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论文_金诚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汉后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东汉,后期,士人,宦官,简牍,石经,后汉书。

东汉后期论文文献综述

金诚立[1](2019)在《东汉后期书法自觉意识探微——以汉灵帝与鸿都门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汉灵帝的爱好与政策汉灵帝是东汉时期的第十一位君主,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即位,成长于水深火热年代的他在当时的党锢之祸中所造成的外戚、宦官与清流士大夫的冲突导致灵帝本人形成了"第叁种势力"。1这样他不仅能够形成自保,而且在心理上就形成了与太学等势力的对抗,为他另辟道路招收工辞赋鸟篆的人才埋下伏笔。(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9年05期)

卢冠华[2](2019)在《东汉后期太学生数目之考及出路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学自建立于西汉武帝时起,至东汉末年已发展了二百余年,从初置五十位博士官弟子发展到桓帝时期叁万余名太学生。从官僚体系人数、太学生人员构成、太学场所在考古发现中得到的验证,以及当时洛阳人口规模等方面来看,该数字是可信的。太学发展的质量与统治阶级的重视程度紧密相连,随着东汉后期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轮流秉政,政治腐败阻塞了太学生的入仕道路。太学生与官卿士大夫集团结合,共同与宦官集团进行斗争。东汉太学生集团对当时的朝政和教育,以及后世的士人精神发展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光[3](2019)在《长沙尚德街东汉简与东汉后期墨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介绍新出土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分书体分析该简墨书特征,将其与另外几例近年新发现的东汉简及吴、晋简略做比较,探讨这些简牍中多体并存、特别是新体(今草、今楷、行)居于书写主流的社会书写实况,考察它们所呈现的书写技术在后汉魏晋书法发展中的意义,并阐述东汉书刻在书史上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4期)

陈永平[4](2019)在《游学与东汉后期的文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它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东汉后期处于汉代文学嬗变的重要时代,文学的主流风格从宫廷化逐渐转变为平民化,文学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论文从文学教育与游学的关系视角出发,研究东汉后期的士人及其文学创作,可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探讨了东汉后期文学教育与游学的趋势特征,并对东汉后期接受文学教育、参与游学活动的寒门士人群体进行了专门考察。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东汉后期文学教育与游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士人及其文学创作作为典型,考察其文学教育、游学事迹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并与其他士人的文学创作相比较论证,分析文学教育与游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叁部分,讨论东汉后期文学教育与游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同的社会影响。梳理了东汉后期文学教育与游学的关系,以接受文学教育的游学群体展开分析,重点论证游学活动对文学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对文学教育与游学对文学、政治和社会阶层流动的共同影响进行了考察。(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刘笑[5](2017)在《东汉后期两次“党争”中关西士人政治动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后期桓灵之际的两次"党争"使得关东士人元气大伤,而关西士人却甚少波及,因地理位置而引起身份差异的关西名士在两次"党争"中的政治动向是值得研究的,为此一方面需要阐述其能避免"党争"的原因,即对宦官发动党锢之祸的实质进行探索,另一方面需对"党争"之后关西士人的政治倾向前途亦做出一个总结性说明。(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韩雅东[6](2017)在《东汉后期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后期是一个乱象丛生又暗流涌动的时期。其后的魏晋时期迎来了“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繁荣,并且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一直以来深受世人瞩目。其实魏晋文学的一些特点在东汉后期的文学中已显露端倪。考察东汉后期文学对于梳理两汉魏晋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有重要的意义。东汉后期文学种类丰富,奏议为其中重要的一种。奏议在当时人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经国之枢机”,不像今天受到世人的冷遇。奏议的写作者大都是当时的知识精英,承载着当时所创造的文明的精华。因此,通过对东汉后期奏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该时期的文学。本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绪论部分。该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说明了东汉后期奏议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界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为论文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对东汉后期奏议所涉及到的文体情况(章、奏、表、议、对策、上书、上疏、封事、飞章等)进行了说明。这些文体之间有交叉,有重迭,互相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情况做一梳理。第二章对东汉后期奏议的内容特征进行了分类。该时期奏议的内容紧紧围绕着社会上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维护政权的需要展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第叁章对东汉后期奏议的话语方式进行了讨论。话语方式,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指“如何言说”。话语方式的选择与言说的对象、言说的目的都有很大的关系。话语方式是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下存在的,语境中的其他因素,如政治、文化、思想等,也会深刻地影响话语方式的使用。东汉后期奏议中使用的经学话语、历史话语和皇权话语也是在时代背景下选择的结果。第四章对东汉后期奏议的语言运用的特点及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征进行了论述。语言运用方面的鲜明特点是四言句式的大量使用和对经典的大量引用。文风方面的特点是两种文风并存,既有对西汉以来雍容典重的文风的继承,也有对曹魏时期清俊通脱的文风的开启。第叁部分为论文结语部分。该部分全面梳理了东汉后期奏议的研究情况,并总结论述了研究所得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孙启祥[7](2017)在《东汉后期巴蜀汉中“五斗米道”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盛行于巴蜀汉中的五斗米道,创立于张修而托名张陵,这是张鲁杀张修发展五斗米道后"子贵父祖荣"的结果。"五斗米道"系中性词而非鄙称,其名称源于求治病者须出米五斗而非入教出米五斗,"天师道"、"正一道"等为后起的名称。鹄鸣山(或鹤鸣山)地望在今四川大邑县,剑阁县的鹤鸣山系张陵、张衡传道传说扩大到巴郡、汉中后产生的附会。张鲁父子皆被封侯是曹操调虎离山、消减影响的政治措施和正确选择。张鲁政权不属于农民起义政权,却是给部属、百姓带来福祉的政权。(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许红婴[8](2016)在《东汉后期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权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出现,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利用皇帝作为工具进行斗争的产物。皇帝小时,大权掌握在监护人母亲及其娘家一方组成的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要夺回大权只能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乘机专权。二者比较,宦官专权危害更大。宦官制度产生于周朝,周王建立庞大的后妃制度,为防止数目众多的妻子红杏出墙,把她们关在后宫与世隔绝,但王宫工作不能完全由女人承担,因而想出一种残忍的办法,即由阉(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A4期)

