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生态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标,干旱,生理,气孔,生态,玉米,耗水量。
生理生态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袁宏伟,蒋尚明,杨继伟,刘佳[1](2019)在《基于生理生态指标的玉米受旱胁迫响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安徽省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内有底测坑玉米受旱胁迫专项试验数据,研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干旱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各项指标,而光合性能的变化会影响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的生长发育;玉米营养生长中前期,作物处于快速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能更强,适度轻微的受旱胁迫解除后玉米可迅速恢复正常生长,其后的生长发育反而会优于未受旱作物;同等受旱胁迫程度下,玉米营养生长后期及生殖生长阶段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更为敏感,受旱更容易造成玉米植株永久损伤并导致减产。为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内的水分利用率实现高效节水并保障稳产,认为玉米营养生长中前期可适度缺水实施非充分灌溉,而营养生长后期及生殖生长阶段则需实施充分灌溉。(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5期)
敬琴[2](2018)在《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玉米产业的高产、稳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干旱灾害的发生会对作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农业灌溉需水与水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因此高效节水农业灌溉的发展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玉米全生育期内的需水临界期的生理耗水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于全面建设节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川中丘陵区典型作物生理需水指标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项目,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仲玉3号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简阳玉成试验站,布置遮雨棚,分别在拔节-抽雄期、扬花-吐丝期、灌浆-乳熟期进行水分梯度控制试验,利用LC-pro±光合仪测定了春玉米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HH2型土壤湿度计、DIK-3521等仪器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吸力进行测定。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和土壤水分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论如下:(1)干旱胁迫期间,拔节-抽雄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比较相近,都是呈单峰曲线。T3(21%)、T4(18%)、T5(15%)日动态峰值较T1(27%)T2(24%)有所提前,出现于上午9:00左右。水分利用效率均值T3(21%)>T5(27%)>T4(18%)>T2(24%)>T1(27%)。表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方差分析得到:拔节-抽雄期对春玉米实施干旱胁迫,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呈现递减的规律。(2)扬花-吐丝期进行水分控制,当土壤水分下降至T3(21%)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动态峰值都出现明显提前。当水分梯度下降至T3(21%),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出现显着变化,下降速率增快。随着干旱胁迫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均表现呈停滞状态,如气孔关闭、蒸腾速率下降、同时净光合速率降至负值,光合作用微弱,随之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积累都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干旱后复水,T4(18%)T5(15%)出现补偿效应,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3)灌浆-乳熟期,春玉米受到水分控制,T1(27%)、T2(24%)水分下的春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动态变化峰值出现在午后,全天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浆-乳熟期对春玉米实施干旱胁迫,各生理生态指标对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未呈现一致性的增减规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T1(27%)水分水平,但蒸腾速率最大值出现在T2(24%)。(4)不同生理阶段干旱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中,水分梯度在T1(27%)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出拔节-抽穗期>扬花-吐丝期>灌浆-乳熟期,蒸腾速率(E)、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值表现为灌浆-乳熟期>扬花-吐丝期>拔节-抽穗期。水分梯度控制在T2(24%)的时候,春玉米拔节-抽穗期受到显着差异。当水分下降到T3(21%)及以下梯度时,生理生态指标在扬花-吐丝期表现出显着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智郡,刘海军,张立伟,刘钰,丁梅[3](2018)在《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对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水分亏缺条件下,东北地区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盆栽方式,在玉米拔节初期(A)、拔节后期(B)、抽雄期(C)、灌浆期(G)分别设计亏水1 d、亏水3 d、亏水5 d、亏水7 d的处理和1个对照试验(充分供水,CK),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玉米气孔导度、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随着亏水程度增加,叶片气孔导度也随之降低,其中C5、C7处理降低最为显着,4个生育期内亏水1、3 d的处理与CK差异较小。当土壤含水率低于0.15 cm3/cm3时,气孔导度一般低于50 mmol/(m2·s)。(2)亏水条件下作物的耗水量小于充分供水条件下作物的耗水量,其中4个生育期亏水1 d的处理变化均不明显,C3处理略微降低,4个生育期亏水5、7 d的处理与CK相比降低明显。