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威廉福克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多维,父权制,种族主义,地理学,民权。
威廉福克纳论文文献综述
谭文慧[1](2019)在《威廉·福克纳与莫言风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与威廉·福克纳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两位作家都曾问鼎诺奖,作品广受赞誉。尽管二人生活的年代相差近半个世纪,福克纳仍对莫言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莫言一直被文学评论界誉为"中国的福克纳"。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析福克纳与莫言创作的相似与不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兰川[2](2019)在《威廉·福克纳:作家中的飞行家(随笔)》一文中研究指出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人类祖先在掌握了语言后不久,便流行起了围坐在篝火旁讲故事的休闲方式。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终于可以听几个故事解解乏了。篝火边还围着几个小孩,那是人类的未来。他们听着长辈们的讲述,一知半解。后来,长辈们的故事零星地出现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口中,其间遗失了多少曲折,增加了多少坎坷,谁也不清楚。不由分说,一切的起承(本文来源于《作品》期刊2019年11期)
郭贞娴[3](2019)在《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读威廉·福克纳诺贝尔获奖辞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在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中谈到了作家的职责,也表达了对如今年轻作家的作品中很少涉及人类心灵问题的担忧。在网络"快餐文化"充斥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从真正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笔者以威廉·福克纳诺贝尔获奖辞为契机,回顾赏析过的名家作品,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4期)
[4](2019)在《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在先锋书店举办了《成为福克纳》阅读分享暨签售会。此次活动邀请了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家、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福克纳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里格尔博士和《成为福克纳》一书译者晏向阳等,主持人是英美文学专家、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但汉松。菲利普·韦恩(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7-22)
王桂林[5](2019)在《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人物命运的多维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喧哗与骚动》这本小说之中向人们启示了康普生家族衰败与当时社会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以此来引发小说主角凯蒂与其社会价值产生冲突,且在此情况下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对其十分冷漠,各自为营。甚至凯蒂的哥哥与母亲为了利益丝毫不顾及亲人之情冲凯蒂伸出了罪恶之手,最终导致凯蒂命运的悲剧与人生的沦丧。本文阐述了《喧哗与骚动》这本小说之中凯蒂、康普生夫人和昆丁、杰生的不同性格与命运,并以此解读当时社会中的各种思想价值及人物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文笑[6](2019)在《论时间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评《镜像视野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时间"就如同一个谜团笼罩在人的意识和认知之上,它是构成"存在"的基础材料,质朴而又复杂,人类基于自身文明的一切手段去解释时间,试图去解开它的"神秘面纱"。这其中,文学创作将"时间"视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存在一个没有时间架构和脉络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如果没有"时间"的参与,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鲍颖萍[7](2019)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苏童与威廉·福克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童作为着名学者与作家,在中国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深受众多读者追捧。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界泰斗级的大师,并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美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新兴理论"文学地理学"为基础,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探究苏童与福克纳地理写作的异同,并分析二人写作不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8期)
刘怡欣[8](2019)在《边缘化和缺失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世界中的母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作品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家庭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福克纳一生写了19部小说和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15部小说和大部分短篇小说的故事都被设定在一个叫约克纳帕塔法的县城,这些小说都是以家庭故事为基础的,所以在他的代表作中也有这样一种人物——母亲。她们要么好强,要么软弱,要么强势,要么无用,几乎都不再是传统文学作品中慈爱的母亲形象。福克纳用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些母亲。他作品中的母亲从伟大、无私、善良变为残忍、自私、无情。这些母亲从光环中退却,回归自然,成为一个人最本源的模样。这些母亲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她们的邪恶本质。同时,福克纳还指出,这种异常的母爱是由生活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所造成的。她们是父权文化的病态表现。这些邪恶的母亲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福克纳的生平,他所创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同时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综述了对福克纳及其作品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论文的重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论述了福克纳作品中强势母亲的形象,以《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夫人和《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伦为例,特别是呈现了她们的自私和对子女的忽视。第叁章分析了悲剧的年轻母亲——康普森夫人的女儿凯蒂和艾迪·邦德伦的女儿杜威·戴尔·本德伦,重点讨论了这些女儿不仅是她们母亲悲剧的延续,对她们的下一代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两个无能的母亲形象——《八月之光》中的麦克依琴太太和《押沙龙,押沙龙!》的艾伦·科德菲尔德,重点分析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软弱和失职。第五章展现了两个福克纳笔下理想的母亲形象——《八月之光》中的莉娜·格鲁夫和《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主要显示出她们在当时残酷的社会压迫中对自我的坚守。第六章从个人情感因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了福克纳对母亲形象产生矛盾情感的原因。最后一章则是本文的结论。福克纳在不同作品中对不同母亲角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的刻画,都揭示了内战后南方女性尤其是母亲这一角色主体性的丧失,揭示了家庭生活中母亲角色的边缘化和缺失,会导致家庭情感的解体和孩子个性的缺陷,对孩子的未来生活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而这种缺失和边缘化是由于母亲自身的软弱和麻木,以及南美洲父权社会的压迫所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冬梅[9](2018)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威廉·福克纳和莫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对福克纳既有传承,更有超越。