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破坏准则论文_王怀亮,宋玉普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破坏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准则,混凝土,应力,损伤,机筒,场强。

疲劳破坏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亮,宋玉普[1](2010)在《定侧压混凝土双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轴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疲劳破坏问题,进行一系列定侧压下双轴疲劳破坏试验,包括定侧压下受压疲劳、纯拉疲劳和拉-压变号疲劳试验。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建立各种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疲劳S-N关系曲线和双轴疲劳破坏准则。由各侧压级别下的S-N曲线得到混凝土在相应工况下的疲劳强度折减系数,并利用其对实际工程进行疲劳验算,计算结果显示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准则能很好地弥补现行规范在疲劳验算中的不足,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张友根[2](2009)在《注塑机筒复合应力疲劳破坏的设计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评述了传统的注塑机筒疲劳强度的设计理论,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可用范围,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注塑机筒的复合应力疲劳破坏理论设计准则。(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9年01期)

王英玉,姚卫星[3](2003)在《材料多轴疲劳破坏准则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轴疲劳载荷作用下材料的疲劳破坏准则作了系统的回顾 ,按照用于描述材料疲劳破坏的参量 ,将多轴疲劳破坏准则划分为叁类 ,应力准则、应变准则、能量准则。分别对这叁种准则按多轴比例加载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两种情况进行阐述 ,并进行简单的评述(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3年03期)

赵东拂[4](2002)在《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混凝土多轴变幅疲劳破坏准则》(50078010),主要对混凝土的双轴、叁轴等幅和变幅疲劳变形和疲劳强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章介绍了混凝土多轴疲劳试验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在试验过程中使用和改造混凝土叁轴疲劳实验系统的经验,总结了混凝土多轴疲劳试验的几个技术要点,包括试验设计要点和试验操作要点。 第叁章进行了疲劳荷载谱试验研究。采用EDX1500-A动态数据记录分析仪器,测得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在实际工作中的大量动态数据。通过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建立了吊车梁疲劳荷载效应谱,并将模糊优选法用于吊车梁荷载效应谱统计分布规律识别,结果表明吊车梁所承受弯矩循环幅值及每一循环的峰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第四章根据混凝土单轴疲劳试验结果,考虑混凝土疲劳寿命的特点,将异常值检验法、方差检验法、方差分析法、模糊优选法用于疲劳寿命统计分析;提出了新的混凝土疲劳寿命统计分布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 第五、六章进行了拉压两轴和拉压压叁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讨论了不同侧压应力比下的疲劳强度,给出了相应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包络线;总结了混凝土疲劳应变发展的叁个阶段,给出了应变发展方程和应变第二阶段变化率与疲劳寿命关系方程;给出了混凝土变形模量发展方程。 第七章进行了拉压两轴和拉压压叁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两级、叁级变幅疲劳试验研究及疲劳损伤分析。总结了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定义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损伤演变方程,并进行了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第五、六、七章的试验研究填补了混凝土在拉压两轴和拉压压叁轴加载工况下等幅和变幅疲劳试验研究的空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侯景鹏[5](2001)在《混凝土材料疲劳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疲劳,着重探讨了混凝土材料疲劳破坏准则模型的建立问题。明确提出了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疲劳破坏准则的概念,分别建立了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疲劳破坏准则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建立了混凝土非线性疲劳损伤方程和变幅荷载下的疲劳破坏准则,分析了加载次序效应对总疲劳寿命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多轴疲劳实验枝术,进行了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实验;最后,进行了混凝土在不同侧向约束应力下的变速率加载实验和理论分析工作。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序言,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前混凝土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有关疲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第二章介绍混凝土多轴疲劳实验技术,进行了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叁章讨论应力空间疲劳破坏准则问题,提出单轴和多轴的双线性统一S-N曲线模型,重新定义了适用于波动拉压疲劳的荷载循环系数并建立相应破坏准则,并用数例分析了S-N曲线的固有缺陷。第四章讨论疲劳变形发展规律和应变空间疲劳破坏准则,给出疲劳总应变和残余应变发展叁阶段规律的数学模型,并把前人建立的静载应变空间破坏准则扩展到疲劳破坏的情形,使静载、疲劳、单轴、多轴、等幅、变幅有统一的应变空间破坏准则形式。第五章分析线性Miner准则对混凝土变幅疲劳的适用性,基于名义应力比和实际应力比的概念定义了损伤变量,建立了非线性疲劳损伤方程和变幅疲劳破坏准则,并分析了加载顺序效应对总疲劳寿命的影响。第六章进行了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不同侧向约束应力水平和不同纵向加载速率量级下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态破坏准则。第7章是结论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1-06-12)

夏道家,徐惠民[6](1999)在《一个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缺口疲劳破坏准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应力场强度方法,提出了一个预测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缺口试验件疲劳损伤起始的准则。文中共做了六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缺口试验件和一种光滑试验件疲劳试验,缺口附近的疲劳损伤区用数字照相机记录,损伤区的形状和应力场强法模型假定的破坏区十分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场强法能够很好地预测正交各向异性缺口层合板的疲劳破坏(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期刊1999年02期)

汪懋骅[7](1983)在《复合型疲劳破坏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断裂理论观点提出了新的疲劳破坏准则。对含穿透裂纹体,在复合型疲劳加载下的破坏,得出二次近似的普遍表达式,它包括了经验式古典理论导出的重要公式,并给出了这些公式的适应条件。(本文来源于《成都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83年02期)

疲劳破坏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评述了传统的注塑机筒疲劳强度的设计理论,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可用范围,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注塑机筒的复合应力疲劳破坏理论设计准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破坏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亮,宋玉普.定侧压混凝土双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

[2].张友根.注塑机筒复合应力疲劳破坏的设计准则[J].塑料工业.2009

[3].王英玉,姚卫星.材料多轴疲劳破坏准则回顾[J].机械强度.2003

[4].赵东拂.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5].侯景鹏.混凝土材料疲劳破坏准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

[6].夏道家,徐惠民.一个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缺口疲劳破坏准则(英文)[J].Transactionsof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1999

[7].汪懋骅.复合型疲劳破坏准则[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3

论文知识图

疲劳破坏准则对LY12CZ铝合金的...临界面上的等效临界距离鉴于缺口附近...劲度临界点荷载循环次数与峰值相位角...全厚式路面设计用图8 最大应力点响应功率谱4.2 疲劳损伤估...输电塔结构的破坏过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疲劳破坏准则论文_王怀亮,宋玉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