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染色体工程,远缘杂交,遗传学性状,单体附加系

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1](2018)在《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相关性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远缘杂交甜菜单体附加系M14高频传递的遗传学机理,通过胚珠分离切割、花粉败育调查和含糖量单株检测等方法,对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的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遗传特性存在兼性无融合生殖现象。无融合生殖体的比例达96.5%,花粉败育程度高达90%以上,大孢子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不需要精卵结合繁育后代;有性生殖体的比例占3.5%,有性生殖体存在致死基因的可能性。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的实验样品含糖量均高于普通栽培甜菜。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携带的高糖、抗病、无融合生殖等基因决定了远缘杂交甜菜和空中搭载实验材料具有专属的遗传学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0期)

刘丽萍,王艳,杨峰山,鲁振强[2](2014)在《单体附加系甜菜M14与异缘叁倍体甜菜(VVC)核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和探明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机理,通过压片的方法,利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测定了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点位置、长臂、短臂及臂比。并与异缘叁倍体甜菜VVC、白花甜菜及栽培甜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与VVC杂种细胞中附加的白花甜菜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分别为1C:2.82±0.07μm和2.61~3.54μm;普通栽培甜菜绝对长度为1.94~2.89μm,通过实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甜菜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附加的一条白花甜菜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至使单体附加系甜菜M14的高频传递特性得以表达,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的种间杂交,通过自然重组能够将有益基因导入栽培甜菜中来。实验数据可作为分析及鉴定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重要论据及其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马兰,杜洪岩,李荣田[3](2013)在《甜菜单体附加系M14种子形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红叶柄栽培甜菜为父本与绿叶柄M14甜菜杂交,观察F1植株叶柄颜色;利用SSR标记分析甜菜M14世代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显示,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传递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人工去雄授粉条件下,F1代植株叶柄颜色均为红色,甜菜M14通过接受外来遗传物质及精卵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繁殖种子;M14株系中不存在与其母本株SSR标记基因型精确相同的植株。表明甜菜M14通过精卵融合的有性生殖而非无融合生殖形成种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从甜菜M14反转得到的栽培甜菜染色体中普遍含有白花甜菜DNA,暗示甜菜M14形成雌配子体及卵子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和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推测甜菜单体附加系M14高频传递现象可能是由于附加的白花甜菜第9染色体具有杀配子功能。(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刘东琦[4](2012)在《甜菜单体附加系M14花期特异蛋白质的识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单体附加系M14(2n=18+1)是含有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品系,其具有有性生殖兼无性生殖的特性。本实验室前期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初步识别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和栽培甜菜花后一小时花器官的蛋白质组。本文选取两个甜菜单体附加系M14花后一小时的差异蛋白质点(编号为M14Flh-1和M14Flh-2),对其进行纯化处理,并开展了质谱检测。结果显示M14Flh-1含有175个氨基酸,并且首位氨基酸为“M”,其蛋白分值与置信水平符合数据取舍要求,结果理想。M14F1h-2含有231个氨基酸,但首位氨基酸不是“M”,其蛋白分值与置信水平符合数据取舍要求较少,结果不甚理想。对所得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14F1h-1的氨基酸序列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或其小亚基(主要是水稻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或其小亚基)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依据质谱检测所得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24条M14F1h-1的引物,36条M14F1h-2的引物),利用RACE技术进行3’端的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纯化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只有编号为M14F1h-1-12的引物得到的扩增结果其3’序列经翻译后与质谱检测结果吻合。M14F1h-2的36条引物中,M14F1h-2-3系列引物得到的扩增结果,其条带过多且有些呈现弥散状态,故将该系列引物舍弃。根据M14F1h-1-12号引物所得的3’序列设计5'RACE引物(共六条),利用SMART RACE技术进行5’端的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纯化回收、克隆并测序,进而得到其5’端序列。通过对所得到的3’端序列和5’端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得到了表达M14Flh-1蛋白点的cDNA全长(m14f1h-1-12,854bp)。利用cDNA全长设计引物(正、反向引物共叁对)进行全长验证,得到预期结果,对cDNA全长进行分析,发现其翻译后所得氨基酸序列与质谱检测结果一致。将此cDNA序列在NCBI数据库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或其小亚基(主要是水稻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或其小亚基)有极高的相似性和同源性。本文工作为进一步解释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后代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提供了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05-12)

张先成,赵晓宇,孟利强,王立谦[5](2011)在《甜菜单体附加系M14的RNA提取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品系的叶和花总RNA提取方法进行对比,消除其提取产量低、RNA降解、DNA干扰、多糖干扰、蛋白质干扰和杂质干扰等缺陷。方法:采用6种方法进行RNA提取分析。结果:在RNA提取过程中加入约1/3倍体积柠檬酸钠等除糖剂,能够有效去除多糖干扰,大大提高所提RNA的质量。获得最佳RNA提取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高雪莲[6](2010)在《甜菜单体附加系M14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杂交种M14(2n=18+1=19)是含有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它具有有性生殖兼无性生殖的特性。本实验分别提取了杂交种和栽培种花蕾在开花前24 h,开花后1h和12h叁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并进行了双向电泳(IEF/SDS-PAGE)。利用凝胶分析软件ImageMasterTM 2D Platinum 7.0对这叁个时期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观察到六个甜菜杂交种M14特异表达蛋白质点,两个甜菜杂交种M14蛋白质点缺失,另有少量蛋白点随着花器官的发育出现表达量的增强或减弱。本文工作为进一步解释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后代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提供了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实验证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0-04-28)

