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程序升温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解,程序,催化剂,动力学,氮化物,铁水,滑石。
程序升温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郑明远[1](2005)在《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氮化铁及催化肼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升温反应法(Temperature-Programmed Reaction, TPR)制备的过渡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如氮化钼、碳化钨具有良好的肼分解活性,表现出类贵金属的催化性质。然而TPR法制备氮化铁并用于催化肼分解反应的研究和报道并不多见。本论文从TPR法制备氮化铁出发,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的影响以及由氧化铁制氮化铁的反应机制;考察了氮化铁催化剂上肼分解活性和反应路径;向氮化铁中引入镍以进一步提高肼分解活性;论文还研究了VIII族金属催化剂上肼分解反应。研究发现: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由TPR方法可以得到相对较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尺度氮化铁,并有可能降低氮化温度。氮化过程中Fe_2O_3首先在350℃附近被还原为Fe_3O_4,继而随制备温度升高而被部分氮化为Fe_2N与Fe_3O_4混合物,最终在450℃附近被完全氮化为Fe_2N。制备过程中低的升温速率和高的氨空速有利于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氮化铁。氮化铁具有良好的肼分解反应催化活性。与已经报道的氮化物肼分解催化剂相比,活性顺序为Mo_2N~FeN_x>>NbN。氮化铁催化剂上肼分解途径与氮化钼上相同,存在两个阶段:在300℃以下时生成N_2和NH_3;温度高于300℃时,中间产物NH_3发生分解并在500℃附近完全分解为N_2和H_2。铁镍双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具有明显优于任一单独组分的肼分解活性。镍的引入调变了催化剂对氢和氮的活化能力,从而显着改善了肼分解活性。Ni/SiO_2、Pd/SiO_2、Pt/SiO_2催化剂在室温附近能够高选择性地催化肼分解制氢,尤其以Ni/SiO_2为最佳。Ru/SiO_2、Co/SiO_2、Rh/SiO_2和Ir/SiO_2催化剂在高温下表现出很高的肼分解制氢活性,有可能用于自热催化肼分解制氢。密度泛函计算结果表明Ni/SiO_2上室温肼分解遵循分子内氮氢断键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5-09-19)
袁皓,张崇民,陈书文,翟玉春[2](2004)在《程序升温热重法测定废弃塑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实验研究了废弃塑料热分解动力学。在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计算了废弃塑料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所选废弃塑料试样热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在100.72~225.89kJ/mol之间。(本文来源于《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期刊2004-08-01)
张维光,葛欣,沈俭一[3](1999)在《程序升温焙烧技术研究水滑石热分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Mg Fe and Mg Al Hydrotalcite were prepared by the conprecipitation method. A new technique of temperature programmed calcination (TPC)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hydrotalcites. The kinetic equation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ln(%h/S%)=ln%A-E%-a/%RT% is derived from TPC graph, and the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Mg Fe and Mg Al hydrotalcite can b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more definite, convenient and sensitiv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Mg Fe and Mg Al Hydrotalcite. The active energy %E%-a of decomposition of Mg Fe and Mg Al hydrotalcite is about 83~48 kJ·mol+{-1}.(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张伟德,李基涛,古萍英,万惠霖,区泽棠[4](1998)在《NO在Er_2O_3/Bi_2O_3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化学物质之一,因此,消除NOx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比较成熟的消除NOx工艺是用氨为还原剂和V2O5/TiO2为催化剂的选择催化还原(SCR)法[1],但其成本过高.其后发展了用CH4等低碳烷烃作还原剂,在O2共存下用C...(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何静,段雪,王作新[5](1997)在《程序升温分解对PEEK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程序升温分解法为主要手段,讨论了PEEK的热分解动力学特征,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并辅以红外光谱法,探讨了PEEK样品的热分解交联机理.结果发现:PEEK的热分解并不是简单过程,而是分叁个阶段进行;相应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296.0kJ/mol,123.7kJ/mol,153.4kJ/mol,反应级数均为一级;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具有连串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而第二阶段与第叁阶段具有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PEEK的热分解由芳醚键的断裂开始,形成自由基,尔后同时发生分解和交联过程,形成小分子化合物及交联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7年12期)
李峰,何静,张保国,孙鹏,段雪[6](1996)在《四水硫酸锆热分解反应的程序升温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程序升温分解(TPDE)及热重-差热分析(TG-DTA)这两种程序升温动态分析手段,对四水硫酸锆结晶水的结合特征及热分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效详细的研究。分析了结晶水与硫酸锆的结合形态,并对四水硫酸锆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及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2期)
