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论文-袁学生,张国勤,朱春艳,邓健

南堡凹陷论文-袁学生,张国勤,朱春艳,邓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堡凹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间矛盾,储层非均质性,注水指示曲线,注采调整

南堡凹陷论文文献综述

袁学生,张国勤,朱春艳,邓健[1](2019)在《南堡凹陷典型油藏水驱状况研究及调整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堡凹陷高66X1断块沙河街组油藏的开发现状,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动态测试资料,分析影响油藏水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受储层强非均质性影响,纵向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偏低,平面上水驱波及方向单一,注水利用率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改善油藏水驱状况的调整对策,纵向上水井实施精细调配,平面上注采联动精细调整不同方向注采压差并配合合理储层改造措施,有效指导油藏高效开发。(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张汶,杜春晓,周连德,张国坤,吕世聪[2](2019)在《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岩溶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西南端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具有非均质性强、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复杂等特征,弄清其岩溶发育模式对油田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对潜山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域属于受断裂和岩性控制的岩溶储层,并非典型的风化壳型,岩性主要为泥-细晶白云岩,其基质孔隙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裂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主,裂缝主要受古近系和新近系两次构造运动影响,一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断裂系统,另一方面断裂沟通了地表水对储集空间进行充填。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密切相关,粉-细晶白云岩层段孔洞缝密度相对泥晶白云岩层段更发育,裂缝开度更大,经充填作用改造后,仍见较多未充填或半充填的裂缝,以及沿裂缝溶蚀扩大的孔洞。结合钻井资料预测了该类岩性储层的纵向及平面分布范围,指明研究区勘探开发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9年05期)

马青春,何月慧,张学军,刘位,曹现军[3](2019)在《南堡凹陷中深层储集层气测参数特征及解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冀东油田南堡凹陷中深层东营组一段(东一段)、东营组叁段(东叁段)、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的气测参数响应特征不一致、钻探过程中多采用咸水钻井液进行钻探以及测井参数难以准确评价储集层,造成该地区储集层解释评价的难度增大。为提高该地区解释的精度,系统分析南堡凹陷1-5号构造中深层各含油层系的气测数据组分响应特征,经过已钻38口井48层段数据统计,筛选出了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4项气测敏感参数,建立东一段、东叁段、沙一段含油层系气测解释评价图板,从图板中发现油层湿度比的区间东一段为13.53%~42.31%、东叁段为17.26%~25.00%,沙一段为12.17%~20.91%;油层烃斜率的区间东一段为0.62~3.25、东叁段为0.76~1.72,沙一段为1.53~2.80;油层平衡比的区间东一段为1.26~18.08、东叁段为5.03~14.75,沙一段为10.11~19.64;油层特征比的区间东一段为0.14~1.67、东叁段为0.33~0.60,沙一段为0.27~0.55。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现场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评价效果较好,可以为勘探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曹哲,徐颖新,王恺,张洪宇,赵倩[4](2019)在《南堡凹陷斜坡带沉积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应用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Ed2-Es3)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但受地震资料品质差及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致使南部物源沉积体系认识不清。为准确落实南部物源区中深层沉积砂体分布规律,应用沉积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围绕该区沉积砂体富集相带落实岩性圈闭,首先分析了本区两组关键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井震结合得出了砂体沉积主控因素,建立了"沟槽输砂、坡折控砂"的沉积模式,应用模型正演及分频属性预测了优势储层分布,明确了中深层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及其展布特征。围绕沉积有利相带利用优势曲线重构反演刻画岩性圈闭,落实了中深层4个重点砂组岩性圈闭展布特征,综合评价提出有利勘探目标,部署堡3井和南1-68井相继获得工业油流,落实了千万吨级储量区,证实南堡凹陷南部物源中深层岩性勘探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王建伟,杜景霞,张永超,王全利,赵淑娥[5](2019)在《南堡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近年来在多个勘探领域获得新发现,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盆地第叁次资评结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有效指导勘探部署。通过南堡凹陷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不同勘探领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基于地质风险评价,优选评价方法,重新开展南堡凹陷资源量计算,明确了剩余资源分布及未来有利勘探领域。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2.20×108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19×108t,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10×108t。依据"深浅兼顾、油气并举"的原则评价,指出了高柳、南堡1号、南堡2号和老爷庙等4个构造带是未来重点石油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陈晓晓[6](2019)在《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油源对比等方面展开讨论,进行油田原油化学特征对分析后,明确南堡凹陷地区的原油成因类型。通过区域内的原油特征分析可知,不同构造带的原油化学特征有一定差别,将原油划分成6类。古近系的烃源岩对构造带中原油聚集有促进作用,如高柳构造带的原油主要来源自沙叁段和沙一段的烃源岩,通过加大对渤海湾盆地原油化学特征的分析,能为原油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8期)

