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教论文_盖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三一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法,道教,马来西亚,漳州,宗教,华人,谱系。

三一教论文文献综述

盖建民[1](2019)在《林兆恩叁一教内修法门与道教南宗关系的几个问题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新史料文献,考察了明代林兆恩叁一教与道教南宗的关联。林兆恩拜莆田道士上阳子卓晚春为师,时常往来于道教南宗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一带,对南宗宗师十分敬仰,所修习的内丹功法乃钟吕、张伯端、白玉蟾、陈致虚一系的南宗丹法;林兆恩对道教南宗祖师的经典十分熟悉,其《林子叁教正宗统论》多援引南宗丹道思想来论证其"叁教合一"的"道理";林兆恩的"艮背心法"功法与道教南宗有密切关系,《九序心法》中的道教内修元素主要是指道教南宗丹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成良[2](2018)在《2006年以来的莆田叁一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一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1517—1598)创建的,至今近500年了。现在,叁一教在莆田地区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广泛深远。同时,也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传播。叁一教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后,成为莆田地区民间的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叁一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教义、心法,以及对叁一教的演变过程、传播方式、经典文本等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内容,包括叁一教转型,面临的问题,仪式、功法的世俗化等,则涉及和研究得比较少。2006年以来,也就是莆田市叁一教协会成立之后,叁一教自身产生了一定的发展变化。本论文针对莆田叁一教近十来的发展状况,通过田野调查,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加工而成。论文的内容一共有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2006年以来的莆田叁一教发展状况,第叁章莆田叁一教的社会功能分析,第四章莆田叁一教仪式功法与现代社会。本文以叁一教合法化的2006年为界限,从莆田当代社会视角来研究叁一教的发展与变化,主要通过对现代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间宗教叁一教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有选择地引用各地祠堂的口碑资料,论述了叁一教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适当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着重对叁一教的社会功能,仪式、功法的世俗化趋势,以及它们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考察研究。文章在资料收集利用上,为了弥补一定程度上资料的不足,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除了运用古籍资料外,更是下大力气,通过田野调研,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对叁一教仪式和内修功法及其世俗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提升了文章的学术价值。总之,叁一教作为莆田的本土宗教,同时,也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逐渐融入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21)

