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俄文,静态,系词,俄语,谓语,动态,语义。
动态句论文文献综述
王双燕[1](2010)在《现代汉语隐现句和动态句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现句和动态句是存现句句型内语法相似度极高的两个句式。人们对隐现句和动态句这两个存现句的下位句式的讨论由来已久,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随着这两个句式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二者展开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隐现句和动态句的比较,对二者异同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统一的界定,明确了它们作为存现句下位句式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分类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划分和补充,以完善存现系列。2、通过对隐现句和动态句语义框架的分析,可以看到:二者NP1为处所格,到表层后隐现句的处所词可以省略,而动态句不能省略;二者NP2格的角色不同,隐现句为施事格,而动态句则可施事格可当事格。这些差异使得二者在进行不同的词汇选择时,也就是名词与动词发生不同的同现关系时,产生了不同的句子。由此,我们以动词、句式变换、句法语用叁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从表层到深层,再从深层到表层对二者进行描写和解释。①在动词方面,我们对隐现句和动态句的动词的类型、屈折形式、语义特征进行了比较;②在句式变换方面,二者的差异性更为突显,因此我们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句式变换方式,并从象似性原则与整体性观念的角度对它们不同的语序制约原则进行了分析;③在句法语用方面,我们对隐现句和动态句在时态、信息结构、背景与视角转换、NP1隐现和NP2的有定无定进行了有详有略的比较,主要抓其信息结构变换与背景视角转换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对隐现句和动态句的比较研究,对这两个表层结构相同语义,框架不同的句式进行了辨析,所总结出来的二者在句法语义上的差别即“区别性特征”,可为本族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可有助于帮助留学生克服使用存现句的偏误现象,并可为使存现句的研究更科学化、理据化、整体化而尽力,以期进一步深化现代汉语存现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鲍红[2](1999)在《无动词动态句的语篇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语中不仅有动词句,还存在大量无动词句,后者在俄语句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很少有人对无动词句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俄语传统语法学把无动词句归入对“完全句”和“不完全句”问题。Г.А.Золотова在《俄语功能句法概论》中指出,许多无动词句都应...(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1999年01期)
田文清[3](1996)在《俄语中的动词静态句和静词动态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语中的动词静态句和静词动态句田文清俄语中,除表示动态语义的动词外,有一些动词可以表示静态意义,如6。;·r,。,引u订3门1,C川.Ma*()XM”n。c月,H*e*b,11p*Ha4刀e爿Ka*h,()6-qlill”I”l,,pICIIOpJI...(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仝国斌[4](1995)在《动态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句可区别为动作句与状态句两大类,依动作的内在时间性特征动作动词大体可划为五类,动作的内在时间性特征取决于动词的环境,动词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可体现出不同的情景意义——类义,五类动词具有五种不同的意义。动作动词可视为一个功能体,类义选择取决于动词环境成分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5年01期)
动态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语中不仅有动词句,还存在大量无动词句,后者在俄语句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很少有人对无动词句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俄语传统语法学把无动词句归入对“完全句”和“不完全句”问题。Г.А.Золотова在《俄语功能句法概论》中指出,许多无动词句都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双燕.现代汉语隐现句和动态句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鲍红.无动词动态句的语篇功能[J].外语学刊.1999
[3].田文清.俄语中的动词静态句和静词动态句[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
[4].仝国斌.动态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