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怡:婴幼儿心理论文

高佳怡:婴幼儿心理论文

婴儿期是指我们0~3岁的这个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我们不仅在生理方面会快速发展,如体重、身高增长很快,也会在心理方面快速发展。然而,在这一时期,婴儿们起初还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那我们怎么通过婴儿的行为表现来获知他们的需求呢?这一时期,婴儿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怎样的,我们怎么帮助宝宝更好地成长呢?这一时期,有时宝宝会出现情绪性的哭闹,怎么去处理、安抚宝宝的情绪呢?这些都是新手父母、月嫂及育婴嫂们要面对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以下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

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在有关婴儿心理发展的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婴儿感知觉、记忆及言语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也是每位家长所关注的内容,更是身为育婴师的我们所需要了解及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依次介绍一下,婴儿在以上几方面中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儿在感知觉方面的发展特点

视觉。提到视觉我们都会很好奇,婴儿所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能分辨颜色吗?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是立体的吗?能看清吗?首先,新生儿具有一定的视觉能力,但是其视觉发展水平还较低,还没能达到与成人一样的视觉水平。婴儿可以看到妈妈,但是婴儿所看到的妈妈的面孔是模糊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孩子的成长,其视觉能力会逐步发展,逐渐提升到与成人相一致的水平,逐渐看得越来越清晰。在立体形象与颜色方面,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婴儿至少在6个月以前就已经具备了立体觉,即婴儿所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婴儿在2~4个月时就具有了分辨颜色的能力,4个月时已经表现出了对某种颜色的偏好,其分辨颜色的能力已经与成人相近。也就是说,在生理方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婴儿所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

听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健康的婴儿出生后就具有听觉功能,也就是说,听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在胎儿时期,胚胎5~6个月时就已经建立了听觉系统,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听觉功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但是,婴儿的听觉能力并不是一出生就能达到与成人一样的水平,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成人能听到的微小声音,需要放大好几倍后婴儿才能听到。随着年龄增长,婴儿的听觉能力也会如视觉能力一样逐步发展,逐渐达到与成人相一致的水平。

味觉、嗅觉和触觉。味觉、嗅觉及触觉这三种感觉,在我们的胎儿时期就有发展,也就是说这些感觉也是与生俱来的。胚胎3个月时,味觉开始发展。新生儿普遍地反映出偏爱甜食的表现。味觉在婴儿期、幼儿期及儿童期时最发达,之后逐渐衰退。胎儿7~8个月时,嗅觉功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能够对不同的味道做出不同的反应,也会对有些气味产生偏好。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触觉能力,新生儿已经能通过口腔分辨出母亲乳头与奶嘴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了。

说话,学会叫爸爸、妈妈,更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一点。婴儿们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是遵循一定规律发展的。婴儿在掌握语言之前,会有一个较长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之为前言语阶段,即从婴儿出生到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语之前的这段期间。综合近二十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婴儿在2~4个月的时候,能够与成人之间进行互动模仿,模仿成人的发音;在5~9个月的时候,能够分辨出语言的节奏、语调;在9~12个月的时候,能分辨出母语中的各个音素,能系统地模仿学习语音。一般婴儿最早可在9个月左右,最晚则在16个月左右,说出第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如妈妈。10~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15个月后掌握新词的速度逐渐加快,19个月的婴儿一般已能说出50个左右的词语。之后,婴儿进入言语发展加速期,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左右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语法的关键期,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系统,能够顺畅表达。

二、婴儿在记忆方面的发展特点

每个孩子的一颦一笑都会牵动父母的心,我们普遍认为笑是开心、希望的表现,如果宝宝对我们微笑,说明宝宝喜欢我们。然而,婴儿对你微笑并不一定就在表达他喜欢你,这与具体的阶段发展有关。从婴儿出生后5周到3.5个月时,婴儿对我们的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婴儿们对妈妈、对家庭成员、对陌生人的微笑都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微笑是无差别的,这个时期的婴儿只是对人、对人的面孔更感兴趣。有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对人的正面脸,无论面孔上的表情是生气还是微笑,都会报以微笑;如果把这个正面脸换成侧面脸,那么,婴儿的微笑就会停止。但从3.5月开始,尤其是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对熟悉人比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有研究表明,婴儿4个月以后,对主要抚养者,如对母亲笑得最多、最频繁,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最后是陌生人。也就是,在婴儿4个月以后,婴儿频繁地对你微笑,那可能是在向你传达,他喜欢你。

