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610041四川成都
摘要:论文在立足当前山地旅游的概念和资源特征对四川省山地旅游资源的梳理和对比分析,明确四川山地旅游资源分布、初步总结山地旅游发展动力模式和阶段过程、明确四川山地旅游时空演化过程等,分析研判四川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四川山地旅游开发中的应对策略和初步构想,旨在为今后四川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为四川山地生态旅游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山地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规划
一、山地旅游的概念
山地旅游就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
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随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摆脱了传统山地观光旅游的开发框架,已发展出符合旅游发展趋势的山地旅游产品及开发模式。
二、山地旅游资源特征
(一)景观类型丰富
山地旅游资源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分。自然旅游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山体、丘陵、陡坡、悬崖、峡谷、沟壑等地质构造形成形式多样的地貌组合,构成山地景观的硬质骨架;山谷中分布的河流和湖泊与山体骨架形成刚柔并济的景观对照;受水平和垂直气候带的影响,山地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此外,复杂的地形变化所形成的山地小气候及由此衍生的山地天象景观也是构成山地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山地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指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包括民风民俗、宗教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等内容。由此可见,山地是陆地上景观最为丰富的立地类型。
(二)资源原生性强
山地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较少,自然资源和环境较好地保持着原始状态,相比于平原地带受人为活动破坏小,因此其自然旅游资源原生性强;另一方面,山区居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其生活习俗和民风较好地继承了原生文化,相对于受现代生活冲击强烈的城市环境,山地保存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生态环境优越
由于可进入性相对较差,现代工业社会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少,且山地多为植被覆盖集中区域,因此山地的生态环境显著优于其它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名山都渗透了文化遗迹,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山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互穿插,紧密结合,古建筑、宗教寺庙、名人墨迹、传说典故丰富多彩,成为独特的风景名胜。
(五)旅游综合效益明显
山地旅游资源本身就具备较高的综合效益,山地环境是山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山地自然资源价值主要表现在生物价值、生态价值、传统产业(农业、林业)经济价值。山地旅游的开发能进一步增加山地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不同的景观资源类型可以根据游客消费习惯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在不削减原有资源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的旅游价值。
(六)旅游资源相对脆弱
按照传统资源分类来看,山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开发活动以生态效益为第一效益,山地为旅游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将是可持续的,合理的旅游开发将是山地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如果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恶意开发,山地资源和环境就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如珍稀生物资源、特殊地质资源等。这会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带来阻碍。
三、四川山地旅游资源概况
(一)四川山地旅游形成条件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地跨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及青藏高原三大地貌单元。四川自然景观的形成受地质作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地质作用控制了四川盆地的形成、盆周山地的崛起和川西高原的隆升,形成了四川自然山水景观的基本骨架,也影响了四川气候的分带性及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具有成因联系的四川自然旅游资源谱系。按照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属性及分布,可将四川自然旅游资源谱系可概括为“一个微型古核、两大构造板块、三大地貌单元、四大景观体系、四条四川古道”。
(二)四川山地旅游资源分布
四川名山大川富集,四川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东缘巫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南缘大娄山属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属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
四川山岳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东侧的横断山系及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地。境内高山险峰数以百计,名山众多。其中“蜀山之王”贡嘎山、“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峨眉山、青城山等已经开展了观光、登山、徒步、探险、科考等生态旅游活动,还有众多山地具有开发潜力。
四、四川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一)资源丰富多样,分布相对集中
四川山地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呈现出西部地区密集、东部地区零星群团状的分布格局,东西部差异明显。西部的甘孜、阿坝两州生态旅游区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是四川山地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
(二)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巨大
四川很多深山原始林区、雪山草地和高山峡谷等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原生状态,景观独特、神秘感强,给人以强烈的新奇刺激。这些生态旅游资源是西部旅游资源中的极品,如“蜀山之王”贡嘎山、“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以及神秘独特的藏羌文化等,利用其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山地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但是,由于受交通、通讯、人才资源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尚有一批极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利用。如措普国家森林公园、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三)空间组合配套好,东西部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受地貌单元空间格局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东部盆地成为开发强度较高的地区,原生性生态旅游资源较少;西部山区则与之相反,原生性资源众多,规模大且分布集中。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形成多个风格各异的山地旅游资源区,互补性强,有利于进行合理分区建设和多层次开发。
(四)资源环境脆弱,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分布着流量丰富的大江大河,植被景观资源是长江生态屏障的骨干,景观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旅游资源集中的川西地区环境具典型脆弱性。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传统体系的过渡、交错及融合,构成了川西山地复合生态系统有别于其它任何系统的特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复杂而多样化的过渡交错性,说明了景观资源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和对干扰的敏感性。表明山地系统对外界的人为干扰行为的抵抗力弱,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必须严格控制在其承受能力和弹性调节限度内,否则,将引起系统的退化。此外,川西地区山高坡陡,交通状况较差,有的线路尚待开发。
