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评价论文_黄强,舒婷,王钏,姜伟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晚疫病,评价,鉴定,马铃薯,黑穗病,金花。

抗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黄强,舒婷,王钏,姜伟业[1](2019)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晚疫病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着毁灭性的影响,因此马铃薯品种的晚疫病抗性是育种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首先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进而分析了马铃薯的晚疫病抗性评价,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蓝雅华,赵新华,何恩洁,栾芳,陈勃生[2](2019)在《基于抗性指数的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抗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加有效地评价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病的抗性,采用Reed-Muench法对69个(次)蚕品种的BmNPV多角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同一蚕品种在相同实验室的不同测定期别或同期试验,以及不同实验室的数据间存在差异。为减少这种蚕品种抗性评价中的困惑,通过不同数量参照蚕品种LC_(50)值校正待测蚕品种LC_(50)值的比较,提出以2对常用蚕品种正反交为参照的抗性指数评价方法,提高不同来源LC_(50)测定数据间的可比性,以期为新品种的育成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2019年04期)

杜玉宁,陈杭,白小军,张治科,邢敏[3](2019)在《宁夏黄瓜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10个黄瓜新品种和2个黄瓜主栽品种(‘博美626‘’德尔88’)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旨在明确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为黄瓜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农业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除‘德尔100’易感白粉病外,其他11个品种均对白粉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津早3号‘’粤青1号‘’德尔80‘’德尔11‘’德尔12’达到高抗,而宁夏主栽品种‘博美626‘’德尔88’只达到中抗;从不同黄瓜品种生长指标和产量测定结果来看‘,德尔11‘’德尔80‘’津早3号’均表现出了优势,其产量均高于主栽品种,而‘德尔12‘’粤青1号’长势相对较差,产量低于主栽品种。总体来讲,新品种‘德尔11‘’德尔80‘’津早3号’在宁夏具有推广价值,可进一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1期)

