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苗分化率论文_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苗分化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药,水稻,小麦,籼稻,组织,稀土元素,铜元。

绿苗分化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1](2016)在《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S培养基为对照,对比分析M8和N6两种培养基对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出愈率的影响,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梨醇、活性炭,研究其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培养基中均具有最高的出愈率,介于20.97%~30.63%,极显着高于MS培养基;而在N6培养基上,出愈率介于10.77%~13.70%,仅盐恢559和盐恢888显着高于MS培养基。随着山梨醇质量浓度升高,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分化培养基上的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增加,以30 g/L山梨醇处理最高,介于30.57%~36.77%,其次为20 g/L山梨醇处理,两者均极显着高于不添加山梨醇处理。随着活性炭质量浓度升高,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分化培养基上的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先增加后降低,总体均以1 g/L处理最高,介于21.38%~27.82%,2 g/L处理次之,两者均极显着高于不添加活性炭处理。(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薛超[2](2014)在《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Q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改进育种方法来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分子育种是新发展起来的育种方法,是对传统育种方法的补充。根据水稻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新品系在水稻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籼粳稻之间,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导致籼粳稻之间的成熟胚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差异很大。相比粳稻而言,籼稻成熟胚再分化能力差,从而阻碍遗传转化的进行。所以解析籼粳稻间成熟胚组培能力的遗传基础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利用分子辅助标记选择和理想基因的克隆,鉴定相关的基因,可获得高再分化率的籼稻品系,为籼稻的分子育种提供优质基础材料。近年来,研究表明水稻的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是受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控制,所以对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相关QTLs的鉴定不仅有利于从分子水平阐明其发生机理和遗传基础,而且对于有效开展数量性状分子育种,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提高籼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9311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113个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对成熟胚在组培条件下进行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实验,对成熟胚组培能力的两个指标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进行统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定位分析。本研究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共定位到与水稻在MS Ⅱ培养体系下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s为16和9个,N6D2培养体系下的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s为6和10个,共41个相关QTLs分别位于除第11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对这些QTLs进行加性效应的简单分析,其中21个QTLs加性效应贡献率大于40%。同时,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TL位点qMIR4-1、qNIR4-1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NDR4-1都被定位在水稻第4号染色体上,介于35,398,407-35,863,200 bp之间;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TL位点qMIR8-2和qNIR8-1都被定位在第8号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值都为正值;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MIR5-2与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MDR5-1都被定位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上,位于2,208,395-3,519,762bp之间。本研究为最终改良籼稻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及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11-01)

李菁,林拥军[3](2012)在《1个控制水稻绿苗分化率QTL的效应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HJ-37是日本晴(供体)/珍汕97(受体)通过连续回交所构建的重迭导入系中的一个家系,该家系在其导入片段的区域内部存在一个与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以HJ-37与珍汕97B杂交后的F2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SSR分子标记筛选重组单株与绿苗分化率检测相结合的办法来对此QTL进行效应验证并缩短该QTL的距离。最终,10号株系绿苗分化率平均值为53.13%,t值为4.897 6,此数据表明该株系的绿苗分化率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同时该QTL在遗传图谱上的距离缩小到了RM3289-RM6295区段内。该研究为最终分离克隆提高绿苗分化率的相关基因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菁[4](2011)在《水稻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的精细定位及其候选基因的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是深入研究基因功能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而水稻品种转基因成功与否以及转化率的高低除了受外界环境影响之外,基因型是最大的限制因子。粳稻品种高效率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已经成熟并广泛运用,但籼稻品种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对粳籼稻遗传背景差异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定位和分离到提高水稻组织培养能力的基因。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能在适当的遗传群体中定位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QTLs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对这些QTL进行深入研究,能更有效率地分离到与目标性状直接相关的基因。因此可以通过该方法确定控制水稻组培力的位点,从而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低组培力品种的组织培养能力。本研究室赵丽娜利用日本晴(供体)/珍汕97(受体)回交后代构建的覆盖日本晴全基因组的纯合重迭导入系群体中定位到了数个与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s。本研究从该试验结果中挑选了2个导入系HJ-37、HJ-119与珍汕97B杂交。筛选到4个在两亲本之间有多态性且与导入片段两端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这4个标记在F2代群体筛选出导入片段发生重组的单株。然后,继续用相同的标记在重组单株的F3代中筛选出重组片段纯合的单株。最后,家系HJ-37得到纯合重组单株10株,家系HJ-119得到纯合的重组单株25株。两个家系共筛选到16个标记用于精细定位。其中家系HJ-37有6个标记,家系HJ-119有10个标记。在综合绿苗分化率的鉴定及重组位点的精细定位后,在家系HJ-37中将其QTL的距离缩小到了486 kb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在此范围内搜索到76个基因,经分析后确定其中3个基因作为后续研究的候选基因。赵丽娜在家系HJ-119与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区段中已经确定了2个候选基因。本研究对其中1个基因进行了载体的构建,为后续的功能验证做好了准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海燕,康明辉,郭景战,何宁,张丹[5](2006)在《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3个年度10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F1的组合进行花药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周浓度的稀土元素 (RE)作为添加剂,研究稀土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稀土(0-3.0 mg/L)的培养基中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在转愈伤组织初期,R3处理能显着提高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25.83%)。(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海燕,何宁,康明辉[6](2005)在《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药培养是一种有效快速稳定变异材料的手段,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有着重要作用。自7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小麦花药培养中取得突破后,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已用花培的方法培育出一批品种(系),如京花1号等优良品种,且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深入和推动,数量遗传学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心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数量性状(QTL)图谱,使未来的育种学家从操作数量表现型过渡到操作数量基因型,而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建立的DH群体是进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有力工具,因此完善花药培养技术,对于推动数量性状的研究和加快分子标记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1-01)

