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可穿戴式脑电仪EEG疲劳检测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可穿戴式脑电仪EEG疲劳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脑电波信号(EEG)的检测与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随着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脑健康状态管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可穿戴式脑电仪对EEG的监测分析可以实时获取人体的疲劳程度数据,进而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实现较好的监测和预防。本文针对单电极可穿戴式脑电仪的EEG的疲劳状态智能识别,进行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深度信念网络(DB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疲劳状态检测的研究。该研究可以准确识别疲劳状态,提供及时的健康预警和调整方案,从而实现对EEG的智能分析和人体健康状态的管理。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用户主观疲劳量,结合疲劳检测手环进行EEG数据的疲劳等级标记,以建立疲劳状态数据集。其次,对数据预处理并提取数据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降维。再次,分别以SVM,DBN,GRNN建立疲劳识别模型,计算识别准确率,并对比模型的检验效果。最后,以建立好的GRNN模型进行实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实验表明,GRNN模型下EEG疲劳状态识别准确率最高为88.1%。相比于SVM模型与DBN模型,GRNN模型对于EEG的疲劳状态的识别准确率更高,计算速度更快,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对不同的疲劳程度具有更好的区分度。DBN模型相比于SVM模型具有更精准的识别率和更好的分类效果,但模型训练速度较慢。可穿戴式脑电仪可以实现对EEG的疲劳状态的实时检测,对于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可穿戴式脑电仪的信号采集与传输
  •   2.1 EEG采集设备
  •     2.1.1 EEG采集设备对比
  •     2.1.2 MindWave脑电仪与其数据形式
  •   2.2 基于安卓手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   2.3 基于PC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EG基础理论与疲劳等级分类
  •   3.1 EEG基础理论
  •   3.2 疲劳等级标记
  •   3.3 数据集建立
  •   3.4 疲劳检测的研究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   4.1 数据预处理方法
  •     4.1.1 EEG数据清洗
  •     4.1.2 数据滤波与插值
  •     4.1.3 EEG的滑窗提取
  •     4.1.4 样本均衡化处理
  •   4.2 EEG疲劳特征提取方法
  •     4.2.1 统计特征分析
  •     4.2.2 时域特征提取
  •     4.2.3 频域特征提取
  •     4.2.4 复杂度特征计算
  •   4.3 基于PCA的特征降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VM的 EEG疲劳检测算法
  •   5.1 EEG疲劳检测的机器学习方法对比
  •   5.2 多分类器SVM构造
  •     5.2.1 OVR SVMs构造方法
  •     5.2.2 OVO SVMs构造方法
  •   5.3 不同核函数SVM性能分析
  •     5.3.1 核函数理论研究
  •     5.3.2 核函数性能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DBN的EEG疲劳检测算法
  •   6.1 DBN模型结构与网络设计
  •   6.2 基于DBN的EEG数据训练
  •   6.3 参数优化与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GRNN的EEG疲劳检测算法
  •   7.1 GRNN模型结构与网络设计
  •   7.2 模型在疲劳检测中的应用
  •     7.2.1 疲劳检测流程
  •     7.2.2 疲劳检测结果分析
  •     7.2.3 疲劳等级区分度的可视化展示
  •   7.3 实时疲劳检测方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8.2 后续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附录一 疲劳程度调查问卷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兆瑞

    导师: 赵群飞

    关键词: 可穿戴式脑电仪,疲劳检测,数据清洗,脑电波特征提取,深度信念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

    专业: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分类号: R318;TP181;TN911.7

    DOI: 10.27307/d.cnki.gsjtu.2019.001490

    总页数: 77

    文件大小: 3080K

    下载量: 60

    相关论文文献

    • [1].EEG功率信息显示特征对认知负荷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02)
    • [2].性别对合成语音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为与EEG效果测定[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6)
    • [3].趣味性听觉材料对驾驶疲劳的作用:来自EEG的证据[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04)
    • [4].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神经效率:一项EEG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5].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EEG功能网络属性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12)
    • [6].基于EEG的酒精依赖对脑功能的影响[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06)
    • [7].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EEG诊断及对预后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01)
    • [8].23例小儿脑炎与脑电图(EEG)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16)
    • [9].V–EEG检查对癫痫患者痫性放电总检出率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10].生理性精神疲劳EEG信号分析技术[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0(02)
    • [11].精神障碍研究中机器学习的应用——基于EEG的特征提取[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8)
    • [12].基于EEG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及在康复中的应用[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03)
    • [13].B超引导下胎儿EEG监测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9)
    • [14].基于EEG的康复机器人脑-计算机接口技术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 2009(04)
    • [15].视频EEG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01)
    • [16].一种新型EEG视觉诱发电位闪光刺激器的设计[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0(03)
    • [17].面向癫痫EEG自适应识别的迁移径向基神经网络[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6(12)
    • [18].刺激呈现方式对普通大学生和运动员EEG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11)
    • [19].EEG注意力监测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9)
    • [20].基于EEG的脑力疲劳特征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07)
    • [21].难治性癫痫致病灶术前定位EEG联合fMRI检查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0)
    • [22].不同类型音乐对悲伤情绪舒缓作用的EEG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12(04)
    • [23].观看3D影像时的会聚角与脑电EEG重心频率的相关性研究[J]. 光电子技术 2014(02)
    • [24].EEG信号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13(09)
    • [25].基于EEG的音乐舒缓紧张情绪的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6].感知音乐音质的EEG探究[J]. 心理学探新 2012(01)
    • [27].基于EEG的情感识别[J]. 科技视界 2017(03)
    • [28].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EEG信号分析方法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29].基于EEG的有限空间检修工脑疲劳特性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06)
    • [30].基于眼动和EEG对篮球罚球思维调控特征的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4)

    标签:;  ;  ;  ;  ;  ;  

    基于机器学习的可穿戴式脑电仪EEG疲劳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