三、婴儿在言语方面的发展特点

在知觉方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婴儿的深度知觉,因为这与婴儿的安全息息相关。说到深度知觉,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为大家进行讲解,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视崖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有位心理学家在高出地面一定距离的地方建了一个玻璃平台,这个玻璃平台被一块木板从中间分成了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中,一个棋盘图案的木板被直接放在玻璃板的下面,我们称这个区域为“浅”区。而在另一个区域中,同样图案的木板被放在相距玻璃板几厘米处的下方,我们称这个区域为“深”区。就这样,两个区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深度落差,就像悬崖一样。研究者将婴儿放在“浅”区玻璃板上,让妈妈在“深”区的边缘处哄孩子爬过悬崖。研究结果发现,6.5个月及更大的婴儿中有90%多的婴儿爬过“浅”区就停止了,有不到10%的婴儿会爬过“深”区。这表明绝大部分婴儿感知到了深度,对这个深度感到害怕。这种害怕的出现对婴儿是具有保护意义的,它可以保护婴儿避免从高处摔下、摔伤。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家长、育婴嫂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孩子放在高处,相信孩子的深度知觉。因为,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也如实验结果发现,还是会有不到10%的婴儿爬向“悬崖”的。因此,在这个期间,我们可以关注孩子深度知觉的发展,但也注意好婴儿的安全。

读懂婴儿行为背后的表达

一个健康的婴儿一出生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大到踢腿挥臂,小到一个微笑。那么,这些行为动作背后在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这是新手父母们关注且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我们月嫂、育婴嫂应基本有所了解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对婴儿发出的这些行为信号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能给予婴儿更加及时且准确的回应。照料者所给予的及时、准确的回应对宝宝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宝宝感到安全,并将有利于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接下来,我们就几种常见的婴儿动作、表情背后的意义进行介绍。

第三,小婴儿也是很聪明的,婴儿在出生半年后,随着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婴儿已经能理解成人面部表情背后所隐藏的情绪了。当面对宝宝的成人面带轻松、喜悦的表情,说话声音欢快的时候,婴儿能感受到成人的这种快乐情绪,会做出吐舌头的行为给予回应,这是一种婴儿与成人互动的表现。

一、婴儿的微笑

婴儿是否具有记忆的能力呢?这也是家长们普遍感兴趣的一点。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在胎儿末期(妊娠8个月左右),胎儿就对声音产生了记忆,出生后可再认。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出生就具备记忆能力,婴儿是具有记忆能力的。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出生1个月左右,婴儿就具备了一定的长时记忆能力。12个月以后,随着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的记忆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班上推行进步教育。我的进步教育理念是“进步就是成功”,宗旨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前进一大步”,具体做法是评选进步之星。

二、不同的哭泣

在婴儿时期,婴儿时不时地就会发出哭声,这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虽说都为哭声,但是不同的婴儿哭声其实是在反映不同的需求与情绪。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宝宝不同哭声背后的意义及所伴随的其他表现,以便帮助新手爸妈、月嫂及育婴嫂们更好地照顾婴儿。

婴儿寻求关注的哭声特点:哭声较小且平和,哭的时候头部左右不停地转动,东张西望,一看到妈妈,哭声就会慢慢变小甚至停止,有时也会发出轻哼声。

甲洛洛怔怔地看着这个瘦小的身影,半天才有气无力地吐出:梨花——原来你们……你们……丁主任哽咽着:张大爷,求求您别说出去,求求您救救我们,我们再也不敢了,我们再也不敢了。梨花也扑通一声跪在甲洛洛脚边,默默地流着泪。

