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通风论文_姜学鹏,朱珠,乔意峰,王正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纵向通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纵向,隧道,火灾,坡度,长度,风速,烟气。

纵向通风论文文献综述

姜学鹏,朱珠,乔意峰,王正阳[1](2019)在《纵向通风下隧道长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风速可有效控制烟气蔓延,是隧道防灾通风重要参数。为分析隧道长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法构建临界风速与隧道长度关系公式,并分别在5 MW和30 MW火源热释放速率下,对不同长度隧道的火灾进行数值模拟以量化研究隧道长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长度对临界风速具有影响,且不同火源释放速率时影响也有所不同: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0.15时,临界风速随隧道长度增大呈现1/41次方增长关系;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高于0.15时,临界风速随隧道长度增大呈现1/25次方增长关系。进而建立了考虑隧道长度的无量纲临界风速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杰,程友鹏,王萍[2](2019)在《地下环形隧道纵向通风下火羽流数值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研究隧道火灾火羽流特性,分析隧道火羽流运动机理,在前期小尺寸试验及数值模型基础之上进行数学建模,通过理论分析对模型进行适当数学简化,运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微分方程求解,经过严格理论推导,最终得出纵向通风地下环形隧道近场火焰区火羽流全模型,并系统地给出了隧道火羽流的羽流半径、羽流速度、羽流质量流率、羽流温升和羽流中心线温度的数学表达式。同时,结合现有实验数据,修正本文所提模型。研究结果可补充现有受限空间火灾动力学理论,为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及火灾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程琼仪,穆钰,李保明[3](2019)在《进风位置对纵向通风迭层鸡舍气流和温度影响CFD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鸡舍夏季通风效率,改善舍内环境条件,该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分别探究了进风口内侧加设导流板及不加设导流板时,进风位置对迭层笼养鸡舍舍内及笼内气流、温度及分布的影响。鸡舍模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风口内侧不加设导流板时,近进风口区域(距首个笼17.5 m之内鸡笼区域)笼内平均风速随着进风位置与鸡笼间距离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为0.54m/s。而当进风口内侧加设导流板时,不同进风位置时对笼内平均风速相对差异小于10%。同时,随着进风位置与鸡笼间距离增加,近进风口处笼内气流分布均匀性增加,笼内温度呈降低趋势且其分布趋于均匀。但进风位置对笼内环境影响范围有限,文中研究显示,进风位置对气流速度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27 m之内笼内区域,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45 m之内笼内区域,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18 m之内笼内区域。研究表明,在迭层鸡舍夏季通风系统进风位置设计中,应尽量设计在山墙,及保证进风口与鸡笼区域无重合,使得进风气流充分发展后进入鸡笼,有助于减少笼内通风弱区及涡流区域。(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范晶[4](2019)在《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属于地下半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内外学者在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温度分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不同类型隧道的基本结构、通风模式、火灾规模有所差异,导致温度场和烟气流动变化规律也不相同。纵向通风作为地铁区间隧道重要的通风方式,是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纵向通风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温度场和烟气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西安市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模型,采用相似性原理,建立原始模型和小尺寸模型的相似性关系,并搭建1/10的小尺寸实验台,实验测试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的燃烧和烟气蔓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会改变火源燃烧形态和火源下风侧烟气流动状态,造成烟气层厚度和火焰面积增加;当纵向通风速度为0.6 m/s、0.8 m/s、1.0 m/s时,火焰倾角分别为35°、45°、55°。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热辐射变化、温度场、烟气流动速度等,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能降低隧道顶棚温度和热辐射,同时加强烟气的流动速度;通风速度为1.0 m/s相比速度为0.6 m/s,火源附近温度降低约60℃,其他区域降幅约30℃,相比无通风条件下,温度降幅约80~120℃;纵向通风为1.0 m/s,烟气速度大小为1.25-1.45 m/s。结合小尺寸实验和模拟结果,建立了纵向通风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在顶棚位置的衰减模型,并得到通风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关系式;在已有的隧道火灾实验数据基础上,对烟气逆流长度和火源功率进行无量纲处理,拟合出了火灾逆流长度和火灾临界风速预测修正模型,分析了与几种经典模型的区别。结果表明:修正的烟气逆流长度预测模型高于几种经典预测模型,实验得到的火灾临界风速与几种经典模型的误差低于5%;结合前人火源功率为2~10 MW的实验数据得到了更具有普适性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模型。