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游戏活动是儿童所喜爱的,能促进儿童多方面成长的活动。班级游戏活动不同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包容性和限制性。班级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沟通力、应对力、情绪控制力与协作能力,可以提升儿童的自信心,能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需求,需要班主任设计和组织不同的班级游戏活动,以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成长。
【关键词】班级游戏活动;班级氛围;儿童成长
在《游戏的人》一书中,约翰·赫伊津哈从游戏作为文化现象的性质和意义、游戏的教化功能、游戏与法律等多角度的关系探讨了游戏的价值。在谈到儿童游戏时,他指出,“儿童游戏具有最本质、最纯粹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童年生活完全得到认可”“童年的恐惧,肆意的欢乐,神奇的想象,神圣的敬畏,全部卷进这种借助面具和伪装的奇特表演中,难解难分”。游戏能让参与者特意置身“平常”生活之外,“不严肃”,同时能让游戏者热情参与、全神贯注,所以很多游戏活动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和社会技能的重要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游戏的有趣能让儿童在玩耍中快乐成长。
作为班级活动的游戏活动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有什么区别?对儿童有哪些具体的成长价值?应该如何设计和组织?厘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班主任从专业角度认识班级游戏活动,积极认真地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成长需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游戏活动。
一、班级游戏活动的主要特点
1.教育性。
教育性是班级游戏活动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成长价值,比如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启蒙、身体和情绪的自我控制、仪式感的培育等。在自发游戏中,这些成长价值不是游戏的显性目的,因此儿童这些方面的成长大都是无意识的。班级游戏活动是班主任针对儿童最迫切的成长需求,精心选择、设计和组织开展的,班主任需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根据儿童的成长诉求,对活动中的儿童进行观察和适时指导,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和评价,让成长目标被儿童清晰地感知到,并能进行自我评估与反思。
通常,一个班级游戏活动会蕴含多种目标,如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等,但班主任在设计具体的班级游戏活动时,都会有一个重点的目标定位,以使班级游戏活动的目的性更加集中、鲜明。
2.包容性。
包容性与儿童自发游戏的排他性区别十分明显。儿童自发游戏是构建同伴文化的一种活动方式,身处其中的儿童在游戏中寻找身份认同,建立同伴关系。哪些人可以参与游戏,要么由游戏的发起者决定,要么由最初一起创造或参与游戏的同伴集体决定,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儿童自发游戏具有排他性。班级游戏活动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具有包容性,其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要求班级成员互相鼓励、接纳、包容。班级游戏活动的包容性,是由其“向真向善向美”的育人目标所决定的。
班级游戏活动的包容性还表现在对游戏本身的“严肃态度”的宽容。一般的游戏活动,既是有趣的,也是严肃的,一旦游戏者在游戏中“输了”,或者因为游戏者的“不胜任”而影响了多数人对游戏质量的期待,就会被“淘汰”。班级游戏活动除非是要利用“淘汰”这种体验来促进儿童的成长,否则都会尽力包容游戏中的“不胜任者”,并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拥有更多积极的体验。
3.限制性。
沟通能力是人与人交往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能力。班主任可以设计以发展儿童的沟通能力为主的班级游戏活动。良好的沟通能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故事接龙”游戏就是培养儿童倾听能力的。教师读完一个故事,接着做一个5 到10 分钟的体育游戏,再来读这个故事,看看谁能够在教师停顿时记得接下来的内容。还有一种“心里话”游戏,让一个组员暂时离开,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出一个“秘密”词语,等这名组员回来后,其他组员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其说出这个词语来。
二、班级游戏活动的成长价值
情绪控制是儿童在成长中需要认真学习的本领,是重要的自我管理能力之一。有一种游戏叫作“脱离掌控”,游戏需要一个骰子和一些小奖品。游戏的第一环节是轮流掷骰子,掷出奇数的人可以选一个小奖品,直到小奖品被选完为止;第二环节也是掷骰子,掷出奇数的人可以从第一环节中获得奖品的同学那儿选择一个小奖品,直到规定的时间结束。这个游戏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是自己难以掌控的,但情绪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开展,比如故意让个头较矮的和个子高的学生分别组成一组进行某项比赛活动;根据组员给出的表示特定情绪的词语进行身体表演等。
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能力。儿童并不是天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而且受心理年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团队协作能力恰恰是大多数儿童所缺乏的。班主任精心设计指向培养儿童团队协作能力的班级游戏活动,契合的正是儿童成长的需要。这类游戏活动可以看上去很简单、很有趣,但操作起来必须要协商合作的任务,如可以给每个小组同样的材料,让他们集思广益,变废为宝,创作一件艺术品;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任务,比如“广播电台”游戏,将班级学生分成6 至8 人一组,设计20 分钟的广播节目内容,节目内容中必须包含另一个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最新消息。这类班级游戏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培养儿童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采购招标制。为了确保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地普遍实行招标制采购工程用管材。如四川省仪陇县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招标,中标企业在各乡镇设立销售点,由建设单位按照中标价格自行购买。招标过程公开透明,条件严格明确。明确提出了参与竞标的企业必须符合下述条件:具有国家颁发的相应管材生产许可证、竞标企业近年来具有3个(含3个)以上农村饮水工程管材供应项目业绩、管材制造企业必须为已列入水利部或四川省农村供水工程材料设备生产企业重点推荐目录中的企业,注册资金2 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管材、管件及其卫生性能符合有关标准。
