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信忠:“往上比”与“往下比”论文

康信忠:“往上比”与“往下比”论文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杂文《“往上比”与“往下比”》,说的是人应该辩证地看待自己,要比上不足拼进取,比下有余不自满。文章内容指的是道德、品格和才能方面的“比”,我看后深受启发。

联想到老年人的健康方面,也有个“往上比”与“往下比”的问题。有些人老了以后如若身体状况不佳,便会感叹:“某某比我还大几岁,可身体却比我好,我真的差劲,真的不行。”这些人是“往上比”的典型。而有些人身体状况尚可,则喜欢“往下比”,说“某某比我还小几岁,可嘴也歪了,足也跛了,整个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比起他们我觉得自己还可以”。

这“往上比”的人自感不如别人,心灰意冷,对健康失去信心;这“往下比”的人却盲目乐观,忘乎所以,放松警惕。窃以为,这两种比法都不正确。

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皮片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片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皮片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片组与对照组间术后切口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基因、生存环境、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的不同,虽说都吃五谷杂粮,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却各不一样。有的人超过耄耋之年甚至百岁有余还能眼不花、耳不聋,行走自如,生活还能自理,精神很好;而有的人却未老先衰,疾病缠身,久治不愈。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有自然规律的因素,也有许多主客观原因,这是不好比的,也不应该盲目地去比。我认为,健康问题既要“往上比”也要“往下比”,科学地比,对自己的健康才能有好处。

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许多百岁老人健壮依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态平和、为人善良、邻里友好、家人和睦、戒烟限酒、适当锻炼等。为此,我们就要“往上比”,比比这些人,他们的好习惯、好品格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就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养成好习惯、培养好品格。同样,对那些身体不如自己的人,也要去“比”,那就是要了解他们哪方面做得不如自己,不如健康老人,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盲目乐观,更不能幸灾乐祸。

我想,经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加以反思,与周围老人进行“比照”,取长补短,才能有益身心健康。

征诸文献,西周“国人”因资料限制,难言其详,春秋“国人”(下文所言“国人”,均指春秋 “国人”)则具有明确的历史内涵。所谓“国人”,指春秋伦理秩序中的卿、大夫、士。其中,士是“国人”的主体。春秋时期,庶人、工、商不当列于“国人”范畴。以下对这一问题依次予以考证。

责编/清风

标签:;  ;  ;  ;  ;  ;  ;  ;  ;  

康信忠:“往上比”与“往下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