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对种鸡实行免疫接种(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懿,王培强,唐顺发,翁亚彪,林瑞庆[1](2021)在《球虫病免疫控制之一:种鸡球虫疫苗免疫操作规程及现场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鸡球虫病严重危害养禽业,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以白羽种鸡为例,从球虫疫苗的选择、球虫免疫操作规程和现场管理的角度对种鸡如何免疫预防球虫病进行论述,为种鸡防控球虫病提供参考。
赵震东[2](2020)在《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可引起禽类多种肿瘤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反转录病毒。根据其囊膜蛋白特征,该病毒可分为A-K共11个亚群。其中A,B,J亚群较为常见,且J亚群目前在国内最为常见。ALV-J感染主要造成鸡造血细胞恶性增生,引起髓细胞瘤、血管瘤及严重的免疫抑制,对国内外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国内ALV净化工作的推进,鸡群ALV-J的感染及其发病率显着下降。ALV-K是近年来在国内地方品种鸡中分离鉴定出的新型禽白血病病毒。由于ALV-K病毒复制能力较弱,鸡群中ALV-K感染往往不易被检测出来,正挑战目前ALV通用检测及净化技术。本研究对南通地区送检的疑似AL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到一株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利用ALV-A/B抗体、ALV-J抗体及ALV抗原(p27)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地方品系祖代种鸡场开展了 ALV流行病学检测,且对两个品系的种鸡鸡群三个世代进行了禽白血病检测净化跟踪研究。1.南通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南通地区ALV感染状态,本研究在对南通地区送检的疑似ALV感染病料进行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商品化的ALV-A/B抗体和ALV-J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本实验室研制的ALV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地方品系祖代鸡鸡场开展了 ALV流行病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一株ALV-K,命名为NT181121。8个鸡场A/B亚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7.5%(7/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 4%(2/50)、4%(2/50)、0%(0/50)、4%(2/50)、2%(1/50)、6%(3/50)、12%(6/50)以及 4%(2/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 4.5%(18/400);J亚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0%(8/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20%(10/50)、36%(18/50)、14%(7/50)、6%(3/50)、50%(25/50)、6%(3/50)、22%(11/50)以及 26%(13/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22.5%(90/400);血样AL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8/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 14%(7/50)、22%(11/50)、8%(4/50)、24%(12/50)、26%(13/50)、10%(5/50)、24%(12/50)以及 18%(9/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18.25%(73/400)。以上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鸡场外源性ALV感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ALV感染在南通地区已非常普遍。2.两个品系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针对南通地区ALV感染普遍性问题,在采用ALV净化的金标准方案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本实验室研制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两个地方品系种鸡群(代号分别为3号和6号)进行了三个代次的ALV检测与净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个代次的ALV检测、净化淘汰,3号和6号品系种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和全血样品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着下降。3号品系种鸡群ALVp27抗原阳性率由净化前38.4%下降到4.7%,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由净化前11.2%降为1.46%;6号品系种鸡群ALVp27抗原阳性率由净化前19.8%降为6.3%,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由净化前6.3%降为0.8%。以上结果表明这两个地方品系种鸡群经过三个代次的净化,取得了初步的净化成效。
张桂枝,李新正,靳双星,陈旭辉,刘先锋[3](2019)在《某鸡场白羽肉种鸡腿病发生原因的调查与防控》文中研究表明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合作园区饲养的几批罗斯308肉种鸡腿病持续发生,占整个饲养期总死淘数的80%以上。为查找腿病发生原因,历时400 d对肉种鸡腿病发生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和分析。认为该场种鸡腿病多发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和生物安全防控制度不健全引起葡萄球菌和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在后来饲养的几批肉种鸡中应用。结果显示:肉种鸡腿病发生率由原来的8%~10%降低到了2.3%,死淘率降低了3.1%,种蛋受精率提高了2.3%,显着提高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
