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文化论文_高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陶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遗址,聚落,国家文物局,炎帝,二期,杏花村。

陶寺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江涛[1](2018)在《试论盛期陶寺文化的和合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陶寺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尤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与实施以来,陶寺遗址作为重要中心性城邑给予了重点的聚落布局考察,确定了中期大城址、宫殿区及宫城、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中期大型墓地及祭祀区内的观象台基址,一系列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使得陶寺遗址作为都城的构成要素和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是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一座大型城址[1]。整体而言,(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4期)

何驽[2](2018)在《华西系玉器背景下的陶寺文化玉石礼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西系玉器是邓淑苹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齐家文化、石峁集团、陶寺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芮城清凉寺墓地(1)玉器为主体的玉器,除为数不多的玉琮和玉管之外,以片状玉器为主,素面为主,生肖形玉器几乎都是舶来品,数量很少(2)。邓淑苹先生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历史上玉礼制从萌芽到定制都发生于华西地区;灵宝西坡墓地随葬的玉钺,就是礼制上"玉瑞器"的滥觞。齐家文化早期遗址师赵村出土璧、琮、联璜璧,标志着公元前2300年前后,"璧琮组配"礼制在黄河上游发展成熟,是礼制上"玉祭器"的滥(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2期)

李健民[3](2018)在《陶寺文化与尧都平阳》一文中研究指出陶寺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临汾地区文化局合作发掘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先曾称为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后命名为陶寺文化。主要分布在晋南的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年代距今4500至4000年。目前被划(本文来源于《发展导报》期刊2018-06-08)

杜学文[4](2018)在《陶寺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考古发现不断取得新收获,关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实证。特别是陶寺遗址、石峁遗址等大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考古实证。这里主要就陶寺遗址的文化意义及其与华夏文明的形成谈几点意见。一,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陶寺遗(本文来源于《太原日报》期刊2018-05-21)

乔杨[5](2018)在《陶寺文化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原龙山文化系统中一支具备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文献典籍看,这支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的进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甚至关键性的角色。本文全面收集了陶寺文化出土玉器较为集中的陶寺墓地、下靳墓地和清凉寺墓地等遗址已发表的资料,对陶寺文化玉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陶寺文化玉器分为两期。通过对出土玉器墓葬进行等级划分,将陶寺文化叁个主要墓地出土玉器墓葬划分成为叁个等级。分别探讨了两期之间不同等级的用玉制度,从中发现陶寺文化用玉等级明确,两期之间用玉情况存在不同,各墓地之间的用玉情况也有所差异。对陶寺文化玉器进行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笔者认为陶寺文化玉器的主要渊源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同时也受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薛家岗文化等影响;其主要流向则是二里头文化,间接影响了商文化;同时,与之同时期的石峁遗址、庐山峁遗址和新华遗址的玉器也部分受其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01)

荆泽健[6](2017)在《陶寺遗址聚落与文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陶寺遗址陶寺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叁期,本文在充分利用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叁期的聚落结构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讨论人群变动的问题。在聚落结构研究部分,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期之间的变化非常大,不仅遗址范围大大扩大,而且建立了许多新的功能区,如中期小城的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王陵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陶寺文化晚期同中期的比较,变化较大,不仅废弃了早中期的一些重要建筑,而且墓葬分布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在文化因素方面,陶寺文化早中期之间的变化非常大,新出现了许多器类,如陶鬲、陶甗等,并且逐渐成为该遗址居民的主要炊器;中晚期之间的变化不大,晚期的器物基本上都是在早中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通过综合比较,陶寺遗址早中期之间肯定发生了人群的变动,而中晚期之间应该仅是高层贵族的人群变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赵江运[7](2016)在《陶寺文化的兴起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陶寺文化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主要分布于晋南临汾盆地、以陶寺遗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陶寺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以来[1],随着遗址的不断发现以及资料的不断公布,相关的研究文章也层出不穷,研究的领域也不断地扩充。然而,检索过去发表的相关论文,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对其文化(本文来源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2016年08期)

李宏伟[8](2016)在《陶寺文化开启中华文明之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临汾陶寺遗址成为关注热点。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一缕曙光、一堆圣火、一座都城”概括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明,“一座都城”指的就是临汾陶寺遗址。王儒林书记说,去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6-03-24)

[9](2016)在《“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2月12日,考古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社科院考古所,"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学术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陶寺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千米处,总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一处超大型都邑遗址。1978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本文来源于《世界遗产》期刊2016年01期)

苏家寅[10](2015)在《陶寺文化二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陶寺文化是中国国家形成阶段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探究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案例。其一,较之于文化替代说,陶寺复杂社会在临汾盆地的突然出现,更有可能是后进社会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结果,其中体现着社会演进学说中的进化潜势法则;其二,较之于世袭说,陶寺早期阶段的政体更有可能具有某种多元结构,这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尧舜时代的联盟体制以及权位禅让制度似有暗合之处。(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陶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西系玉器是邓淑苹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齐家文化、石峁集团、陶寺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芮城清凉寺墓地(1)玉器为主体的玉器,除为数不多的玉琮和玉管之外,以片状玉器为主,素面为主,生肖形玉器几乎都是舶来品,数量很少(2)。邓淑苹先生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历史上玉礼制从萌芽到定制都发生于华西地区;灵宝西坡墓地随葬的玉钺,就是礼制上"玉瑞器"的滥觞。齐家文化早期遗址师赵村出土璧、琮、联璜璧,标志着公元前2300年前后,"璧琮组配"礼制在黄河上游发展成熟,是礼制上"玉祭器"的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寺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高江涛.试论盛期陶寺文化的和合思想[J].南方文物.2018

[2].何驽.华西系玉器背景下的陶寺文化玉石礼器研究[J].南方文物.2018

[3].李健民.陶寺文化与尧都平阳[N].发展导报.2018

[4].杜学文.陶寺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形成[N].太原日报.2018

[5].乔杨.陶寺文化玉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荆泽健.陶寺遗址聚落与文化结构分析[D].山西大学.2017

[7].赵江运.陶寺文化的兴起及相关问题[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

[8].李宏伟.陶寺文化开启中华文明之门[N].山西日报.2016

[9]..“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J].世界遗产.2016

[10].苏家寅.陶寺文化二题[J].殷都学刊.2015

论文知识图

八 陶寺文化与石家河文化兽面纹牌...-14陶寺文化城址平面图陶寺玉琮陶寺遗址有5座墓出土了“龙盘”...陶寺都邑形成的因素分析四石家河和陶寺文化玉件上的纵梁冠...陶寺文化与传说中的陶唐氏-蟠龙纹陶...

标签:;  ;  ;  ;  ;  ;  ;  

陶寺文化论文_高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