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源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源,永磁,变换器,系统,混频器,事件,谐波。
无源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程启明,魏霖,程尹曼,沈磊,王玉娇[1](2019)在《基于准Z源矩阵变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源控制驱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弥补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装置和PID控制的不足,提出准Z源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无源控制系统。首先,传统的矩阵变换器为降压变换器,最大电压传输比仅为0.866,限制了其驱动电机的工作性能,因此在双级矩阵变换器输入侧加入准Z源电路,并证明了其升压原理。另外,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矢量控制转速外环和电流内环都采用PID控制器,但PID控制器参数难以调节,抗干扰能力有限,因此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模型,设计QZMC-PMSM基于互联与阻尼分配的无源控制器,理论证明了其稳定性。最后,对QZMC-PMSM无源控制系统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QZMC-PMSM无源控制系统能使PMSM稳定运行在额定转速,并且系统有着很强的鲁棒性和很好的动静态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马柳平[2](2018)在《磁悬浮地球仪的无源驱动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应用磁力将物体悬浮在空气中,处于无接触状态的新型支撑技术。为了更好地展示磁悬浮技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地球仪上。现有的磁悬浮地球仪以电磁吸力控制为主,而电磁悬浮技术存在电磁线圈体积大、功耗大、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目前磁悬浮地球仪的控制方法均为模拟控制,这种控制方法繁琐且不灵活,无法将磁悬浮技术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节能降耗和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以永磁力为主要承载力、电磁力起调整作用的数字控制磁悬浮地球仪。为解决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结构中径向永磁力对悬浮物的影响,本文基于悬浮结构中永磁体气隙磁通空间分布,利用磁场分割法建立磁路模型,结合永磁材料特性以及虚位移法建立了悬浮结构中径向永磁力的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实现地球仪X方向和Y方向平动控制的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非线性驱动结构,本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分别对悬浮结构中的径向永磁力和径向电磁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并且对径向永磁力进行了实验分析,明确了径向永磁力和径向电磁力与位移的关系。根据地球仪悬浮结构中的径向永磁力数学模型、电磁控制力数学模型和系统受力分析,建立了磁悬浮地球仪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该动力学模型,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设计了零功率控制器,有效克服了电磁悬浮式地球仪能耗大的不足。最后,搭建了实验装置和硬件电路,在STM32上编写零功率控制算法,实现了磁悬浮地球仪无源驱动控制系统。为了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对控制器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李建立,于海生[3](2018)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反步与无源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中,只利用信号控制器或能量控制器难以兼顾良好的动态特性与较低的能量损耗,提出了基于信号与能量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利用反步法设计信号控制器,以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然后,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无源控制中的Euler-Lagrange(EL)模型设计能量控制器,以降低系统稳态运行时的能量损耗。进一步设计协调函数,将信号控制器与能量控制器进行协调,从而构成协调控制器。另外,当负载转矩未知时,设计了负载转矩观测器用来估计负载转矩。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对所设计的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充分结合信号控制器和能量控制器的优点,获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减小PMSM损耗。(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金月[4](2017)在《电感耦合驱动无源无线MEMS开关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技术是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密闭环境或恶劣环境中,无源无线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因为其无线控制、体积小、且不需要更换电池的优点,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但是,无源无线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采集数据,因此在无源无线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中加入开关控制单元十分必要。