牛海清[4](2018)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文中指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毒伤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陈合强[5](2017)在《肉种鸡生产中的记录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数据是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育种、生产、饲料营养及相关的数据,目前畜牧行业的数据较少,缺乏基础有效的数据,也是其它相关行业如添加剂、饲料、兽药、经营服务,所有产业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大数据才能预测畜禽产品价格走势,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水平。记录和保存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审计和追溯因源,记录保存、数据分析与解释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助手。为便于调查产品质量、生产性能、发病率或死亡率等问题
杨久仙,张金柱,张荣飞,李志莲,于凤芝,曹金元[6](2017)在《父母代蛋种鸡产蛋期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示范推广蛋种鸡养殖技术能给养殖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养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生物安全措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营养需要特点与调控、疾病防疫与免疫等方面,介绍了父母代蛋种鸡产蛋期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旨在为从事蛋种鸡生产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刘明月[7](2017)在《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及补偿政策优化研究 ——以宁夏中卫蛋鸡养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禽流感疫情暴发不仅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而且也会威胁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禽流感疫情每次暴发后,各国政府都会立即采取强制扑杀、强制免疫等措施来防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目前,扑杀疫区(疫点)内家禽是防控禽流感疫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这不可避免给疫区(疫点)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国家出台《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给予相应补偿。但现有疫情补偿政策存在补偿范围偏小、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速度较慢、补偿监督机制缺乏等问题,以至于疫情补偿效果不明显。养殖户不仅是疫情补偿政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养殖生产主体和疫情防控主体,在其经济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的情况下,往往在疫情防控中不愿意上报疫情和配合政府扑杀行动,甚至将病死家禽偷售至市场中;在疫后缩小生产规模或退出养殖行业,这些将影响政府补偿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估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确定合理的疫情补偿标准,完善疫情补偿政策对防控疫情扩散蔓延、促进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宁夏中卫沙坡区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以疫区蛋鸡养殖户为例,对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和补偿政策优化进行研究。首先,梳理和分析中国和宁夏地区家禽生产特征、禽流感疫情暴发特征、禽流感疫情防控及补偿政策,为后文测算养殖户疫情损失和完善疫情补偿政策提供基础。其次,构建蛋鸡养殖户疫情损失评价模型,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及总经济损失进行测算,进而对国家疫情补偿标准和宁夏疫情补偿标准的补偿强度进行分析。再次,利用因子分析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的疫情补偿政策总体满意度进行测算,进而评价现有疫情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疫情补偿政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后文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利用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方法对养殖户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情景下的受偿标准进行测算,进而确定能激励养殖户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的补偿标准。此外,在借鉴国外疫情损失分担机制和疫情补偿政策经验基础上,设计我国的疫情损失分担机制,并对疫情补偿政策进行完善。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所示:(1)中国禽流感疫情暴发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从时间特征来看,禽流感暴发频次在2004-2010年呈递减趋势,在2010-2015年呈递增趋势,家禽死亡数量在2005年最大,暴发的病毒种类主要为h5n1亚型,发病家禽主要是鸡,其次是鸭和鹅;禽流感暴发的月度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1、2、6、11月发生。