宣朴,郭元林,岳春芳,尹春蓉[7](2004)在《低温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关键在于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花粉植株诱导率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共同决定。本试验以12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F2代为材料,研究了在转愈初期短期低温处理对小麦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愈伤组织初期,采用了4℃和6℃低温培养1~3d能大幅度提高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提高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袁玲[8](2003)在《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铜、银元素能明显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 ,使用的浓度范围较广 ( 2~ 2 0 μmol/L) ,其中以铜元素 2 0 μmol/L、银元素 5 μmol/L效果最好 ;同工酶分析表明 ,经过 2~ 3d铜、银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 (POX)的活性增强 ,说明铜、银短时间处理能增强水稻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 ,从而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3年01期)

罗天宽,张小玲,李道品,汤佰龙,胡彩英[9](2002)在《铜元素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培育种是水稻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将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快速纯合有益基因,缩短育种周期。花药培养在粳稻品种改良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籼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都很低,绿苗率一般不到1%[1]。为此,研究人员从供体植株、生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赵成章[10](2001)在《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就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指出 :( 1)锌元素能明显提高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频率 ,且使用浓度范围较广 ( 0 .5~ 10 μmol/ L) ,其中以锌浓度 1μmol/ L效果较好 ;( 2 )在本实验范围内各籼稻品种对锌元素的反应是一致的 ,但品种间差异很大 ,其中中早 14绿苗分化率较高 ;( 3)锌脉冲试验指出 ,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影响主要是诱导培养早期的作用 ,而当愈伤组织形成以后 ,则影响较少(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绿苗分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Q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改进育种方法来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分子育种是新发展起来的育种方法,是对传统育种方法的补充。根据水稻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新品系在水稻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籼粳稻之间,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导致籼粳稻之间的成熟胚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差异很大。相比粳稻而言,籼稻成熟胚再分化能力差,从而阻碍遗传转化的进行。所以解析籼粳稻间成熟胚组培能力的遗传基础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利用分子辅助标记选择和理想基因的克隆,鉴定相关的基因,可获得高再分化率的籼稻品系,为籼稻的分子育种提供优质基础材料。近年来,研究表明水稻的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是受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控制,所以对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相关QTLs的鉴定不仅有利于从分子水平阐明其发生机理和遗传基础,而且对于有效开展数量性状分子育种,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提高籼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9311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113个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对成熟胚在组培条件下进行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实验,对成熟胚组培能力的两个指标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进行统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定位分析。本研究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共定位到与水稻在MS Ⅱ培养体系下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s为16和9个,N6D2培养体系下的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TLs为6和10个,共41个相关QTLs分别位于除第11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对这些QTLs进行加性效应的简单分析,其中21个QTLs加性效应贡献率大于40%。同时,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TL位点qMIR4-1、qNIR4-1和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NDR4-1都被定位在水稻第4号染色体上,介于35,398,407-35,863,200 bp之间;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TL位点qMIR8-2和qNIR8-1都被定位在第8号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值都为正值;与愈伤诱导率相关qMIR5-2与绿苗分化率相关的qMDR5-1都被定位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上,位于2,208,395-3,519,762bp之间。本研究为最终改良籼稻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绿苗分化能力及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苗分化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2].薛超.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的定位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李菁,林拥军.1个控制水稻绿苗分化率QTL的效应验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

[4].李菁.水稻绿苗分化率相关QTLs的精细定位及其候选基因的预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

[5].海燕,康明辉,郭景战,何宁,张丹.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

[6].海燕,何宁,康明辉.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绿苗分化率的影响[C].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7].宣朴,郭元林,岳春芳,尹春蓉.低温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

[8].袁玲.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3

[9].罗天宽,张小玲,李道品,汤佰龙,胡彩英.铜元素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2

[10].赵成章.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继代次数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不同基因型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不同类型和日龄芦笋花药愈伤组织的~#...花药培养力与绿苗分化率关系图不同基因型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

标签:;  ;  ;  ;  ;  ;  ;  

绿苗分化率论文_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