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能耗率论文_周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能耗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最小,原理,流体,数值,河床,平面,水流。

最小能耗率论文文献综述

周冉[1](2014)在《最小能耗率原理及在河流动力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慢黏性流体的最小能耗率原理在1868年提出后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最小能耗率原理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在河流动力学领域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受到水利界的高度重视。分析了最小能耗率的原理和其在河流动力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4年14期)

常美,徐国宾[2](2013)在《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数值水槽模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能耗率原理发展至今,已有严密的理论证明,但缺少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本文采用Flow3D中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GMO法对顺直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断面之间的水流为研究系统,计算了各个时刻系统的单位体积水流能耗率变化。结果表明,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确实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常美[3](2012)在《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数值水槽模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能耗率原理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elmholtz)于1868年提出的,适用于固壁清水无旋均匀流动。由于缺乏严格的证明,故一直被称作能耗率极值假说。20世纪50年代初,维里坎诺夫(Βeликанов Μ.Α.)将其应用于动床挟沙水流。70年代以后杨志达(Yang C.T.)和张海燕(Chang H.H)等人在最小能耗率原理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最小能耗率原理发展至今,已有严密的理论证明,但缺少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本文采用Flow3D中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GMO法对顺直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断面之间的水流为研究系统,计算了各个时刻系统的单位体积水流能耗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确实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2)流速越大,单位体积水体能耗率越大;且流速越大,能耗率的变化幅度也越大,水体能耗率越趋于沿程均匀分布。(3)糙率越大,能耗率越大,但不会影响其总的变化趋势;且糙率对于水体的由非恒定状态变为恒定状态的时间长短有影响。(4)水槽出口端旋转角速度的施加过程对能耗率的影响表现为:对应各种旋转角速度下的能耗率的变化趋势与角速度的施加过程一致,当各自的旋转角速度达到最大值时,能耗率也在此时刻达到最小值。同一时刻,由于角速度施加过程不同,所以角速度值的大小不同,对应此时刻角速度越大的能耗率的值就越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1-01)

赵开南[4](2012)在《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泵站引河弯道流动计算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泵站工程在防洪、灌溉、排涝和调水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河前池作为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水力设计可以保证水流平顺稳定,为水泵运行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对改善水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将最小能耗率作为目标函数,首先以河道底宽、断面平均水深、边坡系数作为设计变量,以边界条件和水流特性为约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一次优化叁个设计变量,其次给定其中一个变量优化其它两个变量分别求得优化断面参数。通过两者的对比验证了一次优化断面参数的正确性。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即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改进,CFD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目前功能最全面,适用性最广的CFD软件之一的Fluent软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正逐步展开。为了进一步分析采用优化断面后引河弯道、前池的流态、流场情况,本文以FLUENT软件为平台采用N—S方程和RNGk-ε紊流模型,选择相应优化断面通过FLUENT前处理器GAMBIT建立引河弯道、前池、进水流道和出水管的叁维实体造型,并在网格剖分过程中采取局部加密技术来提高网格质量。然后给定边界条件,运用SIMPLE算法对其进行叁维水流流动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设计的引河弯道断面参数较为合理。同时根据前池流线图、流道进口断面的流速分布、均匀度等,发现能耗率与断面流速分布并没有确定的关系。前池水流仍然存有偏流、回流,为此在引河弯道中加入了导流墩,加入导流墩后前池圆弧翼墙处大尺度涡大幅减小,水流也更平顺地流入前池,满足水泵均匀配水要求,提高了泵站的运行效率。本文为引河弯道的设计提供一种借鉴方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2-05-01)

