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心小学252100
摘要:本文从如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发思考,启迪智慧。一、设置疑点,诱发思考。二、探讨活动,引发思考。三、引发争议,激发思考。四、一题多解,散发思考。这篇论文所体现的理念、观点和做法对数学教学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
“孩子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课堂应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智慧。学生的思考在数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应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智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呢?
一、设置疑点,诱发思考
“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教师要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中的疑点,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在关键处巧设“疑”点,使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与新的知识需要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思考。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观察黑板的板书,找规律。教师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板书,寻找发现,从而引出人民币面值的数字规律:1、2、5,并板书。
设疑:如果需要其它面值的人民币怎么办?
教师提出疑问:“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如果我想要3角、6元等这些钱怎么办呢?”
抓住人民币面值的数字特点,巧妙设“疑”,如果想要其它面值的人民币,怎么办?教师精心设计的“疑”点,让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与新的知识需要发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诱发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操作。
二、探究活动,引发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在探索的过程中,让知识插上思维的翅膀,使他们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沉浸在思维的殿堂里。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生从一开始的利用小方格查的方式来查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小组之间不断地探讨,利用转化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学生转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精心地去探讨、去发现,从不同的地方入手,有的在一角上下手去剪,有的在中间剪,有的斜着剪,在花样百出的剪中,不断地去摸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当学生剪完以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地对比呈现,同学们发现竖着剪的才能拼成长方形,而斜着剪的不论怎么拼都不会成为长方形。学生就此能了解到只有竖着剪才行,而竖着的剪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中,实质上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在探索、交流、思考、操作等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引发争议,激发思考
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智慧的交锋。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争”点,以“争”点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议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四、一题多解,散发思考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教师要把握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从思考的价值入手,引领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寻求的方法越多,头脑就越灵活。思考的机会越多,知识的掌握就越深。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笔者的教学流程如下:明确合作要求、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探讨结果、比较优化方法。学生在合作中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引领下,发散思维,探讨出了如下几种方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进行计算。根据这个特点,笔者引领学生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计算数据,所转化成的基本图形也不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作为教师,要以“一题多解”为契机,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思考的价值。
数学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只有我们关注“思考”,才能释放学生的思考主权;只有我们立足“思考”,才能挖掘思考的有效价值;也只有我们引导“思考”,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力求寻找“思考”的足迹,多层次、多方位激活学生大脑中的思维细胞,使数学思考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