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包,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矫正带直接连接在背包上,背戴时易损坏,从而影响身姿矫正效果的技术问题,包括背包本体和与所述背包本体相连的身姿矫正器,所述身姿矫正器包括固定连接部和矫正部,其中: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的背垫上部位置;所述矫正部包括背部支撑片和两个肩部矫正带,所述背部支撑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部上,两个所述肩部矫正带连接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撑片上;本实用新型矫正部通过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背垫上,肩部矫正带通过背部支撑片连接在固定连接部上,肩部矫正带连接紧固,且矫正效果显著。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1)和与所述背包本体(1)相连的身姿矫正器(2),所述身姿矫正器(2)包括固定连接部(22)和矫正部(21),其中:所述固定连接部(22)连接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1)的背垫(11)上部位置;所述矫正部(21)包括背部支撑片(211)和两个肩部矫正带(212),所述背部支撑片(211)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部(22)上,两个所述肩部矫正带(212)连接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撑片(21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1)和与所述背包本体(1)相连的身姿矫正器(2),所述身姿矫正器(2)包括固定连接部(22)和矫正部(21),其中:
所述固定连接部(22)连接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1)的背垫(11)上部位置;所述矫正部(21)包括背部支撑片(211)和两个肩部矫正带(212),所述背部支撑片(211)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部(22)上,两个所述肩部矫正带(212)连接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撑片(2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部(22)包括连接片(221),所述连接片(221)的边缘缝合设置在所述背垫(11)的上部位置,以使所述连接片(221)和所述背垫(11)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2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背部支撑片(211)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片(221)上并盖合所述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片(211)包括加强片(2112)和支撑片(2111),其中:
所述支撑片(2111)缝合设置在所述连接片(221)上并盖合所述开孔;
所述加强片(211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片(2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21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片(2112)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21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片(2111)缝合并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支撑片(211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肩部矫正带(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2112)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片(2111)缝合并形成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肩部矫正带(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部(21)还包括调节扣(213),所述调节扣(213)与所述肩部矫正带(212)相连并能调节所述肩部矫正带(21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21)、所述背部支撑片(211)和所述肩部矫正带(212)均采用弹性面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本体(1)上设置有腰带(12)和两条承重肩带(13),所述腰带(12)和所述承重肩带(13)上均设置有背带扣(14)以调节所述腰带(12)和所述承重肩带(13)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包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但是随着中小学生功课的日益繁重,书包所容纳的笔、书等用品越来越多,书包的承重也越来越大,而中小学生的肌肉韧带力量不够,因此,肩膀上的长期负重会直接影响脊柱的正常状态和功能,造成脊柱侧弯、驼背等,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具有身姿矫正功能的背包,该背包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起到身姿矫正的作用,但是随着书包本身承重的增大,矫正带承担较大重量,成为承重带,使矫正带易于松脱和损坏,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矫正带的身姿矫正效果。
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运动背包,该背包的背垫上设有矫正带,所述矫正带由肩垫、魔术贴、双胶条、强力粘扣和主体组成,所述主体与肩垫相连接,该背包在使用时,通过矫正带对人体身姿进行矫正。
申请人对比现有技术发现至少具有以下技术问题:
1.该背包矫正带直接连接在背包的背垫上,在长久使用后,矫正带受拉伸,容易损害,从而丧失矫正身姿的作用。
2.随着书包重量的增加,该背包的矫正带承担主要的重力,使矫正带成为主要的承重带,从而影响身姿矫正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矫正带直接连接在背包上,背戴时易损坏,从而影响身姿矫正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连接片和背垫之间能够形成间隙,能够缓冲背包承重,将背包的主要承重转移至承重肩带;背部支撑片设置在连接片上并盖合开孔,背部支撑片与连接片相配合使肩部矫正带固定更加牢固,同时能够缓冲背包负重对肩部矫正带的坠力,使矫正作用能够长久保持;加强片和支撑片相配合使背部支撑片更加牢固;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肩部矫正带;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进一步使肩部矫正带安装的更加牢固;连接片、背部支撑片和肩部矫正带均采用弹性面料制成,提高矫正效果;调节扣增大矫正带的适用范围;承重肩带和腰带用于背包的主要承重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与所述背包本体相连的身姿矫正器,所述身姿矫正器包括固定连接部和矫正部,其中: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的背垫上部位置;所述矫正部包括背部支撑片和两个肩部矫正带,所述背部支撑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部上,两个所述肩部矫正带连接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撑片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边缘缝合设置在所述背垫的上部位置,以使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背垫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连接片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背部支撑片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并盖合所述开孔。
