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胁迫论文_李芳,郝志鹏,陈保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胁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酶,根系,菌根,玉米,叶绿素,有机酸,转录。

磷胁迫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郝志鹏,陈保冬[1](2019)在《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建立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宿主植物和AM真菌协同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并已深入到分子和信号水平。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从磷胁迫信号感知、有机酸分泌、磷酸酶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因子与小分子物质miRNA等若干方面讨论了菌根共生体系响应和适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1)环境磷浓度作为营养信号诱发菌根植物的生理响应过程及其在共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作用;2) AM真菌调节植物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系构型的生理机制;3)丛枝菌根涉及的植物、真菌以及菌根特异诱导植物产生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磷酸盐摄取中的特殊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4)转录因子作为感知磷胁迫信号和调控转录表达水平的枢纽,在增强植物适应磷胁迫能力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因素既单独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菌根植物适应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未来需要着重加强菌根共生界面的磷转运机制、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转录因子调节,以及各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研究,从而全面揭示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发展和应用菌根技术调控植物磷营养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梁思明[2](2019)在《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形态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的能量转移、代谢调节、蛋白质激活等多种细胞活动。磷素供应不足将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受制,开展磷高效利用育种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根系形态和构型变化、叶片形态特性以及碳水化合物分配格局等方面入手,对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形态适应性变化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田江,梁翠月,陆星,陈倩倩[3](2019)在《根系分泌物调控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不当施肥,土壤中累积大量磷素,其中大部分磷是植物难以直接吸收的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其中根系分泌物参与土壤磷活化利用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关于低磷胁迫调控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和紫色酸性磷酸酶)合成和分泌的研究进展,对根系分泌物在根际微生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展望,旨在阐明通过控制作物根系分泌物来提高作物磷效率的途径,为培育磷高效作物品种和优化磷肥的田间管理提供思路和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智能[4](2019)在《氮磷胁迫下云南松与旱冬瓜混栽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反应及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盆栽试验为基础,按不同的比例混交栽植云南松与旱冬瓜,用氮、磷浓度不同的平衡营养液对幼苗进行处理并测定分析其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旱冬瓜而言,与云南松幼苗混栽时,磷缺乏会降低幼苗叶绿素的含量,而缺氮则影响较小,并且混栽一定比例的云南松对其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对云南松而言,混栽旱冬瓜则影响明显。苗期营养供应全面时,混栽云南松对旱冬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而当氮磷缺乏或胁迫时将导致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氮磷缺乏或胁迫和混栽旱冬瓜对云南松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二者还具有明显的交互影响。混栽云南松和氮磷缺乏对旱冬瓜苗期的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运转影响不大;氮磷胁迫和混栽旱冬瓜对云南松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影响较小,但二者的交互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4期)