庞礴,董月霞,陈迪,庞雄奇[7](2019)在《含油气盆地砂岩目的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基本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砂岩油气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探究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地质模式对于提高勘探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822口探井中8 520个砂岩目的层段油气富集程度的影响因素与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含油气目的层的孔渗结构、毛细管压力差以及周边源岩的排烃条件是影响油气富集的关键要素。源岩的排烃提供了物质基础,目的层的孔渗结构决定了容积空间,毛细管压力差是油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叁者缺一不可。在3种要素联合作用下,油气的富集程度随埋藏深度增大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在初始埋藏阶段,目的层的孔隙空间大,但由于内、外毛细管压力差太小且源岩供烃量不足而不利于油气富集;在中等埋深阶段,源岩供烃充足,目的层的孔隙空间较大,内、外毛细管压力差大而有利于油气富集;在埋深较大阶段,源岩供烃潜力减弱,目的层的孔隙空间小,内、外毛细管压力差低,油气富集程度变差;在埋深非常大的阶段,源岩供烃潜力枯竭,目的层中束缚水的饱和度达100%,内、外毛细管压力差消失,油气不能富集成藏。油气的富集模式从机制上解释了高孔渗目的层不一定富集油气、低孔渗目的层有时能够高度富集油气的地质现象,为复杂条件下评价和优先钻探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柯友亮,郝杰,王华,甘华军,李潇鹏[8](2019)在《基于迭后地震数据的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叁角洲扇体识别及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叁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叁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迭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叁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域。东叁下段发育3个主扇体,凹陷中部、东部扇体持续发育,凹陷西部扇体萎缩;沉积中心整体向西部迁移,河口坝规模呈现了"小-大-小"的发育过程,沿河道呈串珠状分布。东叁上段发育4个主扇体,凹陷西部扇体发育,凹陷东部扇体萎缩,凹陷中部扇体经历了"分支-再合并"过程;沉积中心向东部迁移,河口坝前期规模保持稳定,连片分布,后期规模变小,呈串珠状分布。研究区扇体可分为弓形、朵状、长条状、鸟足状4类,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东叁下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东部地区,存在2个优质区,独立分布;东叁上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西部地区,存在3个优质区,连片分布。(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郎岳,朱思源[9](2019)在《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岩盖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南堡凹陷馆陶组叁段火山岩盖层之下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在掌握了馆陶组叁段火山岩发育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及油气井实测资料,开展了针对其封气机理、封闭能力和对天然气聚集与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馆陶组叁段火山岩整体破碎程度较高,对油气运聚未能起到有效遮挡作用,但火山喷发期次多、强度大,且具轻微含泥蚀变作用,导致垂向上玄武岩与泥岩及玄武质泥岩频繁互层,层段内的泥岩及泥质岩含量较高,泥质岩含量与单井天然气日产量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真正对下伏天然气起到封闭作用的是馆陶组叁段火山岩盖层内的泥质岩夹层,且封闭能力与泥地比呈正相关关系。通过井震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研究区内馆陶组叁段盖层泥地比由凹陷西南端向东北缘逐渐减小,表明其封闭能力也由凹陷西南端向凹陷东北边部逐渐减小。进一步对凹陷内天然气垂向分布特征、盖层厚度及泥岩含量的拟合和分析可确定,泥质体积分数30%是馆陶组叁段盖层封闭住下伏天然气的下限值,另外考虑到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划定断接厚度大于180 m的区域为馆陶组叁段有效封盖区,结合泥质含量下限值与断接厚度下限值,可给出馆陶组叁段盖层厚度与泥地比互补关系的定量公式。根据上述参数与指标,刻画出南堡凹陷内馆陶组叁段火山岩盖层下的天然气成藏分布有利区。(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郝杰,柯友亮,张永超,马江浩,刘可行[10](2019)在《南堡凹陷一号构造带东营组叁段下亚段的沉积相与输砂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堡一号东营组叁段下亚段的一号断层两侧的差异和物源方向认知不匹配的问题,运用岩芯、测井、重矿物、构造、地震剖面、地震属性等资料,研究一号构造带的物源与沉积特征。结果表明,一号构造带发育滨浅湖、辫状河叁角前缘沉积相。主断裂不控制沉积展布,断裂两侧发育两支物源,输砂模式不同。西侧叁角洲沉积为挠曲坡折控砂,延伸较短,形成舌状叁角洲;东侧叁角洲沉积为多级断阶坡折控砂,物源延伸较长,形成鸟足状叁角洲。一号构造带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为优质储层,与构造迭合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区可作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南堡凹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堡凹陷西南端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具有非均质性强、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复杂等特征,弄清其岩溶发育模式对油田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对潜山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域属于受断裂和岩性控制的岩溶储层,并非典型的风化壳型,岩性主要为泥-细晶白云岩,其基质孔隙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裂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主,裂缝主要受古近系和新近系两次构造运动影响,一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断裂系统,另一方面断裂沟通了地表水对储集空间进行充填。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密切相关,粉-细晶白云岩层段孔洞缝密度相对泥晶白云岩层段更发育,裂缝开度更大,经充填作用改造后,仍见较多未充填或半充填的裂缝,以及沿裂缝溶蚀扩大的孔洞。结合钻井资料预测了该类岩性储层的纵向及平面分布范围,指明研究区勘探开发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堡凹陷论文参考文献

[1].袁学生,张国勤,朱春艳,邓健.南堡凹陷典型油藏水驱状况研究及调整对策[J].石油化工应用.2019

[2].张汶,杜春晓,周连德,张国坤,吕世聪.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岩溶模式[J].天然气与石油.2019

[3].马青春,何月慧,张学军,刘位,曹现军.南堡凹陷中深层储集层气测参数特征及解释评价[J].录井工程.2019

[4].曹哲,徐颖新,王恺,张洪宇,赵倩.南堡凹陷斜坡带沉积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应用及效果[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王建伟,杜景霞,张永超,王全利,赵淑娥.南堡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海相油气地质.2019

[6].陈晓晓.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J].科技风.2019

[7].庞礴,董月霞,陈迪,庞雄奇.含油气盆地砂岩目的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基本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砂岩油气藏为例[J].石油学报.2019

[8].柯友亮,郝杰,王华,甘华军,李潇鹏.基于迭后地震数据的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叁角洲扇体识别及演化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9

[9].郎岳,朱思源.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岩盖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10].郝杰,柯友亮,张永超,马江浩,刘可行.南堡凹陷一号构造带东营组叁段下亚段的沉积相与输砂模式[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南堡凹陷论文-袁学生,张国勤,朱春艳,邓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