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隔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丘脑,内毒素,腺苷,鱼腥草,注射液,磷酸,精氨酸。
中隔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15)在《柴黄退热擦剂对酵母菌致热大鼠体温与下丘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由于人体受到炎症介质的侵害而使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调从而引发了体温上升。它的发病原理主要是通过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实现的。发热对孩子来说,是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常见的伴随症状,可因不同的疾病而表现为不同的发热类型。本实验所研究的柴黄退热擦剂是一种创新剂型的外用退热药物,和传统的退热药物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使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副作用少等。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被广泛使用。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柴黄退热擦剂具有解热作用,并探讨其解热机制。方法:将所选的60只实验大鼠以组别的形式进行随机分配,每组10只,共6组。以皮下注射酵母菌的方式使大鼠体温升高来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每组大鼠按照预定的实验要求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并定时记录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情况。给药2h后断头取脑,检测下丘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并计算最大体温变化及2小时体温反应指数。比较以上检测结果并计算出其在每组大鼠中是否有差异。结果:柴黄退热擦剂能够使酵母菌致热大鼠模型的体温明显下降,其发热程度明显改善,发热时间显着缩短,发热过程中的体温波动得以缓和。并且能够降低发热模型动物下丘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结论:柴黄退热擦剂具有退热作用,且这种退热作用和降低下丘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王莲,魏玲,张丽萍[2](2011)在《应用Fluoro-Jade C染色评价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隔区神经变性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Fluoro-Jade C(FJC)染色方法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探测隔区结构中神经元的变性情况,以了解隔区结构在慢性颞叶癫痫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和癫痫反复发作的神经基础。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0只(对照组5只,匹罗卡品处理组5只)。在癫痫持续状态后12 h处死处理组小鼠。在隔区水平切制冠状切片,行FJC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在隔区中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在处理组,FJC染色的脑切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呈亮黄绿色荧光的FJC阳性细胞,呈神经元形态,胞体和突起均清晰显示。外隔区出现大量FJC阳性细胞,而内侧隔区和对照组未见。结论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运用FJC染色技术显示外侧隔区中发生了大量神经元变性,此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颞叶癫痫中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和自发反复发作的癫痫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尹长江,杨坤宝,叶红[3](2008)在《丁香酚对致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香酚(eugenol)是丁香油的一种衍生物,是中药柴胡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丁香酚静脉注射、经胃及中枢给药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丁香酚还可逆转正常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使家兔体温降低。本研究通过观察丁香酚对(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王慧玲,崔伟,秦鑫,范书铎,刘慧慧[4](2007)在《鱼腥草对致热大鼠下丘脑cAMP和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鱼腥草注射液的解热作用及其量效关系,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cAMP及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含量的变化。结果:鱼腥草注射液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能抑制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促进腹中隔区AVP的释放。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中cAMP含量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及促进腹中隔区AVP的释放而发挥解热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07年01期)
王慧玲[5](2006)在《鱼腥草对致热大鼠下丘脑cAMP和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鱼腥草注射液是经鱼腥草精制提取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等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鱼腥草注射液是否通过影响中枢介质而发挥解热作用,以及cAMP及AVP是否参与了鱼腥草注射液的解热机制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该药解热时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及腹中隔区(VSA)AVP含量的变化,从正、负调节两种途径来探讨鱼腥草注射液的解热机制,为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体温测量 健康雄性Wistar系大鼠,实验前动物在实验环境中适应3天,室温控制在22±2℃。实验时将大鼠放入特制的笼内,数字温度计探头插入直肠6cm。以实验前测得的叁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每两次温差>0.3℃者剔除)。 二、实验分组及处理 第一部分:1、对照组:测得正常体温后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2、发热组:测得正常体温后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10ml·kg~(-1)。 第二部分:1、2组的处理同第一部分;3、鱼腥草10g·kg~(-1)组:复制发热模型(同发热组)后210min腹腔注入鱼腥草注射液(10g·kg~(-1));4、鱼腥草20g·kg~(-1)组:复制发热模型(同发热组)后210min腹腔注入鱼腥草注射液(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6-02-01)
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6](2004)在《脑热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内生致热原 (EP)性发热家兔模型 ,观察脑热清对家兔体温的影响 ,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及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 (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EP组的ΔT及TRI4 变化、下丘脑及脑脊液中cAMP含量、腹中隔区AVP含量显着高于脑热清 +EP组 (P <0 0 1 )。 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脑热清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 ,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7](2003)在《脑热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脑热清 (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 (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1)NRQ +ET组的ΔT[(0 82± 0 0 8)℃ ]、TRI6(5 73± 0 0 9)、下丘脑cAMP含量 [(0 70± 0 5 0 )nmol/g]、CSF中cAMP含量 [(5 6 86± 1 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 [(11 91± 3 4 7)ng/g],分别低于ET组的ΔT[(1 80± 0 16 )℃ ]、TRI6(11 31±0 2 0 )、下丘脑cAMP含量 [(1 35± 0 2 1)nmol/g]、CSF中cAMP含量 [(6 6 6 9± 1 82 )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 80± 9 5 9)ng/g],两者相比有显着差异 (P <0 0 1)。 (2 ) 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 (下丘脑 :r=0 899,P <0 0 5 ;CSF :r =0 991,P <0 0 1;AVP :r =0 972 ,P <0 0 1)。结论 :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 ,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8](2003)在《脑热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复制家兔内生致热原 (EP)性发热模型 ,探讨脑热清 (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 1部分观察NRQ对家兔EP性发热的解热效应。将 2 0只家兔随机分成 4组。NS组 :NS 2 4mL/kg剂量灌胃 ;NRQ组(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9](2001)在《清开灵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与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开灵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与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1年08期)
董军,陆大祥,付咏梅,颜亮,戚仁斌[10](2001)在《电刺激腹中隔区对兔视前区前下丘脑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和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引导单位神经元放电的方法 ,观察电刺激兔腹中隔区 (VSA)时 ,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 (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腹中隔区可使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结论 :腹中隔区可能通过影响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而参与体温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中隔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Fluoro-Jade C(FJC)染色方法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探测隔区结构中神经元的变性情况,以了解隔区结构在慢性颞叶癫痫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和癫痫反复发作的神经基础。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0只(对照组5只,匹罗卡品处理组5只)。在癫痫持续状态后12 h处死处理组小鼠。在隔区水平切制冠状切片,行FJC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在隔区中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在处理组,FJC染色的脑切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呈亮黄绿色荧光的FJC阳性细胞,呈神经元形态,胞体和突起均清晰显示。外隔区出现大量FJC阳性细胞,而内侧隔区和对照组未见。结论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运用FJC染色技术显示外侧隔区中发生了大量神经元变性,此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颞叶癫痫中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和自发反复发作的癫痫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隔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柴黄退热擦剂对酵母菌致热大鼠体温与下丘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2].王莲,魏玲,张丽萍.应用Fluoro-JadeC染色评价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隔区神经变性情况[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
[3].尹长江,杨坤宝,叶红.丁香酚对致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
[4].王慧玲,崔伟,秦鑫,范书铎,刘慧慧.鱼腥草对致热大鼠下丘脑cAMP和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
[5].王慧玲.鱼腥草对致热大鼠下丘脑cAMP和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
[6].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脑热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7].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脑热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
[8].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脑热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
[9]..清开灵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与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
[10].董军,陆大祥,付咏梅,颜亮,戚仁斌.电刺激腹中隔区对兔视前区前下丘脑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