土壤含水率小于0.15 cm3/cm3时,作物耗水量仅为正常条件下的1/3;复水后其耗水量也不能恢复到充分供水的水平。(3)整体上,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随着亏水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严重亏水使产量平均降低了49.1%。抽雄期亏水对产量影响最明显,各处理产量及产量性状差异性显着,秃尖长的增加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轻度亏水处理(亏水1、3 d)对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影响较小,从C3处理开始水分亏缺对其影响表现明显。抽雄期水分亏缺对玉米产量的形成不利,基于气孔导度、耗水量和产量变化,土壤体积含水率0.15 cm3/cm3可以作为判断玉米受到水分胁迫的阈值下限,抽雄期充分供水有利于高产。(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冰,任翠梅,杨丽,赵践韬,顾鑫[4](2016)在《密度压力对菊芋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菊芋栽培种植较为盲目,优良品种较少,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更加匮乏,为了构建合理的菊芋田间群体结构,针对2份优良菊芋品种在不同密度压力下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压力对于菊芋主要形态指标影响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株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间适宜种植密度不同,株距40cm为庆芋1号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此密度下植株株高适中,光合能力较强,产量最高,株距30cm为庆芋2号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此密度下光合能力较强,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秦璐[5](2016)在《不同灌溉方式棉花生理生态指标及经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农业节水,提高水利用的效率,是新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棉花灌水普遍存在灌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等现象,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灌水方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以棉花的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地面灌叁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对比田间持水率百分比(50%~55%)、(60%~65%)、(70%~75%)共计九组处理,通过不同灌水方式下棉田小气候环境、土壤含水率变化、盐分变化情况、叶气温差、经济效益评价,进而筛选出棉花的最经济效益最高的最佳灌水方式,旨在为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地面灌的气温在不同处理中均最低,膜下滴灌与膜下渗灌的温差较小。棉田叁种灌溉方式下均为20cm处的温差较大,200cm则较小。膜下渗灌及膜下滴灌都是200cm处的温度比20cm处的温度低,而地面灌呈相反的分布规律。膜下渗灌20cm处的温度最高,地面灌20cm处的温度最低。(2)土壤含水量随灌水时间均呈递减的趋势。同层土壤中,地面灌的土壤含水量最小,膜下渗灌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不同深度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少。同种灌水方式土层越深,水分变化程度越小,不同的灌水方式中地面灌水分变化较大。(3)膜下滴灌及膜下渗灌有较好的压盐效果,盐分均聚集在地表以下30cm至50cm处,地面灌易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盐分积聚于耕作层。同层土壤中,含水量与含盐量呈正相关关系。(4)叶片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地面灌处理中,最低在膜下渗灌处理中。不同灌水方式棉花叶片温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地面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膜下滴灌与膜下渗灌的棉花叶片温度差幅较小,地面灌较大。膜下滴灌及膜下渗灌均可以降低棉花叶片的温度。(5)综合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地面灌根系呈“伞状”分布,膜下滴灌呈“马尾形”。膜下滴灌土层深度0~20cm、膜下渗灌土层深度10~30cm根系分布较集中。(6)膜下滴灌与膜下渗灌的灌水方式更有利于棉花生理生态的生长。综合表明膜下渗灌保持60%~65%的田间持水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最佳。(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11-01)
郭爽,董青,王文博,吴玉臣[6](2016)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等生理状况相似的荷斯坦奶牛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饲喂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测定了奶牛的血液和瘤胃液部分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Ig G、Ig M含量显着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1,2组瘤胃液p H值无明显变化;瘤胃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试验1,2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5期)
胡凯茜,郑元,黄新会,于福科[7](2016)在《紫茎泽兰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紫茎泽兰对桉树的生态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法,测定了紫茎泽兰叶片干粉末添加(添加量:20g/盆、40 g/盆、80 g/盆,添加比例:单盆基质重量的0.5%、1%、2%)对直杆桉Eucalyptus maidenii盆栽苗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对桉树生长指标均显示促进作用,其中,对受体株高的促进强度20 g/盆>40 g/盆>80 g/盆,对地径和叶片数量的促进强度40 g/盆>20 g/盆>80 g/盆,对叶面积的促进强度40 g/盆>80 g/盆>20 g/盆。(2)对桉树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为: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被抑制,且抑制强度20 g/盆>40 g/盆>80 g/盆;丙二醛含量,20 g/盆时被抑制,80 g/盆、40 g/盆时则被促进;游离脯氨酸含量,20 g/盆时被促进,80 g/盆、40 g/盆则被抑制。(3)对桉树生长指标的综合影响为促进作用,促进强度40 g/盆>20 g/盆>80 g/盆,综合化感效应指数(SEI)介于0.214~0.343;对桉树生理生态指标的综合影响为抑制作用,抑制强度40 g/盆>20 g/盆>80 g/盆,SEI值介于-0.084~-0.174.