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湍流论文_刘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晴空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湍流,晴空,回波,大气,常数,对流层,误码率。

晴空湍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雷[1](2018)在《基于NOAA数据资料的晴空湍流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晴空湍流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依旧是世界难题。晴空湍流的有效预测方法研究正是适应现代航空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可获得的湍流观测资料,NOAA数据网站的AMDAR湍流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资料来研究晴空湍流预测的方法,使得在有湍流的情况下,可以让飞行员提前收到告警信息,并采取相应避让措施。论文难点在于湍流数据的处理和湍流指数的计算。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综合湍流指数的研究和评估这一环节做了部分工作。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大致介绍了下晴空湍流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为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第叁部分为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详细过程。第四部分为选取9个湍流指数,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别对采集的湍流案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PODY、PODN、PODA以及TSS评分4项评价指标,对各指数预报的结果进行评价,得到,在9个湍流指数中曲率方法指数、Ri指数和MOS CAT概率预报因子指数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第五部分是综合湍流指数的计算,以及为了得到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最优性能,对各种统计评价和灵敏度进行分析,得到:综合指数GTG的预测性能总是优于选取9种指数中最佳单一诊断指数;GTG的PODA和TSS评分有着相似的趋势;随着组合指数量增加到8时出现峰值,即ΔH、T、ζ、ε、V、Ri、E、?组合下的GTG预报效果最佳。第六部分是初步设计了以综合湍流指数模型为核心的晴空湍流预报系统。通过本论文对综合指数算法GTG的预报结果评估分析,证明了该综合湍流指数在预测晴空湍流的领域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8-04-08)

马洪瑞[2](2016)在《晴空湍流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晴空颠簸由于不伴随天气现象的发生且出现在对流层上层6000米以上的高空,严重威胁飞行安全。本文主要简述了晴空湍流的形成机制,国内外的部分研究进展,这对了解和研究晴空湍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09期)

王怡[3](2015)在《晴空湍流导致海航班机多名旅客受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王怡)8月11日,海南航空由成都飞往北京的HU7148航班在下降到4200米左右高度时遇强颠簸,包括机组成员和乘客共30人受伤,其中7人伤势轻微,另有23名伤者在医院接受检查。有报道说,当时在飞机上的乘客回忆,事发时舱内上下(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08-13)

周林,黄超凡[4](2015)在《近10年晴空湍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晴空湍流是威胁航空安全的一种极端危险性天气,因其不伴有明显的天气现象,机载雷达难以探测,故对飞行安全威胁巨大,因此对于晴空湍流的形成机制与预警预报的研究十分重要。从晴空湍流的形成机制、晴空湍流的观测手段和晴空湍流的预报方法3个方面,对近十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归纳和综述。重点引述了惯性重力波在晴空湍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多种新型观测手段为晴空湍流研究提供宝贵的实况资料、基于湍流指数集成算法的晴空湍流数值预报等重要进展。本文对晴空湍流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管理,魏鸣,吴昊[5](2014)在《晴空湍流在强天气过程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先兆信息,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场与谱宽数据对大气的湍能耗散率进行了反演。通过对2009年6月3日南京一次强雷暴过程和2009年6月14日南京一次飑线过程的研究发现,天气过程发生前湍能耗散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湍流运动的剧烈程度。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往往会有晴空回波的出现;并且湍流运动较正常情况下剧烈。反演得到的边界层湍能耗散率可以用来识别较强的湍流运动。通过两次典型的强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还发现,湍流在降水过程发生前2~3 h,会有趋势变化的拐点出现;并且是一个持续的加强阶段。当趋势特征出现后,且湍能耗散率最大量级达到3 000 cm2·s-3以上时,可认为即将有强对流的天气过程出现。根据湍能耗散率的变化可以获得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先兆信息,这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31期)

管理,魏鸣,吴昊[6](2014)在《晴空湍流在强天气过程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先兆信息,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场与谱宽数据对大气的湍能耗散率进行了反演。通过对2009年6月3日南京一次强雷暴过程和2009年6月14日南京一次飑线过程的研究发现,天气过程发生前湍能耗散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湍流运动的剧烈程度。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往往会有晴空回波的出现,并且湍流运动较正常情况下剧烈。反演得到的边界层湍能耗散率可以用来识别较强的湍流运动,通过两次典型的强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还发现,湍流在降水过程发生前2-3小时,会有趋势变化的拐点出现,并且是一个持续的加强阶段。当趋势特征出现后,且湍能耗散率最大量级达到3000cm2·s-3以上时,可认为即将有强对流的天气过程出现。根据湍能耗散率的变化可以获得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先兆信息,这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11-03)

王敏仲,魏文寿,魏刚,陈荣毅,耿燕[7](2014)在《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及晴空湍流的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6~8月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沙尘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以及沙漠夏季晴空湍流发展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在具有一定湍流脉动和大气湿度的前提下,风廓线雷达可以在沙尘天气进行有效探测,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现象在雷达回波强度时间—高度图上有清晰的印记和表现,浮尘、扬沙、沙尘暴发生时间段与回波强度大值区对应一致,从回波强度图上可以大致识别沙尘输送高度,沙尘天气的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约在-18~10dBZe范围变化;2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典型晴空湍流旺盛区域发展高度可达到3 500~4 000m,湍流平均以0.13~0.16m/s的上升速度向高空发展,下午15:00以后,湍流强度最大区域不在近地边界层,而在大气边界层顶附近;C2n时间—高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边界层的演变特征,沙漠夏季晴天边界层高度有可能达到3 500~4 000m。(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04期)