论文研究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昭辉,熊浩哲,马一畅,杨皓,刘继军[5](2019)在《吊顶对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牛舍环境及牛生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应用于肉牛舍的降温效果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肉牛活动区的风速,该试验在实测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安装吊顶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肉牛舍的气流场进行模拟。模拟时将牛只按与实物原型等比例引入到模型中,经吻合性验证,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Y=0.7m截面为27%,Y=1.2 m截面为14%,Y=1.7 m截面为13%,认为模型有效。结果表明:安装吊顶后,舍内的气流分布均匀,肉牛活动区域风速适宜,可为肉牛提供更为适宜的饲养环境。舍内Y=0.7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0.75 m/s,Y=1.2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0.88 m/s,Y=1.7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1.00 m/s。未安装吊顶的牛舍,舍外平均温度(35.0±2.7)℃条件下,0.7 m高度处平均温度(30.0±0.7)℃,1.2 m高度处平均温度(30.1±0.8)℃,较舍外平均降温14%;安装吊顶的牛舍,舍外平均温度(37.2±2.1℃)℃条件下,0.7 m高度处平均温度(31.1±0.7)℃,1.2 m高度处平均温度(31.1±0.7)℃,较舍外平均降温16%,说明安装吊顶后降温效果显着。安装吊顶后,舍内平均相对湿度80.9%,有害气体浓度均在饲养标准范围内;呼吸频率为36次/min,平均等温指数(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dex,ETI)为23.96,均未达到热应激水平。(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杜传致[6](2019)在《不同粮食颗粒横向和纵向通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工作是粮食的安全储存工作,即在保证粮食颗粒品质的同时减少甚至消除霉变和虫害带来粮食的大量损失。机械通风是常规的粮堆储藏保质方法,因此研究粮堆多孔介质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通风效率,解决能耗过度浪费等问题。同时研究在通风过程中粮堆热湿变化规律可以准确预测粮堆内温湿度的变化,合理规划通风时间,降低粮食存储的成本。本文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粮堆多孔介质在机械通风过程中横向和纵向的通风阻力和渗透率,测试了粮堆在通风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数据,并通过数值模拟再现粮堆内的通风过程,分析粮堆横纵向通风时的温湿变化情况,研究粮堆不同方向上传热传质特性的差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搭建了通风测试试验台,通过测量粮堆在不同通风量下的通风阻力、温湿度变化数据和粮堆的孔隙率等数据,计算得出粮堆的渗透率以及粮堆多孔介质的惯性阻力、黏性阻力等物性参数。对比分析横纵向通风下粮层阻力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粮堆纵向通风的通风阻力大于横向通风,横向通风的渗透率大于纵向通风,并拟合出横向通风粮层阻力公式。2.建立通风过程数值模型,选取与实验工况相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粮堆通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横向通风的热湿变化速度高于纵向通风,从热湿传递的角度验证了粮堆横纵向通风特性的差异。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3.分析横纵向通风温湿度迁移规律,发现在同一工况下,粮堆内温度变化相对于湿度变化快,即粮堆内温度锋面迁移速度高于湿度锋面,且横向通风的温湿度锋面迁移速度均大于纵向,并拟合出温度锋面迁移时间与表观风速之间的关联式。4.将粮种更换为稻谷,对比分析了不同通风过程粮堆温湿度变化的差异性,同时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建立的通风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1)

于年灏,马隽湫,陈屹东,李海航[7](2019)在《纵向通风及坡度对隧道池火燃烧速率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15的缩尺模型隧道,隧道坡度范围为0~10%,进行纵向通风风速为0~2.5 m/s的乙醇和正庚烷池火实验,研究坡度与通风风速对油池火燃烧状态的影响。油池采用厚度1 mm的不锈钢板打造,边长为8 cm和10 cm。随着纵向通风风速的增加,乙醇池火的燃烧速率先下降后上升,正庚烷池火在水平隧道和坡度为5%的情况下,燃烧速率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在隧道坡度为10%的情况下,正庚烷的燃烧速率单调增加。火焰倾斜角随风速的增大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何清[8](2019)在《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火灾溢出行为及其阻塞情况下烟气层演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事业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隧道在山区、过江、跨海等公路以及铁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带来的是隧道安全运营问题不可忽视,由于隧道是一种狭长和相对封闭的空间结构,一旦隧道发生火灾事故,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严重的财产损失后果。隧道内纵向通风系统在控制烟羽流蔓延、维持隧道内应急通风排烟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火灾溢出行为及其阻塞情况下烟气演化机制开展深究。首先将从隧道内车厢内部发生初期火灾作为研究的起点,通过理论分析、缩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火灾溢流时临界态特征、火焰形态参数以及车辆阻塞下的隧道内烟气层厚度演化特征;弄清和揭示了纵向通风隧道内车辆初期火灾燃烧和烟气运动特征,对于隧道内防排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通过实验开展了纵向风作用下不同车厢开口下车厢溢流临界态特征行为研究。