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流宁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胆宁汤,中医药疗法
反流宁汤论文文献综述
麦燕芳[1](2007)在《胃胆宁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胃胆宁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予自拟胃胆宁汤,对照组28例用吗丁啉片及雷尼替丁,两组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4%(95%CI=83.01%~98.48%);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3%(95%CI=54.70%~88.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u=2.3027,P=0.0215)。结论:自拟胃胆宁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吗丁啉及雷尼替丁,其收益为OR=0.25(95%CI=0.07~0.87),NNT=5(95%CI=2.78~37.88)。(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07年05期)
秦海金[2](2005)在《反流宁汤对反流性食管炎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反流宁汤对十二指肠胃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模型大鼠的作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及其易复发的可能机制。 方法: 1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在安静环境下饲养,自由进食、饮水1周后,留取2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26只行假手术(即进腹后不进行任何手术再关腹),其余参照文献王雯等通过改良Clark等的方法,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造十二指肠胃混合性RE模型(造模前24小时禁食,不禁水)。造模后继续喂养一周(造模后第一天禁食不禁水)后进行分组。于26只行假手术大鼠中随机取24只作为假手术组(B组);90只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大鼠中剔除死亡的后取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分别为模型组(C组)、反流宁汤组(D组)及西药对照组(E组)。分组后继续喂养7天后进行给药。D组予反流宁汤2ml灌胃,一日一次(每ml含生药1.34g);E照组予奥美拉唑混悬液2ml灌胃,一日一次(每ml含生药0.26g);A组、B组、C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2ml灌胃,日一次。于治疗后第7、14、28天每组分别随机取8只断头处死,自胃食管交界上0.5cm处向咽喉部截取2cm食管,作肉眼观察后用10%的甲醛固定、切片,分别做光镜观察及一氧化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 给药7天后模型组肉眼观可见食管黏膜病变广泛,点状或条片状,甚至为全周性发红、糜烂,或有溃疡出现,光镜下观察可见食管上皮内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鳞状上皮增生及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而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体肉眼观及光镜观察均正常,说明造模成功。 2 给药7天后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大体肉眼观仍有点状、条片状发红、糜烂或溃疡,但全周性的很少,肉眼观积分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仍可见上皮细胞内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鳞状上皮增生及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光镜下积分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14天及28天后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的食管黏膜的大体肉眼观及光镜下观察基本上都恢复正常,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所用西药与反流宁汤治疗RE在组织学水平均有效,且二者疗效均相当。 3 假手术组在给药7天后,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较正常组高,二者有显着性差异,而NOS和P53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给药14天与给药28天后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以可排除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分别给药7天、14天、28天后反流宁汤组和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RE的发生可能与食管内NOS、P53及PCNA的表达有关。 5 西药对照组与反流宁汤组的食管肉眼观及光镜下观察在给药14天后均已溯北中医学陇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经恢复正常,与空白对照组及给药28天后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 .05);但在给药28天后,其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与空白对照组仍较高,西药对照组与其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 .05),而反流宁汤组与其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反流宁汤治疗RE,与西药对照相比能降低其复发率〔习,结合此次实验结果,说明反流性食管炎在组织学水平治愈后,而分子学水平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是其易复发的关键原因,而食管内NOS、P53及PCNA的含量未完全恢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反流宁汤在治疗RE组织学损害的基础上可较好的使食管豁膜内NOS、P53及PCNA的含量恢复到接近正常、甚至正常水平,可能是其降低RE复发的原因之一。结论: 反流宁汤对实验性RE的治疗有效;RE的发生可能与食管赫膜内NOS、P53、PCNA的表达有关;RE易复发可能与治疗后食管勃膜内NOS、P53、PCNA的表达仍未完全恢复正常有关;反流宁汤能降低RE的复发率可能与它能较好地恢复食管豁膜内的NOS、P53及PCNA表达有关。主题词:反流宁汤;反流性食管炎;一氧化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P53(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5-04-01)
王贤斌,秦海金[3](2004)在《反流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反流宁汤治疗本病 ,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本组 96例均为十堰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有反复发作和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嘈杂、泛酸、吞咽困难等症状(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4年12期)
反流宁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反流宁汤对十二指肠胃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模型大鼠的作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及其易复发的可能机制。 方法: 1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在安静环境下饲养,自由进食、饮水1周后,留取2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26只行假手术(即进腹后不进行任何手术再关腹),其余参照文献王雯等通过改良Clark等的方法,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造十二指肠胃混合性RE模型(造模前24小时禁食,不禁水)。造模后继续喂养一周(造模后第一天禁食不禁水)后进行分组。于26只行假手术大鼠中随机取24只作为假手术组(B组);90只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大鼠中剔除死亡的后取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分别为模型组(C组)、反流宁汤组(D组)及西药对照组(E组)。分组后继续喂养7天后进行给药。D组予反流宁汤2ml灌胃,一日一次(每ml含生药1.34g);E照组予奥美拉唑混悬液2ml灌胃,一日一次(每ml含生药0.26g);A组、B组、C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2ml灌胃,日一次。于治疗后第7、14、28天每组分别随机取8只断头处死,自胃食管交界上0.5cm处向咽喉部截取2cm食管,作肉眼观察后用10%的甲醛固定、切片,分别做光镜观察及一氧化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 给药7天后模型组肉眼观可见食管黏膜病变广泛,点状或条片状,甚至为全周性发红、糜烂,或有溃疡出现,光镜下观察可见食管上皮内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鳞状上皮增生及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而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体肉眼观及光镜观察均正常,说明造模成功。 2 给药7天后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大体肉眼观仍有点状、条片状发红、糜烂或溃疡,但全周性的很少,肉眼观积分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仍可见上皮细胞内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鳞状上皮增生及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光镜下积分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14天及28天后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的食管黏膜的大体肉眼观及光镜下观察基本上都恢复正常,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反流宁汤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所用西药与反流宁汤治疗RE在组织学水平均有效,且二者疗效均相当。 3 假手术组在给药7天后,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较正常组高,二者有显着性差异,而NOS和P53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给药14天与给药28天后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以可排除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分别给药7天、14天、28天后反流宁汤组和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RE的发生可能与食管内NOS、P53及PCNA的表达有关。 5 西药对照组与反流宁汤组的食管肉眼观及光镜下观察在给药14天后均已溯北中医学陇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经恢复正常,与空白对照组及给药28天后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 .05);但在给药28天后,其NOS、P53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与空白对照组仍较高,西药对照组与其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 .05),而反流宁汤组与其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反流宁汤治疗RE,与西药对照相比能降低其复发率〔习,结合此次实验结果,说明反流性食管炎在组织学水平治愈后,而分子学水平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是其易复发的关键原因,而食管内NOS、P53及PCNA的含量未完全恢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反流宁汤在治疗RE组织学损害的基础上可较好的使食管豁膜内NOS、P53及PCNA的含量恢复到接近正常、甚至正常水平,可能是其降低RE复发的原因之一。结论: 反流宁汤对实验性RE的治疗有效;RE的发生可能与食管赫膜内NOS、P53、PCNA的表达有关;RE易复发可能与治疗后食管勃膜内NOS、P53、PCNA的表达仍未完全恢复正常有关;反流宁汤能降低RE的复发率可能与它能较好地恢复食管豁膜内的NOS、P53及PCNA表达有关。主题词:反流宁汤;反流性食管炎;一氧化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P5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流宁汤论文参考文献
[1].麦燕芳.胃胆宁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J].山西中医.2007
[2].秦海金.反流宁汤对反流性食管炎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
[3].王贤斌,秦海金.反流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