徐国宾,练继建[5](2008)在《流体最小能耗率原理的热力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的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到底是遵循最大熵原理还是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或最小熵产生原理问题,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最小熵产生原理和最小能耗率原理,同时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指出:热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同样适用于流体运动;流体在运动过程中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或最小熵产生原理。(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张丽[6](2007)在《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河道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泥沙理论基础研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研究河道水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过程时,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对象也由一维逐步发展到二维乃至叁维。水沙数学模型以其方便、高效、经济的特性,己经成为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人对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和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自然河道边界复杂,区域不规则的特点,本文采用了贴体坐标网格剖分求解域,将不规则的物理区域转化成规则的计算区域,生成平面二维的曲线网格,在边界附近保持网格的正交性,有效地解决了有限差分网格节点与边界不贴合的困难,同时又可以控制网格的疏密,保持网格的平滑性。2.模型中的控制方程考虑了水流紊动粘性项和泥沙扩散项的作用,能较好地模拟由于岸边不规则产生的回流。同时还考虑了非均匀沙沉速、二维挟沙力和挟沙力级配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利用非耦合法分别求解二维水流方程和泥沙方程。采用Yanenko法将水流控制方程进行剖分,应用ADI法对水流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分别应用隐式差分法和显示差分法对泥沙方程与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离散,然后用追赶法求解离散后的水沙方程,由此便完成了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方程的求解。3.将最小能耗率原理引入模型计算中,用来确定河道在冲淤过程中河宽变化规律,及河道摆动幅度,克服了大多数数学模型只能计算固定河岸的缺陷。4.利用黄河青铜峡水库实测冲淤资料,对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到令人满意的验证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研制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刘玉[7](2007)在《流体运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吴昊、郑州大学马跃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利卿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流体运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流体运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HermannvonHelmholtz于1868年提出,至今已有1(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7-03-27)

吴昊,马跃先[8](2004)在《流体平面运动与最小能耗率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能耗率原理在流体运动中是否是一个普适原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以恒定不可压缩流体平面运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力学的运动方程、连续方程和能耗率方程,通过引入流函数,得到了最小能耗率原理成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并由该条件得出最小能耗率原理在流体运动中并不是一个普适原理。(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04年06期)

陈绪坚,胡春宏[9](2004)在《河流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统计熵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一个具有能量紊动粘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 ,依照热力学熵差和统计熵定义了河流水力熵差和统计熵 ,根据耗散结构动平衡稳定的熵和能耗理论 ,建立明渠流和冲积河流的水力熵和统计熵理论 ,提出了明渠流和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 ,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 ,不仅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动调整作用原理 ,而且还反映了床沙质和冲泻质的划分标准、高含沙水流和挟沙力等特性 ,并用该理论解释了冲积河流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的各种现象。(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4年06期)

陈绪坚,胡春宏[10](2004)在《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河流视为具有能量紊动黏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的熵和能耗理论,提出了保持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动调整作用原理。应用该原理的公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了冲积河流河道输水输沙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水输沙的规律,并解释了河床演变的各种现象。应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各河段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并提出了有利于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建议,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最小能耗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小能耗率原理发展至今,已有严密的理论证明,但缺少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本文采用Flow3D中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GMO法对顺直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断面之间的水流为研究系统,计算了各个时刻系统的单位体积水流能耗率变化。结果表明,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确实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能耗率论文参考文献

[1].周冉.最小能耗率原理及在河流动力学中的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4

[2].常美,徐国宾.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数值水槽模拟验证[J].泥沙研究.2013

[3].常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数值水槽模拟验证[D].天津大学.2012

[4].赵开南.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泵站引河弯道流动计算与优化[D].扬州大学.2012

[5].徐国宾,练继建.流体最小能耗率原理的热力学基础[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

[6].张丽.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河道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

[7].刘玉.流体运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N].科技日报.2007

[8].吴昊,马跃先.流体平面运动与最小能耗率原理[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

[9].陈绪坚,胡春宏.河流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统计熵理论研究[J].泥沙研究.2004

[10].陈绪坚,胡春宏.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黄河下游7个水文站的位置及各河段实际形...利津站验证(1988年8月19日)孙口站验证(1984年8月8日)沙质排水渠道各断面的宽深比变化试算迭代过程分(汇)流口的位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最小能耗率论文_周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