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顶端铰接有盖板;壳体内壁设置有保温层;壳体内壁设置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输送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侧,从动带轮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侧;所述蒸汽管水平且呈U型设置在输送带内侧,蒸汽管进气端和进气管连通;蒸汽管上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蒸汽喷头;输送带和进料斗之间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焊接在壳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有效和精确地控制加热时间,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而既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也提高了铸造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顶端铰接有盖板;壳体(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13);壳体(1)内壁设置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输送带(6)、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所述主动带轮(9)设置在壳体(1)内腔左侧,从动带轮(10)设置在壳体(1)内腔右侧;所述输送带(6)设置在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上,输送带(6)内侧中部设置有蒸汽管(7);所述蒸汽管(7)水平且呈U型设置在输送带(6)内侧,蒸汽管(7)进气端和进气管(15)连通;蒸汽管(7)上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蒸汽喷头(14);输送带(6)和进料斗(2)之间设置有导料板(3),导料板(3)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输送带(6)左侧上方设置有铺料板(4),铺料板(4)焊接在导料板(3)右侧的壳体(1)内壁上;铺料板(4)右侧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加热管(5);输送带(6)右侧设置有刮料板(16),刮料板(16)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壳体(1)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料管(11),且排料管(11)位于刮料板(16)右侧;所述排料管(11)上设置有排料挡板(12)。
设计方案
1.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顶端铰接有盖板;壳体(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13);壳体(1)内壁设置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输送带(6)、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所述主动带轮(9)设置在壳体(1)内腔左侧,从动带轮(10)设置在壳体(1)内腔右侧;所述输送带(6)设置在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上,输送带(6)内侧中部设置有蒸汽管(7);所述蒸汽管(7)水平且呈U型设置在输送带(6)内侧,蒸汽管(7)进气端和进气管(15)连通;蒸汽管(7)上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蒸汽喷头(14);输送带(6)和进料斗(2)之间设置有导料板(3),导料板(3)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输送带(6)左侧上方设置有铺料板(4),铺料板(4)焊接在导料板(3)右侧的壳体(1)内壁上;铺料板(4)右侧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加热管(5);输送带(6)右侧设置有刮料板(16),刮料板(16)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壳体(1)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料管(11),且排料管(11)位于刮料板(16)右侧;所述排料管(11)上设置有排料挡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输送带(6)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且输送带(6)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带轮(9)通过转轴和外部设置的输出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右上方设置有排气管(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V法铸造和消失模铸造都采用真空成型,但两者工艺流程存在较大不同。它区别于传统砂铸最大的优点是不使用粘合剂,V法铸造是利用塑料薄膜密封砂箱,靠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铸型内外有压力差,使干砂密实,形成所需型腔,经下芯、合箱、浇注抽真空使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型砂随之溃散而获得铸件;对砂型进行覆膜并对覆膜后的砂型进行抽真空从而达到使砂型成型的目的,其中在对砂型进行覆膜处理之前必须要先对薄膜进行加热,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以改进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和精确地控制加热时间,提高了铸造效率。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体现: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顶端铰接有盖板;壳体内壁设置有保温层;壳体内壁设置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输送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侧,从动带轮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侧;所述输送带设置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输送带内侧中部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水平且呈U型设置在输送带内侧,蒸汽管进气端和进气管连通;蒸汽管上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蒸汽喷头;输送带和进料斗之间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焊接在壳体内壁上;输送带左侧上方设置有铺料板,铺料板焊接在导料板右侧的壳体内壁上;铺料板右侧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加热管;输送带右侧设置有刮料板,刮料板焊接在壳体内壁上;壳体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料管,且排料管位于刮料板右侧;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和输送带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且输送带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带轮通过转轴和外部设置的输出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右上方设置有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进料斗、导料板、铺料板、红外线加热管、输送带、蒸汽管、排气管、主动带轮、从动带轮、排料管、排料挡板、保温层、蒸汽喷头、进气管和刮料板。
1.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外部设置的输出电机控制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带动输送带工作,同时使进气管接通蒸汽;工作人员将薄膜通过进料斗放入壳体内,薄膜通过导料板落到输送带表面,然后通过铺料板均匀铺平后经过红外线加热管对预热;随着主动带轮带动输送带的运动,蒸汽管上设置的蒸汽喷头喷出蒸汽对薄膜进行均匀加热,并且输送带表面设置有通孔能够通过薄膜加热质量和效率;设置在输送带右侧的刮料板能够对输送带表面的薄膜进行刮除,打开排料挡板加热后的薄膜通过排料管排出壳体。
2.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有效和精确地控制加热时间,且结构简单,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而既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也提高了铸造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中蒸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料斗,3-导料板,4-铺料板,5-红外线加热管,6-输送带,7-蒸汽管,8-排气管,9-主动带轮,10-从动带轮,11-排料管,12-排料挡板,13-保温层,14-蒸汽喷头,15-进气管,16-刮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V法铸造用薄膜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顶端铰接有盖板;壳体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13;壳体1内壁设置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输送带6、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所述主动带轮9设置在壳体1内腔左侧,从动带轮10设置在壳体1内腔右侧;所述输送带6设置在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0上,输送带6内侧中部设置有蒸汽管7;所述蒸汽管7水平且呈U型设置在输送带6内侧,蒸汽管7进气端和进气管15连通;蒸汽管7上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蒸汽喷头14;输送带6和进料斗2之间设置有导料板3,导料板3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输送带6左侧上方设置有铺料板4,铺料板4焊接在导料板3右侧的壳体1内壁上;铺料板4右侧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加热管5;输送带6右侧设置有刮料板16,刮料板16焊接在壳体1内壁上;壳体1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料管11,且排料管11位于刮料板16右侧;所述排料管11上设置有排料挡板12。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方案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外部设置的输出电机控制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带动输送带6工作,同时使进气管接通蒸汽;工作人员将薄膜通过进料斗2放入壳体1内,薄膜通过导料板3落到输送带6表面,然后通过铺料板4均匀铺平后经过红外线加热管对预热;随着主动带轮9带动输送带6的运动,蒸汽管7上设置的蒸汽喷头14喷出蒸汽对薄膜进行均匀加热,并且输送带6表面设置有通孔能够通过薄膜加热质量和效率;设置在输送带6右侧的刮料板16能够对输送带6表面的薄膜进行刮除,打开排料挡板12加热后的薄膜通过排料管11排出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和输送带6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且输送带6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动带轮9通过转轴和外部设置的输出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右上方设置有排气管8。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突出特点: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有效和精确地控制加热时间,且结构简单,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而既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也提高了铸造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8443.X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465655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22C 9/03
专利分类号:B22C9/03
范畴分类:25D;
申请人:成都天成鑫业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天成鑫业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133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至诚路48号(工业集中发展区)
发明人:尚昌银
第一发明人:尚昌银
当前权利人:成都天成鑫业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输送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