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正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来对无源无线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断或机械动作的控制。而无源无线的MEMS开关控制方法还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电感耦合驱动的无源无线MEMS开关控制方案,在无源无线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中加入MEMS开关作为控制单元。分别对电感耦合驱动的无源无线控制单元和MEMS开关进行了电路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电感耦合驱动的无源无线MEMS开关控制单元的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首先介绍了电感耦合系统的理论基础,对影响能量传输效率的因素作了分析,为后续的电路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接着提出了电感耦合驱动的无源无线开关控制系统,系统包括两部分:初级系统和次级系统,主次系统间通过电感耦合进行能量传输,次级系统与MEMS开关相连,通过初级系统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控制不同的MEMS开关的通断。然后,设计并制备了适用于无源无线系统的MEMS开关,设计了叁种横向静电叉指驱动MEMS开关,采用SOIMUMPs工艺进行制造。最后通过实验实现了无源无线MEMS开关阵列控制系统设计和阵列选择性控制。(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24)
董川[5](2017)在《基于事件驱动的无源无线传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互联网+”新型应用的基础设施之一,无线传感监测系统在石油管线、桥梁和围栏安全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这些系统的供电问题一直制约着它的部署。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利用环境振动采集能量来发电的无源无线传感监测系统一定会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研究振动式能量采集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无源无线传感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无线监测传感节点、路由节点、公用GSM网和接收终端四部分组成。监测能量采集器采用二级振子结构,上变频电能转换,事件驱动节点工作,可识别振动事件类型。发电能量采集器为非谐振电磁式,小体积内的输出功率较高。在双阈值供电管理和模式识别电路下,采集器输出电能使得433MHz低功耗射频模块在短时间内完成信号传送。路由节点作为ISM波段和GSM波段的中继,转换无线信号的同时扩大了监控系统部署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测系统可用在南水北调监测围栏上。无线监测传感节点间隔2m固定在围栏上,发电功率约1.5mW,仅需2s的等待时间能够以+10dBm的功率在16ms内发出带有事件类型信息的无线报警信号,消耗能量1.57mJ。随后接收终端会收到路由节点发出的报警短信,通过试装运行,得到了比较好监测结果。(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哲,肖芳,张坪剑,刘文轩[6](2016)在《交流驱动系统共模电压的无源/有源抑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流驱动系统中,由于脉冲输出不对称性,系统中存在高频共模电压及较大的du/dt,这会给系统带来轴电压、轴承电流和电磁干扰(EMI)等负面效应。对此,提出了新的交流驱动电机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的无源/有源滤波抑制方法。根据EMI耦合路径的不同和电磁干扰源的分布,将该无源、有源滤波拓扑结构分为两部分,其中有源滤波器部分主要利用有源共模噪声消除器,连接在交流驱动系统的输出端,而无源滤波器则连接在整流器输入侧和交流电机的非接地中性点之间。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程宏[7](2016)在《变速驱动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变速驱动系统的应用快速增长。但是一个不利的影响是它会在电力系统中产生谐波,并且降低真功率因数。真因数越低,意味着输电网中产生越高的无功功率,降低电能的利用。变速驱动系统输入侧的无源滤波器通过减少谐波,提高真功率因数来减少能源损耗。文章叙述了变速驱动系统输入侧的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且用PSPICE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窦玉,王冰,刘海巍[8](2015)在《基于事件驱动的拉格朗日无源系统的输出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多个拉格朗日无源系统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利用基于事件驱动的方法来解决系统的输出同步问题.在拓扑网络为强连通图的条件下,推导出无通信时延的拉格朗日无源系统网络输出同步的事件触发条件.进一步,利用网络设置框架,对于有通信时延的拉格朗日无源系统网络推导出输出同步的事件触发条件.文章将事件驱动控制方法应用到分布式无源网络系统的协同控制中,并将系统的拓扑网络由平衡图延伸到了更为一般的强连通图.(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5年10期)
[9](2015)在《安立公司推出ShockLine~(TM)单端口USB矢量网络分析仪 由计算机驱动和控制的全新VNA在测试电缆、天线等无源RF组件时具备价格、性能和空间方面3大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安立公司推出ShockLineTM MS46121A系列单端口USB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该系列设备采用极为紧凑的组装结构,集安立公司的ShockLine VNA专利技术的价格、性能和易用性3大优势于一体。两款频率覆盖分别为40MHz到4GHz和150kHz到6GHz的VNA采用用户提供的计算机来驱动和控制,适用于需要进行高达6GHz的单端口测量,如电缆、天线等无源RF组件的测试,操作简便,并提高了成本效率。为了实现制造、工程和教育环境中产量的最大化,连接至单台计算机的USB集线器可配充足的端口,由此最多可(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孙景业[10](2014)在《基于电流驱动无源混频器的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市场近年来迅猛发展,各种无线设备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活中的各种无线通信协议的射频前端电路互不兼容,这给人们的便携化带来了不便。