李志鸿[3](2018)在《叁一教与道教雷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道教雷法与叁一教的关系学术界鲜有探讨,本文以为,叁一教融合儒道释叁教为一,将道教雷法"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吸纳进其神灵谱系之中,亦是其叁教合一宗旨的表现。叁一教经典《林子叁教正宗统论》也大量吸纳雷法宗师白玉蟾真人的丹道理论。叁一教仪式中盛行的"金齿临,玉齿临"咒应该与密宗真言咒语"唵齿临唵部临"相关,且与道教雷法的密咒化趋势相一致。(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罗臻辉[4](2018)在《明末清初叁一教在漳州传播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献爬疏与田野调查结合,考述鲜为人知的叁一教在福建漳州传播历史。发现在漳州不但有萧应麟、张子鲁、许应甲、韩先生等叁一教门人的活动,而且宦漳官员也与林兆恩及门人交游往来。与此同时,漳浦宝珠岩、府城叁教堂的先后建立,其影响持续至清末,显然与当时漳州的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深入研讨叁一教在漳州的活动与传播历史,有助于更好把握叁一教发展的全貌。(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孟依莎[5](2016)在《“叁教合一”与叁一教实践:林兆恩思想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福建莆田人氏林兆恩在当地创立了一个新的地方性民间宗教——叁一教。叁一教作为一个民间宗教,不同于之前佛、道衍生出来的末流异端的教团组织。它以林兆恩系统而完善的“叁教合一”思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来源于儒、释、道叁教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叁一教早期更多是知识分子学术团体的性质,随着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的不断系统化、林兆恩传教活动的增加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转化成民间宗教组织,在当时福建莆田地区影响广大,并一度传播到江浙、江西、安徽等地,且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传至我国台湾省及东南亚各国,流传至今。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不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是历史上儒、释、道“叁教合一”思想、叁教关系发展到明中后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对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理论的研究,是研究叁一教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叁一教,丰富目前我国民间宗教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有利于从整体上加深对儒、释、道“叁教合一”思想及叁教在明朝发展状况的了解,对中国宗教思想史的了解及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不同于之前研究者专门研究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或叁一教的方式入手,把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与外显于叁一教的仪式仪轨、修持方式两者结合起来,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入手,把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与叁一教的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两者的关联性,用发展、连贯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注重在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对叁一教由早期的知识分子学术团体最终发展成民间宗教信仰组织这一发展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文章先从叁教合一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结合明朝国家政策及林兆恩的个人思想背景,对其“叁教合一”思想的来源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其次,从“道一教叁”、“非非叁教”、“叁教一致”及“归儒宗孔”几个方面对其“叁教合一”理论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研究。再者,结合林兆恩创立叁一教的倡教宗旨,从世俗性、宗教性、民间性叁个方面探讨了其“叁教合一”思想的实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又从林兆恩身份的转化、叁一教祠堂的广泛建立两个方面入手,对叁一教由知识分子学术团体转化成民间宗教组织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叁一教的宗教修持方式孔门心法、九序心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与研究,并通过叁一教后期的传承发展情况,对叁一教的这一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论证。文章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孔门心法不同于九序心法的论证,从狭、广二义上对孔门心法进行了定义,并对孔门心法的修持方式进行了分析。而经过对林兆恩“叁教合一”思想与叁一教实践演变特征的分析,即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眼光来看,林兆恩在儒、释、道叁教合一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吸收民间信仰、民俗习惯来发展、壮大叁一教,促使叁一教逐渐由早期知识分子学术团体转化成民间宗教组织,这一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叁教合一”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也符合民间宗教的发展规律,因此叁一教能流传至今。而这一结论也由后期叁一教由学术、宗教两个传承方向的发展结果得到了论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更好的了解、发展叁一教有一定的意义,也对研究明清时期我国其他形式的民间宗教组织具有范式、借鉴意义,更对目前我国民间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廷婷,庄恒恺[6](2014)在《《叁一教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典章制度与民间习俗、精英与民众联结在一起。流传于福建莆田地区的叁一教,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民间宗教。2011年底,浙江大学哲学系何善蒙教授出版了专着《叁一教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细读之后,笔者真切感到这是一本研究民间宗教的力作。本书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系统严谨、深入浅出"。(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林国平[7](2013)在《从《夏午堂歌词集》看叁一教的娱乐与教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夏午堂歌词集》为例,探讨宗教信仰中的娱乐与教化的关系。文章认为,由于叁一教主林兆恩能歌善咏,把音乐引入叁一教中,开辟了利用音乐传播叁一教的先河。明清时期,此一做法被其信徒继承下来,并在民国时期得以发扬光大。杨通化及其弟子把叁一教的教义编成数十首歌曲,供信徒演唱,寓教义宣传、社会教化于集体歌唱活动中,有力地推动叁一教的发展。至今,诵唱叁一教歌曲已成为夏午堂系统开展宗教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海峡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石沧金[8](2012)在《从保守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变异——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信仰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组织可分为传统活跃型、开放变异型、沉寂冬眠型叁类。