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霍尔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霍尔,创伤,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斯蒂芬,格林,守望者。
霍尔顿论文文献综述
赖瑶[1](2019)在《霍尔顿的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新历史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守望者》)艺术地再现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身处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一系列愤怒焦虑的反抗中完成了自我塑造与自我成长。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基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在文化诗学中的"自我塑造"理论,分析了霍尔顿在与社会对抗中的个人选择及其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6期)
蔡沂岑[2](2019)在《悲戚而疯癫的卫道者: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霍尔顿的行事叁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典型的记述了青少年转变期中矛盾与挣扎的小说,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以主角霍尔顿在纽约光怪陆离的叁天来表达自己少年时代的所见所感。霍尔顿囿于童真、反抗家庭、探索两性以及他的古怪行为与叛逆言论是他守卫自身、抗争成人世界虚伪言行的武器,主人公通过荒诞不羁的行为,试图守卫自身的纯真理念。作为一个既顽固又纯粹的角色,他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既成功体现了青少年敏感脆弱的一面,又提供给了研究者一扇剖析青少年转变期复杂心理活动的窗口。(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4期)
甄珍[3](2019)在《守望者与继承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与菲比的角色关系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成长小说中,男性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打破常规,在以男性霍尔顿作为成长主体之外,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菲比。菲比不再作为男性的依附,而是一个独立个体,不仅一步步指引着霍尔顿的成长之路,更接下霍尔顿未完成的任务,成为又一位守望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丁爽文[4](2019)在《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赛林格所着,在此文章中着重塑造了霍尔顿叛逆的青少年形象,讲述了他所经历的精神危机以及痛苦,细致的描写了他的孤独,无比纠结的心理状态。本篇文章将对霍尔顿的性格进行细致的解读,进而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年崩塌的精神状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杨阳[5](2019)在《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创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问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在年轻读者中影响力巨大。同时,霍尔顿“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也使其形象备受争议。本文运用文学创伤理论,将霍尔顿视为经受创伤的人,并为其种种“不恰当”的言行辩白。身处充满“假模假式”的人的社会,霍尔顿拒绝并敢于挑战主流价值观,成为虚伪社会下的一个无辜的牺牲者。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是主体部分,是对霍尔顿创伤的理解和认识。它们分别是霍尔顿的创伤经历、创伤经历带来的影响以及霍尔顿的创伤治愈过程。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的创伤也是复杂的。除开他个人的成长苦痛所带来的无法言说的孤独之外,还有他长期被各种虚伪的人包围,隔绝于主流社会之外所带来的创伤。他困在青春期和成人世界之间,不知所措,备受煎熬。通过霍尔顿的视角,塞林格批判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空虚,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姜迎[6](2019)在《霍尔顿:一个不合时宜的主人公》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至今影响深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十六岁青少年霍尔顿·考菲尔德叁天多噩梦般的历程。霍尔顿亲眼目睹了腐朽而堕落的城市生活以及人们的虚伪与假模假式。故事的叙述开始于由于考试不及格而要退学的他在潘西中学的最后一天,结束于他在一家疗养院接受治疗。在叁天的游荡里,霍尔顿面对社会的异化力量感到无比沮丧与困惑,他的情绪几近失控。然而,他没有选择屈服于这个异化的社会,而是勇敢地与其进行斗争。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累积着许多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积累了大量财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市场和公众舆论成为人们无意识顺从的匿名权威。异化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事实上,异化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现象,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结合异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异化的一般定义:异化表示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发展成为一种陌生的力量,监督并反对着他,而不为他所控制。异化的人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物体,一个商品,一个工具,他不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主动的执行者从而丧失了自我感。作为一个即将迈入成年人世界的青少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对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感到困惑。他拒绝按照这个世界设定好的规则生活,坚守他内心认为重要的东西。