张彩云,翁宁泉[8](2013)在《基于风廓线雷达的晴空对流层动力湍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廓线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遥感设备,其回波信号包含丰富的湍流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风廓线雷达回波信号反演动力湍流的方法,分析了对流层速度结构常数C2v的变化特征,并根据近地面速度湍流模型研究了对流层湍流速度脉动的特性。结果表明:1)动力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弱,夜间减弱速度大于白天,且在边界层顶处C2v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C2v与速度起伏方差σ2的对数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度达0.896;3)对流层湍流的速度脉动较弱,σ2量级在10-3~10-2 m2·s-2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12期)

李菲[9](2013)在《晴空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光通信影响及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微波的传统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传输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自由空间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抗电磁干扰、功耗低、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和无需频率使用许可等优点,因此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作为信息载体的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会受到大气衰减和湍流效应等一系列影响,导致通信系统性能降低。目前大气影响已经成为制约自由空间光通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自由空间光通信应用,主要研究了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机理及校正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从理论上研究了大气对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激光传输的影响机理和形式。介绍了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和云、雾等大气现象,分析了大气吸收和散射引起的衰减效应。阐述了大气湍流的物理模型和统计特性,根据大气激光传输的基本理论,系统研究了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光束漂移、到达角起伏和焦平面光斑弥散等影响通信性能的湍流效应。(2)针对大气信道中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改进了误码率计算模型。根据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将误码率计算模型分为大气传输、光电探测和阈值判决叁个模块。大气传输模块考虑了大气衰减、光束扩展和光强闪烁的影响,适用于弱起伏条件下;光电探测模块是根据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雪崩二极管探测器的输出特性而建立;结合大气传输和光电探测模块,并将乘性噪声的影响添加到阈值判决模块,提出了误码率计算的改进模型。(3)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自由空间光通信模拟实验系统,并给出了在距离为1Km链路上不同大气条件下得到的闪烁指数、误码率和光强概率分布等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了散粒噪声对于闪烁指数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仍有效的改进测量方法;将实验参数代入误码率经典模型和改进模型,比较了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分析了背景噪声和光强起伏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将基于极大似然拟合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两种模型得到的误码率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4)基于误码率改进模型,提出了一种根据信号光强和湍流强度等缓变统计量的最优阈值,实现了大气湍流影响校正。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验测量研究了最优阈值的各种特性,并使用非线性回归得到最优阈值的近似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种阈值优化方法可以降低系统误码率,虽然相比理论最小值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对于弱起伏条件下的常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可以使信号光强保持稳定,那么最优阈值的波动可以忽略。(5)分析了gamma-gamma分布在仿真计算中的溢出问题,并且提出了两种可以有效解决溢出的改进计算模型;提出一种FSK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使用Optisystem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误码率的仿真研究,也可以为工程系统设计评价、站点选址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彩云,翁宁泉[10](2010)在《对流层晴空湍流耗散率的风廓线雷达测量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Airda16000低平流层风廓线雷达的谱宽出发,扣除非湍流因素引起的谱宽加宽,得到湍流对谱宽的贡献,并计算出湍流耗散率。对对流层湍流耗散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对流层以下耗散率的量级在10-6~10-2m2.s-3之间,并且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3 km以下,晴空湍流耗散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中午逐渐增大,在夜间和清晨偏小,并且随着高度增加,日变化规律随时间向后延迟;3 km以上则不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耗散率的季节变化很突出,不同季节耗散率随高度递减的程度有差异,2008年夏季耗散率随高度的递减率为5.67%;冬季耗散率随高度递减率为14.7%;秋季分别为12.5%;而09年春季递减率为11.5%。耗散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雷达的探测高度,夏季雷达探测高度可达12 km;冬季雷达探测高度很低,仅为7 km;春秋两季探测高度为8~10 km。(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10期)

晴空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晴空颠簸由于不伴随天气现象的发生且出现在对流层上层6000米以上的高空,严重威胁飞行安全。本文主要简述了晴空湍流的形成机制,国内外的部分研究进展,这对了解和研究晴空湍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晴空湍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雷.基于NOAA数据资料的晴空湍流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8

[2].马洪瑞.晴空湍流简述[J].科技风.2016

[3].王怡.晴空湍流导致海航班机多名旅客受伤[N].科技日报.2015

[4].周林,黄超凡.近10年晴空湍流的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15

[5].管理,魏鸣,吴昊.晴空湍流在强天气过程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6].管理,魏鸣,吴昊.晴空湍流在强天气过程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

[7].王敏仲,魏文寿,魏刚,陈荣毅,耿燕.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及晴空湍流的探测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

[8].张彩云,翁宁泉.基于风廓线雷达的晴空对流层动力湍流特征研究[J].中国激光.2013

[9].李菲.晴空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光通信影响及校正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张彩云,翁宁泉.对流层晴空湍流耗散率的风廓线雷达测量及特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论文知识图

飞机遭遇晴空湍流示意图晴空湍流告警界面晴空湍流天气的分析与探讨飞机用激光雷达探测肉眼看不到的晴时卫星云机载激光雷达探测的晴空湍流Fi...

标签:;  ;  ;  ;  ;  ;  ;  

晴空湍流论文_刘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