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朱耀秀(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师范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本文把人本义教学观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尝试阐明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由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困惑和竞争压力。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很多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甚至是必修课来开设。本文尝试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希望对改变这种困境能有所帮助。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其主要代表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贯彻与应用,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目标从“治疗和矫正”到“预防和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职生相对于其他普通本专科生有更多的缺点和不足,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或者矫正这些问题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教育目标应该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也是必需的,因此,我们要消除“高职生=差生”的心理误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预防和发展性,而不仅仅是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矫正。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教学过程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突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作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如何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教学法。所谓动态教学法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的雷光正教授在一次精品课程培训会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情境或活动为中心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在动态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

传统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教材编写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基于这种现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教学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高职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同时也要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从“教师说了算”到“多元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应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罗杰斯认为,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一种外部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加以区别、分等和排队,评价的范围也只限于学生的智育方面,评价方法单一。因此,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进而使学习更加主动、有效和持久。这就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从操作上讲,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

此外,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又像慈祥的长者一样耐心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应该相信,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念引入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来,对促进人的真正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模式的转变,将会产生明显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威宁学院学报,2010,30,(3)。

[2]肖三蓉王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改研究,2011,(6)。

标签:;  ;  ;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