刘浩,李玉龙,汤萌萌,雷凯健[5](2019)在《拟南芥miR156与miR399在低磷胁迫中的对话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miR156与miR399在低磷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对话机制,采用杂交方法,将35S:MIM156(miR156功能降低拟南芥植株)与miR399f(miR399f超表达拟南芥植株)杂交获得杂交转基因植株35S:MIM156 miR399f。采用原位显色法和根际酸化能力测定法,研究低磷胁迫下35S:MIM156、miR399f及35S:MIM156 miR399f植株根际酸化情况,并测定其花青素和无机磷含量。结果表明,35S:MIM156植株的花青素含量较野生型(WT)植株显着降低,miR399f、35S:MIM156 miR399f植株与WT无显着差异;35S:MIM156植株的酸化能力较WT显着降低,miR399f、35S:MIM156 miR399f植株酸化能力均较WT显着增强;35S:MIM156、miR399f、35S:MIM156 miR399f植株的无机磷含量均较WT显着升高。综合分析,推测在低磷条件下miR399参与了miR156调控的花青素积累和根际酸化过程,miR156和miR399共同参与磷平衡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雪梅,赵刘平,胡金朝,杨红[6](2019)在《邛海河-湖系统春季浮游植物磷胁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体群落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方法,研究了2016年春季(4—5月)邛海河-湖系统浮游植物磷胁迫,包括邛海周边6条主要河流、河口和邻近湖域。结果表明,邛海春季河-湖系统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导致不同河流和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磷胁迫现象,其中官坝河河流的胁迫程度最高,其次是官坝河河口、青河河口、鹅掌河邻近湖域,而青河邻近湖域的胁迫程度最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晗菡,魏清岗,穆春华,孙验玲,张华[7](2019)在《玉米应答低磷胁迫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及生物能源作物,低磷胁迫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氮对拟南芥的缺磷反应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并且在水稻和小麦中得到验证,但在玉米中,氮与低磷胁迫响应机制的相互作用尚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综述内容主要有国内外有关低磷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玉米应答低磷胁迫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以及氮参与调控玉米应答低磷胁迫的相关机制等,以期为后续研究玉米应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吴文文[8](2019)在《拟南芥响应低磷胁迫相关突变体的生理和基因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一种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土壤总磷含量并不低,但大部分以有机磷,或者与铁、钙、铝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磷的形式存在,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土壤磷营养缺乏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因素。植物为应对磷营养缺乏胁迫,形成了多种适应机制,其中重要的改变就是植物根际酸化,根系结构的变化,根毛密度增加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植物可以通过根部分泌质子,引起根际土壤酸化,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进而提高磷的有效利用率。但是植物感知低磷信号,并引起根际酸化和根系结构改变进而提高磷的有效利用率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为了揭示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分子机制,课题组前期筛选得到一株低磷胁迫不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p1-31。实验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p1-31与野生型Col-0生长趋势基本相同。在LP培养基中培养12天,拟南芥野生型Col-0叶片颜色发紫,而p1-31叶片颜色无明显变化,其叶片的花青素含量为WT的0.29倍;另外,低磷胁迫也可以抑制Col-0与突变体p1-31的主根生长,但p1-31主根生长受抑制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p1-31主根长度约为野生型的1.69倍。在低磷胁迫下,p1-31的长势也明显好于野生型,p1-31叶片的生物量为野生型的1.9倍,根部生物量也略高于野生型。磷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突变体p1-31根部磷含量高于野生型,约为野生型的1.41倍,经过RT-PCR和qRT-PCR分析表明,低磷胁迫可使突变体p1-31植株PHT1;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遗传学分析表明,p1-31是Col-0背景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突变体。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分析,初步将p1-31的突变基因定位在II号染色体。突变体p180是根据含有溴甲酚紫的培养基pH原位显色法,从拟南芥种子库筛选得到。将种子点播在正常MS培养基上8天,移至含有溴甲酚紫的MS与LP培养基中培养28 h,发现p180根部周围颜色明显变黄,表明p180是一株低磷诱导的根际酸化增强突变体。H~+-ATPase活性抑制剂钒酸钠可抑制低磷诱导p180突变体的根际酸化增强反应,因此,p180根际酸化增强与H~+-ATPase活性增强有关,qRT-PCR分析表明,低磷胁迫条件下,突变体p180植株中AHA1和AHA6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野生型。推测P180可能负调控了AHA1与AHA6的表达。突变位点分析表明,p180突变位点位于IV号染色体。实验通过低磷胁迫下处理13天,突变体p180的主根长度明显变短,花青素积累增加,根上部分无机磷含量下降。结果表明基因P180的缺失影响了突变体对低磷胁迫的响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主要编码肌醇-5-磷酸酶,该磷酸酶属于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家族。磷脂酰肌醇(PI)信号途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拟南芥中,主要由15个成员组成的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5PTase),是PI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哺乳细胞中,5PTase在PI信号途径中主要通过去磷酸化使IP_3形成无活性的IP_2,随后再次分解为自由肌醇,参与下一轮的信号循坏。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表明,5PTase通过影响植物信号转导过程来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已有研究表明,PI途径广泛参与植物的生理反应过程,如植物的防御和渗透压的调节等。p180突变体表型特征表明,磷脂酰肌醇(PI)信号途径可能也参与植物的低磷胁迫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枫[9](2019)在《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生理及膜脂代谢调控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玉米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磷含量过低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同时,磷是生物膜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的缺乏会影响膜脂组成及其功能。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合344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脂质组检测技术,解析玉米叶片在低磷(-P:5μM KH_2PO_4;+P:1000μM KH_2PO_4)胁迫条件下其脂类代谢的调控和磷响应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挖掘在磷胁迫下响应相关脂类代谢途径的及生理表型变化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Blast软件将COG、GO、KEGG、Swiss-Prot、NR五个数据库中的蛋白以及核酸序列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测序得到的基因分别进行比对。差异基因GO分类中,叁个时间点处理分别注释到42个、44个和44个组中。差异基因KEGG分类中,叁个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被注释到75个,73个和57个代谢通路中。差异基因COG分类中的在叁个时间点中,“仅通用功能预测”(General function prediction only)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占比最多,1d数目为34条,3d数目为39条,7d数目为41条。将3个对比组中表达量(Fold Change)变化幅度1以上(Log2FC≥1)上调和下调的基因与转录因子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分别发现20个、24个以及15个转录因子家族。在与叶绿素相关的磷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当中,直接参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多数呈下调表达,降解过程的相关基因多数呈上调表达。与光合系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为下调表达,其中PSBY(GRMZM2G134130)基因下调最为显着。与SOD和PO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均呈上调表达,且-P(5μM KH_2PO_4)处理下的玉米叶片的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高于+P(1000μM KH_2PO_4)处理。膜脂过氧化基因LOX3,LOX6和LOX10的表达在-P处理下也有明显上调。-P处理玉米叶片的MDA含量无论在哪个时间点均高于+P处理。本研究共检测到PC、PE、PA、PI、PS和PG等六种磷脂,MGDG和DGDG两种半乳糖脂以及一种硫脂(SQDG)还有叁种溶血磷脂(LPG、LPC和LPA)。玉米叶片中半乳糖脂MGDG和DGDG的比例最高。并且在低磷胁迫胁迫下MGDG,DGDG及SQDG在叶片中所占的摩尔百分比显着升高,而PS等磷脂的含量显着降低;玉米和拟南芥及其他植物物种的MGD、DGD和SQD聚集成两个亚组,标记为Type A和Type B。在磷胁迫下,玉米和拟南芥中叶片和根组织中的Type B MGD基因的表达均显着升高,与Type A SQD相比,玉米和拟南芥Type B SQD基因的表达在叶和根组织中都被显着诱导。而ZmMGD和ZmDGD基因的表达受温度胁迫的影响显着,尤其是Type A ZmMGDs,而Type B ZmSQD对温度和盐胁迫更敏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彦红,李斌,席溢,许钟丹,左意才[10](2019)在《多花黑麦草对磷胁迫的响应及耐磷指标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供磷水平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生长初期生长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筛选耐磷指标,为多花黑麦草耐磷机制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6个不同供磷水平(0、2.5、5.0、10.0、25.0、50.0 mg/kg)对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用株高、叶宽、叶绿素a含量等8个指标的耐磷系数和综合评价值(D)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增加,株高、叶宽、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多花黑麦草最适生长的磷水平为10.0 mg/kg;与耐磷性最相关的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株高、叶绿素a含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磷胁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的能量转移、代谢调节、蛋白质激活等多种细胞活动。磷素供应不足将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受制,开展磷高效利用育种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根系形态和构型变化、叶片形态特性以及碳水化合物分配格局等方面入手,对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形态适应性变化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胁迫论文参考文献