研究发现,车厢腔室内的温度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同时临界溢出所需的火源功率随着隧道内车厢开口通风因子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无量纲演化关系模型,且该模型的相关性较好。其次,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了不同纵向风作用下隧道内车厢溢出火焰高度以及溢出火焰水平长度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在相同车厢开口通风因子下,车厢溢出火焰高度随着隧道内纵向风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火焰水平拓展长度随着纵向风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随着车厢开口外部溢流火焰的吹熄,火焰高度以及火焰水平长度都减小为零。本文基于物理模型,给出了适用于车厢溢流条件下的Froude数表达式,根据隧道内纵向通风惯性力和车厢火灾溢流的燃烧热浮力之间耦合竞争机制,量化表征了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溢出火焰高度、火焰水平长度演化特征,呈现分段函数变化关系;最终建立了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溢流火焰高度、车厢溢流火焰水平长度与Froude数之间的无量纲关系表述模型。最后开展了纵向通风隧道内不同车辆阻塞距离情况下的一维羽流区域内烟气层厚度演化特征的研究。研究发现,在车辆阻塞距离不变时,隧道内烟气层厚度随纵向风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纵向风不变时,烟气层厚度随阻塞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荣帅,李思成[9](2019)在《纵向通风与坡度对隧道竖井排烟影响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开启6个竖井的双向均衡排烟模式。利用FDS对纵向通风与坡度影响下的竖井排烟效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竖井内的烟气扩散特性、温度场分布及烟气质量浓度变化,获得隧道内竖井排烟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源位于隧道中间时,在无纵向通风和纵向风速较小时,竖井下方均会出现烟气层吸穿现象,排烟速率较低;风速增加,火源下游的竖井排烟速率较大;风速大于2.0 m/s时,火源下游的竖井出现边界层分离现象,排烟速率降低;改变隧道坡度并不影响竖井下方的自然排烟效果。(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帅,陈建忠,王芳其[10](2018)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对火灾烟气分层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向通风目前是我国长隧道使用最多的通风排烟方式。通过1∶10隧道模型火灾排烟试验,利用激光片光观测火灾烟气分层结构,分析了纵向通风对火灾烟气分层结构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采用纵向通风排烟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风情况下,火灾初期烟气能够较好地维持在隧道顶部,与空气分层界限明显;开启纵向排烟后,能够有效抑制火灾烟气向火源上游蔓延,但烟气分层结构遭到破坏并随着风速增加逐渐消失,火源下游区域能见度下降;纵向排烟风速维持在临界风速及以下,可降低纵向风对烟气分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纵向通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全面研究隧道火灾火羽流特性,分析隧道火羽流运动机理,在前期小尺寸试验及数值模型基础之上进行数学建模,通过理论分析对模型进行适当数学简化,运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微分方程求解,经过严格理论推导,最终得出纵向通风地下环形隧道近场火焰区火羽流全模型,并系统地给出了隧道火羽流的羽流半径、羽流速度、羽流质量流率、羽流温升和羽流中心线温度的数学表达式。同时,结合现有实验数据,修正本文所提模型。研究结果可补充现有受限空间火灾动力学理论,为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及火灾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向通风论文参考文献

[1].姜学鹏,朱珠,乔意峰,王正阳.纵向通风下隧道长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2].朱杰,程友鹏,王萍.地下环形隧道纵向通风下火羽流数值模型建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3].程琼仪,穆钰,李保明.进风位置对纵向通风迭层鸡舍气流和温度影响CFD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范晶.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5].陈昭辉,熊浩哲,马一畅,杨皓,刘继军.吊顶对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牛舍环境及牛生理的影响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杜传致.不同粮食颗粒横向和纵向通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7].于年灏,马隽湫,陈屹东,李海航.纵向通风及坡度对隧道池火燃烧速率影响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8].何清.纵向通风隧道内车厢火灾溢出行为及其阻塞情况下烟气层演化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9].张荣帅,李思成.纵向通风与坡度对隧道竖井排烟影响数值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10].刘帅,陈建忠,王芳其.公路隧道纵向通风对火灾烟气分层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单组竖(斜)井送排组合纵向通风双组竖(斜)井送排组合纵向通风单组竖(斜)井送排组合纵向通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横断面纵向通风下隧道拱顶温度纵向分布纵向通风原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纵向通风论文_姜学鹏,朱珠,乔意峰,王正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