钟涛,包琳[9](2016)在《制度风气之变与东汉后期荐举文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后期察举征辟制在实施过程出现了弊病,察举不实现象频出,社会风气和人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物品评风气盛行,鸿都门学以辞章选士,汉末乱世中用人推崇唯才是举等,新的人才选拔标准与以德行、经学等为主导的察举征辟选才标准产生一定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推荐人才为根本内容的荐举文书写,在延续西汉传统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风貌。汉末荐举文书写政治语境有变化,荐举功能也有所弱化,而荐举文的文学审美性却有所加强。(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夏增民[10](2016)在《熹平石经刊刻与东汉后期士人的交际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熹平石经自魏晋以降,就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后世残石的不断出土,研究不断深入,但从整体上看,对于熹平石经的研究,更多的仍是关注经文文字的考据、内容的阐发以及书学的成就诸方面。但是也有部分学者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考察了与熹平石经相关的问题。黄洁就认为:石经的刻立,使"学术得到规范,朝廷也借规范学术的名义,整顿学术、文化和社会秩序,规范思想,统一认识,从而达到稳定其统治的目的",于是"石经成为国家一统的象征,最高权力的标志,成为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她进而指出,围绕石经的刊刻,形成一个与知识、(本文来源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8)

东汉后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学自建立于西汉武帝时起,至东汉末年已发展了二百余年,从初置五十位博士官弟子发展到桓帝时期叁万余名太学生。从官僚体系人数、太学生人员构成、太学场所在考古发现中得到的验证,以及当时洛阳人口规模等方面来看,该数字是可信的。太学发展的质量与统治阶级的重视程度紧密相连,随着东汉后期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轮流秉政,政治腐败阻塞了太学生的入仕道路。太学生与官卿士大夫集团结合,共同与宦官集团进行斗争。东汉太学生集团对当时的朝政和教育,以及后世的士人精神发展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汉后期论文参考文献

[1].金诚立.东汉后期书法自觉意识探微——以汉灵帝与鸿都门学为例[J].书法赏评.2019

[2].卢冠华.东汉后期太学生数目之考及出路之争[J].职大学报.2019

[3].王晓光.长沙尚德街东汉简与东汉后期墨书研究[J].中国书法.2019

[4].陈永平.游学与东汉后期的文学教育[D].郑州大学.2019

[5].刘笑.东汉后期两次“党争”中关西士人政治动向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7

[6].韩雅东.东汉后期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7].孙启祥.东汉后期巴蜀汉中“五斗米道”的几个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许红婴.东汉后期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权之比较[J].考试周刊.2016

[9].钟涛,包琳.制度风气之变与东汉后期荐举文书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夏增民.熹平石经刊刻与东汉后期士人的交际网络[C].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Ⅰ型陶楼阁Ⅱ型陶楼阁楼阁上的武士(源自黄河水库考古工作...四鸟简化博局镜广州东汉后期河北安平逯家庄驾车图》),东汉广州M5032:12胡人俑座灯两汉时期出土...

标签:;  ;  ;  ;  ;  ;  ;  

东汉后期论文_金诚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