可见添加不同质量的紫茎泽兰叶片干粉末可对桉树盆栽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态指标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袁俊,丁振华[8](2016)在《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汞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桐花树是我国主要的广布种红树植物,具有泌盐性。通过胁迫实验,研究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单质汞(Hg0)胁迫的响应,以期了解红树植物吸收和富集气态汞的机制。结果表明:气态汞胁迫造成桐花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上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总之,虽然Hg0胁迫可增加桐花树幼苗叶的膜质过氧化程度,影响其生理代谢活动,但其叶片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来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对Hg0的抗性。(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倪瑞军[9](2016)在《藜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对水氮互作的可塑性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氮因子互作、协同,对旱地节水农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研究藜麦在干旱胁迫和施氮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及其在干旱、瘠薄条件下的可塑性响应,以便将其推广种植,在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试验基地遮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试验材料选用藜麦品种为“亿隆1号”,盆栽试验设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2个因素,分别在藜麦的苗期、显序期、灌浆期进行水分亏缺以及施肥处理,各生育期内施氮设4个水平,灌水设3个水平。在每个生育期进行了藜麦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的累积等地上部指标,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等根系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根系活力、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与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研究,最后对藜麦不同时期受旱后的产量构成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干旱条件下各生育期藜麦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根冠比、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明显升高,不同时期各指标对水分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幼苗期,灌水对根系总表面积、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为最大;显序期,对株高、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最大;灌浆期对茎粗、根系活力的可塑性最高。2.在一定施肥范围内,施肥后其株高、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表现为藜麦在低肥环境下仍能生长,但是低肥最终会影响其产量;施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根冠比一直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同,不同时期各指标对氮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幼苗期,施氮对单株生物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为最大;显序期,对根重、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最大;灌浆期对根冠比、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可塑性最高,在灌浆期施肥对相同灌水条件下的电导率变化不显着。3.比较藜麦的叁个发育期,幼苗期干旱对藜麦的产量影响最小,显序期干旱对藜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均表现出适度干旱下施肥可以使干旱受害程度得到缓解。藜麦虽然为耐旱作物,但是在80%左右的正常灌水,氮肥用量控制在0.1-0.2 g/kg下种植是最适宜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李鑫[10](2016)在《水氮耦合对不同耐旱性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生育期称重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与氮肥用量(N用量分别为0 g·kg-1、0.1 g·kg-1、0.2 g·kg-1和0.3 g·kg-1)组合处理对盆栽条件下不同耐旱性红小豆品种(耐旱性品种‘京农2号’和旱敏感品种‘保876-16’)不同时期生理生态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灌水量下,2个红小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Fm(最大荧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成熟期荚数、粒数、百粒重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0.1 g·kg-1施氮量下达到最高值;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根冠比、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F0(初始荧光)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0.1 g·kg-1施氮量下为最低值;最大根长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2)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水的减少,2个红小豆品种的根冠比、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F0、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和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其余各项指标则呈降低的趋势。(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2个红小豆品种的F0呈降低的趋势,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余各生理生态指标均呈增加的趋势。