五、四川省山地旅游开发构想
(一)指导思想
四川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在科学有效保护基础上加快山地旅游产品规划建设,培育四川旅游新的消费点,拉动就业,促进山区百姓脱贫致富,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四川山地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切实保护好山地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开发模式,加快山地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构建,建设一批山地旅游示范区和精品线路,配套完善山地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功能,实现四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策略
1、遵循生态优先、具有可操作、经济效益优化的原则
由于山地区特殊的资源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基础条件,在山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应该有较严格的研究,结合资源的原始吸引性、市场需求特征,对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要求旅游既能给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又能够帮助地方文化进步、又不脱离地方自然和文化现实,满足生态保护优先化原则、综合经济效益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山地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它是人类生存的保障,防止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是山地旅游开发的前提,其次是旅游开发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保证经济收益最优化。
2、创新开发山地旅游项目
山地自然条件良好,是开发以自然为背景的旅游活动的最佳场所,空气清新、含较高的氧气、负氧离子,有益于人们身体和神经系统健康,帮助旅游者恢复、放松身心。根据旅游市场需要特征,山地区将是旅游活动的集中地区之一。
深入挖掘山地旅游资源内涵,把单纯观光同文化、历史、科研、会议、民俗、疗养等相结合,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接轨,开发系列配套的旅游产品。
第一,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山地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景象万千的自然和人文博物馆,山地资源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宝库。利用山地旅游资源可以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地质地貌资源可以开发地质教育产品,林地可开展生物教育,居民区可开展农耕农事教育等。通过各类科普教育产品的开发,可将山地旅游与教育紧密结合,融教育于游乐之中。
第二,山地体验旅游产品。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重视游客的参与性,参与体验应该成为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心。山地旅游可以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环境体验、山野劳作体验、山地文化体验等各类体验产品。
第三,山地疗养度假旅游产品。山地有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显著之处在于其优良的原生性生态环境,特殊而复杂的离地类型使山地拥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优美的景观、洁净的水体等各种类型的疗养度假资源,立足于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具有健身、度假、疗养、保健等多种功能的疗养度假旅游产品。
第四,山地运动旅游产品。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在环境优越的野外参加各类活动。山地正式开展运动旅游的优良场所。在山地环境下可以开展攀岩、探险、山地自行车运动、野外生存、户外拓展等各类运动产品。
第五,山地特色旅游产品。山地区域具备许多其他环境下不存在的特色资源,根据这些特色资源可以开展多种山地特色旅游产品。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加以人工改造可开展森林保健产品;利用合适的地形条件辅以人工喂养方式可开展捕猎产品;利用特殊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开展滑雪项目;利用山地特定的文化底蕴可开发独特的文化产品等。
3、建设一批山地旅游示范基地
应对开发较早,较成熟的山地旅游区,如四姑娘山、峨眉山等地,要进行深度开发,高水平开发一些山地旅游活动项目,率先建设成为山地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旅游区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区竞争力。
与此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先加快开发建设新山地旅游资源,特别是川西、攀西和秦巴等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生态建设、新村建设和扶贫建设,加快山地旅游开发,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高四川旅游吸引力。
4、规划建设一批山地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城镇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游客集散中心和客源地,改善旅游城镇生态环境尤为重要。结合全省“两化互动”战略,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越、旅游服务功能较好的山地型特色旅游小镇。旅游城镇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个性,要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强化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5、完善山地生态与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1)进行积极持续的科技(智力)投入
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山地“人一地”旅游开发系统需要积极的智力投入,一方面,引入先进技术开发旅游项目,全面渗透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运用科学技术,改善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破坏,应用科技对山地环境治理,保护生态。
(2)积极推进社会环境道德进步
推广环境意识,从社会道德角度进行宣传。主要包括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等内容。
(3)引导社会监督,进行公众抵制
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在一个法制健全、公民法律意识较强的社会,会受到公众的自觉抵制。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山地进行旅游开发,必需唤起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宣传环保法律、利用新闻媒介唤起社会抵制、发挥绿色旅游者作用都是有效的方法。
(4)完善环保制度,加强行业监管,严格立法与执法
在对山地旅游开发行为的管理中,法律手段是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起作用的最终手段。严格执法,以达到山地旅游开发最佳效果。
六、总结
四川山地幅员面广,又因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山区的持久吸引力,具备发展山地旅游的资源条件,本文立足对四川省山地旅游资源的梳理和对比分析,分析研判四川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发展山地旅游的原则是:以科学有效保护山地旅游资源为前提,以提升山区空间效率和产业效益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试验示范谨慎科学为原则,以山地旅游科学模式和行为准则为引领,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设施,实现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当地经济、减缓贫困、拉动就业、促进对外交流的优势,引领四川山区积极参与全球性竞争,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飞.打造中国典型生态旅游区域和国际一流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甘孜日报(汉文).2012
[2]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
[3]鄢和琳,包维楷.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
[4]陈芸,罗建基.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22以福州鼓山风景区为验证模型[J].旅游发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