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单位职工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17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数据中,抽取某单位供电系统数据,并对其单位的BMI进行分组,对每组的血脂、血压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供电系统中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大于正常体重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0岁以上年龄的发病率均高。结论:供电系统人员体重指数的变化可引起高血压、血脂的患病率,因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35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作节奏的加快,超重和肥胖是多种复杂症侯群的综合表现,常与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同时出现[1];同时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2];超重/肥胖作为影响血脂、血压的重要因素日益引起重视[3]。通过在本中心对某供电系统的超重肥胖患者进行筛查,并对高血压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广西某供电系统的职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年龄在30~40岁、40~50岁、50~60岁职工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于2017年秋季进行,调查人数为519人,其中男性356人,女性163人,男女性别比0.68:0.31。
1.2方法
人体测量:(1)采用统一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等,按照体重(Kg)/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身高、体重时必须脱鞋、帽,口袋不装任何物品:测量腰围(WC)时,取立位,两侧取肋弓下缘与髂骨嵴之中点水平,腹侧取剑突位被测量者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测量右上臂血压,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2)所有调查对象必须是空腹状态下抽取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Cho)。
1.3判断标准
(1)体质指数: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4]对我国成人的分类标准,BMI:24~27.9Kg/㎡为超重,BMI≥28Kg/㎡定义为肥胖;(2)高血压亚型定义[5];排除近2周内服用降压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40mmHg并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收缩压≥140mmHg并DBP≥90mmHg。(3)血脂定义:按照我国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高TC血症为血清TC≥200mg/dl(5.2mmol/L);高LDL-C血症为血清LDL-C≥140mg/dl(3.6mmol/L);低HDL-C血症为血清HDL-C男性<35mg/dl(0.9mmol/L),女性<40mg/dl(1.03mmol/L)。
1.4研究方法
记录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BMI指数与患高血压、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人数为519人,其中男性356人,女性163人,男女性别比0.68:0.31。
2.2供电系统不同BMI值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异常情况
将本次调查的数据用趋势性χ?检验,超重/肥胖组对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异常χ?=8.38,P<0.00;血脂异常χ?=4.34,P<0.03)。见表1。
表1不同BMI值对高血压、血脂的异常情况
2.3供电系统不同年龄段BMI、肥胖、HDL、TC、TG、BP的异常情况
将本次调查的数据按年龄进行对比发现30岁~60岁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甘油三酯、高血压经χ?检验得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χ?=8.93,P<0.03;甘油三酯χ?=30.5,P<0.00;高血压χ?,P<0.00)。表2。
2.4供电系统中不同性别与BMI、肥胖、TC、TG、BP的异常情况
调查数据中发现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其数据经χ?检验,BMI、肥胖、HDL、TC、TG、BP的男女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χ?=47,P<0.00;高胆固醇χ?=80.57,P<0.00;甘油三酯χ?=24.01,P<0.00;高血压χ?=28.99,P<0.00)。表3。
3.讨论
BMI是判断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就BMI与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在多种人群中均有研究[7]。各种结论提示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既是重要组分之一,又是主要促发因素。本文显示,超重/肥胖的体检人群的血压、血脂、水平明显增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本文调查发现供电系统中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总调查人群(30~60岁)的49.51%,其中男性占69.10%,女性占19.0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通过此次调查可得出,超重/肥胖对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者,研究发现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8],因脂肪组织可通过降低循环脑钠肽的生物活性导致盐钠储留使血压升高[9],因此降低血压和血脂的患病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从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的超重/肥胖对患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病率来看,供电系统中30~40岁的患病率较高,随着社会发展,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增长,逐渐趋于年轻化。中青年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生产力,而中青年人也因经济压力或社会压力的增加,过度的将精力用于工作中,从而疏忽了自身的健康,肥胖人群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更为明显,在本文表3中可见,男性超重/肥胖率为48%及74%,女性的超重/肥胖率为17%及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时男性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数量高于女性人群,据有关资料报道,这种现象是因多数中年女性处于绝经前期或更年期,雌激素对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作用[10]。可分析为供电系统男性多忙于工作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有关。因此,需采取多条途径来树立健康意识,增加保健常识,转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体重指数是体检系统中最易取得的指标,也是代谢综合征的最鲜明的危险因素,因代谢的紊乱及慢性血管疾病均可导致心脑血管的一系列并发症,通过转变生活中不健康的方式,可有效的调控体重指数。鉴于供电职工的工作特殊性,可采用一些可行性健康教育方式,如可张贴一些有关疾病的宣教知识,进行健康讲座等。从而通过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将体重控制于一个健康的状态,来预防及减少不良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CrayRS,FabsitzRR,CowanLD,etal.Riskfactorclusteringinthe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thestrongheartstudy.AmEpidemiol,1998,148;869-878.
[2]WuYF,ZhouBF,TaoSQ,etal.Prevalenceof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nesemiddle-agedpopulations;Currentstatusandtrendofdevelopment[J].ChinJEpidemiol,2002,23(1);11-15.(inChinese)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5
[3]GaoGJ.Influenceofoverweightandobesityonlipidsandbloodpressure[J].JCapitUnivMedSci,1999,20(3):208-210(inChinese)
高国静.超重与肥胖对血脂和血压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9,20(3):208-210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10.
[5]青岛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组.青岛市湛山社区20-74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糖尿病学杂志,2004,12(3):177-181.
[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1997,25:169-175.
[7]徐小玲,唐新华,金宏义.浙江省三地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关系的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117—1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们共和国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10]王丽敏,杨春生,王达,等援中年人体质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