在这个市场导向的社会,当其他人都努力达到社会成功的标准,霍尔顿的梦想却是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纯真的孩子们免于被虚伪和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所污染。社会的异化力量使得他的内心充满困惑和冲突,他与周围的世界始终存在着一种疏离感。当其他人都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模式,他对自我的追寻和对异化的反抗使他成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主人公。本文梳理了异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美国社会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的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聚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异化主题。论文分析了小说所展现的叁个异化层面:标准化的教育,规范化的社会和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无处不在的异化力量下霍尔顿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心理状态,最后聚焦于霍尔顿通过他毅然决然的逃离,对爱的坚守以及对自然的依恋对异化力量勇敢的反叛。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十六岁青少年面对社会异化力量的心理历程和实际行动,总结了抵抗异化的更具实践意义的方式,以期对当代青少年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陆冬梅[7](2019)在《纯朴善良的问题少年——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尔顿是个复杂的矛盾体。表面上他满口脏话、不求上进、抽烟酗酒还招妓女,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但是劣迹斑斑的表象下面,隐藏的是一颗善良、淳朴和宽容的心。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剖析了霍尔顿身上所潜藏的善良品质,挖掘了他身上蕴藏的闪光点,还问题少年纯洁善良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建华[8](2019)在《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守望者》是20世纪美国着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迄今为止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一经出版极受欢迎,但是也引起评论界的各种褒贬不一的争论,而争论的关键点就在于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的人物形象。本论文指出霍尔顿的时代特色,并论述霍尔顿的矛盾心理以及霍尔顿为走出创伤所做的努力,通过这些客观分析可以为研究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及人格分裂的原因等提供一个全新视角。(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冬雪中流[9](2019)在《咳! 霍尔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叫住邻居的小孩子说:"你等下,我送你点东西。"他已经上了半年一年级,可以读书了。他站在我身边,盯着我的手,眼里晶亮的光点闪了几闪,充满期待。我转身寻遍书架,精心挑选他可能理解、能够读懂的童话、小书、杂志等,想送给这个孩子。我想,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句话,也许会让他的人生从此亮堂起来。我说,我要送给你书看。出我意料,这个7岁的孩子确定我手里拿的真是书后,突然挥手跑开,并大声说:"我不喜欢读书!"(本文来源于《文苑(经典美文)》期刊2019年03期)
刘爽[10](2018)在《人性的异化——霍尔顿与叶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间失格》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是"二战"后出现的作品,表现了二战之后人们的精神状态。所谓的战争文明过后人们的精神状态,在主人公叶藏和霍尔顿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二者身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所以本文在主人公的性格、家庭以及对待事情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旨在对比不同国家的不同作者在同样的战争后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5期)
霍尔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典型的记述了青少年转变期中矛盾与挣扎的小说,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以主角霍尔顿在纽约光怪陆离的叁天来表达自己少年时代的所见所感。霍尔顿囿于童真、反抗家庭、探索两性以及他的古怪行为与叛逆言论是他守卫自身、抗争成人世界虚伪言行的武器,主人公通过荒诞不羁的行为,试图守卫自身的纯真理念。作为一个既顽固又纯粹的角色,他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既成功体现了青少年敏感脆弱的一面,又提供给了研究者一扇剖析青少年转变期复杂心理活动的窗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霍尔顿论文参考文献
[1].赖瑶.霍尔顿的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新历史主义研究[J].北方文学.2019
[2].蔡沂岑.悲戚而疯癫的卫道者: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霍尔顿的行事叁原则[J].海外英语.2019
[3].甄珍.守望者与继承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与菲比的角色关系解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丁爽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5].杨阳.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创伤[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姜迎.霍尔顿:一个不合时宜的主人公[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陆冬梅.纯朴善良的问题少年——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张建华.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J].理论观察.2019
[9].冬雪中流.咳!霍尔顿[J].文苑(经典美文).2019
[10].刘爽.人性的异化——霍尔顿与叶藏的比较分析[J].名作欣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