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结构包括加注机壳体,加注机壳体上设置有转换开关、刷卡区、人机界面、电源开关、语音喇叭、USB转储口、急停按钮、拉手,加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卷管器、两组油脂加注泵和两组油脂加注枪、气源接口、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加注机壳体,加注机壳体上设置有转换开关、刷卡区、人机界面、电源开关、语音喇叭、USB转储口、急停按钮、拉手,加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卷管器、两组油脂加注泵和两组油脂加注枪、气源接口、充电接口,转换开关安装在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转换开关的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进行加注机加注模式的切换;刷卡区是将打卡芯片安装于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人员信息识别;人机界面是通过螺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人机交互;电源开关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整个加注机的电源控制;语音喇叭是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语音提示的输出功能;USB转储口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急停按钮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紧急停止加注机的加注工作;拉手通过螺钉紧固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为油脂加注机的自由移动提供着力点。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加注机壳体,加注机壳体上设置有转换开关、刷卡区、人机界面、电源开关、语音喇叭、USB转储口、急停按钮、拉手,加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卷管器、两组油脂加注泵和两组油脂加注枪、气源接口、充电接口,转换开关安装在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转换开关的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进行加注机加注模式的切换;刷卡区是将打卡芯片安装于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人员信息识别;人机界面是通过螺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人机交互;电源开关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整个加注机的电源控制;语音喇叭是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实现语音提示的输出功能;USB转储口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急停按钮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紧急停止加注机的加注工作;拉手通过螺钉紧固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用于为油脂加注机的自由移动提供着力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卷管器是通过螺钉将卷管器安装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两组油脂加注泵通过螺钉将两组油脂加注泵的底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经过气压的作用将油脂从容器中输送到卷管器的油管中;两组油脂加注枪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卷管器相连,将油管中的油脂通过油脂加注枪的控制加注到相关的机器加注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气源接口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将气源接口安装做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充电接口采用螺钉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车油脂加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
背景技术
机车轴承在运用一定的时间后必须补充加注润滑油脂,油脂的加注量必须精确,加多加少都会对轴承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机车检修时采用人工加注方式,通过手工操作油脂泵打油的次数来粗略计算加油量,并进行人工记录,这样就容易产生加多或加少、记录不准确等人为因素,给机车轴承的正常工作带来潜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加注机壳体,加注机壳体上设置有转换开关、刷卡区、信息传输设备、人机界面、电源开关、语音喇叭、USB转储口、发射天线、急停按钮、拉手,加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卷管器、两组油脂加注泵和两组油脂加注枪、气源接口、充电接口。
转换开关安装在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转换开关的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进行加注机加注模式的切换;刷卡区是将打卡芯片安装于加注机壳体上,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是用于人员信息识别;信息传输设备刷卡区的后面背板上,通过螺钉固定,主要作用安装传输模块;人机界面是通过螺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机交互;电源开关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用于整个加注机的电源控制;语音喇叭是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用于语音提示的输出;USB转储口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用于加注机存储信息的转出预留接口;发射天线采用螺钉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无线信号的发射;急停按钮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在加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用于紧急停止加注机的加注工作;拉手通过螺钉紧固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上,主要作用是用于为油脂加注机的自由移动提供着力点;
卷管器是通过螺钉将卷管器安装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主要作用是方便油管的自动回收;两组油脂加注泵通过螺钉将两组油脂加注泵的底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是油脂加注机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经过气压的作用将油脂从容器中输送到卷管器的油管中;两组油脂加注枪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卷管器相连,主要作用是将油管中的油脂通过油脂加注枪的控制加注到相关的机器加注点上;
气源接口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将气源接口安装做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主要作用是为油脂加注泵所需的压缩空气接入预留接口;充电接口采用螺钉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内,主要作用是为人接界面提供电源供应预留的电源接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加注机壳体(1),加注机壳体(1)上设置有转换开关(2)、刷卡区(3)、信息传输设备(3.1)、人机界面(4)、电源开关(5)、语音喇叭(6)、USB转储口(7)、发射天线(7.1)、急停按钮(8)、拉手(14),加注机壳体(1)内部设置有卷管器(9)、两组油脂加注泵(10)和两组油脂加注枪(14)、气源接口(12)、充电接口(13)。
转换开关(2)安装在加注机壳体(1)上,通过转换开关(2)的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进行加注机加注模式的切换;刷卡区(3)是将打卡芯片安装于加注机壳体(1)上,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是用于人员信息识别;信息传输设备(3.1)刷卡区(3)的后面背板上,通过螺钉固定,主要作用安装传输模块;人机界面(4)是通过螺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机交互;电源开关(5)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用于整个加注机的电源控制;语音喇叭(6)是通过螺母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用于语音提示的输出;USB转储口(7)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用于加注机存储信息的转出预留接口;发射天线(7.1)采用螺钉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无线信号的发射;急停按钮(8)是通过紧固背母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在加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用于紧急停止加注机的加注工作;拉手(14)通过螺钉紧固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上,主要作用是用于为油脂加注机的自由移动提供着力点;
卷管器(9)是通过螺钉将卷管器(9)安装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内,主要作用是方便油管的自动回收;两组油脂加注泵(10)通过螺钉将两组油脂加注泵(10)的底座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内,是油脂加注机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经过气压的作用将油脂从容器中输送到卷管器(9)的油管中;两组油脂加注枪(14)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卷管器(9)相连,主要作用是将油管中的油脂通过油脂加注枪(14)的控制加注到相关的机器加注点上;
气源接口(12)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将气源接口(12)安装做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内,主要作用是为油脂加注泵(10)所需的压缩空气接入预留接口;充电接口(13)采用螺钉固定方式固定于加注机壳体(1)内,主要作用是为人接界面提供电源供应预留的电源接入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346.7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839645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F16N7/38
专利分类号:F16N7/38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兰州运通铁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兰州运通铁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1683之5号1201室
发明人:李长俊;何志强;周会俊;夏玉鹏;李政豪
第一发明人:李长俊
当前权利人:兰州运通铁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