以生态女性主义审视福克纳和莫言作品,既可拓展作品的艺术和审美维度,对我们处理环境问题、两性关系也启迪颇丰。福克纳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描摹着美国南方在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型期的浮世图:人性异化、环境恶化、两性冲突等;莫言以家乡山东高密搭建的艺术平台中,刻画了中国内忧外患时期以农村女性为代表的百姓挣扎史。大师们都反映出了超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对大自然和女性的赞美、人文关怀,对男性与女性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冀。正是这种超越历史和文化界限的价值观使两位作家摘得了世界文学的桂冠。(本文来源于《中美人文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王雪[10](2019)在《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克纳闻名世界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这五部小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是《喧哗与骚动》《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以及《押沙龙,押沙龙!》。尽管它们中的每一部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除了这五者均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故事背景,有着同样的技巧创新,以及或许有着相同的主题外,它们之间似乎还并未被建立起过其他的联系。而事实上,它们的确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即是这五部小说中的每一部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旅行这一意象。尽管这一元素或许会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它仍是福克纳作品中的一部分,而它在福克纳五部主要小说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的事实也显示出了其所具有的研究意义。本篇论文的意图便在于审视这五部小说中所蕴含着的旅行叙事,以便验看其是否表现出了某种或某些模式,以及挖掘出福克纳通过这些旅行叙事想要传递的信息。导论部分主要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人物内心冲突与旅行这一意象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以上提及的五部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并未在学者中引起广泛关注。而在另一方面,旅行这一意象的确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了那五部小说之中。昆丁的死亡之旅为早显颓势的康普生家族又添新愁,《在我弥留之际》的主干部分讲述的亦是整个本德伦家族进行的安葬之旅。《八月之光》开始亦结束于莉娜·格罗夫旅途中的身影,同时还讲述了乔·克里斯默斯漫无目的的四处徘徊。与此同时,还有贺里斯·班鲍的归乡之旅以及托马斯·萨德本的西印第安群岛之旅。本文认为旅行是一个叙事载体,福克纳运用这一载体意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在旅行这一行为确实发生之前,主人公正困囿于其自身的内心冲突,这转而造成了恐惧,或者苦恼与痛苦的心理状态。当这些糟糕的感受变得令其无法忍受时,急于使自己摆脱困境的主人公终于在行为上做出了反应,即上路旅行。换句话说,主人公踏上旅途的这一行为其实是他(她)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第一章分别对昆丁·康普生以及贺里斯·班鲍二人的旅行进行了分析。困囿于现实中的痛苦与矛盾之中,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逃跑。昆丁以自杀的方式解放了自己,贺里斯去向了自己的出生地寻求庇护。就这二人来说,他们被动的逃跑只是其懦弱的表现,那些他们所逃避的人和事依旧如故。第二章审视了另外两个人物的旅行,他们分别是乔·克里斯默斯以及托马斯·萨德本。他们的旅行比起逃跑,倒更像寻找。因为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在那十五年里乔·克里斯默斯只能眼看着那些街道向前不断延伸,也就是这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版的以赛玛利。而在上述提及的叁个人物各自面临着一场精神危机之时,托马斯·萨德本遇到的却是一个物质困境。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他愿意进行任何必需的旅行。然而,尽管这二人为了得到自己所找寻的东西做出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他们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种完美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其寻找之旅中所犯下的致命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死亡。第叁章讨论分析了本德伦一家以及莉娜·格罗夫的旅行。与前两章的四个旅行叙事相比,这一群人的旅行更为实际且少了很多感性色彩。本德伦一家虽是以埋葬死者的名义踏上旅途,几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还有着从这段旅行中获利的打算。至于莉娜·格罗夫,她起初踏上旅途是为了寻找她肚中孩子的父亲。当这人被找到却又失掉后,她又一次地踏上了旅途,同时继续享受着这过程中的分分秒秒。事实证明,与克里斯默斯及萨德本这两个为了扭转自己的命运不惜冲破自然、法律与人性的约束所不同,本德伦一家和莉娜·格罗夫很好地处理好了他们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成了这篇论文中所审视的所有旅行者中唯一能够在自己的旅行中相对获利的一群人,也正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在这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存活到最后一刻。结论部分对上述六个旅行叙事进行了一个总的分析,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本文的论点。事实上,这五部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中所蕴含的那些旅行叙事是人物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这些主人公均是由于内心冲突的压力所迫不得不踏上旅途,以期能够获得暂时或者永久的安宁。鉴于本德伦一家及莉娜·格罗夫是本篇论文所审视的所有旅行者中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一些人,福克纳或许是在借他们指出应对内心冲突的恰当方式,亦即要一直正视这一困境并在不违背自然、法律及人性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应对,直到内心重新恢复安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威廉福克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人类祖先在掌握了语言后不久,便流行起了围坐在篝火旁讲故事的休闲方式。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终于可以听几个故事解解乏了。篝火边还围着几个小孩,那是人类的未来。他们听着长辈们的讲述,一知半解。后来,长辈们的故事零星地出现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口中,其间遗失了多少曲折,增加了多少坎坷,谁也不清楚。不由分说,一切的起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威廉福克纳论文参考文献
[1].谭文慧.威廉·福克纳与莫言风格探析[J].名作欣赏.2019
[2].兰川.威廉·福克纳:作家中的飞行家(随笔)[J].作品.2019
[3].郭贞娴.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读威廉·福克纳诺贝尔获奖辞有感[J].戏剧之家.2019
[4]..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N].文汇报.2019
[5].王桂林.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人物命运的多维度解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6].赵文笑.论时间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评《镜像视野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J].高教探索.2019
[7].鲍颖萍.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苏童与威廉·福克纳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2019
[8].刘怡欣.边缘化和缺失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世界中的母亲形象[D].山西大学.2019
[9].王冬梅.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威廉·福克纳和莫言[J].中美人文学刊.2018
[10].王雪.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D].西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