传统活跃型的堂祠仍然比较重视延续叁一教教义及仪式的传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信仰从保守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变革,尤其更多呈现出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异现象。(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石沧金,欧阳班铱[9](2012)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信仰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叁一教在兴化人中传播。作为一个小的方言群,兴化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叁一教也因为兴化人的这一特征而呈现封闭保守的特征。直到近来,以芙蓉志元堂为代表的叁一教堂,才开始注重对自身、对叁一教的主动宣传与发扬;也有更多其他方言群尤其是闽南人的信众纷纷加入叁一教。叁一教教堂的宗教特色和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商琴琴[10](2012)在《论宗教教化向道德教育转化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历史上及当前有很多关于宗教的发展未来,亦或宗教最终走向问题的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宗教将逐渐势微并最终灭亡,同时也有人认为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也将长久存在,并且会成为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本文拟参照明代叁一教的宗教思想及其嬗变过程,对宗教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析,探求宗教最终是否将转化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教化手段,转化成为一种德育的形式,并且以这种形态长久地存在下去,伴随人类始终,以及对在宗教向教育形式转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最终还原宗教的本质,即宗教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社会功能,人们终究会摆脱神明系统及对各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最终也将转化成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形式,以教育的方式,将完成剥离后的宗教内容进行传递,在社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对叁一教的概况、发展转变的过程、其宗教思想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有明一代,叁一教由一个学术团体逐渐转化成为宗教组织,这一转化的过程中,创始者林兆恩本人的价值取向对该组织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起初,林兆恩只是以教师的角色在叁一教中研读经典、改造并融汇叁教的内容。虽然林兆恩本人在早年曾反对神学信仰,反对佛教、道教崇奉的超自然的事物,鞭笞其出家的修道形式颠覆了人伦,致至亲于不顾等等反对传统宗教的形式。但是在其晚年,直至去世后,都有弟子将其神化,叁一教由此不但在信仰的内容上有了实质的变化,更在组织形式上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自创的宗教组织。此时,林兆恩也俨然成了一位神圣的教主,其地位在弟子的神化下甚至高于孔、释、老叁教之主。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此现象,对其转化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社会背景环境及该组织自身因素进行剖析。从中有感,并且得出推论:叁一教是在学术团体的基础上,加之教众的人数增多,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宗教理论神学化才最终走向了一个宗教性组织。那么,我们不禁会推断,如果在现代社会中,信众人数不断减少,传统的宗教组织规模也不断缩小,并且我们将神学系统从宗教的内容中剥离,那么现代宗教的组织形式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其社会影响是否也会改变呢?在此篇论文中,笔者在参照叁一教形式嬗变的基础上,也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例,区分了宗教与教育在道德观促进上的相同点,及在教化形式上的差别。试图在现代社会宗教逐渐变化的过程中,找出其发展的本质规律,找出宗教信仰与迷信盲从等信仰形式的区别。对宗教、教育的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即宗教将逐渐脱去神圣的光圈,而更多的关注人类自身。本文试图论证了宗教最终将会以教育的形式长久存在下去,在宗教逐渐世俗化、现代化的未来,宗教将日益成为“人”的宗教,宗教的内容也将由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变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及人本身行为、思想的规范制约等。在论证这一命题合理性的同时,笔者也指出了其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即转化后神灵系统的存在方式,还有信仰对象能否顺利转变等等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这些问题的答案早日解开。(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三一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一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1517—1598)创建的,至今近500年了。现在,叁一教在莆田地区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广泛深远。同时,也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传播。叁一教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后,成为莆田地区民间的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叁一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教义、心法,以及对叁一教的演变过程、传播方式、经典文本等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内容,包括叁一教转型,面临的问题,仪式、功法的世俗化等,则涉及和研究得比较少。2006年以来,也就是莆田市叁一教协会成立之后,叁一教自身产生了一定的发展变化。本论文针对莆田叁一教近十来的发展状况,通过田野调查,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加工而成。论文的内容一共有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2006年以来的莆田叁一教发展状况,第叁章莆田叁一教的社会功能分析,第四章莆田叁一教仪式功法与现代社会。本文以叁一教合法化的2006年为界限,从莆田当代社会视角来研究叁一教的发展与变化,主要通过对现代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间宗教叁一教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有选择地引用各地祠堂的口碑资料,论述了叁一教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适当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着重对叁一教的社会功能,仪式、功法的世俗化趋势,以及它们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考察研究。文章在资料收集利用上,为了弥补一定程度上资料的不足,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除了运用古籍资料外,更是下大力气,通过田野调研,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对叁一教仪式和内修功法及其世俗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提升了文章的学术价值。总之,叁一教作为莆田的本土宗教,同时,也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逐渐融入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教论文参考文献