[1].李芳,郝志鹏,陈保冬.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梁思明.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形态响应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9

[3].田江,梁翠月,陆星,陈倩倩.根系分泌物调控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刘智能.氮磷胁迫下云南松与旱冬瓜混栽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反应及变化[J].林业调查规划.2019

[5].刘浩,李玉龙,汤萌萌,雷凯健.拟南芥miR156与miR399在低磷胁迫中的对话机制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9

[6].王雪梅,赵刘平,胡金朝,杨红.邛海河-湖系统春季浮游植物磷胁迫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张晗菡,魏清岗,穆春华,孙验玲,张华.玉米应答低磷胁迫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9

[8].吴文文.拟南芥响应低磷胁迫相关突变体的生理和基因功能分析[D].河南大学.2019

[9].王枫.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生理及膜脂代谢调控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10].徐彦红,李斌,席溢,许钟丹,左意才.多花黑麦草对磷胁迫的响应及耐磷指标的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低温胁迫下磷素对处理后至成熟期磷转...不同NP浓度对从鼠尾藻时期Ⅰ假根长度...(038F)在缺磷...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地上部...磷胁迫对根系(a)和叶片(b)硝酸...磷胁迫对根系(a)及叶片(b)可溶...

标签:;  ;  ;  ;  ;  ;  ;  

磷胁迫论文_李芳,郝志鹏,陈保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