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段长度论文_蔡建伟,王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锚固段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锚固,长度,预应力,应力,数值,塑性,锚杆。

锚固段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蔡建伟,王艳丽[1](2019)在《公路边坡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长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塑性荷载传递方法研究锚索(杆)极限承载力与长度的关系,计算临界锚固长度的理论值,并根据公路边坡预应力锚索的实际情况,建议内锚固段设计长度宜介于0.5l_c~l_c之间。(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4期)

高毅博[2](2019)在《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与锚固段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将锚索受力视为半空间体在边界受到法向集中力的作用,分析了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内力结构,结合布西涅斯克(Boussinesq)问题的位移解,推导出了锚固段剪应力与轴力分布函数,并提出了一种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岩土参数变化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对之后锚固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王光勇,于建新,常旭[3](2019)在《动载强度和锚固段长度对锚固洞室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动载下锚杆支护设计提供参考,基于模型试验,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动载强度和锚固段长度对锚固洞室的动态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压应力、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振动规律与模型试验的结果比较相似;在相同动载作用下,随着锚固段长度的增加,自由锚加固洞室的拱顶位移峰越来越大,锚固洞室的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峰值也随锚固段长度的增加越来越大;随着动载强度的增强,除了动载比较小外,全长加固洞室拱顶的位移峰值均比自由锚加固洞室小;正、负向拱顶振动速度峰值都增大,拱顶负向振动速度峰值增加的速率比正向振动速度峰值增加的速率快;全锚加固洞室都是负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大于正向振动加速度峰值,自由锚加固洞室拱顶振动加速度从负向小于正向到负向大于正向,负向、正向振动加速度峰值比值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武帅[4](2017)在《饱和粘土层锚索锚固段长度效应研究及工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大量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工程及其支护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其中锚杆支护是最为常见、经济的锚固技术。现行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中,拉力型锚索(杆)设计是以遵循沿锚固体的剪应力均匀分布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设计的。按照此种假设当基坑开挖较深时需要锚杆提供较大的抗拔承载力,根据该理论计算出来的锚杆锚固长度往往很长。后期经众多学者各方面的研究证实:当锚索(杆)长度超过一定值之后,这种假设与事实存在严重不符,锚杆过长存在“鞭梢”效应,即超长锚杆的后段锚固力很小甚至没有,这就使得设计存在较大的隐患。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优化设计,降低工程安全隐患及工程造价成本,进一步研究锚索(杆)剪应力分布以及与土质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饱和粘土地层锚索(杆)锚固理论发展的需求,以及在饱和粘土地层中进行锚固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依托于“饱和粘土层锚索锚固段长度效应研究及工程优化”的课题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搜集相关的现场拉拔试验,以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为研究手段,以指导工程实践为基本目标,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饱和粘土层的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分布函数;(2)总结饱和粘土层中粘结面上的传力机理,借助相似比模型试验进行分析,证明饱和粘土层中高斯曲线分布模型比较合理;(3)基于高斯曲线模型推导出某特定饱和粘土层中有效锚固长度与剪应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式2.22);(4)以饱和粘土层为例,运用FLAC对不同锚固长度进行模拟,通过轴力分析,借助数据处理软件Origin拟合出饱和粘土层有效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式3.6);(5)根据饱和粘土层中有效锚固长度与剪应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对济南政务中心基坑工程中锚索(杆)设计进行优化,得到该工程优化后有效锚固长度范围为10~12m,利用Origin拟合公式对该工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有效锚固长度范围为10~14m,两者基本一致。取优化后的锚固长度模拟监测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两者虽有差距,但变化趋势相同。以上相关公式和结论对以后指导饱和粘土层中类似桩锚支护结构的现场施工和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周辉,徐荣超,张传庆,卢景景,孟凡震[5](2015)在《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长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长度对杆体轴力及围岩支护效果的影响,将锚杆内锚固段长度与杆体总长度之比定义为内锚固段长度系数,根据锚固界面剪应力计算公式,推导锚杆轴力与杆体伸长量的关系式。在分析内锚固段长度系数对杆体轴力影响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在锚杆杆体总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内锚固段长度,可有效控制杆体轴力的增大。基于预应力锚杆加固围岩的组合拱理论,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内锚固段长度对锚杆的预应力场及围岩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锚固段长度的降低,有利于扩大锚杆的预应力场影响范围、提高围岩有效承载圈厚度、减少围岩塑性区深度和变形量。最后,讨论了通过改变锚固长度协调支护刚度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09期)

