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固定框,所述功能主体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和紧贴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功能主体的表面绕所述通孔贴附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在第一遮光层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第二遮光层,不仅能防止光线从通孔中漏出,还能有效防止第一遮光层自第二支撑部上脱落造成漏光。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固定框,所述功能主体开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和紧贴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功能主体的表面绕所述通孔贴附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
设计方案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固定框,所述功能主体开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和紧贴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功能主体的表面绕所述通孔贴附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遮光层贴合的第一延伸部和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贴合的第二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多条预断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内壁上设有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功能主体之间还设有胶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光膜,所述增光膜的表面贴附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和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液晶模组和显示面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的到来,屏占比高的显示装置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为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市场上出现了在液晶显示模组上进行挖孔处理以安装摄像头的显示装置。但是,显示模组上挖有孔的侧壁需要进行遮光处理,目前主要采用遮光胶贴附于整个背光模组的固定框的外缘,起粘附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的作用,以及遮蔽和吸收背光模组内部光学膜材与固定框之间漏出的光线的作用。而在背光模组挖孔处理后,若遮光胶的粘性不可靠,遮光胶易从固定框脱落,导致背光模组中的光线进入摄像头,影响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还能有效解决遮光胶从固定框脱落、挖孔处漏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固定框,所述功能主体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和紧贴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功能主体的表面绕所述通孔贴附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遮光层贴合的第一延伸部和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贴合的第二延伸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多条预断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内壁上设有反光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功能主体之间还设有胶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功能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光膜,所述增光膜的表面贴附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孔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和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液晶模组和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固定框,所述功能主体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和紧贴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功能主体的表面绕所述通孔贴附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层,使第二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且经弯折后与第二支撑部的外壁贴合,既能防止光线从第一遮光层与第二支撑部的贴合处漏出,又可连接第一遮光层,有效防止第一遮光层从第二支撑部上脱落造成漏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在背光模组100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摄像头或听筒的通孔110,背光模组包括功能主体和用于支撑、定位功能主体的固定框120,因为通孔110内放置摄像头,若通孔内漏光,会使光线照射到摄像头,进而影响摄像头的拍照功能。
如图2所示,固定框120包括与功能主体接触的第一支撑部121和紧贴通孔110的边缘设置的并伸入通孔110中的第二支撑部122,功能主体的表面贴附有第一遮光层140,第一遮光层140绕通孔110设置,第二支撑部122背向功能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150,且第二遮光层150与第一遮光层140部分重叠。
因为第二支撑部122与功能主体的端部之间存在缝隙,因此在功能主体的表面设置第一遮光层140以覆盖缝隙,防止光线从缝隙中漏出。第一遮光层140设置在功能主体的表面,而功能主体的出光侧还设有其他光学元件,因此第一遮光层140为双面均具有粘性的遮光胶,故第一遮光层的内侧的边缘与第二支撑部的端面贴合,但不超过第二支撑部端面的最外侧可视边。
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和增光膜134,其中反射膜131与固定框120接触,第一遮光层140贴附设于增光膜134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孔11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或其他异形结构,如水滴形,故第二支撑部122合围形成的结构的形状不限定,则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第二遮光层150包括与第一遮光层140贴合的第一延伸部151和与第一支撑部141贴合的第二延伸部152。若通孔为圆形,则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为环形结构,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一体设置。
具体地,第二延伸部152上还设有预断线。若通孔为圆形,第二延伸部152上的预断线沿第二遮光层150的径向设置。优选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间隔均匀设有四条预断线。为使第二延伸部能均匀贴合在第二支撑部的外壁上,也可不设置预断线而直接切断第二延伸部。
第二遮光层150可以为单面具有粘性的遮光胶或遮光材料,第二遮光层150超出第一遮光层140的部分的长度不超过第二支撑部122的高度,且第二遮光层150与功能主体无重叠。
为防止漏光,还可在第二支撑部与功能主体之间设置一胶框,还可以在第二支撑部的内壁上设置一层发光层,该反光层可通过喷涂、印刷或涂设于第二支撑部的内壁上。
第二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且经弯折后与第二支撑部的外壁贴合,既能防止光线从第一遮光层与第二支撑部的贴合处漏出,又可连接第一遮光层,防止第一遮光层从第二支撑部上脱落造成漏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和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液晶模组和显示面板。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057.9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3297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G02F 1/13357
专利分类号:G02F1/13357;G02F1/1333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深圳市山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山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上村社区石观工业园B型厂房4栋;10栋2层、3层、4层
发明人:刘阳;范浩爽;徐帅;胡波
第一发明人:刘阳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山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唐致明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背光模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