尚娅佳,申家恒,郭德栋,李伟,丁常宏[7](2010)在《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二倍体孢子生殖为蝶须型(Antennaria-type)和韭型(Allium odorum-type),有性生殖为蓼型(Polygonum-type)。蝶须型为主要发育方式,超微结构特征为: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快,从功能大孢子直到细胞化雌配子体时期,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细胞核核仁较大,存在核仁泡,核孔明显;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的数量一直较多,从二核雌配子体出现内嵴,膜的结构变得清晰,八核雌配子体的线粒体基质呈电子透明状,细胞化后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质体的数量变化不大,形状多样,有的含淀粉粒;内质网呈分枝的管状或交织成索状分布在细胞核、液泡或细胞壁附近;高尔基体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未退化的助细胞中十分丰富,活跃地分泌小泡;脂滴一直都存在,常与液泡及线粒体相互靠近;细胞化后期,绝大多数雌配子体的助细胞先后退化,极少数雌配子体只有一个助细胞退化,另一个宿存。韭型与蓼型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慢,与蝶须型相比,直到单核雌配子体时期未见细胞器种类与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蝶须型与韭型、蓼型雌配子体仅在功能大孢子与单核胚囊时期通过是否有胼胝质壁加厚以及珠孔端有无退化的细胞痕迹进行区分。【结论】蝶须型、韭型、蓼型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蝶须型雌配子体从功能大孢子至细胞化时期,雌配子体体积增大,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随之增加,呈现代谢旺盛状态。推测蝶须型雌配子体在其后的发育中占优势。单核雌配子体之前依据珠孔端是否有退化细胞痕迹以及有无胼胝质壁加厚可将蝶须型与韭型、蓼型从结构上予以区分。韭型、蓼型从功能大孢子至单核雌配子体时期,雌配子体的体积以及细胞质的成熟程度均呈缓慢增长趋势。推测在其后的发育过程中大量退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尚娅佳,申家恒,郭德栋,丁常宏,李伟[8](2009)在《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vulgaris,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熟胚囊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14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退化的助细胞、1个具有次生核的中央细胞和3-6个反足细胞。其卵细胞具有3种不同的形态:(1)极性正常的卵细胞,细胞核位于合点端,细胞质含有大量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2)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3)细胞核位于珠孔端,且后2种形态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少。大多数胚囊中的2个助细胞在开花前已退化。中央细胞的次生核位于反足细胞附近;未经受精自发分裂前的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多,呈现旺盛代谢活动特征,成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卵细胞与次生核自发分裂的细胞学标志。(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丁常宏,申家恒,郭德栋,尚娅佳,陆俊萍[9](2009)在《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发生有韭型、蝶须型和蓼型3种类型。韭型和蓼型大孢子发生时均起源于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之前从形态结构上难以区分;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沉积胼胝质。韭型大孢子发生时,只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为二倍体功能大孢子。蓼型二分体的珠孔端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或分裂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构成叁分体,最终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倍体功能大孢子。蝶须型大孢子发生是M14中唯一的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不出现核液泡,未形成联会复合体,无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沉积和缺乏胞间连丝,这些可作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指标。(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陆俊萍,申家恒,郭德栋,李伟,王艳杰[10](2009)在《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叁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深入研究和探明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机理,通过压片的方法,利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测定了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点位置、长臂、短臂及臂比。并与异缘叁倍体甜菜VVC、白花甜菜及栽培甜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与VVC杂种细胞中附加的白花甜菜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分别为1C:2.82±0.07μm和2.61~3.54μm;普通栽培甜菜绝对长度为1.94~2.89μm,通过实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甜菜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附加的一条白花甜菜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至使单体附加系甜菜M14的高频传递特性得以表达,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的种间杂交,通过自然重组能够将有益基因导入栽培甜菜中来。实验数据可作为分析及鉴定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重要论据及其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相关性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刘丽萍,王艳,杨峰山,鲁振强.单体附加系甜菜M14与异缘叁倍体甜菜(VVC)核型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

[3].马兰,杜洪岩,李荣田.甜菜单体附加系M14种子形成方式[J].作物学报.2013

[4].刘东琦.甜菜单体附加系M14花期特异蛋白质的识别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

[5].张先成,赵晓宇,孟利强,王立谦.甜菜单体附加系M14的RNA提取方法比较[J].生物技术.2011

[6].高雪莲.甜菜单体附加系M14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D].黑龙江大学.2010

[7].尚娅佳,申家恒,郭德栋,李伟,丁常宏.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农业科学.2010

[8].尚娅佳,申家恒,郭德栋,丁常宏,李伟.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特征[J].植物学报.2009

[9].丁常宏,申家恒,郭德栋,尚娅佳,陆俊萍.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J].作物学报.2009

[10].陆俊萍,申家恒,郭德栋,李伟,王艳杰.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

标签:;  ;  ;  ;  

甜菜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