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中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中国外交 理论创新 新时代 中国特色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中,多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创新。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在中国外交实践中加以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是对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核心的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以独立自主、审时度势开创新中国外交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我国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原则,针对当时我国所处的复杂国际环境,提出了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关系的外交理论。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后,审时度势,解放思想,赋予了中国外交理论以新的内涵。
王积薪挥袖擦掉脸上的泪水,当即将三个少年带到棋室里,信誓旦旦,一定要将浑身棋艺倾囊相授,还要东方宇轩除了管理谷中事物之外,也应抽空过来弈棋,毕竟,这个谷中,只有他们两人才是唯二的弈棋高手。
第一,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接受并发展了“和平共处”思想,在1954年先后与印度、缅甸政府宣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邓小平同志成功地将“和平共处”原则,创造性地用以解决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和平方式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建构,在国际关系中意义重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当代国际史上划时代的历史贡献和伟大创举。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在国际交往中趋利避害,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这一外交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了国内发展的有利环境。
取灰渣粒径以60~100目,温度20℃,染液的pH值为6.5,按1.3试验方法对染液进行处理。改变灰渣投放量,测定灰渣对不同染料染液的脱色率见图4。
L市电视台的孟导演,前半生起起伏伏,从资优生到问题儿童阶段他都有经历过,靠着把握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抓住灵光一闪的机遇,孟导成功在L市的影视界赢得名声。如今,年近不惑过渡的孟导已然是小有成就的精英人士了。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这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础。中国穷的时候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是从政治层面强调:中国将永远与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团结与合作,中国强大了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第三,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到“不结盟”思想指导下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无论是50年代实施“一边倒”,还是70年代的联美抗苏,我国都从未放弃独立自主原则。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同时邓小平同志赋予这一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的不结盟。1984年冷战尚未结束,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战略视野广阔,意义深远。这一理念反映了我国希望与各国休戚与共、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观、世界观,超越了个体民族国家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召开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被写入报告。2017年,联合国先后两次将我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彰显国际组织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认同,这一思想在国际社会也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传播。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国际秩序”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秩序观发生调整,从改革开放之初强调国际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到目前“坚持维护和建设当代国际秩序”的这一立场。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维护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此后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认知更加明确: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坚定的维护者。“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将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认知和定位意义重大,符合迅速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利益,不仅有利于大国之间增信释疑,也有利于维护和建设现行国际秩序,使中国更有可能以渐进方式,逐步改革现有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
2.2.2一人一亩优质农田整治工程以土地整治为抓手,针对就地脱贫人口,实施一人一亩优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农户增产、增收,为项目区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耕地,充分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质提供方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表明,一是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二是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对所有愿意与我们交往的国家开放。邓小平同志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外交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国策确定下来,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新局面。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随着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乃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仅提出了应对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而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积极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方向。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公开场合的讲话中,70余次提到“全球治理”概念,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强调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引领全球治理变革,尽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创造性地提出“义利观”。所谓“义利观”就是不搞你输我赢、你少我多,表达了中国要在自身获得利益的同时照顾对方利益。习近平主席多次讲,“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他在韩国首尔大学谈到国际合作问题时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先做朋友,再做生意”。外交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情谊、讲道义。“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建设,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理念。
第四,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认知转变。20世纪60年代,根据当时紧张的国际环境,中国曾一度坚持列宁同志在20世纪初提出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认知,认为当时我们处于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和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在那一时期,“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引导着中国的内政外交出现严重偏差。然而,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两点论认识世界局势,对时代主题重新作出重大调整。中共十三大、十四大明确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并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正式确认。邓小平同志以思想家的敏感和政治家的魄力,抓住世界主要矛盾,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在理论上发展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外交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并且在外交实践中不断创新。
创新周边外交工作理念。党中央于2013年10月召开周边外交工作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会议确定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如此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实属罕见。按照会议精神,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除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指导思想以外,还创新的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崭新外交思想,让周边国家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友善亲和、真心诚意、开放包容,突显了中国包容、共享的发展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共同发展。
第二,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到“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思想的提出。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主要矛盾,创造性地对世界各种力量作出科学划分,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一重大国际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立场;表明了我国争取和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霸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将国际形势的“变”与国家利益的“不变”统一起来。“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创新,彻底修正了依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传统思维,扭转了“两个拳头出击”的中国外交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外交赢得主动。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理论不仅继承和坚持了新中国70年来的外交基本原则,而且抓住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创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意义重大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央的一系列新的外交举措,是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立潮头的外交指南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展示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习近平主席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从各个不同角度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习近平主席引用孔子的名言,强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和平安宁,才能发展繁荣。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习近平主席在70周年国庆讲话中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这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明确了今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方向。
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动承担大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谱写新篇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日益彰显。习近平主席主持下的外事工作,在世界事务、地区事务和周边关系上,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一种大国的风范、理念和行动,其整体外交风格突出体现了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大国是国际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大国外交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提出要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我们愿意通过承担大国的责任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人生广大的倒影里,原没有雌雄之别,千顷山河如镜,山色在有无之间,使我想起南方故乡的太阳雨,最爱的是末两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我国创新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是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崭新世界观。“高山一起爬,低谷一起下”“轻的一起拎,重的一起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在外交行动中,我国大力推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目的就是谋求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共同发展势头;在国际秩序的调整和变革中,中国积极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国际秩序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我国坚持开放合作、支持多边主义立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与他国交往中,合作共赢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突出亮点。这一系列思想理念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日。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AKS024)阶段成果;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责编/谷漩 美编/李祥峰
标签:中国论文; 外交论文; 国际论文; 思想论文; 我国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国际关系理论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30期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 (18AKS024)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