贺占雪,泽桑梓,杨斌,赵宁[4](2019)在《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对Phyllosticta juglandis叶斑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体接种、聚类分析法分析云南主栽的31个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juglandis的抗性。试验表明,接种病原菌Phyllosticta juglandis后,纸皮核桃、云新高原2个品种未发病,夹棉大麻病斑面积最小,为0.6 mm~2,圆菠萝的病斑面积最大,为1 175 mm~2。以欧式距离2.5为聚类分割点,将云南主栽的31个品种分为16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6个中感品种、1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接种结果相吻合,说明此次试验聚类结果符合接种后病斑大小的分布规律,不同核桃品种对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叶斑病的抗性不同。(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段艳凤,胡军,徐建飞,段绍光,卞春松[5](2019)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根本手段。然而,由于栽培马铃薯抗源缺乏,抗性基因很容易被新的生理小种克服,致使抗晚疫病育种进程缓慢。因此,筛选优异抗源材料,挖掘优良抗性基因,阐明马铃薯与晚疫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对指导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等工作;【材料与方法】利用5个不同的晚疫病菌株鉴定评价了包括野生种、安第斯栽培种及普通栽培种等19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材料的晚疫病抗性;应用分布于马铃薯全部12条染色体上的30个SSR标记,构建了189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材料的系统进化树;运用20K SNP芯片构建了71份马铃薯种质材料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这些种质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与分析】在192份种质资源材料中,筛选出BCP1-3、JAM1-4、CPH1-14、TRD2-1等10份晚疫病抗源材料。30个SSR标记在189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3个等位位点,其中171个为多态性位点。每个SSR标记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变幅为3-12,平均5.7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1975-0.5329,平均0.3559。NJ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189份材料可分为3个大类群(类群1、类群2和类群3)。类群1包括44份材料,其中35份为野生种材料;类群2包括21份材料,其中17份为野生种材料;类群3包括124份材料,主要为四倍体栽培种,该类群还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A、B和C),其中A亚类主要为安第斯栽培种,B和C亚类则主要为普通栽培种。本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明显区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安第斯栽培种和野生种。进一步将NJ分类结果与抗病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抗性材料在类群中分布比较分散,说明不同抗性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SNP分析可将7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Q1、Q2、Q3和Q4),其中Q1和Q2主要为野生种,Q3包含了野生种、安第斯栽培种及同时含有普通栽培种与野生种血缘的二倍体材料,Q4主要为普通栽培种。本研究结果表明,SNP标记可以区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和野生种。同时发现不同的抗晚疫病种质在SNP标记划分类群中的分布相对集中;【结论】筛选出10份优异马铃薯晚疫病抗源材料。SSR标记可将普通栽培种、安第斯栽培种及野生种区分开,供试材料晚疫病抗性在SSR标记划分的类群中分布比较分散。SNP标记可将野生种和普通栽培种划分在不同的类群,不同的抗性材料在SNP标记划分类群中的分布相对集中。(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鸿博,谢雨彤,蔡伟俊,邓权清,陈健文[6](2019)在《甘蔗新品系对甘蔗黑穗病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及较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经济为害性最严重的甘蔗病害,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浸渍接种和注射接种方法,对20个华南农业大学和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育成的甘蔗新品系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浸渍接种鉴定的10个甘蔗新品系中,中抗(MR)或以上的有2个(13177-HR、13113-R),占20%,抗性水平为中感(MS)或以下有8个,占80%。经3个不同致病力菌株注射接种的10个甘蔗新品系中,对Ss16菌株达中抗(MR)或以上的有3个(A6-13111-HR、A6-13115-HR、A13-1396-R),占30%,中感(MS)或以下有7个,占70%;对Ss25菌株达中抗(MR)或以上的有1个(A6-13111-HR),占10%,中感(MS)或以下有9个,占90%;对Ss47菌株达中抗(MR)或以上的有2个(A3-1320-HR、A6-13111-MR),占20%,抗性水平为中感(MS)或以下有8个,占80%。【结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蔗新品系A6-13111和13117对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紫晋,任益明,倪瑜,王丹,张怀渝[7](2019)在《小麦抗条锈病资源评价及抗性位点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引起的叶部真菌病害,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严重危害小麦产量与品质。随着条锈菌新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特别是CRY34新小种的出现,致使大部分抗病小麦品种丧失抗性,挖掘抗条锈病基因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的有效方法,鉴定新的抗性材料和基因位点,开发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是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利用375份国内外小麦育成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通过田间环境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种(CYR32和CRY34)进行条锈病抗病等级和严重度鉴定,系统评价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并结合90K芯片基因分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掘小麦抗条锈病新性位点;【结果与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鉴定获得近免疫材料10份(抗病等级0-0’;严重度≤5%),高抗材料28份(抗病等级1;5%<严重度≤20%)。两种鉴定方法通过GWAS分析,均在第2同源群短臂关联到显着的QTL位点,其中在2AS短臂24.02Mbp区段内关联到26个SNP位点(p<0.05),可解释5.79~11.75%的表型变异;2BS短臂33.11Mbp区段内关联到22个SNP位点(p<0.05),可解释4.61~9.36%的表型变异;2DS短臂19.04Mbp区段内关联到25个SNP位点(p<0.05),可解释4.76~10.52%的表型变异。4B和5B染色体上分别找到1个成簇的QTL位点,可解释4.76~10.52%和4.60~6.10%的表型变异;【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小麦条锈病抗性材料以及显着关联SNP位点,为抗条锈病新品种培育与新基因发掘提供了物质材料和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周主贵,黄昌艳,王晓国,黄展文,邓杰玲[8](2019)在《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的自然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对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种质资源圃收集的15种金花茶叶片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发病率采用聚类分析对金花茶炭疽病自然条件下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抗性差异较大,其发病率在4.07%~81.48%之间。根据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15个种的抗性水平分为5个类群:第1类群抗性最高,发病率为4.07%~5.93%,包括毛籽金花茶(Camellia ptilosperm)、弄岗金花茶(C. grandis)和顶生金花茶(C.pingguoensis);第5类群抗性最差,发病率为75.56%~81.48%,包括罗斯曼金花茶(C. rosmannii)和大叶凹脉金花茶(C. impressinervis)。根据植株形态学特征以及炭疽病的抗性水平分化分析,凹脉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可能分别存在种级水平分类地位以下的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李莉,刘晓梅,姜兆远,王继春,朱峰[9](2019)在《2014—201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科学准确地鉴定与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基础。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技术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和新品种审定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从抗源筛选、后代选择、直到品种的推广都离不开抗病性鉴定。通过此项技术,直接反映水稻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安全保障,为品种的选育和布局,农药减施以及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14—2018年选用7群1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同时利用在省内不同熟期、不同生态栽培带所设立的9个田间异地自然诱发抗病鉴定技术示范点对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田间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5年内对1335份区试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和评价,其中苗瘟表现为HR的材料有91份,占鉴定总数的6.82%,表现为R以上的有886份,占鉴定总数的66.37%;田间异地自然诱发表现为R以上的材料为713份,占鉴定总数的53.4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徐婧,胡兰,姜钰[10](2019)在《高粱种质资源对高粱炭疽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饲用、酿造和工业原料。随着高粱产业的发展和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高粱生产上病虫害逐年加重。由亚线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引起的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巨大产量损失。本文完善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的高粱资源抗炭疽病筛选技术,建立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807—2017《高粱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利用该技术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选自我国目前高粱育种上广泛应用的300份优良高粱种质资源或品系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表现高抗(HR)品种42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抗病(R)品种64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1.33%;中抗(MR)品种78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6%;感病(S)品种59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9.67%;高感(HS)品种57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9%,但未筛选出表现免疫(IM)品种,且两年的抗性表现基本一致。由结果可知,我国抗炭疽病高粱种质资源较丰富,筛选出的高抗品系已提供利用,为高粱抗病育种、指导品种合理布局,以及病害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抗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加有效地评价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病的抗性,采用Reed-Muench法对69个(次)蚕品种的BmNPV多角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同一蚕品种在相同实验室的不同测定期别或同期试验,以及不同实验室的数据间存在差异。为减少这种蚕品种抗性评价中的困惑,通过不同数量参照蚕品种LC_(50)值校正待测蚕品种LC_(50)值的比较,提出以2对常用蚕品种正反交为参照的抗性指数评价方法,提高不同来源LC_(50)测定数据间的可比性,以期为新品种的育成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黄强,舒婷,王钏,姜伟业.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评价[J].江西农业.2019