从空间特征来看,2004-2015年除北京、山东、福建、重庆、海南5省外,其他26省份都发生过禽流感疫情,其中新疆的暴发频次最大,但辽宁的家禽死亡数最大,除黑龙江外的25省都曾暴发过h5n1亚型,而只有河北和江苏暴发过h5n2亚型,黑龙江、江苏、湖南和广东暴发过h5n6亚型,发病禽种北方省份以鸡、野鸟为主,南方省份以鸡、鸭、鹅为主;禽流感暴发具有区域特征,西部地区暴发次数最多,但东部地区家禽死亡数最大。(2)养殖户遭受的疫情损失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蛋鸡自身价值损失、鸡蛋损失、饲料损失、设备损失、防疫费用增加值、处理费用等其他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未收回的成本投入、预期净收益损失、禁养期的设备折旧、贷款的利息支出等其他损失。通过测算可知,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15.21元/只和15.92元/只,分别占其总经济损失的37.03%、32.53%;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25.87和33.03元/只,分别占其总经济损失的62.97%、67.47%,可见,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遭受的间接经济损失较大。(3)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遭受的疫情损失平均为41.08元/只和48.95元/只,即养殖户遭受的疫情损失因其饲养规模而异,规模养殖户遭受的疫情损失大于散养户。不同月龄蛋鸡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1-5个月龄的蛋鸡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呈逐渐增加趋势,5个月龄的蛋鸡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6-17个月的蛋鸡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呈逐渐减小趋势,即养殖户遭受的疫情随蛋鸡月龄的增加呈不规则的倒“v”型,其中饲养5个月龄蛋鸡的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损失最大,分别为64.26元/只、81.92元/只。(4)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对疫情补偿政策整体满意度分别为47.6%、46%,这意味着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对疫情补偿政策整体上都处于不满状态,但散养户的满意度略高于规模养殖户,可能与其损失程度有关。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对疫情补偿政策满意度包括补偿范围满意度、补偿标准满意度和补偿速度满意度,其中,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补偿范围满意度分别为51.6%、49.8%,补偿标准满意度分别为40.8%、39.8%,补偿速度满意度分别为46.2%、44%,可见,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对补偿标准的满意度最低,其次是补偿速度和补偿范围满意度。(5)在非参数估计方法下,散养户基于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的平均受偿标准区间为[21.93元/只,22.39元/只],规模养殖户基于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的平均受偿标准区间[30.64元/只,31.46元/只]。在参数估计方法下,散养户在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情景下的平均受偿标准为23.12元/只,规模养殖户在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情景下的平均受偿标准33.13元/只。基于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两种方法,散养户在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两种情景下可接受的补偿标准平均为22.64元/只,规模养殖户在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两种情景下可接受的补偿标准平均为32.09元/只。合理的补偿标准至少不小于养殖户基于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意愿的受偿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养殖户的饲养规模和蛋鸡月龄。(6)政府不仅要对养殖户疫情直接损失给予补偿,还要分担养殖户疫情间接损失,补偿资金未来可尝试由“政府财政+动物疫情防控基金+政策性家禽保险”的方式来分担。另外,现有疫情补偿政策有待法律化;补偿范围除被扑杀的蛋鸡、疫情处置费用、被污染的鸡蛋和饲料等,还应该包括病死家禽、被损坏的生产设备等损失;补偿标准需提高至养殖户在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情景下可接受的最低补偿水平,同时要考虑养殖户饲养方式和家禽月龄;补偿程序要化繁为简,增加补偿速度;补偿政策监督机制要系统、完善,以保证疫情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朱雪松[8](2015)在《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1月710号第六届兽医大会在福州举行,执业兽医技术讲座也如约而至,本次讲座分为猪病技术诊疗专场、禽病技术诊疗专场、牛羊病技术诊疗专场、水生动物技术诊疗专场、宠物技术诊疗专场以及政策法规专场、马兽医专场、动物福利论坛和新增的兽医实验室检测九个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疫病研究、疫病防控、政策法规、动物福利等多方面进行了报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本刊记者整理了部分精彩报告以飨读者,本期首先带来禽病诊疗技术专场的部分精彩报告。
王薇[9](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美珍[10](2015)在《种鸡场不可忽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文中研究说明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AEV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1930年AE在美国首次被发现,50年代中期第一次报道通过疫苗免疫接种成功控制了该疾病的流行。一般采取对种鸡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措施,诱导鸡群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从而防止病毒经种蛋传播途径进行扩散。母鸡可经卵黄将抗体传递给子代,母源抗
