[9].黄蔚.康有为绘画革新论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9

[10].魏义霞.《荀子》的近代视界——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J].理论探讨.2019

标签:;  ;  ;  ;  ;  ;  ;  

康有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