[1].盖建民.林兆恩叁一教内修法门与道教南宗关系的几个问题新探[J].宗教学研究.2019

[2].王成良.2006年以来的莆田叁一教研究[D].华侨大学.2018

[3].李志鸿.叁一教与道教雷法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18

[4].罗臻辉.明末清初叁一教在漳州传播考述[J].宗教学研究.2018

[5].孟依莎.“叁教合一”与叁一教实践:林兆恩思想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6].王廷婷,庄恒恺.《叁一教研究》评介[J].世界宗教研究.2014

[7].林国平.从《夏午堂歌词集》看叁一教的娱乐与教化观[J].海峡教育研究.2013

[8].石沧金.从保守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变异——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信仰考察[J].世界宗教研究.2012

[9].石沧金,欧阳班铱.马来西亚华人的叁一教信仰考察[J].东南亚研究.2012

[10].商琴琴.论宗教教化向道德教育转化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问题[D].山西大学.2012

三一教论文选题

评职论文选题推荐

[1]. 明世宗崇道原因探析

[2]. 从点苍会盟看道教在南诏的地位

[3]. 猪肉与龙肉——朱熹与道教丹学的一段公案

[4]. 福建莆田元妙观与《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考析

[5]. “道教考古与铭刻材料国际会议”综述

[6]. 金元时期的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图像考论

[7]. 唐长安城道观的生态空间及文学书写

[8]. 被想象的汪真君与被遮蔽的朱惟一

[9]. 九天元女初考

[10]. 万里西行 一言止杀

硕士博士论文选题推荐

[1]. 宋元清微雷法研究

[2]. 汉晋道教医世思想研究

[3]. 唐代道教地理分布

[4]. 明清以来赣北道教与地方音乐文化研究

[5]. 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

[6]. 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研究

[7]. 艺术—审美视阈中的北宋道教与文学

[8]. 极体利用之道

[9]. 谭峭道教思想研究

[10]. 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

毕业论文选题推荐

[1]. 唐前道教颂赞研究

[2]. 早期道教视野下的孙恩、卢循道教活动研究

[3]. 天水玉泉观道教文化研究(1276-1911)

[4]. 唐宋之際道教齋法論争研究

[5]. 冷谦及其《修龄要旨》养生思想研究

[6]. 明清时期齐云山道教地理研究

[7]. 宋元明时期龙虎山道士与地方社会互动研究

[8]. 张宇初著述交游考论

[9]. 七世纪上半叶唐朝、高句丽、日本的道教交流

[10]. 唐代道教与上层社会

职称论文选题推荐

[1]. 佛道和合:庐山宗教发展史上所见佛道之互动

[2]. 管窥张三丰道法思想对“三言”的影响

[3]. 沈万三与张三丰

[4]. 张三丰与沈万三暨张信平越相会的文化史考察

[5]. 明人对张三丰神仙形象的建构及影响

[6]. 三丰真人秦陇地区仙迹考

[7]. 张三丰学术研究的难点

[8]. 张三丰平越及西南传道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传说

[9]. 张三丰史实考

[10]. 明清方志中的张三丰行迹

软文类选题推荐

[1]. 道教史研究如何入门

[2]. 道教在湖北

[3]. 张冠李戴、指树为姓、紫气东来

[4]. 特殊历史时刻的王道士

[5]. 皇帝 宦官与道士

[6]. 一个移民家族的道教石窟史

[7]. 道教在古代稳定社会的作用

[8]. 《云南道教碑刻辑录》:记录云南多民族道教信仰的历程

[9]. 慈祥贞源地 忠贞法道天

[10]. 革新教义,推动道教健康传承发展

书籍类选题推荐参考

[1]. 浙江道教史

[2]. 西安年鉴 . 2011

[3]. 相关链接:吴云青

[4]. 《中国道教史》

[5]. 后藏志

[6].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史研究

[7]. 中国道教史(第一卷)

[8]. 中国出版年鉴 . 1981

[9]. 道教思想史研究

[10]. 中国道教史研究

论文知识图

长治观音堂儒、释、道叁教祖师像,中...长治观音殿观音殿坐东向西,迎面神台...蓝田水陆庵叁教祖师释迦牟尼像及双头...蓝田水陆庵双头飞天像佛教研究大足石刻研究(1945-2005年)着述统...师范教育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试验(1)

标签:;  ;  ;  ;  ;  ;  ;  

三一教论文_盖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