二、如何对种鸡实行免疫接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对种鸡实行免疫接种(论文提纲范文)
(1)球虫病免疫控制之一:种鸡球虫疫苗免疫操作规程及现场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白羽肉种鸡养殖模式和特点 |
2 球虫疫苗的种类和选择 |
3 免疫操作规程 |
3.1 饮水免疫 |
3.1.1 免疫前准备 |
3.1.2 免疫操作流程 |
3.2 拌料免疫 |
3.2.1 免疫前准备 |
3.2.2 免疫操作流程 |
3.3 喷淋免疫 |
3.3.1 免疫前准备 |
3.3.2 免疫操作流程 |
3.4 免疫接种其他注意事项 |
4 免疫鸡群的现场管理 |
4.1 垫料管理 |
4.2 扩栏流程 |
4.3 疫苗反应的处理 |
4.4 用药管理 |
4.5 其他管理措施 |
4.5.1 鸡只肠道菌群管理 |
4.5.2 加强营养管理 |
(2)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禽白血病概述 |
1.1 病原学 |
1.1.1 ALV的分类 |
1.1.2 禽白血病病毒结构 |
1.1.3 禽白血病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
1.1.4 禽白血病病毒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 |
1.2 禽白血病的传播方式与流行情况 |
1.3 禽白血病的诊断与检测 |
1.3.1 病毒的分离鉴定 |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3.3 免疫荧光技术(IFA) |
1.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
1.3.5 血清型检测 |
1.4 禽白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
1.4.1 免疫接种 |
1.4.2 禽白血病抗性鸡的培育 |
1.4.3 禽白血病净化 第2章 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2.1 材料 |
2.1.1 细胞和检测试剂盒 |
2.1.2 样品来源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试剂耗材 |
2.2 方法 |
2.2.1 病鸡样品检测 |
2.2.2 规模化鸡场样品的检测 |
2.3 结果 |
2.3.1 主要病变观察 |
2.3.2 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2.3.3 多重PCR鉴定 |
2.3.4 env基因PCR扩增 |
2.3.5 gp85基因序列分析 |
2.3.6 gp37基因序列分析 |
2.3.7 禽白血病抗体检测结果 |
2.3.8 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 |
2.4 讨论 第3章 两个品系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 |
3.1 材料 |
3.1.1 地方种鸡群 |
3.1.2 细胞和检测试剂盒 |
3.1.3 主要试剂耗材 |
3.1.4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制定 |
3.2.2 待检样品的采集 |
3.2.3 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 |
3.3 结果 |
3.3.1 第一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
3.3.2 第二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
3.3.3 第三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
3.3.4 鸡群初步净化效果 |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
(3)某鸡场白羽肉种鸡腿病发生原因的调查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肉鸡基本情况及发病特点 |
2 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 |
3 实验室检查 |
3.1 饲料成分检测与分析 |
3.2 细菌检测 |
3.2.1 涂片镜检 |
3.2.2 分离培养 |
3.3 支原体分离 |
3.4 鸡滑液囊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 |
3.5 病毒性关节炎血清抗体监测 |
4 诊断和病因分析 |
4.1 外伤导致葡萄球菌感染 |
4.1.1 网架质量不好导致腿部损伤 |
4.1.2 转群和免疫接种抓鸡不当引起腿部损伤 |
4.1.3 饲养密度过大采食位置不足 |
4.2 应激因素诱发MS和葡萄球菌感染 |
4.3 生物安全防控制度不健全增加发病率 |
5 防控方案与效果 |
5.1 加强饲养管理 |
5.2 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
5.3 做好鸡舍卫生和带鸡消毒工作 |
5.4 加强人员和物资管理 |
5.5 防止外伤 |
5.6 疫苗接种操作要规范 |
5.7 挑出受伤鸡只,及早隔离病鸡 |
5.8 做好鸡滑液囊支原体免疫接种工作 |
5.9 加强药物防治 |
5.10 制定种鸡群MS监测计划 |
6 结论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
2 近年来IBD的流行特点 |
2.1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
2.2 易感动物增加 |
2.3 发病日龄明显变宽 |
2.4 病程和死亡高峰期延长 |
2.5 症状和病变不典型, 出现亚临床IBD。 |
2.6 免疫效果不佳, 免疫过的鸡群和发病康复的鸡群仍会发病。 |
2.7 一批鸡发病 |
2.8 混合感染明显增多, 间接损失增大 |
3 防治措施 |
3.1 加强饲养管理 |
3.2 卫生消毒措施 |
3.3 免疫接种 |
3.3.1 疫苗的选择。 |
3.3.2 疫苗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
3.3.3 免疫程序 |
3.4 中药防治 |
(5)肉种鸡生产中的记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需要记录的内容 |
1.1 育雏育成期 |
1.2 产蛋期 |
1.3 目标参数 |
1.4 其它 |
2 记录的地点和方法 |
3 记录频率 |
4 填写报表 |
4.1 合理设计报表包括主要工作流程表、日报、周报、月报、称重报表、用料指令报表等。 |
4.1.1 主要工作流程表 |
4.1.2 累积料量 |
4.2 层层上报。 |
4.3 分析 |
4.4 注重报表的真实可行性 |
4.5 绘制生产曲线, 规范生产管理 |
4.5.1 绘制曲线 |
4.5.2 分析曲线 |
5 现场观察 |
5.1 雏鸡检查 |
5.2 感官观察 |
5.3 吃料时间 |
5.4 产蛋情况 |
5.4.1 产蛋率 |
5.4.2 总产蛋量 |