因此设计能够兼容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射频前端就成为了设计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多模多频带的宽带接收机又是需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别对多模多频带的宽带接收机的核心模块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完整的接收机电路。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是接收机链路的第一级电路,需要实现宽带范围内的输入匹配,并在功耗尽可能低的条件下得到低噪声和适当的增益。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正反馈环路用来改善因为隔直电容带来的低频增益和噪声的恶化。同时本文综合利用电流复用技术和电容交叉耦合技术来降低电路的功耗,采用电阻负反馈结构来提高输入匹配的带宽,同时分析了反馈电阻对于各个性能参数的影响从而获得了最优的噪声和增益。混频器(Mixer)是接收机链路的第二级电路,也是完成变频功能的核心模块。因为线性度的考虑,LNA的增益一般不会过大,因此混频器的噪声系数应该尽可能的低。本文在分析了跨导管和开关管对于混频器的噪声贡献后,采用了噪声抵消的技术来降低跨导管的噪声,同时采用电流抽取技术降低开关管的噪声。在综合分析了电流抽取技术对于增益、噪声的影响后选择了一个最佳的电流抽取比例。本文采用基于电流驱动无源混频器的架构来研究多模多频段的宽带接收机。在分析了传统的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提高无源混频器得到的交流电流比例。同时在分析了传统的跨阻放大器的缺点后,本文针对性的进行了改进,从而在功耗,噪声和稳定性等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善。所设计的电路使用SMIC65nm工艺流片,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无源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应用磁力将物体悬浮在空气中,处于无接触状态的新型支撑技术。为了更好地展示磁悬浮技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地球仪上。现有的磁悬浮地球仪以电磁吸力控制为主,而电磁悬浮技术存在电磁线圈体积大、功耗大、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目前磁悬浮地球仪的控制方法均为模拟控制,这种控制方法繁琐且不灵活,无法将磁悬浮技术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节能降耗和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以永磁力为主要承载力、电磁力起调整作用的数字控制磁悬浮地球仪。为解决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结构中径向永磁力对悬浮物的影响,本文基于悬浮结构中永磁体气隙磁通空间分布,利用磁场分割法建立磁路模型,结合永磁材料特性以及虚位移法建立了悬浮结构中径向永磁力的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实现地球仪X方向和Y方向平动控制的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非线性驱动结构,本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分别对悬浮结构中的径向永磁力和径向电磁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并且对径向永磁力进行了实验分析,明确了径向永磁力和径向电磁力与位移的关系。根据地球仪悬浮结构中的径向永磁力数学模型、电磁控制力数学模型和系统受力分析,建立了磁悬浮地球仪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该动力学模型,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设计了零功率控制器,有效克服了电磁悬浮式地球仪能耗大的不足。最后,搭建了实验装置和硬件电路,在STM32上编写零功率控制算法,实现了磁悬浮地球仪无源驱动控制系统。为了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对控制器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源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程启明,魏霖,程尹曼,沈磊,王玉娇.基于准Z源矩阵变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源控制驱动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马柳平.磁悬浮地球仪的无源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3].李建立,于海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反步与无源协调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4].金月.电感耦合驱动无源无线MEMS开关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7
[5].董川.基于事件驱动的无源无线传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7
[6].王哲,肖芳,张坪剑,刘文轩.交流驱动系统共模电压的无源/有源抑制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16
[7].程宏.变速驱动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J].价值工程.2016
[8].窦玉,王冰,刘海巍.基于事件驱动的拉格朗日无源系统的输出同步控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5
[9]..安立公司推出ShockLine~(TM)单端口USB矢量网络分析仪由计算机驱动和控制的全新VNA在测试电缆、天线等无源RF组件时具备价格、性能和空间方面3大优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
[10].孙景业.基于电流驱动无源混频器的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