婴儿感到冷了时的哭声特点:哭声轻微乏力,手脚冰凉,动作幅度小或身体蜷缩成一团。

我国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普遍为“灌输式”教学,即仍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只有少数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其他比如讨论式教学方式。但是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很难快速融入社会,时代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具有灵活性的人才。

由此看来,当花序长度超过12 cm,花序处理时间距开花时间不足10天,必须把稀释倍数调整至 1 ∶110 000~120 000。

婴儿困了的哭声特点:哭声为阵发性,而且一边哭一边打哈欠,大一点的宝宝还会双手不停地揉搓鼻子和眼睛。

婴儿感到热了时的哭声特点:哭声响亮有力,四肢乱动,小脸潮红。

婴儿拉了或尿了时的哭声特点:哭声较小,长短不一,同时伴随四肢乱蹬乱动的动作,基本没有眼泪。

婴儿感到不舒服时的哭声特点(非生病,如衣服不合适等):哭声持续延绵不断,伴随各种动作。

婴儿生病时的哭声特点:哭声尖锐刺耳,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疼痛严重时宝宝会四肢用力乱动,头扭来扭去。

婴儿饿了的哭声特点:哭声会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循环过程,有时还会伴随撇嘴、歪头向周围探索等动作,如果把手指放在宝宝嘴边,宝宝很可能会进行吮吸。

肠组织评分与TNF-及IL-10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6、-0.598,肠组织评分与 TNF-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水平负相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三、吐舌头

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宝宝会做出吐舌头的动作。那么,宝宝为什么会吐舌头,或者说宝宝吐舌头是在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其实,宝宝吐舌头的现象,一般会在这三种情况下出现。

第一,宝宝正在进行探索,吐舌头也属于一种探索行为,吐舌头是宝宝正在探索嘴巴与舌头的关系,是在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通常月龄较小的宝宝,会在吃奶后吐舌头,这是宝宝在告诉妈妈“我吃饱了”。当我们在给宝宝喂奶时,如果看到宝宝出现了“吐舌头”的动作,就请不要再强行喂食了,这时宝宝可能已经吃饱了。

由于电子文档保存发展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电子文档保存没有形成统一的保存规范和标准,从而影响电子文档保存的范围和保存格式,阻碍电子文档的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缺乏标准,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非常规问题缺少解决方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缺乏标准,也难于与多管理软件兼容,从而影响区域内图书馆或档案机构之间电子文档的共建和共享,降低了电子文档的存储和利用效率。

小小茅檐短短篱(蒙斋),荒阶相伴只筇枝(简斋)。清风明月无人管(山谷),半入疏篁半入池(李□溪)。[2](13辑,P201)

宝宝吐舌头是一个常见的行为表达,不同情况下的吐舌头具有不同的含义,新手爸妈、月嫂及育婴嫂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四、挥动手臂

婴儿们有时会挥动自己的手臂,这种行为是在告诉我们“我现在很开心”,这时爸爸妈妈或月嫂、育婴嫂们可与宝宝进行一下互动,和宝宝一起玩一会儿。这样既有利于维持宝宝的好心情,也会使互动效果更好,增加宝宝与成人之间的感情。

五、趴着睡

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大一点的宝宝在睡觉时会喜欢趴着睡,即使把宝宝抱起来,让其仰卧睡。也会发现,过不了多久,宝宝又在不知不觉中趴着睡了。那为什么有些宝宝总是趴着睡呢?有关研究表明,宝宝之所以喜欢趴着睡,是与宝宝在胚胎时期,在妈妈肚子里的姿势有关。一般选择趴着睡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也是这样的睡姿,宝宝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这种睡姿就一直伴随着宝宝了,趴着睡只不过是延续了他的习惯。所以,从心理层面来说,趴着睡并无特别意义。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可协助孩子进行调整,因为趴着睡时,面部朝下不利于呼吸,夏季也不利于散热。

婴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目前从国家到大众都比较关注的话题,那么,婴儿会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吗?答案是“会的”。婴儿也是会感到恐惧、焦虑的,如果我们对婴儿的这些负性情绪处理不当,那么很可能会为宝宝未来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在其后期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 在此,我们就来说一说宝宝的情绪问题与心理健康。希望准父母、父母、月嫂及育婴嫂们都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一、宝宝怕生人,缓解宝宝的陌生人焦虑