5.4.3 蛋壳颜色 |
5.4.4 体况 |
5.5 免疫管理 |
5.5.1 滴眼、滴鼻 |
5.5.2 颈皮注射 |
5.5.3 肌肉注射 |
5.5.4 全场免疫 |
5.5.5 进行必要的免疫监测 |
5.6 药物管理 |
6 建立企业内部标准 |
7 记录内容分析 |
7.1 饮水量 |
7.2 采食量 |
7.3 水料比 |
7.4 死亡和淘汰 |
7.5 体重 |
8 小结 |
(6)父母代蛋种鸡产蛋期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安全措施 |
1.1 场址与鸡舍建造 |
1.2 卫生防疫制度 |
1.3 空舍清洁与消毒 |
2 产蛋前期饲养管理 |
2.1 转群与分群 |
2.2 饲喂 |
2.3 光照 |
2.4 免疫 |
3 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 |
3.1 饲喂 |
3.2 光照 |
3.3 饮水 |
3.4 舍温 |
3.5 体重测定 |
3.6 行为控制 |
4 产蛋高峰期营养调控 |
4.1 能量需要 |
4.2 蛋白质及氨基酸需要 |
4.3 钙和磷需要 |
5 疾病防控与免疫 |
5.1 免疫接种与监测 |
5.2 鸡白痢的检测与净化 |
(7)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及补偿政策优化研究 ——以宁夏中卫蛋鸡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禽流感疫情暴发给社会经济、人类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
1.1.2 养殖户因禽流感疫情暴发和强制扑杀等防控措施损失严重 |
1.1.3 中国禽流感疫情补偿属于临时性政策支持,存在诸多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4.1 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核算 |
1.4.2 现有禽流感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1.4.3 禽流感疫情补偿标准的确定 |
1.4.4 禽流感补偿政策优化设计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案设计 |
1.6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禽流感 |
2.1.2 禽流感疫情的疫点、疫区与受威胁区 |
2.1.3 蛋鸡散养户与规模养殖户 |
2.1.4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2.3 行政补偿理论 |
2.2.4 机制设计理论 |
2.3 理论框架构建 |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禽流感疫情防控与补偿现状 |
3.1 家禽生产情况 |
3.1.1 家禽生产模式 |
3.1.2 家禽生产总量 |
3.2 禽流感疫情暴发概况 |
3.2.1 研究方法 |
3.2.2 中国禽流感暴发的时空特征分析 |
3.2.3 宁夏禽流感暴发的时空特征分析 |
3.3 禽流感疫情防控措施 |
3.3.1 中国禽流感疫情防控措施 |
3.3.2 宁夏禽流感疫情防控措施 |
3.4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 |
3.4.1 中国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 |
3.4.2 宁夏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 |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禽流感疫区蛋鸡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及补偿强度分析 |
4.1 疫区蛋鸡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
4.1.1 疫区蛋鸡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构成 |
4.1.2 疫区蛋鸡养殖户间接经济损失构成 |
4.1.3 疫区蛋鸡养殖户经济损失核算方法 |
4.2 疫区蛋鸡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2.1 疫区蛋鸡散养户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2.2 疫区蛋鸡规模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3 疫区蛋鸡养殖户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3.1 疫区蛋鸡散养户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3.2 疫区蛋鸡规模养殖户间接经济损失测算 |
4.4 疫区蛋鸡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 |
4.4.1 疫区蛋鸡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
4.4.2 疫区蛋鸡养殖户间接经济损失评价 |
4.4.3 疫区蛋鸡养殖户总经济损失评价 |
4.5 疫区蛋鸡养殖户禽流感疫情补偿强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养殖户满意度的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5.1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 |
5.2 养殖户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满意度测评 |
5.2.1 养殖户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
5.2.2 养殖户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整体满意度测算 |
5.3 养殖户疫情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变量选择、模型构建及描述性统计 |
5.3.2 养殖户对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整体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3.3 养殖户对禽流感疫情补偿范围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3.4 养殖户对禽流感疫情补偿标准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3.5 养殖户对禽流感疫情补偿速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4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
