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_陈晓萍,包桂蓉,王华,李法社,李秀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弃物,纤维素,热化学,纤维,产物,蓝藻,桉树。

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萍,包桂蓉,王华,李法社,李秀凤[1](2012)在《滇池蓝藻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热化学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及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亚/超临界乙醇为液化介质、以SO42/ZrO2为催化剂催化液化滇池蓝藻制备生物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料液比等对蓝藻液化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SO42/ZrO2加入量为蓝藻质量的2%、蓝藻与乙醇比为1:15g/mL是最佳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87.46%,油产率为63.32%.分析了生物油的特性和组分,生物油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张海荣,庞浩,石锦志,廖兵[2](2012)在《木粉及其组分的多元醇酸催化热化学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叁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2年02期)

张海荣,计红果,石锦志,付铁柱,庞浩[3](2010)在《桉树木粉的有机磺酸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桉树木粉在多元醇体系的液化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桉树木粉的醇解液化反应过程,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液化产物的分析,揭示了液化产物的性质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桉树木粉在聚乙二醇-丙叁醇(质量比4∶1)的液化溶剂中,当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反应温度160℃、液固质量比4∶1、液化反应时间180 min时,其液化产率高达89.97%。液化产物的羟值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在460~340 mg/g区间逐渐降低、酸值在13~20 mg/g区间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0年06期)

邹树平,吴玉龙,杨明德,陈镇,李春[4](2009)在《微藻热化学催化液化及生物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杜氏盐藻为原料,乙二醇为液化介质、浓硫酸为催化剂进行热化学液化反应。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RSA),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杜氏盐藻液化产率的数学模型。回归分析表明,液化温度、停留时间与催化剂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液化都有显着影响。以液化产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揭示了各参数交互关系。通过响应面优化,求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4%,液化温度170℃,停留时间33min,在此条件下液化率达到97.05%。基于生物油广泛应用的目的,对产物生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FT-IR、~(13)C-NMR、GC-MS等技术对生物油的主要组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酮30.43%、C14~C18有机酸甲酯23.25%和C14~C18有机酸羟乙基酯27.89%。生物油由于高的含氧量,需要进一步改性才能高端应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颜永斌,庞浩,杨小旭,廖兵[5](2008)在《玉米秸秆的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多元醇中的液化反应,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其组成成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聚乙二醇-丙叁醇(质量比80∶20)的液化溶剂中,当催化剂H2SO4质量分数为3%、液固质量比为10∶2,反应温度150℃时液化效率较高,液化反应180 m in后其残渣率仅为8.1%。在液化反应初期,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已完全液化;随着液化反应时间的延长,其液化残渣率逐渐降低,液化产物的羟值在375~330 mg/g间逐渐降低、酸值在13~27 mg/g间逐渐增加;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1 200~1 450。GC-MS分析表明,液化产物中主要含有多元醇的低聚合体,以及多元醇和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的氧化和酯化反应产生的羧酸及其酯。(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08年05期)

王华,王梦亮[6](2006)在《纤维废物热化学催化液化中气态产物的分析及生物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类废弃物在热化学液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11],该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经细胞浓度(OD660nm值)和气态混合物的残留成分测定,表明添加了气态混合物的光合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的,而且培养基中的气态混合物经培养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气态混合物能够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单细胞蛋白(SCP)含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刘玉环,郑丹丹,林向阳,刘成梅,阮榕生[7](2005)在《木质纤维素快速热化学液化催化制氢研究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从长远看,它的发展可能带来能源结构的重大改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低污染或零污染的车用替代能源。加快木质纤维素深度化学降解液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步伐,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获得稳定的和高质量的液态氢源燃料,并研制与该新型液态氢源燃料相匹配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制氢催化剂和高效氢燃料电池,是推动我国氢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05年03期)

郑丹丹,阮榕生,刘玉环,林向阳,白松[8](2005)在《木质纤维素的催化热化学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的催化热化学液化是制备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液化溶剂和催化剂的选择很重要。总结了催化热化学液化中所用到的溶剂和催化剂及它们的液化效果,初步探索了木质纤维素在溶剂中的催化热化学液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05年02期)

王梦亮,王华,常如波,刘滇生[9](2004)在《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催化液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最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红外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等基团的振动加强,以及存在麦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的衍生物,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类废弃物的晶格结构,从而打破了生物利用的禁锢,使其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液化产物进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其真蛋白含量可达到30.74%;其酒精含量可达到19.0%(V/V).(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王华[10](2004)在《纤维素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及微生物发酵综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聚合度为3,500-10,000。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未来能源、食品和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粮食和能源的短缺将日趋严重,可再生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为了提高纤维类物质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对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反应介质的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中,对其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且对最优条件下的液化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组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占所加物质总量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最好。经凝胶色谱法测定表明,以浓硫酸/苯酚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反应介质的反应体系,所得到液化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低,M_w为806,M_n为799。经红外光谱(IR)检测结果表明,液化产物的游离羟基明显增多,其它的游离端基也是明显增加,这说明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素的晶格结构,而且部分水解了糖苷键。 从堆肥、垃圾填埋场堆腐物和土壤中分离并经初筛、复筛得到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共7株,外加实验室已保藏的菌5株,共计12株菌株。分别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的测定。筛选出对天然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共5株,酶活力在60.00mg/mL·d以上。通过改变其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的含量,发现随着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的减少,酶活力也随之降低。 进而利用这些高酶活菌株对液化产物进行利用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和红外光谱仪对液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中出现甲基和亚甲基等基团的振动,并存在麦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的衍生物,说明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类废弃物的晶格结构。从而打破了生物利用的禁锢,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不同菌株对于液化产物的利用方式不同,利用液化产物进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真蛋白含量可达到30.74%;混合菌株利用液化产物的酒精发酵,酒精含量可达到19.0%(V/V)。 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液化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气态混合物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对细胞浓度(OD_(660nm)值)和气态混合物的残留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了气态混合物的光合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的,而且培养基中的气态混合物经培养一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气态混合物能够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菌体蛋白含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4-06-01)

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叁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萍,包桂蓉,王华,李法社,李秀凤.滇池蓝藻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热化学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及其特性[J].过程工程学报.2012

[2].张海荣,庞浩,石锦志,廖兵.木粉及其组分的多元醇酸催化热化学液化[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

[3].张海荣,计红果,石锦志,付铁柱,庞浩.桉树木粉的有机磺酸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0

[4].邹树平,吴玉龙,杨明德,陈镇,李春.微藻热化学催化液化及生物油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

[5].颜永斌,庞浩,杨小旭,廖兵.玉米秸秆的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

[6].王华,王梦亮.纤维废物热化学催化液化中气态产物的分析及生物利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7].刘玉环,郑丹丹,林向阳,刘成梅,阮榕生.木质纤维素快速热化学液化催化制氢研究的现状[J].可再生能源.2005

[8].郑丹丹,阮榕生,刘玉环,林向阳,白松.木质纤维素的催化热化学液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

[9].王梦亮,王华,常如波,刘滇生.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催化液化试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4

[10].王华.纤维素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及微生物发酵综合利用[D].山西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4 气态产物用量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的...1 麦草纤维及其液化产物的不同组分的 I...1 气态产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TIC)及质...8 和图 9 中可以清楚地看出2 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前后培养基中气态...3 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前后培养

标签:;  ;  ;  ;  ;  ;  ;  

热化学催化液化论文_陈晓萍,包桂蓉,王华,李法社,李秀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