2.提升儿童沟通能力。
除了像一般游戏活动一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班级游戏活动还会考虑育人价值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尤其要考虑具体的游戏活动会为班级每一个学生带来怎样的心灵体验。班级游戏活动的限制性,就是要避免让班级内任何一个儿童感觉游戏本身对其具有排斥性,要通过游戏本身以及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儿童获得安全感。
3.帮助儿童学会控制情绪。
班级游戏活动成长价值的实现,得益于班主任的精心预设,也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根据儿童不同的成长需求,班主任需要利用不同的班级游戏活动来为儿童的成长服务。
1.“两规”规范性条文的宪法依据质疑。按照法律规范最基本的三要素结构对“两规”的相关规范性条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规”条文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及其法律后果(见图1)。
虽说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组织各种班级游戏活动,但学校教育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等因素又决定了班级游戏活动应该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班级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打造
股份制合作社规模运行,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推进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使人才、信息、技术、产能等诸多生产要素向林地流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3]。将林农、林地、村集体与市场、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同时通过规模经营与市场化运作,村集体经济有了新来源,更有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班级游戏活动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发现力、自信心、应对力、创造力等。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确定班级游戏活动的成长目标,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其发现力,一些有创意的教师往往会抓住课堂上的合适时间,设计组织有趣的班级游戏活动。例如,有一种“数数”游戏:所有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数数,第一个人数“1”,接着随意一个人数“2”,一个接一个数下去,不能有两个人同时报数,也不能一个人报两次数,看看最终能顺利数到几。事实上,任何一种班级游戏活动,都可以同时指向沟通力、情绪控制力、协作能力等多种成长目标。不仅如此,班级游戏活动还能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儿童刚刚进入小学时,规则意识的建立、自信心的树立、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是他们成长的迫切需求。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对班主任的说教“一头雾水”,听不懂,也就学不会,而游戏活动既是他们所爱,也更容易帮助他们学习规则,树立信心,学会沟通。这时候,班主任不妨经常设计一些简单、有趣而又目标鲜明的班级游戏活动,以促进儿童的积极成长。
⑥在面向公众时要做好针对性的沟通,在城市交通中的用户是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用户需求,这就说明在城市交通建设时要用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沟通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低年级是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同伴相处中的应对能力发展有了迫切需求。班主任这时就要重点设计指向情绪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发展的班级游戏活动。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差异性的显现,设计班级游戏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班主任要鼓励儿童主动发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自主设计助力同学和自身成长的班级游戏活动。
除了大概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设计打造班级游戏活动,班主任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成长需求,随时精心设计打造适切的班级游戏活动。尤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常常以游戏活动中普通一员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以同伴的身份引导儿童在活动参与中加强积极体验,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外培养特色,充分挖掘峨眉武术健康文化,运用现代健康理论和中医健康理论,在揭示峨眉武术练习方法的健康原则和健身价值的同时,为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创造一些峨眉武术练习(如峨眉养生功、峨眉十二型心法练习)内容,让健康科学的峨眉武术健身文化成为锻炼健身的重要内容与载体。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7-0040-03
【作者简介】李竹平,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北京,100176)教师,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
标签:游戏论文; 班级论文; 儿童论文; 班主任论文; 能力论文; 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 初等教育论文; 教师与学生论文; 《江苏教育》2019年第87期论文;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