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1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巩小玲(内蒙古包头市东河铁西区第六医院014040)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通过心理咨询,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克服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成功的摆脱了强迫症的案例。

【关键词】心理咨询强迫症系统脱敏改变认知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02-01

一求助者的一般资料

李文艳,(化名),女,20岁,内蒙古包头市人,汉族,身高160左右,本科文化程度。求助者主诉,经常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伴沮丧,失眠3个月。其母陈述,过完年后,也就是近两个月,总走不了路,向前走几步,再向后退几步,最近发展到不敢开关门,把手伸到门把手边上,马上又离开,一会儿又慢慢靠近门把手,但还是一会儿又把手拿开,半天开不了门,半天走不出一步去。并且反复洗手。

二个人陈述

我是父母抱养来的,上有两个哥哥,虽然不是亲生,但他(她)们待我胜于亲生。他(她)们从小就特别宠爱我,尤其两个哥哥什么都让着我,什么好吃的都给我。我从小好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自己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一所大学,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但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父母和哥哥们特别高兴,两个哥哥为了让我上学,都缀学打工了。因此我心里特别内疚,特别有压力。于是决定上学期间一定要考研。否则对不起他(她)们。结果第一年考研失败。父母和哥哥们让我再考,可我现在一提考研就紧张害怕,现在无法正常学习,课堂走神,思维不能集中,老师讲什么我都不知道。脑子里一团糟。反复的想考研这件事,和父母哥哥们为我的全部付出。心情沮丧极了,近三个月经常失眠,做恶梦。最近开始出现反复洗手。走路困难。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

三咨询师了解和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走到门口进来时又退出去了,当我用鼓励的目光看她时,她又向前走了两步,走进门后,我用暗示法暗示她,她一直走到我面前并且坐了下来。她说话时一直皱着眉头。声音很小,语速慢,但语言严谨有序,思维清晰,有自控能力,人格完整。对答如流。要求咨询师把自己的病解释清楚。存在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经检查未见其它重大疾病。

四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

1.求助者存在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根椐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以及“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划分,可以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早期病例)。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2.有压抑与苦闷的负性情绪,思维缓慢,但有主动求助的愿望,自知力完整,并且低沉的情绪是由于强迫症状而引起,属继发现象。可以排除抑郁症的诊断。

3.与焦虑症的鉴别:求助者虽然自诉有心悸,出汗等症状,但不占主要临床相,属强迫症的伴发症状。

五咨询目标

根椐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逐渐改善求助者的焦虑情绪。逐步让其减少洗手次数。并使其适应想象中的焦虑场景。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使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好转或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通过咨询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在认知,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学会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追求心理健康的全面健康。

六咨询方案

(一):咨询方法系统脱敏法,辅以合理情绪疗法。

(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6次以上。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本阶段通过摄入性谈话、观察等一系列步骤的实施,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理清求助者的真实心理状态,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实施方案。

(二):咨询帮助阶段:第一次: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时,首先让求助者学会放松,通过对肌肉进行:“收缩-放松”的循环对照训练,使求助者觉察到紧张状态,从而体会放松的感觉。叮嘱其反复的练习,直到求助者能够凭其对放松感觉的把握。反射性的使自己放松。学习放松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由于强迫与反强迫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随后的脱敏治疗。

第二次:一周后,求助者如约而至,说自己对放松练习法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并称焦虑情绪己有所减轻,但强迫现象依然存在。咨询师向她讲述了焦虑情绪的产生、发展及消退规律,鼓励其树立信心。考虑到其紧张情绪及强迫行为是由于考研失败和内心负疚感而引起。通过与求助者商讨建立焦虑等级表。心理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求助者要有足够耐心。

第三次:重复练习上周的咨询内容。求助者称近一周强迫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了,同时因强迫引发的焦虑不安现象也明显好转了。似乎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了。咨询师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并结合其童年,幼年经历,剖析其性格中的不足以及与产生强迫症的关系。结合身边实例让其相信父母哥哥是最爱最爱她的人,只期望她好,不期望她的什么回报。因此你不必有负疚感。“我一定会好的。”求助者哭着说。

第四次:一周后,求助者说上次的咨询对她触动很大,结合自己的经历也分析了自己一些错误的想法,(总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并且能认识到自己存在一些认知的偏差。咨询师首先肯定了她的进步,并进一步指出她以往的经历对其认知模式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不良的认知和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使其产生了强迫症。正视强迫症状是治愈疾患的前提,而改变不良认知更是特别重要,之后,求助者又经过两次咨询,强迫行为及强迫思维逐渐缓解。

(一)结束巩固阶段:

为巩固咨询成果,告知求助者要坚定信心,能够正确认识问题。自我感觉强迫行为消失,强迫观念明显减轻。社会适应情况己能正常学习和交往。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研这件事。

同学及家人评价:能主动与同学、父母沟通,相处自然,关系融洽。

咨询师追踪评估:发现求助者己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强迫行为消失,强迫观念减轻,社会功能恢复,同时求助者己学会成熟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模式,正在以成熟的心理全力以赴备战考研。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标签:;  ;  ;  

1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