李光进,徐奕德,黄家生[7](1996)在《Mo助剂对Rh/SiO_2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性能的影响──Ⅱ.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Mo助剂对Rh/SiO_2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性能的影响──Ⅱ.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表征李光进,徐奕德,黄家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关键词铑,二氧化硅,钼助剂,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分解,甲醇吸附根据微观可?..(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李贤均,杨勇,徐奕德,黄家生,林治银[8](1990)在《担载型PtCl_2(PPh_3)_2,Pt_3(CO)_3(PPh_3)_4和Pt_4(CO)_5(PPh_3)_4催化剂的程序升温热分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HP5988A型色谱-质谱仪的多离子选择检测器和310工程计算机系统考察了PtCl_(2-)(PPh_3)_2,Pt-3(CO)_3(PPh_3)_4和Pt_4(CO)_5(PPh_3)_4等化合物在γ-Al_2O_3,TiO_2和SiO_2载体上的程序升温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铂簇合物在TPDE-H_2下的脱羰基过程比TPDE-He下简单。在TPDE-H_2下,在373K能检测到单一的CO_2脱附峰,叁苯基膦配体在不同载体上的分解和脱附时,苯是主要脱附产物(≥90mol%);在TPDE-He下,叁苯基膦配体的分解和脱附特性同载体性质明显有关。若以脱附苯的mol%为指标,则TiO_2>γ-Al_2O_3>SiO_2。另外,在两种情况下,叁苯基膦配体的分解和脱附,均因铂的存在而加速。在脱附产物中,均未发现任何含磷化合物,证明磷在铂簇合物分解后还残留在催化剂上。(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90年02期)
朱可明,黄家生,林治银,郭燮贤[9](1989)在《~(13)CH_3OH在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及共吸附物类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质谱检测的程序升温脱附研究了~(13)CH_3OH在不同La_2O_3含量的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脱附和分解。高温He处理的催化剂室温下对甲醇的吸附容量随La_2O_3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其脱附和分解产物之比几乎为常数。氢还原的催化剂室温下对甲醇吸附容量在Pd/La体相原子比为1:1时达最大值,但甲醇脱附和分解产物之比值随La_2O_3含量增加而增加,且产物中CO_2随La_2O_3含量增加而减少。CH_3OH和~(13)CH_3OH次序吸附后的TPD谱表明在催化剂上有对甲醇的分子吸附中心,可置换的解离吸附中心和不可置换的强解离吸附中心。CO和~(13)CH_3OH共吸附的TPD谱表明:在CO和~(13)CH_3OH共吸附物类之间有相互排斥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CO吸附态的重新分布和脱附,因此阻止了CO的岐化反应。(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朱可明,徐奕德,黄家生,林治银,郭燮贤[10](1988)在《甲醇在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及D_2O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质谱检测的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甲醇在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脱附和分解行为,高温He处理过的催化剂基本上不吸附氢,但对甲醇分解仍有一定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H_2还原后的催化剂有较大的吸附氢的能力,对甲醇分解的活性也较高,但分解产物中CO_2的含量明显增加,LaO的助催化作用主要是提高催化剂表面甲醇吸附物类的浓度和减弱CO的吸附强度,并因此抑制它的歧化反应。 DO对吸附实验表明甲醇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有可逆和不可逆两种形式,对于可逆吸附的甲醇,其后DO对吸附所引起的置换效应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8年03期)
程序升温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实验研究了废弃塑料热分解动力学。在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计算了废弃塑料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所选废弃塑料试样热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在100.72~225.89kJ/mol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程序升温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郑明远.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氮化铁及催化肼分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
[2].袁皓,张崇民,陈书文,翟玉春.程序升温热重法测定废弃塑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C].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2004
[3].张维光,葛欣,沈俭一.程序升温焙烧技术研究水滑石热分解动力学[J].无机化学学报.1999
[4].张伟德,李基涛,古萍英,万惠霖,区泽棠.NO在Er_2O_3/Bi_2O_3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分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
[5].何静,段雪,王作新.程序升温分解对PEEK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7
[6].李峰,何静,张保国,孙鹏,段雪.四水硫酸锆热分解反应的程序升温动态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7].李光进,徐奕德,黄家生.Mo助剂对Rh/SiO_2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性能的影响──Ⅱ.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表征[J].催化学报.1996
[8].李贤均,杨勇,徐奕德,黄家生,林治银.担载型PtCl_2(PPh_3)_2,Pt_3(CO)_3(PPh_3)_4和Pt_4(CO)_5(PPh_3)_4催化剂的程序升温热分解的研究[J].催化学报.1990
[9].朱可明,黄家生,林治银,郭燮贤.~(13)CH_3OH在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及共吸附物类的相互作用[J].催化学报.1989
[10].朱可明,徐奕德,黄家生,林治银,郭燮贤.甲醇在Pd-La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脱附和分解及D_2O吸附的影响[J].催化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