徐希强,李宁,陈晓梅[6](2014)在《基于MIDAS/GTS的预应力锚索最优锚固段长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锚索在边坡中的支护性能,得出预应力锚索最优锚固段长度,在原有地质勘探数据的基础上,借助MIDAS/GTS对某高边坡所涉及到的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锚固段长度做了相关的优化探讨,以锚索轴力衰减为0时的锚索锚固段长度作为最优锚固段长度。得出锚索锚固段起始端轴力最大,沿锚固段长度轴力迅速衰减,在离锚固段起始端0~1 m的范围内衰减速率最快,往土层越深衰减逐渐减缓,与抗滑桩相连接的锚索所需锚固段最长。(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廖军,涂兵雄[7](2013)在《压力型锚杆锚固段长度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压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受力分析,推导出了压力型锚杆锚固段的轴力分布和剪应力分布,以及锚固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压力型锚杆锚固段长度与岩土体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锚固段长度随岩土体弹性模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岩土体泊松比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加,但增幅极为有限;随拉拔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邹德兵,刘麟[8](2012)在《内锚固段长度计算公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国内各行业土木工程规范中内锚固长度计算公式的区别、联系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各行业规范,通过对锚索(杆)胶结式内锚固段长度计算公式的比较研究,发现按不同行业规范计算的内锚固段长度相差较大。究其原因,系采用现行规范计算内锚固段长度时,因执行不同的荷载规定(设计值与标准值混用),各计算公式的安全裕度不同而产生的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在以后修订规范时,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尽量缩小差异,以使规范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工作。(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2年05期)

冯金健[9](2011)在《拉力型锚索锚固段长度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拉力型锚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拉力型锚索极限抗拔力的计算方法,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计算准则,提出相应的锚固段长度设计方法。最后,以工程实例说明了锚索有效锚固段长度及锚固段设计长度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1年06期)

张德圣,姜玉松,林舸,林斌[10](2010)在《数值模拟法确定锚固段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地确定锚固段长度,满足锚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来计算锚固段剪应力和轴力的分布规律,从而进一步确定锚固段长度。模拟结果显示:锚固段剪应力分布曲线基本呈指数函数形式分布;而锚固段轴力在始端较大,并向末端迅速衰减。对于小湾电站片麻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1 000~2 000 kN)来说,其锚固段长度初步确定为:2.5~4.5m。(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锚固段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将锚索受力视为半空间体在边界受到法向集中力的作用,分析了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内力结构,结合布西涅斯克(Boussinesq)问题的位移解,推导出了锚固段剪应力与轴力分布函数,并提出了一种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岩土参数变化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对之后锚固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固段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蔡建伟,王艳丽.公路边坡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长度探讨[J].四川水泥.2019

[2].高毅博.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与锚固段长度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王光勇,于建新,常旭.动载强度和锚固段长度对锚固洞室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9

[4].武帅.饱和粘土层锚索锚固段长度效应研究及工程优化[D].济南大学.2017

[5].周辉,徐荣超,张传庆,卢景景,孟凡震.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长度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5

[6].徐希强,李宁,陈晓梅.基于MIDAS/GTS的预应力锚索最优锚固段长度优化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

[7].廖军,涂兵雄.压力型锚杆锚固段长度确定方法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

[8].邹德兵,刘麟.内锚固段长度计算公式比较研究[J].人民长江.2012

[9].冯金健.拉力型锚索锚固段长度设计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11

[10].张德圣,姜玉松,林舸,林斌.数值模拟法确定锚固段长度[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论文知识图

现场边坡破坏图示分段隧道锚固区大于7m时的变形示...分段隧道锚固区大于13m时的变形示...叁段扩孔压力型锚杆M4-3沿锚杆轴向的...底端呈圆锥形的扩体锚杆结构图锚固段长度分析简图

标签:;  ;  ;  ;  ;  ;  ;  

锚固段长度论文_蔡建伟,王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