5.4.1 疫情补偿政策有待法律化 |
5.4.2 疫情补偿范围偏小 |
5.4.3 疫情补偿标准不合理 |
5.4.4 疫情补偿速度较慢 |
5.4.5 疫情补偿政策缺乏监督机制 |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禽流感疫情补偿标准测算 |
6.1 理论分析 |
6.1.1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实施的理由 |
6.1.2 禽流感补偿标准确定 |
6.2 问卷设计与养殖户意愿受偿强度分布 |
6.2.1 问卷设计 |
6.2.2 养殖户上报疫情情景下受偿强度分布 |
6.2.3 养殖户恢复生产情景下受偿强度分布 |
6.3 养殖户受偿标准测算:非参数估计 |
6.3.1 养殖户基于上报疫情的平均受偿强度区间测算 |
6.3.2 养殖户基于恢复生产的平均受偿强度区间测算 |
6.3.3 养殖户基于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的受偿标准确定 |
6.4 养殖户受偿标准测算:参数估计 |
6.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6.4.2 养殖户基于上报疫情的平均受偿强度实证估计 |
6.4.3 养殖户基于恢复生产的平均受偿强度实证估计 |
6.4.4 养殖户基于疫情上报和生产恢复的受偿标准估计 |
6.5 禽流感疫情补偿标准确定 |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研究 |
7.1 发达国家动物疫情损失分担机制 |
7.1.1 动物疫情直接损失分担 |
7.1.2 动物疫情后续损失分担 |
7.2 发达国家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经验借鉴 |
7.2.1 补偿政策的法律依据 |
7.2.2 补偿资金来源 |
7.2.3 疫情补偿内容 |
7.2.4 补偿政策监督 |
7.3 中国禽流感疫情损失分担机制设计 |
7.3.1 现有禽流感疫情损失分担方式 |
7.3.2 禽流感疫情损失分担机制设计 |
7.4 中国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 |
7.4.1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思路 |
7.4.2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原则 |
7.4.3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框架 |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家禽生产特征 |
8.1.2 禽流感疫情暴发的时空特征 |
8.1.3 禽流感疫区蛋鸡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 |
8.1.4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实施效果 |
8.1.5 禽流感疫情补偿标准确定 |
8.1.6 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优化设计 |
8.2 政策建议 |
8.2.1 推进家禽业生产由“小规模、大群体”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
8.2.2 依据禽流感暴发的时空特征实施差异化的防控策略 |
8.2.3 针对不同规模养殖户、不同月龄家禽实施差异化补偿标准 |
8.2.4 建立禽流感疫情防控基金和大力发展政策性家禽保险 |
8.2.5 加大禽流感疫情补偿政策宣传力度 |
8.2.6 提高养殖户疫情认知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
(8)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论文提纲范文)
毕英佐:家禽疫病的防控重点是重大疫病 |
张国中:禽流感的防控要根据流行株及时更换疫苗 |
马兴树:鸡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重点是求本防治 |
1.流感。 |
2.新城疫。 |
3.传染性支气管炎。 |
4.传染性喉气管炎。 |
5.粘膜型鸡痘。 |
6.大肠杆菌病。 |
7.传染性鼻炎。 |
8.慢性呼吸道病。 |
9.霍乱。 |
10.鼻气管鸟杆菌病。 |
11.鸡曲霉菌病。 |
12.比翼线虫病。 |
13.维生素A缺乏。 |
黄瑜:鸭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 |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危机 |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
2.1.3 危机防控能力 |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
2.2.4 系统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如何对种鸡实行免疫接种(论文参考文献)
- [1]球虫病免疫控制之一:种鸡球虫疫苗免疫操作规程及现场管理[J]. 蔡晓懿,王培强,唐顺发,翁亚彪,林瑞庆.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1(01)
- [2]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D]. 赵震东. 扬州大学, 2020
- [3]某鸡场白羽肉种鸡腿病发生原因的调查与防控[J]. 张桂枝,李新正,靳双星,陈旭辉,刘先锋. 现代牧业, 2019(03)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J]. 牛海清. 中兽医学杂志, 2018(02)
- [5]肉种鸡生产中的记录系统[J]. 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17(08)
- [6]父母代蛋种鸡产蛋期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J]. 杨久仙,张金柱,张荣飞,李志莲,于凤芝,曹金元. 当代畜牧, 2017(09)
- [7]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及补偿政策优化研究 ——以宁夏中卫蛋鸡养殖为例[D]. 刘明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0)
- [8]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J]. 朱雪松. 兽医导刊, 2015(23)
-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10]种鸡场不可忽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J]. 陈美珍. 中国动物保健,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