优选地,所述背部支撑片包括加强片和支撑片,其中:所述支撑片缝合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并盖合所述开孔;所述加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片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片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片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片缝合并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肩部矫正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加强片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片缝合并形成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肩部矫正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矫正部还包括调节扣,所述调节扣与所述肩部矫正带相连并能调节所述肩部矫正带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片、所述背部支撑片和所述肩部矫正带均采用弹性面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背包本体上设置有腰带和两条承重肩带,所述腰带和所述承重肩带上均设置有背带扣以调节所述腰带和所述承重肩带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包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的背垫上部位置,矫正部通过固定连接部与所述背包本体相连,矫正部通过固定连接部紧固连接在所述背垫的上部位置,使矫正部连接紧固且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肩部,为矫正身姿提供前提条件;所述矫正部包括背部支撑片和两个肩部矫正带,所述背部支撑片固定设置在固定连接部上,两个所述肩部矫正带连接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撑片上,背部支撑片一方面用于连接固定连接部和肩部矫正带,进一步使肩部矫正带的固定更加地牢固,另一方面配合肩部矫正带用于人体肩部的矫正;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连接部和背部矫正片连接肩部矫正带,连接更加牢固,矫正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身姿矫正器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身姿矫正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包后视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包形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背包本体;11-背垫;12-腰带;13-承重肩带;14-背带扣;15-外置USB插口;16-提手;2-身姿矫正器;21-矫正部;211-背部支撑片;2111-支撑片;2112-加强片;212-肩部矫正带;213-调节扣;22-固定连接部;221-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包,如图1本实用新型身姿矫正器安装示意图所示,包括背包本体1和与所述背包本体1相连的身姿矫正器2,所述身姿矫正器2包括固定连接部22和矫正部21,其中:固定连接部22连接设置在背包本体1的背垫11上部位置;矫正部21包括背部支撑片211和两个肩部矫正带212,背部支撑片211为弹性支撑片,肩部矫正带212为弹性带;背部支撑片211固定设置在固定连接部22上,两个肩部矫正带212连接设置在背部支撑片211上。
背戴所述背包时,人体双臂分别穿过两个肩部矫正带212,背部支撑片211拉紧肩部矫正带212,此时肩部矫正带212收紧人体肩部位置,人体在肩部矫正带212和背部支撑片211的配合作用下,不自觉地双肩后展,挺胸抬头,以此起到矫正身姿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矫正部21通过固定连接部22固定连接在背垫11的上部位置,双肩矫正带212通过背部支撑片212连接在固定连接部22上,肩部矫正带212连接紧固,矫正部2矫正效果显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身姿矫正器结构示意图所示,固定连接部22包括连接片221,连接片221的边缘缝合设置在背垫11的上部位置,以使连接片221和背垫11之间存在间隙;当所述背包承重时,连接片221和背垫11之间所述间隙的设置,能够将所述背包内物品的重力大部分转移到所述背包的承重肩带13上,使所述背包的承重不影响身姿矫正器2的身姿矫正,从而使身姿矫正效果能够长久保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片22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孔,背部支撑片211固定设置在连接片221上并盖合所述开孔,连接片221的边缘缝合设置在所述开孔的周边位置,连接片221和背部支撑片211相互配合固定连接肩部矫正带212,使肩部矫正带212连接的更加紧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背部支撑片211包括加强片2112和支撑片2111,其中:支撑片2111缝合设置在连接片221上并盖合所述开孔;加强片2112固定设置在支撑片2111上,支撑片2111和加强片2112层级缝合设置,支撑片2111设置于最底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加强片21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加强片2112交叉设置;加强片211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加强片2112平均分设为两组,每组加强片2112完全叠加且层级设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强片2112的一端与支撑片2111缝合并形成第一安装部,支撑片211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肩部矫正带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由支撑片2111和加强片2112共同形成,使连接更加紧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强片2112的两端均与支撑片2111缝合并形成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肩部矫正带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由支撑片2111和加强片2112共同形成,进一步使肩部矫正带212的连接更加紧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矫正部21还包括调节扣213,调节扣213与肩部矫正带212相连并能调节肩部矫正带212的长度,每个肩部矫正带212均连接设置有调节扣213,调节扣213设置为环形扣,每个所述环形扣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固定杆,以形成8字扣,所述8字扣包括两个圆环,每个肩部矫正带212上设置有第一8字扣和第二8字扣,所述第一8字扣上的一个圆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肩部矫正带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缝合设置,肩部矫正带2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8字扣的两个圆环和所述第一8字扣的另一个圆环后,连接在所述第二8字扣的所述固定杆上,肩部矫正带212通过调节扣213能够调节至合适的长度以适用不同的人群。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片221、背部支撑片211和肩部矫正带212均采用弹性面料制成,所述弹性面料包括高弹内衣面料,采用高弹内衣面料制成的连接片221和背部支撑片211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柔韧度,在矫正身姿时,多力同施,均衡稳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本实用新型背包后视简图所示,背包本体1上设置有腰带12和两条承重肩带13,腰带12和承重肩带13上均设置有背带扣14以调节腰带12和承重肩带13的长度,适应人群更加广泛。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本实用新型背包形态结构示意图所示,背包本体1呈层级设置,每层包袋的袋口处均设置有拉链,内层包袋设置有笔记本容置袋,背包本体1的的顶部设置有提手16,背包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置USB插口,所述外置USB插口连通设置有移动充电宝容纳袋,所述移动充电宝容纳袋设置在背包本体1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5559.5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769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45F3/04
专利分类号:A45F3/04;A61F5/01
范畴分类:15G;
申请人:陈亦泰
第一申请人:陈亦泰
申请人地址: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下架山镇陈联村向东厝31号
发明人:陈亦泰
第一发明人:陈亦泰
当前权利人:陈亦泰
代理人:陈晓辉
代理机构:114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背包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