[2].蓝雅华,赵新华,何恩洁,栾芳,陈勃生.基于抗性指数的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抗性评价研究[J].中国蚕业.2019

[3].杜玉宁,陈杭,白小军,张治科,邢敏.宁夏黄瓜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J].中国瓜菜.2019

[4].贺占雪,泽桑梓,杨斌,赵宁.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对Phyllostictajuglandis叶斑病的抗性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9

[5].段艳凤,胡军,徐建飞,段绍光,卞春松.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李鸿博,谢雨彤,蔡伟俊,邓权清,陈健文.甘蔗新品系对甘蔗黑穗病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张紫晋,任益明,倪瑜,王丹,张怀渝.小麦抗条锈病资源评价及抗性位点发掘[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周主贵,黄昌艳,王晓国,黄展文,邓杰玲.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的自然抗性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9

[9].李莉,刘晓梅,姜兆远,王继春,朱峰.2014—201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徐婧,胡兰,姜钰.高粱种质资源对高粱炭疽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一1转基因烟草青枯病室内抗性评价苹果育种杂种初选轮纹病抗性评价1新疆野生樱桃李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超表达植株的表型观察及抗性评价玉米穗腐病抗性分级示意图抗性评价

标签:;  ;  ;  ;  ;  ;  ;  

抗性评价论文_黄强,舒婷,王钏,姜伟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