(4)品种间差异性比较表明,不同红小豆品种的各项指标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的变化幅度不同,‘京农2号’受到的影响小于‘保876-16’,体现出了较强的耐旱性;红小豆为较耐瘠的杂粮,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2个红小豆品种在低氮处理(N用量为0 g·kg-1)下的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形成虽不及中氮处理(N用量为0.1 g·kg-1),却优于高氮处理(N用量为0.2 g·kg-1、0.3 g·kg-1),但‘京农2号’与‘保876-16’间的耐低氮性和耐高氮性差异并不明显。‘保876-16’的苗期株高、不同时期茎粗、根系MDA含量、F0和成熟期百粒重高于‘京农2号’,其余各项指标均为‘京农2号’高于‘保876-16’。(5)合理的水氮组合处理对红小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有利,无论灌水条件如何,0.1 g·kg-1施氮量下2个红小豆品种的产量均为最高,结合山西黄土高原旱薄胁迫并存的现状,选用‘京农2号’红小豆品种,在低水中肥条件(使土壤含水量保持为田间持水量的35%–45%,N用量为0.1 g·kg-1)下种植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生理生态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玉米产业的高产、稳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干旱灾害的发生会对作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农业灌溉需水与水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因此高效节水农业灌溉的发展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玉米全生育期内的需水临界期的生理耗水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于全面建设节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川中丘陵区典型作物生理需水指标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项目,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仲玉3号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简阳玉成试验站,布置遮雨棚,分别在拔节-抽雄期、扬花-吐丝期、灌浆-乳熟期进行水分梯度控制试验,利用LC-pro±光合仪测定了春玉米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HH2型土壤湿度计、DIK-3521等仪器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吸力进行测定。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和土壤水分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论如下:(1)干旱胁迫期间,拔节-抽雄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比较相近,都是呈单峰曲线。T3(21%)、T4(18%)、T5(15%)日动态峰值较T1(27%)T2(24%)有所提前,出现于上午9:00左右。水分利用效率均值T3(21%)>T5(27%)>T4(18%)>T2(24%)>T1(27%)。表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方差分析得到:拔节-抽雄期对春玉米实施干旱胁迫,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呈现递减的规律。(2)扬花-吐丝期进行水分控制,当土壤水分下降至T3(21%)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动态峰值都出现明显提前。当水分梯度下降至T3(21%),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出现显着变化,下降速率增快。随着干旱胁迫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均表现呈停滞状态,如气孔关闭、蒸腾速率下降、同时净光合速率降至负值,光合作用微弱,随之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积累都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干旱后复水,T4(18%)T5(15%)出现补偿效应,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3)灌浆-乳熟期,春玉米受到水分控制,T1(27%)、T2(24%)水分下的春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动态变化峰值出现在午后,全天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浆-乳熟期对春玉米实施干旱胁迫,各生理生态指标对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未呈现一致性的增减规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T1(27%)水分水平,但蒸腾速率最大值出现在T2(24%)。(4)不同生理阶段干旱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中,水分梯度在T1(27%)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出拔节-抽穗期>扬花-吐丝期>灌浆-乳熟期,蒸腾速率(E)、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值表现为灌浆-乳熟期>扬花-吐丝期>拔节-抽穗期。水分梯度控制在T2(24%)的时候,春玉米拔节-抽穗期受到显着差异。当水分下降到T3(21%)及以下梯度时,生理生态指标在扬花-吐丝期表现出显着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生态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袁宏伟,蒋尚明,杨继伟,刘佳.基于生理生态指标的玉米受旱胁迫响应规律研究[J].节水灌溉.2019
[2].敬琴.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8
[3].张智郡,刘海军,张立伟,刘钰,丁梅.玉米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对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的响应[J].灌溉排水学报.2018
[4].刘冰,任翠梅,杨丽,赵践韬,顾鑫.密度压力对菊芋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
[5].秦璐.不同灌溉方式棉花生理生态指标及经济效益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6].郭爽,董青,王文博,吴玉臣.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7].胡凯茜,郑元,黄新会,于福科.紫茎泽兰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8].袁俊,丁振华.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汞胁迫的响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
[9].倪瑞军.藜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对水氮互作的可塑性响应[D].山西师范大学.2016
[10].李鑫.水氮耦合对不同耐旱性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