婴儿从4个月开始能分别熟人和陌生人,对陌生人会微笑,但明显比对妈妈的微笑少。5~6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表情。6~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开始感到害怕,到8个月时,婴儿会明显怕生。婴儿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其实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有利于婴儿更好地保护自己。然而,婴儿这种认生行为的出现,常常会被成人误解为内向、胆小,甚至会担心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不合群。在这方面,请照料者们先放平心态,先要知道孩子在6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现认生现象是一件正常而普遍的事情,不要去指责孩子的认生。然后,带孩子出去玩时,如果孩子不愿与陌生人互动,请不要强迫孩子,这会让宝宝更加害怕不适。这个时期,当宝宝需要与陌生人接触时,请照料者们尽可能陪伴着宝宝,与宝宝一起与陌生人接触,照料者可在整个过程中多拥抱、亲吻宝宝,给宝宝安全感,缓解其害怕的情绪。

二、宝宝怕分离,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休完产假要去工作了,当妈妈出家门时,宝宝哭闹不止,不让妈妈离开。这是因为宝宝感受到了与母亲分离的伤心、焦虑与痛苦。婴儿出现分离焦虑的高峰时期是在18~24个月时,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分离焦虑。首先,我们要先正视这种分离焦虑,要知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照料者们不用过于担心。其次,与宝宝的分离要逐步进行,一开始可以短时间分离,比如妈妈与育婴嫂沟通好,妈妈先离开1、2个小时,然后是离开半天,逐步到离开一天,恢复工作时间。妈妈的突然离开是会让宝宝感到害怕、焦虑的。所以,在处理分离焦虑上建议家长与育婴嫂们提前沟通,互相配合,早做准备,一起帮助宝宝逐步建立安全感,更好地面对分离焦虑。最后,在帮助宝宝处理分离焦虑时,也可借助一定的玩具,这个玩具可以是宝宝最喜欢的、最熟悉的玩具,也可以是一个新玩具,在分离时借助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缓解一定的焦虑。对于大一些的宝宝来说,分离前和分离时,建议照料者们与宝宝多沟通,告诉宝宝,妈妈是会回来的,离开及回来时可和宝宝进行拥抱,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1.4 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1.00±0.05) g样品于25 mL离心管中,加入4.5 mL甲醇,涡旋混匀后,超声5 min,离心5 min,取重复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用甲醇定容至10 mL。取1 mL中提取液,加入125 μL 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于76 ℃温育40 min。冷却后,加入125 μL 2.5 mol/L盐酸。水解液用3 mL水稀释,过Strata-X柱(Strata-X柱活化:1 mL 甲醇,1 mL 30% 甲醇),再用1 mL 20%甲醇淋洗,用1 mL 0.3% 氨水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用0.22 μm的有机滤膜过滤,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三、宝宝害怕具体事物,陪伴宝宝缓解恐惧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对一些具体事物或情景出现害怕、恐惧。比如有的宝宝怕黑、有的宝宝怕打雷、有的宝宝怕蚕宝宝、有的宝宝怕红色等。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3岁左右会出现,在4岁时达到高峰,6岁之后逐渐开始下降。在面对宝宝的这些害怕和恐惧时,照料者们需要耐心地陪伴,在宝宝害怕时陪伴在孩子身边、拥抱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在宝宝害怕时,要允许孩子去哭,去发泄出来内心的恐惧。待宝宝情绪平复后,可以与宝宝进行沟通,听听宝宝的诉说,引导、告诉宝宝,它们不会伤害到我们。照料者们耐心的陪伴、充分的理解是促进宝宝健康成长的最好方式。

以上就是婴儿时期,宝宝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情绪问题。在面对宝宝的情绪问题时,育婴嫂们一方面,需要结合科学的知识、方法来陪伴、安抚宝宝。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来陪伴宝宝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健康成长。

标签:;  ;  ;  ;  ;  ;  ;  ;  ;  ;  

高佳怡:婴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